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明靜|他的寫意人物畫,色不礙墨,墨不抵色,有書卷氣!

2020-12-22 水墨畫家陳莊

我在創作中試圖減弱畫面具體事件的明晰度,嘗試用自己對人性的認知以現代語言的表達方式傳達一種和諧生存的理想狀態,同時也是對自我的內心關照,以善念的寓意傳達一種樂觀的存在感。

——趙建軍

趙建軍的繪畫不僅搶人視線,而且愈看愈是令人不舍,引領讀者進入一個理想境界。特別是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一種符號的代表,正是憑藉這種符號,將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將對人性大美的嚮往,以純感性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透溢著靈犀和詩意,牽引讀者強烈的好奇心,讓讀者去品讀人物的背景,去探究人物的故事,去體味人物的生活。

——辛牧

有人說「在趙建軍的畫作前,你會有一種超越塵世,遠離喧囂,猶如進入到一個純淨極樂的世界。」對此,我的體會趙建軍是一位屬於活在當代,心在前世的人。我如此地這樣認為,不止於他給了我們一些恍若仙世的藝術鏡像,更在於他的筆墨散發出的韻味是古老的,或者說是舊氣的。這個舊氣說來也還是久遠的那樣一種——與宋代那麼遼遠,總之,有些夢幻。

一定意義上,趙建軍就是在堅持內心的實在——對筆墨的寄寓與超越。在造型上常常有濃厚的主觀色彩,堅持內心審美,對豐富的筆墨藝術,懷有積極的探索精神,將沉靜、深微的生命體驗溶於繪畫意義的思考,在筆墨的人文傳統,對「新形象」的追求顯明而獨特。「他的畫有一種色墨相溶的特徵,他將墨色當成顏色置於其中,墨不再突出,顏色也不再孤立,做到了色不礙墨,墨不抵色,他採用了降低墨色純度的手法,使畫面產生出某種色調感,」捨棄了那些大水濃墨交織的毛茬,這一點就散發出了唯美、淡淡的書面感,也就是書卷氣。

當然,這是他處理每個局部、細節上的認真所致。他把筆墨處理的非常精緻,將筆墨的人文傳統,將沉靜、深微的生命體驗溶於繪畫意義的思考所以他的繪畫才有最為可靠的意境的美、筆墨的現實美。

——鄭崗

作品欣賞

趙建軍

1967年生人,祖籍山東聊城莘縣。1991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藝術系。2001-2002深造於中央美術學院李少文先生研究生課程班。中國國家博物館書畫院專業畫家、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畫院特聘教授。

相關焦點

  • 桑蓮居|叢文俊:「書卷氣」考評
    以「書卷氣」作為衡量書法藝術水平高下雅俗的主要依據,始見於宋代書論,但無其名。蘇東坡《柳氏二外甥求筆跡二首》詩中有「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句,意思是工夫深不如多讀書,只有學富才能使書法達到神化的境界,至於為什麼,他沒有說明。《宣和書譜》評李磎書法說:「大抵飽學宗儒,下筆處無一點塵俗氣而暗合書法,茲胸處使然也。」
  • 吮毫描來影欲飛:來北京畫院美術館看明清寫意人物畫的象與神
    展覽從寫意角度入手,旨在尋找中國繪畫綿延千載的內在精神,並以此為當前的人物畫創作提供借鑑與思考。「吮毫描來影欲飛」,源自本次展覽中羅聘所繪《丁敬像》的一首題詩。「古極龍泓像,描來影欲飛」將寫意人物的氣質與神姿描述地入木三分。
  • 石恪《二祖調心圖》,狂草的筆法粗筆畫出,開寫意人物畫先河
    導語:石恪的「寫意簡筆人物畫」,突破了精工細作的院體畫風,筆墨粗獷而刻畫人物神態生動……寫意作為中國畫的美學審美核心是在北宋時期直接被提出來的,如歐陽修提出「畫意不畫形」,蘇軾提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 沒有書卷氣,技法再好都不免俗
    蘇東坡《柳氏二外甥求筆跡二首》詩中有「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句,意思是工夫深不如多讀書,只有學富才能使書法達到神化的境界,至於為什麼,他沒有說明。《宣和書譜》評李磎書法說:「大抵飽學宗儒,下筆處無一點塵俗氣而暗合書法,茲胸處使然也。」又評沈約書法說:「大抵胸中所養不凡,見之筆下者皆超絕,故善論書者以謂胸中有萬卷書,下筆無俗氣。」
  • 詩魂書骨畫能滋養書卷之氣「疏證六法—馬嘯天畫展」開展-馬嘯天...
    畫作堅持「以詩魂、書骨、畫能滋養書卷之氣」的美學原則,推崇書卷氣繪畫風格。展覽展示了當代國畫家馬嘯天先生山水、人物、花鳥等三個大類的相關作品,在技法上涵蓋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工筆、寫意、潑彩、潑墨等多種風格。
  • 發篇舊作抒胸襟‖由一檄文引發中國畫寫意精神缺失現象的些許淺議
    而讓人始料不及的是,鮮花掌聲簇擁下竟然帶出一枝刺玫,一篇署名陳婉之的文章《寫意的書卷氣被全國美展逆淘汰了——對12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展的感想》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違」,公開與之唱反調,一時在網絡炸開了鍋,吹皺了美壇「盛宴」的一城春水。囿於這個導向,餘好奇心起,找出此文,挑燈夜讀,手不釋卷,一窺其祥。
  • 培養孩子書卷氣
    到朋友家串門,看到她上小學四年級的女兒正在做作業,女孩的書桌上有一本《新華字典》,她女兒不時翻閱字典,認真查找,動作非常嫻熟。我好奇地問:「為什麼不讓你女兒在電腦、手機上查?用《新華字典多慢啊!」朋友笑著說:「為了女兒身上能有一縷書卷氣呀。」
  • 中國人物畫打動人心是如何做到的
    寫意人物畫並不是沒有前景,關鍵在於藝術家的創作方法和觀念。而且不論是研究還是創作,都要關注現實,有研究方向,有問題意識。 所以他的人物畫在西方造型的基礎上,保留了中國畫的傳統元素。 談到人物畫的創作,我聯想到主題性創作,看每幅作品都有一種感動,這種感動在於把刻畫人物的精神和靈魂體現出來。王朝聞的雕塑《民兵》,從人物的背面看,像一座山。潘鶴的雕塑《翻身農民》,兩個老人舉起一把土,農民和土地之間的關係表現得渾然一體,讓觀者看了就很感動。
  • 聚焦書畫月●淄博市中國畫學會「特別推薦」郭洪海人物畫欣賞
    稍後的南方馬得、北方的韓羽緊步後塵,也以專工寫意戲曲人物而聞名遐邇,使這一獨具民族特色的藝術得以薪火相傳。進入21世紀的中國畫壇,隨著傳統文人畫的復興和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席捲本土,當代人物畫已形成百舸爭流,多元並舉的繁盛局面。即便如此,在寫意戲曲人物畫這條航道上仍處於弱勢和邊緣化地位。
  • 朱剛戲劇人物畫:墨彩淡雅 形神兼備
    好的畫家繪製的戲曲中的人物、情節、表演動作等都有自己的獨立設計,獨到表現出對戲曲中人物畫精神內涵的提煉。朱剛戲劇人物畫中人物肖像所具有的紮實造型功底,既生動精準,也筆暢墨酣。畫面中的眼神之間可以感受人物的性格,使其生動之極,妙然傳神。看他的畫,仿佛身臨其境,讓人分外折服。
  • 解讀翰林水道的「書卷氣」
    「北有葫蘆山嶺,南有白銀古竇,西有七步銀湧,東有官洲萬頃,內有祖社騎龍。」 沙水村 不僅是沙水村,丹灶南沙湧西岸的幾條村居,都有著濃濃的書卷氣,孕育了不少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著作典籍。
  • 明代最美的行書,這字滿滿的「書卷氣」,500年來少有人及!
    文徵明行書長卷《滕王閣序》我們今天談談500年來最具「書卷氣」的一個人寫的字,他就是文徵明!文徵明的綜合素養在500年來堪稱魁首,其書法從「書卷氣」這一層面來講,也堪稱500年來的巔峰。文徵明出生在了明朝一個文化的盛世,那個時代的太湖流域聚集了全天下最有名望的才子名士,在這個文化圈當中,文徵明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他們共同塑造出了一個時代的輝煌。
  • 讀那玉成的工筆人物畫
    原因不外有二:比之逸筆草草、隨意性太多的水墨寫意,工筆畫對現實生活表現更直接親切,其技法更嚴謹且具有法度;工筆畫家,尤其是工筆人物畫家,所畫大多為真實人物,造型大多高度寫實,線型準確,賦色豐富,技法有難度。但這種工筆畫現狀比之逸筆草草一千餘年的水墨寫意畫,在反映現實的直接性、真實性和技法的嚴謹性上佔了上風,與現實貼得太近,無中國藝術超越之精神,亦缺乏意筆飄逸之氣。
  • 徐弘雯立-水墨人物畫創作隨感
    自二十世紀以來,以徐悲鴻、蔣兆和、林風眠為代表的水墨人物畫家,吸收借鑑西方嚴謹的造型、透視和比例關係,將中國傳統的寫意精神與其融匯貫通,使寫意水墨人物畫不僅在思想情感內涵上,還是在筆墨語言風格境界上,大大增強了水墨人物畫的豐富性和表現力,開創了中國美術全新的畫風。
  • 王子武的人物畫為什麼好?好在哪裡?
    著名美術史家邵大箴稱,王子武開創了「精微寫實」與「疏放用筆」一派藝術語言,達到了寫實造型與傳統筆墨的高度結合,將國畫似與不似的寫意線條與西畫的造型相結合,達到高度統一,獨創一派,奠定了在這一領域的卓越地位。
  • 圓桌|戲曲人物畫如何變形:變得自然有趣,借鑑傳統與民間
    我們一般來講,中國戲劇人物畫因為它有很多創作便捷的空間,畫家懂戲也好,不懂戲也好,或者他非常熱愛,或者他正在學習也好,他逐漸感覺到什麼戲曲元素的東西在那裡。比如戲曲當中的慢版、唱腔、念白,這些元素是超空間的,不是我們現實空間當中所有的。所以一開始它就具有了一種虛擬性、簡約性和象徵性。
  • 中國傳統人物畫落後於西方?看看我們的畫家們是如何彎道超車的
    基本功練紮實了,你再去做變形、誇張,再去寫意,再去表達你的所思所想、營造你的個人風格……這都無可厚非。中國畫裡面的花鳥、山水其實都經過了先寫實再到寫意的過程。只不過由於我們傳統文化的原因,導致人物寫生不足、相關聯的基礎知識不足,影響到了人物畫的寫實。
  • 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一日遊—江南書卷氣
    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夏天在南京,漂亮的大學不稀缺,而在一眾漂亮的校園中,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有絕對的資本成為其中翹楚。書卷氣之餘,也有美食和休閒的天地。招牌的咖啡吧坐落在洋樓的對面,高起的路成了城市裡最休閒自在的世界。吃飽喝足後你大可以繼續遊覽於城 兩舊的巷子裡有小而舊的樓,二樓個房間就是閱讀者的全世界。
  • 餘鍵:我的工筆人物畫方面的研究與創作
    時之翼 工筆重彩 200x240cm 央美研究生畢業創作一花一世界之一 工筆重彩 136x68cm一花一世界之二 工筆重彩 136x68cm在工筆畫創作過程中,我體會到如果過多地關注技法本身時,人物的靈魂氣質會隨著精細的描摹點染而弱化,在技法層面因為經常會佔據畫家大部分的精力與時間,而常使轉瞬即逝的人物的「氣」,難以留駐畫面,使得作品最後效果常是雖筆法色彩精細耐看
  • 中國的絲綢服飾:絲綢與中國人物畫
    中國畫講究神韻,講究主觀感覺的表現,在技法上又講究線條的運用,所以,在中國人物畫中,通過線條去描繪衣紋,通過獨特的衣紋表現人物的氣質神韻,就成為中國人物畫的特點。中國人物畫的衣紋十分獨特,這種獨特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絲綢服裝獨特的靜態懸垂感,二是中國絲綢服裝獨特的動態飄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