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當前,境外疫情持續蔓延,國內多地出現冷鏈從業人員確診病例。為科學指導本市冷鏈食品生產、裝卸、運輸、儲存和經營等環節相關從業人員做好個人防護,最大限度防範新冠病毒感染,市疾控中心制定了相關防護指引,提醒相關從業人員做好防護。
一是自覺增強防護意識。要自覺遵守行業、市場和企業等相關防護要求,增強個人防護意識,掌握相關防護技能,做好自我健康監測,並隨時關注共同工作、居住人員健康狀況,堅持每日檢測體溫,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異常症狀時要及時報告,並立即就近到發熱門診進行排查,儘量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前往。
二是做好工作期間個人防護。要正確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著工作服上崗,保持工作服乾淨整潔,必要時進行消毒;生鮮宰殺、分割車間等特殊崗位從業人員除著工作服外,按要求穿戴防水圍裙、橡膠手套、膠靴等;食品從業者,在進行非食品相關活動後,必須更換手套。裝卸人員除遵循戴口罩等個人一般衛生要求外,搬運貨物前要穿戴工作衣帽和手套,必要時佩戴護目鏡和面屏,避免貨物表面頻繁接觸體表;搬卸來自疫情地區的進口冷鏈食品時,要全程規範戴好口罩,避免貨物貼近面部及用手觸摸口鼻,防止接觸到可能被病毒汙染的冷凍水產品等;搬卸過程中如口罩、手套破損等要立即更換。運輸車輛司機在轉運過程中不得擅自打開冷鏈食品包裝或直接接觸冷鏈食品;車輛進出大門時,避免與門衛等人員不必要的接觸。清潔生產、加工、儲存和運輸等環境時,不使用高壓高速水流進行噴淋衝洗,防止引起噴濺汙染。國際貨運安檢人員應穿戴工作衣帽,使用一次性醫用口罩或外科口罩、手套,必要時佩戴護目鏡和面屏。加強手衛生,每次更換手套或摘下手套時必須洗手消毒,避免防護用品二次汙染。工作後,在指定區域內脫去工作服、鞋帽和口罩等防護用品後方可離開作業場所,脫下的防護用品按規定妥善收集,集中消毒處理。
三是做好居家期間個人防護。居家生活注意開窗通風,每日2至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外出回家後應脫去口罩、外衣、鞋帽等放置在特定區域,並規範進行洗手,未洗手前不要用手接觸口、眼、鼻,口鼻分泌物或吐痰時用紙巾包住,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乘坐廂式電梯必須佩戴口罩。保持家庭環境衛生,採取溼式清潔,必要時進行預防性消毒。若居住在集體宿舍,可參照《集體宿舍日常防疫指引》,提倡分餐制或使用公勺公筷,個人用品不共用,在公共場所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熱點回應
國內多地出現境外確診病例,回國入境人員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當前境外疫情持續蔓延,境外輸入疫情防控形勢十分複雜,境外入境人員務必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個人防護。境外工作、學習、生活的人員,要切實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少外出,出現不適及時就醫,避免長途旅行;回國儘量選擇直航,避免轉機帶來的感染風險,旅途中要全程做好個人防護;回國時要認真了解有關國家和地區的核酸、抗體檢測要求,按照相關規定做好檢測,入境時要主動、如實進行健康申報,配合海關檢疫部門進行健康檢疫,按規定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並減少與其他人員的接觸;在醫學觀察期間出現任何身體異常,均要及時報告,按要求就醫,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減少傳染病傳播風險。
本市新增2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例無症狀感染者
相關集中隔離酒店均已消毒
昨天,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12月12日0時至24時,本市新增2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例無症狀感染者,其中1例確診病例為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疾控部門已對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居住的集中隔離酒店進行消毒。
確診病例1為12月11日報告的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12月12日,該患者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輕型。已對其密切接觸者落實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措施,目前無異常報告。
確診病例2為一名60歲香港籍男性,11月28日從香港乘坐香港航空HX336航班到達北京首都機場,海關經健康篩查並採集咽拭子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經閉環管理送至集中隔離酒店。12月11日,對患者隔離醫學觀察期滿前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12月12日由120負壓救護車轉入地壇醫院。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普通型。該患者抵京後一直在集中隔離觀察中,按照相關規定,無密切接觸者。
無症狀感染者為一名31歲河南籍男性,從巴基斯坦乘坐國航CA946航班於12月11日到達北京首都機場,海關進行健康篩查並採樣後,經閉環管理送至集中隔離酒店,當日海關報告咽拭子核酸檢測為陽性,12月12日由120負壓救護車轉入地壇醫院。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診斷為無症狀感染者。對其同航班及同乘車的50名密切接觸者已落實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措施,目前無異常報告。
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 李祺瑤 孫樂琪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