匯潭甘蔗文化節啟動 蘭溪「蔗」裡連空氣都是甜的

2020-12-20 浙報融媒體

11月1日上午,在蘭谿市女埠街道匯潭村,2020「大美蘭溪 甜蜜女埠」匯潭甘蔗文化節正式啟動。

一大早,四鄰八方的遊客和遠道而來的外地客商來到匯潭村。在現場,遊客們穿梭在甘蔗田裡,或拍照或嬉戲,在品嘗新鮮甘蔗的同時,還能欣賞到用甘蔗衣製成的工藝品,以及紅糖製品等美食,甜蜜的滋味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在甘蔗田裡面拔甘蔗,我覺得還是蠻開心的。因為現在小孩子在城市裡,看不到田野裡豐收的景象,所以讓他來感受下。」遊客汪芳說。

活動現場,除了精彩紛呈的文藝表演外,還有最受矚目甘蔗王評比。十捆參賽的甘蔗排成一列,根根粗壯直長,顏色形態均勻,通過現場評委對甘蔗的長度、粗度以及甜度的測量,最終,來自種植戶吳玉松的甘蔗摘得今年「甘蔗王」的桂冠。

「今年甘蔗的糖度比往年要稍微高一點。一般甘蔗達到12的甜度就可以了,現在是14點多,甘蔗比往年甜。」女埠街道農業和農村辦公室主任童萬民說。

女埠作為蘭谿市甘蔗主產區,種植面積達7000多畝,主要集中在匯潭、午塘、焦石、民主等4個村。「匯潭」甘蔗最為出名,主要有「義紅1號」、「義紅2號」等品種。

匯潭村種植甘蔗有三百多年歷史,種植面積5000多畝。獨特的優質沙質壤土,再加上種植戶技術的提高和完善,讓這裡的甘蔗有著獨特的口感,吸引而來的外地客商也經常大量預定採購。

此次活動由中共蘭谿市委宣傳部、總工會、農業農村局、文廣旅體局、市場監管局、女埠街道辦事處共同主辦。

活動以「聚力產業興旺,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旨在按照「活動惠民、助推發展、完善服務,推廣休閒農業,提高甘蔗銷量,增加農民收入」總體思路,傳承甘蔗節慶文化,全面提升女埠匯潭甘蔗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女埠農產品、旅遊業等可持續發展。

值班主編:楊振華

相關焦點

  • 「匯潭甘蔗」通過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專家評審
    近日,浙江省蘭谿市女埠街道「匯潭甘蔗」順利通過專家評審,成功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女埠街道匯潭村種植面積達2000畝以上。匯潭村因千年江水衝積形成的沙壤土,沿江平原土質細膩、肥松、滲水,種植甘蔗的土質條件得天獨厚。
  • 大美蘭溪邀你浪漫一整年 這份攻略請收好
    陽春三月的蘭溪美得不可方物,油菜花、鬱金香、紫荊花、杜鵑花、櫻花、桃花……山花爛漫叫人目不暇接;浙江「首馬」蘭溪國際鄉村馬拉松賽沸騰開跑,遇見最美春天。錯過了這些,就沒啥好玩了嗎?不存在的!在今年餘下的時光裡,不要再錯過蘭溪的美色了。市級主要活動1.
  • 最「甜」甘蔗「雲蔗081609」在美國註冊登記
    我國最「甜」的甘蔗新品種「雲蔗081609」 供圖  雲南網訊(記者 陳雲芬)近日,由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育成的目前我國最「甜」的甘蔗新品種「雲蔗081609」在美國註冊登記,這對促進「雲蔗」品種走向世界
  • 沙洲甘蔗節節高 首屆角美鎮豐收節暨沙洲甘蔗文化節開幕
    ▲角美豐收節暨沙洲甘蔗文化節在古廟戲臺熱鬧開幕。今天我們舉辦豐收節暨甘蔗文化節,就是要以生態為媒、以甘蔗為介,助力鄉村振興,為沙洲甘蔗產業的品牌建設、提質發展搭建更好的推廣平臺,同時以甘蔗產業為引領,延伸生態產業鏈,帶動其他產業同步發展,達到文旅融合、農旅結合,增加農民收入,推動產業振興,不斷提升廣大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最終達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目標!」
  • 甘蔗「兩頭」都不甜 誰來拯救「甜蜜事業」
    來源:中國證券報俗話說,一根甘蔗沒有兩頭甜。 「不過,現在我們這裡的情況卻是這樣:甘蔗兩頭都不甜。」廣西鳳糖羅城製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吳龍坤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為保障糖價下跌階段蔗農的種植積極性,除採取甘蔗最低收購託底價指導外,主產區當地政府、期貨公司、保險公司等也都在積極探索穩定蔗農收入的新途徑,以期實現蔗糖產業的長遠發展,進而助力服務「三農」。
  • 金融助脫貧 生活「蔗」樣甜
    在傣族、佤族村寨設立「裕農通」服務點(供圖)「項經理,今年榨季結束了,我種的6000多畝甘蔗雖經乾旱、蟲害,可比起上年一點都不減產,感謝建行請來的專家為我們上課,教我們抗旱保苗、病蟲害防治。」走進田間地頭,針對氣候、土壤等情況,向蔗農講解科學種植方法,提高甘蔗種植技術,現場交流和培訓指導甘蔗病蟲診斷識別與精準防控。「黃老師,聽了您的講解,下午我就去動員大家買農藥噴灑甘蔗苗,一刻都不能耽誤,要是往年甘蔗都長得一人高了。」賀派鄉芒亢村村主任、傣族女強人艾葉感激地說。
  • 低洼地裡種甘蔗 節高脆甜賣得俏
    「我們種植的甘蔗不僅節高而且特別脆甜,漯河、上蔡等地的客商都是開車來我們地頭收購。俺們靠著種甘蔗鼓了腰包,我們的日子是吃著甘蔗上樓梯——步步高、節節甜。」日前,商水縣城關鄉大劉村村民胡小景望著前來拉甘蔗的客商,開心地對筆者說。  這些天,大劉村的群眾忙得不亦樂乎。
  • 裡水棠溪蔗清甜上市,最低8蚊就有交易!
    裡水棠溪蔗清甜上市,最低8蚊就有交易!一起跟著裡水君到田間砍蔗<<<<<<<<<<<<<甜過初戀,十多畝棠溪蔗迎來收割期裡水棠溪村,一片種植甘蔗的沃土。走進村裡,一畝畝蔗田就映入眼帘,就連空氣也充滿了甜蜜的味道。
  • 南沙第二屆生態旅遊文化嘉年華暨第五屆果蔗文化節今天舉行
    由欖核鎮政府和羊城晚報報業集團主辦的果蔗文化節將傳統的元素時尚化,將小鎮的資源國際化,深度融合果蔗文化內涵「星海故裡——我與甜蜜有個約會」與音樂元素,在向星海故裡蝶變音樂小鎮的旅程中又前進了一步。(一)28000畝果蔗大豐收欖核鎮是魚米之鄉,自古以來就有種植甘蔗的傳統。
  • 清明蔗毒過蛇?清明這樣吃甘蔗安全
    鮮食甘蔗汁多清甜  甘蔗是溫帶和熱帶農作物,按用途來分,主要有用於生產和供鮮食的兩種甘蔗,後者俗稱果蔗。甘蔗的含糖量相對較高,所含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均高達12%。由於其汁多清甜,脆嫩爽口,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不食用黴變的紅心甘蔗  甘蔗採摘後,由於儲運不當,在清明時節氣溫回升後容易造成節菱孢黴菌生長繁殖並產生3-硝基丙酸(3-NPA)毒素,一般表現為甘蔗肉芯發紅。
  • 雍正年間種下的甘蔗存活到現在,探訪福建松溪「百年蔗」的傳奇
    後來經過聯合調查組對「百年蔗」的專門調查,在對萬前村魏姓族譜的全面分析後,證實了「百年蔗」兩百多年來未曾換過種。「百年蔗」有很發達的根系和像竹鞭一樣粗壯的地下走莖,它無需播種、壓莖,每年清明前後萌發新芽,小雪前後砍收,年年都會萌發新株,年年都有收成。從此,「百年蔗」聲名鵲起,引來了眾多專家教授前來考察研究。
  • 一根甘蔗兩頭甜(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
    室外萬畝高產高糖甘蔗基地裡,一條條黑色水管像毛細血管般分布在透明的白色薄膜下,伴隨著電流接通,水肥溶劑均勻地噴灑在蔗根上……「以前是望天吃飯,現在有了這套滴灌系統,旱澇保收。」何進一說,高產高糖「雙高」基地建設讓甘蔗種植實現了規模化、良種化、水利化、機械化,甘蔗畝產量從4噸提高到了7噸。
  • 一根甘蔗榨五瓶蔗汁?!知道真相的我果斷選擇了……丨大山百科 002
    最近天氣漸漸轉熱,走在路上來一杯鮮榨果汁,想想就炒雞舒服~最近糖寶的朋友圈、微博被一則新聞刷了屏——當場揭穿一個黑心商販的「鮮榨蔗汁」騙局!黑心商販推車一輛榨汁車,車旁擺著「新鮮」甘蔗,將甘蔗塞入榨汁機,緊接著便流出了一杯「鮮榨蔗汁」。
  • 在內江這個小村子裡,「藏」著甜城的甜
    然而,儘管後來的內江漫山遍野都是甘蔗,三裡一糖坊、五裡一漏棚,最高時糖產量佔全國的26%,卻因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內江糖業漸漸失去市場地位。被寫入《辭海》的「甜城」美譽,如今卻令內江人尷尬,甜城真的不甜了嗎?
  • 一條甘蔗能榨出五瓶蔗汁?街頭鮮榨蔗汁竟暗摻……看吐了
    執法隊員在拆除設備後發現榨汁機旁邊有一塊活動的木板木板下有一暗格裡面有一個容量約20升的泡沫箱裝著渾濁略帶黃色的不明液體液體裡還有一條塑料管一個開關可啟動榨汁機榨甘蔗另一個開關可啟動微型水泵;兩個開關同時啟動時甘蔗汁和暗格裡面的液體就可以一起混合流入果汁杯
  • 甜美生活掂過碌蔗
    過年貼張「掂過碌蔗」甘蔗味美寓意好甘蔗寓意美好甘蔗鮮飲甜得入心>詩意花城工作室出品 更多生活信息請掃二維碼正是甘蔗豐收的季節,南沙、番禺的甘蔗成熟了,營養豐富的冬蔗,正是春節裡最甜蜜、最有幸福感的時令食品。
  • 象州博華蔗區:甘蔗裝載機 省錢效率高
    象州博華蔗區:甘蔗裝載機 省錢效率高   「甘蔗裝載機裝得又快又省錢,且隨喊隨到,方便極了。」12月15日,筆者深入象州縣寺村鎮花池村連塘屯採訪,看到一臺甘蔗裝載機伸出靈活的「爪子」,正有條不紊地把砍好的甘蔗裝上車,不到一小時就裝好滿滿一車甘蔗,蔗農陸彩英高興地向筆者說起甘蔗裝載機的好處。  據蔗農介紹,目前人工裝蔗費用為30元每噸,每車甘蔗約15噸,一車裝車費用約為450元,裝車時間2小時,而裝載機裝蔗費用每噸則為21元,一車費用315元,裝車時間約1小時。
  • 一條甘蔗能榨出五瓶蔗汁?街頭鮮榨蔗汁竟暗摻汙水
    >拆除設備後 竟內有玄機執法隊員在拆除設備後發現榨汁機旁邊有一塊活動的木板木板下有一暗格裡面有一個容量約20升的泡沫箱裝著渾濁略帶黃色的不明液體液體裡還有一條塑料管裡面還有兩個水泵的開關這也是小販生意興隆的「秘訣」甘蔗汁兌水 一瓶可變五瓶機器側邊有兩個電源開關一個開關可啟動榨汁機榨甘蔗另一個開關可啟動微型水泵;
  • 雲南省育出全國最「甜」甘蔗品種
    在雲南省科技重大專項「蔗糖產業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應用」支持下,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經過刻苦攻關,育出最高蔗糖分達19.2%的全國最「甜」甘蔗新品種——「雲蔗08—1609」。這一重大育種突破,為雲南乃至全國蔗糖產業發展和蔗農增收帶來了新的希望,目前已開始在全國蔗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