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的重生記(消費視窗·老字號 新國潮①)

2020-12-22 人民日報

  用著張小泉剪刀、穿著飛躍帆布鞋、喝著北冰洋汽水……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使用國貨、追逐「國潮」作為一種新時尚。不少老字號國產品牌抓住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群體時尚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需求,在設計、質量、服務上全面發力,重現品牌活力,引領消費新潮流。

  面對消費市場上的新需求,老字號如何把握好傳承與創新的平衡點?近日,記者走進幾家老字號品牌企業,探訪其再放光彩、引領新「國潮」背後的故事。 

  ——編  者 

  

  在眾多刀剪品牌中,有著近400年歷史的老字號杭州「張小泉」可謂家喻戶曉。

  改革開放初期,得益於市場化運營和品牌影響力,張小泉刀剪一度供應緊俏,公司銷售額快速邁上5000萬元的臺階。然而,進入21世紀,張小泉發展的腳步慢了下來,市場佔有率下滑、銷售業績遲滯不前。

  最近,張小泉又火起來了:產品品類不斷豐富,從刀剪單一品類發展到1000多種相關商品;創新產品受到追捧,疫情防控期間推出的美發剪被搶購一空;擁抱電商拓展銷路,今年「618」購物節期間在京東平臺上的銷售額同比翻了一番……近3年,張小泉營收從3.4億元增長至4.84億元,老字號煥發出新的生機。

  大力整合——

  品牌實現全國統一

  走進張小泉位於浙江杭州市河坊街的品牌直營店,就像走進了一個刀剪的世界。店面裝修古樸又不失簡約明快,展示櫃裡緊湊地陳列著數百種商品。從竹節剪、鏤空古典剪到仙鶴剪,從水果刀、切刀到料理刀,從咖啡勺、甜品勺到兒童勺,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最吸引眼球的,是店裡專門設置的古法制剪工藝展示區。「一隻風箱一把錘、一塊泥磚一隻盆、一把榔頭一條凳」,開槽、鑲鋼、打磨、淬火……流傳了幾百年的七十二道制剪工序,向人們講述著張小泉的品牌歷史。

  「剪,鐵器也。」鐵質柔軟易彎,適合鍛打錘鍊。但全鐵鍛打的剪刀,刃口容易磨損變鈍。1628年,張小泉別出心裁,在刃口鑲上一層鋼,使其更加鋒利耐用。「嵌鋼入鐵」「良鋼精作」,成了張小泉與眾不同的特點。

  儘管特色鮮明,但在張小泉近400年的發展過程中,曾多次處於品牌之爭的漩渦裡。

  「青山映碧湖,小泉滿街巷。」清朝時流傳的一句讚美,既能看到當時張小泉的「火」,也能看到張小泉的「多」。乾隆年間,張小泉剪刀送入宮中,成了御用宮剪,從此名聲大噪,仿冒之風隨之興起。

  為了保護品牌權益,當時官府提出了解決辦法:白水「泉」字,只能由張小泉近記一家獨享,並將「永禁冒用」的刻碑立於店門。一段品牌之爭,暫時告一段落。

  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張小泉,也曾一度面臨品牌混亂的難題。

  「可能很多人難以想像,全國曾經有好幾個張小泉,而且都是真的。」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夏乾良說。

  夏乾良是上海人,小時候推開窗,就能看到樓下南京東路上的張小泉。正因如此,在他的印象裡,張小泉肯定是土生土長的上海品牌。直到來了杭州,他才知道,原來杭州也有一個張小泉,後來發現全國大大小小竟然還有好幾個張小泉!

  品牌之爭是不少老字號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難題。由於各種歷史原因,老字號的品牌保護意識往往不強,一些商標被惡意搶註或冒用。

  為什麼很多老字號最終沒能發展起來?在夏乾良看來,品牌不統一是關鍵。「一個品牌想要發展,品牌使用者太多肯定受不了。打廣告都會犯嘀咕,是不是替別人花錢了?」

  新「國潮」來襲,老字號發展迎來窗口期。而張小泉擁抱窗口期的第一步,就是大力整合品牌。

  從2009年開始,張小泉開始了品牌整合之路。直到2018年5月,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品牌實現全國統一,讓張小泉徹底卸下了歷史包袱。

  商務部認定的第一批中華老字號、鍛制技藝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標識是我國刀剪行業第一個馳名商標……沒有後顧之憂的張小泉開始了一輪品牌升級。通過微博、抖音等平臺,張小泉加大與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群體的深度溝通,在密切互動中尋找和創造更多新需求,收穫了更大的品牌關注度。

  主動創新——

  渠道升級效益明顯

  在杭州張小泉工廠的一棟三層小樓內,有一個裝修精緻的張小泉產品展示館。在館內一角,用於「直播帶貨」的場景布置,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這是前段時間我們臨時搭起來的,前天剛做完一場直播。」夏乾良解釋說,「你看看解說詞,都是在介紹我們的最新產品。」

  一張直播臺,折射出張小泉的渠道之變。

  改革開放初期,得益於市場經濟釋放的活力,張小泉迎來了一波發展機遇。以前只能賣到浙江的產品,銷往了全國各地。

  「當時發展快,是因為抓住了國內市場打通的機遇,自身經營方式和經營理念的轉變還遠遠不夠。」夏乾良說,要改變「接一個電話,收一張傳真,發一箱產品,就把錢給掙了」的銷售模式。

  市場環境在變。除了國外品牌的衝擊,渠道變化對張小泉的影響最為明顯。從一輪大型連鎖超市興起,再到新一輪電商走熱,面對零售新業態,習慣了傳統銷售模式的張小泉很困惑:

  跟超市打交道,為什麼品牌入駐還要付條碼費和終端陳列費?產品擺放和選品有哪些講究?

  跟電商做對接,為什麼一個電商平臺上還能同時開幾個張小泉的店?不同的店鋪難道不會「打架」嗎?

  跟物流談合作,剪刀和菜刀這種特殊商品能發快遞嗎?快遞費會不會很貴?

  「這些都是張小泉實實在在經歷過的困惑。這些困惑告訴我們,要持續發展,就必須思考如何面對新的市場。」夏乾良說。

  在張小泉的內部會議上,夏乾良經常用一個公式來說明問題:製造×流通=成果。對於製造端即產品生產上具有優勢的張小泉來說,在流通端即銷售渠道上做文章,無疑可以收到明顯的成效。

  在線下,張小泉嘗試擁抱新業態。既有自營的零售門店,也跟大型連鎖超市對接,還開發了地區經銷商,把一些商品賣到了社區便利店。此外,張小泉還和一些銀行合作,成為銀行會員積分兌換的供應商。

  在線上,張小泉主動試水新模式。2002年,張小泉電商渠道部總經理周麗自己做客服、做頁面、發快遞,開始了張小泉的電商經營探索。如今,張小泉電商銷售團隊已經有50多名員工。

  渠道升級效益明顯:在京東平臺,張小泉品牌去年的整體銷售同比增長超過20%,「618」和「雙11」購物節當天的成交也呈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去年,張小泉線上的銷售佔比已接近40%。

  細分需求——

  產品品類不斷豐富

  打開張小泉京東自營旗艦店的頁面,「廚房剪」是所有商品中一個單獨的品類,適用於在廚房剪切肉粒、菜、雞骨等食物。如今,廚房剪已成為張小泉的一個主打產品。

  「這個在今天看來非常普通的品類,是張小泉發展過程中一個標誌性產品。」夏乾良說。

  從廚房剪開始,張小泉開啟了從研究剪刀向「研究人」的轉變。

  以前的張小泉,大多是在工廠車間裡、在生產線上搞研究,不斷地把剪刀的質量、性能做改良型提升。「這種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但還不夠。隨著消費不斷升級,人們的需求也在變化,如果跟不上這個腳步,就不可能有好的發展。」夏乾良說。

  夏乾良說,在上海有句話叫「一剪在手,萬事不愁」,說的就是一些人習慣一把剪刀解決家裡的很多問題。拆快遞、做針線活、剪魚肉……往往都是使用一把剪刀。

  大家是不是希望在不同場景使用不同的剪刀?

  「是!」通過市場調研,張小泉得出這樣的結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為,廚房是一個特別的地方,應該有一把特定的剪刀放在廚房用。這樣的需求反饋到生產線,一個產品新品類就出現了。

  瞄準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更多細分功能的產品誕生了:同時具備斬和切兩種功能的斬切刀、帶有開瓶器功能的廚房剪、刀座自帶磨刀器的刀具套裝……順著這個思路,從幾十元一把的家用菜刀,到數千元一套的精工禮品,張小泉的產品在聚焦廚房消費場景的基礎上不斷豐富,產品品類已經達到1000多個。

  產品實現多樣化的同時,張小泉也沒有忽略滿足個性化需求。「現在產品開發既要有不同功能,還要有不同層次,才能更精準匹配人們的新需求。」夏乾良說。

  針對不同類型的市場,張小泉進行了品牌分級,在「張小泉」的主標下做了更有針對性的分類。比如,帶有「泉惠」標識的,價格相對較低,主要面向鄉鎮、四線、五線城市市場;帶有「泉近」標識的,價格相對較高,主要面向一、二線城市市場;而帶有「海雲浴日」標識的,則是面向高端消費市場,對標國外高端品牌,只在張小泉線下直營店銷售。

  電商不僅是老字號的新渠道,也成為老字號改良商品的好幫手。通過用戶畫像、數據分析等多重信息整合,張小泉捕捉到電商平臺刀具消費年輕化、顏值化、品質化的新趨勢。基於此,張小泉歷時7個多月,開發出了一款京東平臺的專供刀具套裝。新套裝上線後快速晉升為店鋪銷量前3名的單品,在去年「雙11」當天成交額同比增長超300%,今年「618」當天成交額同比也有大幅增長。

  夏乾良說,「國潮」熱正在給老字號的發展帶來巨大機遇。擁有品牌優勢的老字號,既要把多年沉澱的工匠精神傳承下去,也要適時而變,把消費市場上的種種新需求研究透徹,這樣才能更好享受中國消費市場的紅利,把老字號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相關焦點

  • 擁有近400年歷史的老字號「張小泉」煥發新的生機一把剪刀的重生記...
    原標題:擁有近400年歷史的老字號「張小泉」煥發新的生機一把剪刀的重生記(消費視窗·老字號 新國潮①)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通過直播平臺展示和銷售產品。  人民視覺用著張小泉剪刀、穿著飛躍帆布鞋、喝著北冰洋汽水……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使用國貨、追逐「國潮」作為一種新時尚。
  • 一把剪刀的重生記(消費視窗·老字號 新國潮①)
    人民視覺  用著張小泉剪刀、穿著飛躍帆布鞋、喝著北冰洋汽水……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使用國貨、追逐「國潮」作為一種新時尚。不少老字號國產品牌抓住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群體時尚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需求,在設計、質量、服務上全面發力,重現品牌活力,引領消費新潮流。
  • 國潮「觸網」煥新 中華老字號如何講好品牌故事?
    國潮復興,從去年開始正在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消費趨勢。 當年輕人不再對海外品牌高看一眼,那些有著濃厚中國印記的品牌開始獲得了屬於自己的發展機遇。
  • 多省市老字號掌門人齊聚杭州 論道百年傳承與擁抱國潮
    他表示,浙江歷來重視老字號的培育發展工作,相繼湧現了像張小泉、王星記、朱府銅藝、胡慶餘堂等響噹噹的老字號,集聚了500家老字號品牌,在滿足消費需求轉型、地域特色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北京老字號協會會長陳文認為,當下這一時代,老字號可以說是迎來了非常好的機遇。「從政策大環境看,近年來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陸續出臺了很多利好的政策,在穩增長、促消費、惠民生的很多方面給老字號提供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和多項政策支持。」
  • 老字號玩新花樣:300歲吳良材推「國潮」眼鏡 雷允上出枸杞菊花露
    」在上海展覽中心拉開帷幕,全國200多家知名老字號品牌匯聚一堂,展百年形象,創國潮之新。  枸杞菊花露則是雷允上看中飲料市場,以製藥的工藝提取了菊花成分製作而成,分為無糖和冰糖兩種,滿足消費者對於當下健康消費的需求。  今年整整300歲的吳良材眼鏡則把清末民初銅製茶晶眼鏡和清代自製摺疊式無腳水晶平光鏡帶到了現場,而在「老古董」的隔壁櫃檯就是今年最新設計的國潮系列眼鏡。
  • 「文化+直播」凝視美好日常,「國潮消費」彎道超車
    文匯報記者 陳龍攝國潮,正在彎道超車——上海「五五購物節·品質生活直播周」啟動,首日大直播中,永久牌自行車在抖音亮出了一句新消費豪言。同一天,密布滿城的直播間似乎都能為這句豪言找到佐證。翻翻「品質生活直播周」的排片表,大白兔、蜂花等國潮也將通過拼多多、美團等融入「直播第一城」的節日。人們談「國潮」,談的是什麼?拼多多副總裁陳秋這樣拆解:「狹義地看,新的產品設計中融入了中國文化、中國元素,尤其是凝結了傳統文化,便是國潮。它切準了人們對東方美學的認同,同時伴隨消費升級和審美升級,成為消費場域裡美好生活的一種指徵。
  • 老字號遇上新國潮會有怎樣的化學反應?這家博覽館告訴你
    自國慶假期以來,在南京國展中心新開放的「金陵印象--老字號博覽館」成為了許多南京市民和遊客的網紅打卡勝地,不僅是因為原本散落在江蘇各地的「老字號」精品都「集結」在這裡,通過新業態運營的老字號也完成了從「國貨」到「國潮」的蛻變,煥發出了新時代的迷人魅力。
  • 老字號上海香皂擁抱拼多多式變革:尋找年輕消費者,打造國潮新IP
    這是他擔任上海制皂有限公司新渠道部長以來,開闢的又一個新戰場。這個已有97年歷史的上海老字號正在持續煥發新的生機。「上海香皂」是上海制皂有限公司旗下家喻戶曉的老字號國貨品牌,一句「皮皂搨一搨」能喚起很多人的童年回憶。但長大後,年輕人卻和它漸行漸遠。通過電商渠道重新把握年輕人的脈搏,是上海香皂近年來致力達成的使命。
  • 大白兔奶糖融入牛奶 中式涼茶混搭威士忌 老字號解鎖國潮新玩法
    圖說:大白兔奶糖「融入」光明牛奶 採訪對象提供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大白兔奶糖「融入」光明牛奶,熊小白冰淇淋以麻將為設計靈感,王老吉涼茶混搭百齡壇威士忌,中外老字號聯手創新,滋味無窮。為了打入年輕市場,中華老字號紛紛解鎖國潮新玩法,打破圈層限制,開拓出新的消費場景。古色古香的百年豫園中,光明大白兔奶糖風味牛奶和熊小白雀神MAHJONG冰淇淋升級亮相,無論是年輕的潮人們還是年長的長輩們,紛紛駐足,熱情高漲,體驗這一波「童年回憶殺」。
  • 老字號積極擁抱新消費 「中華商業第一股」書寫新傳奇
    12月18日,豫園股份發布全新升級的「豫園年禮節」,這也代表其積極打造全球一流家庭快樂產業消費集團的決心。在控股股東復星的賦能下,豫園加快了打造植根中國、布局全球的家庭快樂消費產業集群的步伐。依託復星全球平臺及資源賦能系統,豫園股份戰略願景已日益定位於聚焦家庭客戶,持續錨定「家庭快樂消費產業+城市產業地標+線上線下會員及服務平臺」的「1+1+1」發展戰略。防疫進入常態化,豫園股份業績仍持續逆勢增長。
  • 老字號上海香皂踏上電商煥新路:尋找年輕人,打造國潮IP
    這是他擔任上海制皂有限公司新渠道部長以來,開闢的又一個新戰場。這個已有97年歷史的上海老字號正在持續煥發新的生機。「上海香皂」是上海制皂有限公司旗下家喻戶曉的老字號國貨品牌,一句「皮皂搨一搨」能喚起很多人的童年回憶。但長大後,年輕人卻和它漸行漸遠。通過電商渠道重新把握年輕人的脈搏,是上海香皂近年來致力達成的使命。
  • 國潮崛起正當時,三百年老字號吳良材眼鏡玩味出擊
    從推出吳老爺的IP形象開始,吳良材眼鏡一直在做出新的嘗試。這次吳老爺化身潮人,帶上了漁夫帽以全新的形象出現。並以此為契機,吳良材眼鏡推出了策劃許久的國潮系列產品。老字號,新形象。吳良材眼鏡即將開啟新的篇章,以一種新潮的方式佔領年輕消費者的心智。「國潮當道,型出東方。」 以匠心製作為本的吳良材眼鏡首先保證了國潮眼鏡可靠的質量。
  • 母嬰營養品「新國潮」
    通過網際網路和電商平臺,民族老字號品牌煥發青春,贏得年輕消費者喜愛,新國貨品牌則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壯大。 紀錄片《新國貨》中有這樣一個場景:中藥老字號企業同仁堂跨界做了咖啡,而且不是玩票性質的跨界營銷,試圖以草本精華顛覆傳統咖啡的概念,推出了接骨木咖啡、草本拿鐵等同仁堂風格的新品類。 網友評價「從此咖啡不僅續命,還能養生,簡直一秒愛上。」
  • 「國潮風」融合「古早味」!廈門老字號新國潮集市7日開市
    廈門網訊(本網記者 連芊)「國潮風」融合「古早味」,老字號綻放新活力。11月7日,「2020老字號嘉年華暨中華城老字號新國潮集市」在中華城南區陽光街開市。
  • 「國潮」佔領養身屆,輕滋補領銜中式養身新風尚|CBNData報告
    2) 疫情帶動中醫藥走紅,線上中成藥市場規模逐漸擴大,一二線城市女性是消費主力,補益安神、補氣補血、抗菌消炎等中成藥廣受歡迎。3) 傳統滋補養身呈現年輕化趨勢,東阿阿膠等老字號阿膠品牌帶動滋補市場「國潮」新風向,近六成消費者青睞「補氣養血」的阿膠製品,其中新銳白領偏好老字號,Z世代更喜歡「輕滋補」即食產品。
  • 光明乳業年末又出驚喜,國潮新品全面上新
    2020年12月18日,在有著四百餘年歷史的豫園,一場老字號與新國潮碰撞的新品發布會火熱上演,引來各路潮人來襲。  如果說光明乳業和冠生園之間的跨界合作是國潮創新最甜蜜的碰撞,那麼熊小白雀神MAHJONG冰淇淋的搶鮮上市,則是老字號國潮下的又一力作。
  • 攜手文化IP助力品牌升級 老字號雅蘭將在上海展出新國潮
    近年來,「國潮興起」,濃鬱而精緻的中國元素漸漸覆蓋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在「精緻國潮,就是未來方向」這一趨勢下,如何用文化IP助力品牌形象進階,是不少企業都在考慮的難題。作為家居行業裡的「老字號」擔當,床墊品牌雅蘭也攜手央視《國家寶藏》這一文化IP,邁出品牌形象升級的第一步。2019年9月8日開幕的上海家具展上,雅蘭以《千裡江山圖》為主題的「江山入夢」系列國潮寢具即將重磅亮相。《千裡江山圖》亮相於《國家寶藏》第一季,是北宋宮廷畫家王希孟傳世名畫,具有極高的審美和文化價值。
  • 90後養生潮起:420歲陳李濟玩轉國潮大健康新花樣
    記 者丨劉巷,陳思穎編 輯丨丁青雲近年來,乘著國潮的東風,不少老字號品牌漸漸崛起,重新煥發生命力。隨著我國大健康產業需求爆發,養生風潮興起,相關消費意願明顯提升。同時,養生概念也一直在年輕化,據《年輕人養生消費趨勢報告》顯示,90%以上的90後已經具有養生意識,年輕消費群體與日俱增的養生需求,使得大健康背景下的養生市場前景顯得更為朝氣蓬勃。那些在時代的浪濤中堅守下來的老字號藥企們,他們也正在朝著「國潮+大健康」的方向不斷探索。
  • 張小泉衝擊「剪刀第一股」 庫存積壓增長遇阻 終端零售價並不親民
    7月7日,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獲得深交所受理,有望成為又一個上市的老字號,以及「剪刀第一股」。不同於許多飽受爭議的老字號,張小泉的刀剪生意在經營數百年之後依舊充滿著活力。為何小小的剪刀能夠具有如此強的生命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有些不一樣的老字號。
  • 200多家知名老字號聚集一堂 海派國潮一網打盡
    國潮品牌創新演繹 本屆博覽會,不少老字號品牌還帶來了各自的新品與消費者見面,讓更多消費者體驗老字號品牌的時尚新玩法。 豫園股份攜旗下一眾經典老字號和國潮品牌參展,展廳設計以新中式風格為主,以「快樂的園子」作為展示主題,呈現豫園老字號品牌的經典傳承和年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