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造型獨特的住宅大樓,是否能讓倫敦人愛上高樓裡的生活?
眼光獨到的Harry Handelsman已經給了倫敦人想要的答案。他是成就倫敦「斯特拉福德」(The Stratford)住宅項目的開發商,旗下項目曾因聖潘克拉斯萬麗酒店和奇爾頓消防站這樣標新立異的建築成為爭議的焦點,而這些建築也最終被公認為「至酷」建築的代名詞。
這棟42層的大樓由 SOM 設計,大樓的命名源於它所處的倫敦最東部地區的位置。項目地段似乎和它「高端住宅樓」的定位不太符合,但是Handelsman從斯特拉福德被選為2012年夏季奧運會的舉辦場地時開始,就已經注意到它的潛力了。
自此之後,斯特拉福德城區就開始了熱火朝天的大開發,雨後春筍般崛起的建設項目中還包括了一個造價11億英鎊的文化中心項目。
到2023年,這裡還將成為倫敦大學學院和倫敦時裝學院這兩所高等學府新校區的所在地,屆時,包括BBC、賽德勒·威爾斯劇院和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等在內,眾多文化場館也將紛紛進駐,意味著倫敦北部地區即將到來的蓬勃發展——而The Stratford項目則將在這波發展契機中擔任標誌性角色。
「我的目標是用這個項目來重新定義高層建築,」Handelsman認為,在倫敦這座對各種建築類型有著不同看法的城市,這棟大樓就是一個恰到好處的錨點。
一個2013年的調研結果顯示,有六成倫敦居民表示願意在高樓裡上班,但只有27%的倫敦人願意在高樓裡生活。為了縮小這一尷尬的差距,Handelsman和 SOM 站在社交的角度上提出這個問題:「該怎樣創造一個受居住者青睞的豎向社區?」
第一眼就能看出來,很明顯,這不是一棟造型常見的大樓。塔樓樓體上被「削切」出兩片呈現對角的「薄片」,住宅層懸空於上方。
犀利的鏤空部分嵌入塔身營造戶外賞景空間,或稱為「空中花園」,以強烈的視覺衝擊感強調這座143米大廈的獨特結構。
空中花園對所有居民開放,具有和倫敦傳統住宅廣場和市井街道相似的社交功能,唯一的不同點是被垂直豎了起來。
「在大多數高層住宅樓裡,鄰裡之間都很少交流,」項目帶頭人、SOM 設計合伙人Kent Jackson解釋說。「我們決定徹底改變這一狀況。」用懸臂結構把花園層變成沒有一根立柱的有利場地,變成可以欣賞無敵美景的獨特空間。
既是Loft,又是高層住宅
The Stratford不僅僅是一棟公寓大樓,它甚至還囊括了一家精品酒店和兩家餐廳。不同功能的混合使用讓這座大廈搖身一變,成為鼓勵居民社交互動的動力引擎。
便於社交的效果在大堂裡得到最大呈現,大堂的慷慨空間為居民、酒店住客和遊客提供了一個聚會和交流的場所,堪稱社區「會客廳」。
為大廈量身打造的藝術品也為空間提升了整體質感。大堂中懸掛著一個Paul Cocksedge(保羅·考科斯基)創作的裝置藝術品,讓人聯想起被春風拂起而漫天飛舞的稿紙。在大廈的開放式庭院中,Petro Sesti(佩託克·賽斯蒂)創作的名為「光學球面」雕塑作品有七米多高,在周圍燈光和建築的映襯下熠熠生輝。
從小型工作室到三居室,還有位於頂層的公寓,大廈充滿活力的一面因為不同居住單元類型的靈活配置而增色不少。這些單元不僅面積大小不一,在體積上也各具特色:平層公寓中不乏有躍層和複式公寓作為點綴,細節處彰顯工業時代Loft的空間感和其所追求的居住品質。
設計團隊的靈感來源是倫敦最具活力的社區生活中多種多樣的生活空間。「倫敦人對居住在歷史性建築,比如在喬治亞式和維多利亞式建築中居住更有興趣,我們把這一興趣點作為設計時的考慮因素,」Kent Jackson表示。「為什麼新建築不能和老建築一樣具有空間感和建築感,同時還能讓人體驗同樣的建築個性?」
整合了 SOM 在建築、工程和室內設計領域經驗之大成,The Stratford是 SOM 多學科實踐創作的典型作品。「在概念設計的階段,我們就已經和工程師並肩工作,理解怎樣創造不同類型的空間,」Jackson表示。
同樣重要的,是設計團隊和開發商之間的關係,開發商也期待籍此實現一些全新的追求。「作為設計師,我們經常受到挑戰,但就這個項目來說,我們與業主之間的緊密協作也讓整個過程變得更加豐富。」
用建築工程解決問題
Jackson表示,實現大樓的雙懸臂式設計,其實就是實現「平衡」的做法。在每一個空中花園所在的樓層上,要享有儘可能開闊的視野,因此我們移除了一半的立柱。「大樓猶如一棵被切除兩大塊軀幹的大樹。」項目的結構工程總監Dmitri Jajich表示。
設計團隊首先提出「桁架系統」的方式,所有桁架都採用重型鋼材,把建築外圍的重量傳遞到大樓的核心筒上。這樣做,會成就最堅固和最輕量的結構工程解決方案,但在建造時卻比較複雜且耗時耗力。
在倫敦造房子,首要考慮的成本因素並不是建材成本,而是建成所要花費的時間。「我們最大的成功並不在於找到工程解決方案本身,」Jajich表示,「更多的是開發一個不會太過複雜且能讓工程按期推進的方法。」
設計團隊最終找到一個混合型解決方案,可以很好地在強度、效率和施工便利性方面達到平衡。用一個鋼結構桁架在每個空中花園樓層的上層包圍,同時通過一個後張混凝土桁架系統與混凝土建築核心筒連接起來。
在核心筒和傳遞系統上都採用混凝土,可以由同一個建築工人隊伍來完成,還能採用同一種材料——在節省時間的同時可以把項目預算控制在範圍以內。「我們找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方法,但也儘可能用傳統手段來建造。」Jajich表示。
用於加固混凝土承重傳遞系統的後張鉸鏈,在大小和規模上和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工程的相當——比傳統住宅大樓上採用的要巨大得多。
「我們並不是橋梁設計師,但需要經常設計與橋梁具有相似工作方式的大樓,」Jajich表示,「在遇到這類問題的時候,我們會毫無畏懼,非常樂於接受挑戰。」
在10層和28層,後張預應力混凝土轉換牆構成的單樓層網格從核心筒懸挑伸出。反之,這些桁架可為上方的住宅樓支撐室外結構鋼立柱和地板框架,同時為下方的多層式空中花園形成天花板。
另一點成功經驗是在兩個傳遞層上對強化結構框架周圍的空間進行優化。一般來說,大樓的機械系統大多位於這些樓層上。相反,設計團隊卻把它們轉化為大樓最獨特的生活空間。
「鋼結構框架暴露在外,混凝土地板和牆壁都是有意裸露,能夠更好地向生活在內的住客展示大樓的結構。」Jackson表示。
「這是彰顯大樓特點的重要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居民切身感受自己朝夕相處的房子結構。」
設計團隊所作的每一個決策也服務於另一個目標:建造一座更具可持續性特點的大樓。限制建材的用量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把建築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
獨特的外牆設計 ,通過不透或者透明建材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日照產生的熱量,同時又為大樓引入自然光。
即便是空中花園,也是整座建築所採取可持續性策略的一部分——用土生土長的植物營造自然環境,同時放置餵食器和巢箱來吸引鳥類、蜜蜂和蝴蝶的光顧,這些綠色空間也為整個地區的生物多樣性貢獻著力量。
為豎向生活方式樹立標杆
從Handlesman首次在斯特拉福德(Stratford)暢想高層建築以來,已經過去了十年,而倫敦也在新一輪的發展中不斷向高空擴張。最新統計顯示,2018年倫敦有541座在建的高層建築,其中九成是住宅樓。
高樓生活在倫敦不斷普及,不僅在市中心,也正向倫敦的外圍地區不斷蔓延——The Stratford有望成為在一棟大樓中創建社區歸屬感的有力範例,為豎向生活樹立一個標杆,希望人們可以從中得到啟發,甚至把這個想法進一步發揚光大。
本文資料來源:SOM,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