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園
你知道嗎,現在有好多老廠房都變身成了藝術園了。
是啊,這就是工業與文化的碰撞。
朗朗
園園
感覺好時尚啊,那這些園是幹嘛用呢,旅遊嘛?
不止旅遊,還有新媒體展覽、創意市集、音樂會等文化活動在此雲集。
朗朗
一場古典音樂會,
一次閱讀分享,
抑或是陶藝小物件的DIY,
生活中這樣的藝術體驗
帶給我們溫度和詩意。
如果你身處石景山,
長安街畔的郎園Park
可以成為你滋養身心的新「桃源」。
如果
不知道它的歷史,
很難相信眼前
這座美麗的藝術花園
是由水泥構件廠
以及古玩工藝品市場
升級改造而來。
曾經,這裡雲集各種
古玩商販和淘老物件兒的主顧,
現在這裡依然可逛可玩,
但更多的是享受高品位、
現代化的生活方式。
1
改造—保留城市原有記憶
進入園區大門,
四根紅色大柱撐起的牌樓上,
「博古藝苑」四個大字遒勁飄逸。
這處牌樓正是保留的城市記憶,
鐫刻著郎園Park改造之前的樣貌。「
「這裡最早是水泥構件廠,由原八寶山農工商持有運營,後來在2004年轉型為博古藝苑工藝品市場,修建了這座牌樓。郎園Park,是它的第4次轉型,也是將來的歸屬。」
——園區土地權屬方
北京金寶山投資管理公司黨委書記孫正夫
漫步在園區內,
庭院式仿古建築群已現雛形,
原有的青瓦、青磚、彩繪、
仿明清的古建築樣式基本得到了保留,
只在裝修和外部裝飾上進行了調整。
不同於普通的園區,
郎園Park並沒有大拆大建,
而是對原市場的建築進行改造。
原博古藝苑工藝品市場
總佔地面積3萬餘平方米,
具有鮮明的仿古特色,
保留著歷史上著名的崇國寺塔。
郎園Park圍繞園區內的
崇國寺塔及藝術軸線
進行整體規劃,
崇國寺古塔、四合院建築
和博古藝苑的牌坊
都被保留和保護起來,
這些不僅是
文物和時代發展的印記,
更是這個項目
不斷傳承演變的歷史見證。
在此基礎上,郎園Park
對園區進行更新並重新規劃,
蘭境藝術中心、像素畫廊、
科技花帶、裝飾藝術廣場
為園區渲染了濃厚的藝術氛圍,
同時對園區內及周邊進行了大綠化設計,
使其成為融合古今風格的園林景觀。
「園區南側的藝術公園也將在6月開放,屆時郎園Park真正做到是公園裡的藝術園區。建成後,郎園Park將成為「三生」協同的文化門戶。「三生」將包括以文創科技、影視研發、文化藝術、青少年教育為主的文化內容生產區,以生活體驗、彈性空間、共享空間為主的共享體驗式生活區,同時以綠色建築、清潔能源、院落空間打造的低密度生態區。」
——郞園Park總經理呂佳
2
新生—園區注入美學元素
幾木美學空間是園區的「網紅」店鋪,
從今年3月初開門迎客到現在,
短短兩個月時間「真愛粉」眾多。
粉絲們多次造訪後,
都知道這個清雅幽靜的美學空間中,
每一道甜品、每一枝花木
都出自空間創始人王娟娟之手。
為什麼與郞園Park結緣?
「去年9月份第一次來到這兒時,就覺得這裡的院落很美,古塔很美,氛圍也很美,幾乎沒有猶豫,乾乾脆脆地定到這裡,沒有第二個方案,心裡認定這個地方能火。」
——幾木美學空間王娟娟
幾木美學空間
寬敞明亮,軟裝清新典雅,
瀰漫著一種日式美學的簡約質感。
一汪清水,一株花木,
形象管理、色彩美學、
東西式花道、室內陳列……
在這裡,
多種文化藝術融合到了一起:
日式草月流花道的幾何線條美感
在空間裡優雅流淌,
日式花道與法式甜品
在味蕾中的曼妙相遇……
幾木美學空間幾乎代表了
園區的整體美學理念。
在這裡,
這樣的店鋪隨處可見:
植物空間設計店鋪中
「藏」著美甲店,
可健身、可精讀、
可暢飲精釀啤酒的暢讀書店,
有34隻貓的石景山
第一家貓咖「貓迷森林」……
根據園區規劃,
未來的郎園Park
不僅有精裝四合院、
花園式藝術中心,
還將引入藝術改造的理念,
設置城市家具、
燈光秀等裝置藝術,
城市廣場、藝術花園、
草地藝廊等共享空間,
將會集聚更多的美學元素。
3
新桃源—藝術夢越開越盛
閱讀環境
一個文創藝術園區,
如果沒有一個
可以安安靜靜看會兒書的地方,
就像少了個魂兒。
良閱書房,是園區第一個開放空間,
也是園區「人氣」最高的空間之一。
三面270度全玻璃透明落地窗,
是給初見者最直觀的視覺震撼,
簡約質樸而又充滿高級感,
營造了一個獨立富足的精神世界。
輕色系簡線條座椅、
創意手作區、
吧檯區、自習閱讀室,
又具備拍照打卡的條件。
讀書會
書房內,
寫作業或者看繪本的孩子,
畫水彩和喝咖啡的銀髮老人,
認真整理書籍的小小志願者,
這些互不相識的人們,
構成了一幅靜美的畫面。
與之相呼應,距此不遠處,
蘭境藝術中心也剛剛接續上演了
兩場古典音樂會。
五一這裡舉辦的音樂會
演奏者是傳承了375年的
世界頂級音樂世家後裔
盧卡·斯特拉迪瓦裡。
一向被視為「陽春白雪」的古典音樂,
在這裡找到大量的擁躉者和新粉絲。
很多居民也慕名「組團」而來,
會場內座無虛席,
觀眾座席設到了樂池旁邊,
「零距離」聆聽演奏家表演。
從去年7月29日開始,
已有百餘場類似文藝演出活動
接續在郞園Park上演。
「現在園區作為老山街道共建的公共文化中心服務居民。科技藝術互動等新媒體展覽、創意市集,也在不斷活躍園區文化,激活京西文化活力。我們希望在這個空間裡,不斷搭建一個文化資源流動的樞紐站,也搭建一個現代人能夠滋養身心的桃源之地。我們希望郞園Park能成為石景山美育公共空間」
——郞園Park總經理呂佳
與公共文化活動相伴隨的,
是公民美育計劃在區陸續落地。
郞園大師課、公益音樂會、
藝術沙龍等內容紛至沓來,
從運營開始到現在已經
惠民人數3萬餘人,
線上影響人數超過20萬人次。
GO提示
郞園Park南靠長安街西延線,周邊被老山公園和雕塑公園環繞,從地鐵1號線八寶山站A口出步行200米即至。
素材來源:北京晚報 郎園Park
編輯製作:石景山區融媒體中心
為未來的石景山點個zan再走吧~
中央掃黑除惡督導組進駐北京督導,內附手機舉報二維碼!
一圖讀懂 |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