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智庫:打造全球信息服務商

2021-01-07 人民網

來源:《青年記者》2019年5月下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樣式的周報)致力於解釋、剖析全球政治、經濟,是全球有影響力的媒體。相比它每周出版的時效性,其旗下的智庫則以專業報告和諮詢業務見長。雖旨在服務於商業,卻涵蓋全球的方方面面,從而打造成一個全球信息服務商。獨立運營的《經濟學人》智庫(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簡稱EIU,又譯為《經濟學人》情報社或信息社)回報甚豐,其發展策略值得學習。

盈利性強

《經濟學人》智庫成立於1946年,和《英國學人》同屬於《經濟學人》集團。其成立70多年來,助力商業公司、金融機構和各國政府理解變化的世界,從而規避風險,獲取商業機會。2013年,《經濟學人》智庫成為獨立運營的企業。根據《經濟學人》集團2018年年報數據,其下屬的智庫收入為6023萬英鎊,比2017年的6078萬英鎊略有下降;利潤為1719萬英鎊,比2017年的1792萬英鎊少了70多萬英鎊。

但如果我們往前看,從2012年到2017年,智庫收入都是穩步增長的。尤其是2017年比2016年增長超過10%。在收入構成方面,諮詢(Consulting)佔比從2012年的14%上升到2018年的33%,研究(Research)佔比從86%減為67%①。

《經濟學人》智庫為營利性智庫。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和公民社會項目」(TTCSP)發布的《2015年全球智庫報告》顯示,在全球6846家智庫中,《經濟學人》智庫位列最佳營利性智庫排行榜第三名,僅次於麥肯錫和德意志銀行研究部。2018年,其排序有下降,但也排在全球最佳營利性智庫30強中的第9位(第一名仍為麥肯錫公司)②。

智庫產品與服務覆蓋面廣

《經濟學人》智庫的產品與服務可以說是全方位的,主要包括以下板塊③:

1.國別分析:如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英國「脫歐」分析等。

2.風險分析:如政治穩定性分析、虛擬貨幣帶來的風險等。

3.產業分析:如委內瑞拉的石油產業分析、義大利的金融業分析等。

4.研究報告、網絡研討和播客:如全球國家民主指數、全球生活水平指數(2019)、歐洲的新政治階段(2019年)等。

5.獨家視點:如未來的體育場館、商業透明度晴雨表等。

6.定製解決方案:比如選擇哪個拉丁美洲國家為物流業務提供最佳運營地,預測中國哪些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社會人口統計更適合某特定消費品的市場銷售,為建築設備的非洲分銷渠道提出建議等。

此外,《經濟學人》智庫還有專題服務(Featured practices)和專題產品(Featured products)。

專題服務包括消費者、公共政策等專題。在中國專題服務中,它聲稱「對於中國客戶,我們使用自備的全球專家團隊獲取信息,幫助他們掌控危機並提供針對全世界任何市場的戰略參謀——並將我們的結論用中文在中國提交給客戶」。

專題產品則包括石油供給與消費分析、競爭對手分析、市場預測分析以及通過全球收入分配資料庫了解全球消費者的需求等。其中競爭對手分析專題產品的用戶遍布72個國家6個不同行業的1500家公司。

從上述產品和服務可以看出,雖然「在商言商」,《經濟學人》智庫以專業分析市場、洞察消費者為核心競爭力,但實際上也涉及了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以世界民主指數來看,該智庫已經連續10年發布報告,從而奠定了在該領域的威望。

《經濟學人》智庫的產品和服務在銷售方式上,包括專業定製服務(諮詢)和訂閱服務(研究)。前者是非公開的;後者則是開放的,個人及機構花錢即可訂閱。比如《國別報告》,875美元可訂閱12個月的推送;《時政前瞻》,510美元訂閱12個月;《經濟前瞻》12個月的訂閱費為850美元。此外,也銷售一些單一報告,如題為《理解中美貿易衝突,有備無患》的獨家報告,主要分析了三個主要產業:農業、汽車和信息產業。該報告售價為995美元。按《經濟學人》智庫官網介紹,其訂閱用戶數超過200萬。

專家團隊是核心競爭力

市場需求,無論是大眾化的,還是個性化的,是智庫存在的前提。要滿足這些需求,必須有對路的產品。產品的品質則取決於智庫的研究團隊。《經濟學人》智庫能在全球營利性智庫中排名第9,並能推出全方位的產品和服務,就是因為它有優秀的專家團隊。

根據官方網站介紹,《經濟學人》智庫擁有不同國別的130位全職專家和經濟學者,75%有碩士學位。智庫辦公室在全球有24處,使用25種語言。客戶遍布156個國家,共3000個以上,三分之一以上是世界500強公司。

雖然客戶需要不同,專家背景不一,但《經濟學人》智庫堅持認為「獨立」判斷的重要性。其宣稱:「我們直言不諱。與我們的姐妹公司《經濟學人》不同,我們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客戶定製並要保密。但我們對獨立和正直有著同樣強烈的激情。客戶與我們合作是因為我們不怕告訴他們我們的真實想法。我們從不畏手畏腳或努力支持一些先入為主的策略。我們對任何具體建議都沒有既得利益——我們不會採取後續工作來幫助客戶實施戰略或參與併購。我們只是分析事實並提出我們的結論。我們相信客戶會執行更好的策略」。

靈活的品牌推廣策略

《經濟學人》智庫是媒體創辦的智庫,與一些研究機構或獨立公司創辦的智庫是有區別的。其長處在於更獨立、自主,也更靈活。另外,平臺的開放度也更高。

在品牌的塑造上,《經濟學人》在全球的發行量及影響力,直接助推了智庫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從2018年7月到12月,《經濟學人》印刷版每期發行量平均為867,733份。其中訂閱量為80萬份,零售6.7萬份。在地區分布上,北美地區最多,達48.9萬份,超過一半(56%);英國15.6萬份,歐洲(英國除外)13.5萬份,兩者加起來佔比為15.7%;亞洲為6.9萬份;拉美、中東及非洲均不到一萬份。也就是說,《經濟學人》印刷版的讀者七成在歐美④。

從《經濟學人》周報2018年財報可以看出,自2014年以來的5年裡收入是遞增的。總收入從2014年的3.28億英鎊,提高到2018年的3.67億英鎊。運營利潤從2014年的5500萬英鎊降為2018年的4700萬英鎊。2018年總收入3.67億英鎊中,產品訂閱與發行收入為2.21億英鎊(60%),廣告收入為6300萬英鎊(17%)⑤。

《經濟學人》周報與《經濟學人》智庫可以說相得益彰:周報因撰稿建立的專家庫也可成為智庫的專家;智庫的成果反過來可以為周報提供專業、獨家的內容。

比較典型的是《經濟學人》周報每年年初推出的年刊《The World in》,它就是智庫之作。智庫官網的分析師頁面資料顯示,《The World in 2019》副總編輯Leo Abruzzese亦是智庫全球高級公共政策主任,已經擔任年刊《The World in》副總編輯長達11年。該年刊公開發行,對新的一年進行預測性分析。中國的《財經》雜誌曾於2018年獨家推出中譯版的《The World in 2018》(《世界2018》)。

雖然是商業公司,《經濟學人》智庫也免費公布一些研究成果,從而擴大品牌知名度,提升影響力。這些免費報告讓智庫成果與普通百姓見面,不少媒體也報導相關內容,進一步擴大了智庫的知名度。

2019年4月30日,筆者登錄《經濟學人》智庫網站,免費註冊後即可下載《亞洲基礎設施融資2019年》《俄羅斯和歐盟:敵人,還是朋友?》《美國政黨陷入困境》《中國的黨代會對其經濟意味著什麼》和《奢侈品的未來》等多份研究報告⑥。

作為一家本部在英國的公司,《經濟學人》智庫和很多跨國公司一樣,也踐行「全球化思維,本土化操作」。針對中國企業推出的名為「邁向全球」(Go Global)的專項計劃,旨在利用專業經驗和國際專家網絡,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該專項計劃通過智庫分析、經濟預測、國際地區/行業/市場研究,精選案例,幫助中國企業進行短期、中期、長期戰略規劃。

此外,中國海外投資指數(GGI)在2013年首次推出,它將全球67大經濟體對中國企業投資的吸引力進行排名。為了將中國投資者對不同行業投資興趣的變化反映在指數中,2015年GGI的指數構成從之前的55個指標增加至70個指標。新的指標涵蓋諸如農業、對外承包工程、基礎設施質量、服務行業和國家信用風險等領域⑦。《經濟學人》智庫還推出了「進入中國市場」(Access China)計劃,為國外公司進入中國提供如下產品和服務⑧:

1.使用持續和可比較的數據,詳細評估中國各省市的相關指標;

2.了解客戶的產品和服務在中國全境任何地方的市場潛力;

3.調查運營成本、基礎設施狀況和勞動力,從而幫助客戶做出投資決策;

4.跟蹤其他企業在不同地區的業務情況;

5.對中國城市及地區增長提出前瞻性的看法;

6.為客戶的中國商業戰略提供可靠數據。

既幫助中國融入世界,也讓世界其他國家走進中國,《經濟學人》智庫聰明地將自身的服務和品牌推向全球。

《經濟學人》智庫帶來的啟示

作為媒體創辦的智庫,《經濟學人》智庫無論是盈利能力,還是國際影響力,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經濟學人》智庫至少有以下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1.媒體自身的公信力。媒體型智庫,或媒體創辦的智庫,本質上是媒體品牌的延伸。我們難以想像,如果媒體辦得沒有公信力和影響力,其本身何以成為智庫?其創辦的智庫何來好聲譽?對什麼是智庫,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和公民社會項目」的高級講師James G.McGann是這樣定義的:智庫是公共政策研究分析或相關組織政策導向型的研究、分析和建議,從而使政策制定者和公眾能夠就公共政策做出明智的決策。在分類上,智庫分為自主與獨立型、半獨立型、政府所屬型、政府資助型、大學所屬型、政黨所屬型和營利型⑨。

我國的媒體型智庫大多屬政府資助型,其產品大多針對公共政策,如何深入了解我國實情與世界邏輯,進而對現行政策或未來行動提出科學、有效的分析和建議,是最大的挑戰。在一篇關於中國智庫的報導中,《經濟學人》強調智庫獨立性、開放性的重要性。該文寫道:「多元的觀點可能會讓領導者不舒服。但一些不曾聽過的建議,才是他們最大的損失。」⑩

2.專家庫的建設與更新。某種程度上,專家多元與豐富與否直接決定了智庫的水平。《經濟學人》智庫的研究隊伍是國際化的,也達到了一定的量級,從而豐富了產品和服務。

對我國媒體型智庫來說,一方面要建構自己的專家庫,另一方面應打造開放的專家平臺。比較可行的是與相關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戰略協作。另外,若能將專家庫國際化當然更好。

3.智庫產品的多樣化。一方面,智庫產品可以是政府機構、商業組織定製的;另一方面,也應適時推出面向全社會的公共智庫產品。通過網絡免費下載、媒體報導,從而提升智庫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此外,對於公共議題選題,智庫甚至可以通過所在媒體向民眾徵集,從而呼應民眾關注的熱點與痛點。

【本文為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改項目「新聞傳播案例庫建設」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⑤數據來源:《經濟學人》官網,https://www.economistgroup.com/pdfs/2018_Annual_report.pdf

②⑨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和公民社會項目」(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2018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https://repository.upenn.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17amp;context=think_tanks

③⑥⑧《經濟學人》智庫官網,https://www.eiu.com/Default.aspx

④數據來源:英國發行量稽核局,https://www.abc.org.uk/product/432

⑦劉成勇:《經濟學人集團新戰略及其智庫研究》,《科技與出版》,2017年第1期

⑩China says it wants more「independent」think-tanks(中國官方稱需要更多有獨立性的智庫),https://www.economist.com/china/2019/03/14/china-says-it-wants-more-independent-think-tanks

(作者為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文化傳播學院副教授)

相關焦點

  • 經濟學人智庫:2019全球生活成本調查報告(附下載)
    報告下載: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復關鍵詞【2019全球生活成本調查報告】即可!
  • 經濟學人智庫:購買力日益增強的亞洲女性消費者推動電子商務發展
    關於《經濟學人》和經濟學人集團 (The Economist and The Economist Group) 《經濟學人》雜誌 (www.economist.com) 創刊於1843年,是總部位於倫敦的經濟學人集團旗下的旗艦品牌,以對全球新聞進行簡明扼要的評論和全面綜合分析為內容特色。
  • 經濟學人智庫:2022年全球經濟才能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經濟學人智庫:有可能!2022年全球經濟才能恢復至疫情前水平根據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周三(5月27日)的一份新報告,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要到2022年才會恢復到新冠病毒爆發前的水平,公共債務水平今年將大幅上升。
  • 中國平安攜手清華大學打造金融與醫療全球頂級智庫
    ,以及平安集團在金融科技、醫療科技及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的創新科技實踐成果,打造金融與醫療領域的全球頂級智庫,致力於推動國家現代金融產業體系的建立,提高全民整體醫療健康水平,為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 《經濟學人》熱門主題合輯!助你跑贏信息通脹
    當你提高了對信息的「解析度」,自然會有意識地避開那些容易引發焦慮的聳動標題,轉而搜尋更多能幫助理解現實、認識世界、前瞻未來的內容來平衡自己的智識攝入。那怎樣的閱讀能持續帶來收穫?商論君認為這需要包括:一流的寫作水平,理出有據的論述,完整的知識體系,規律的主題分類。因為所謂的觸類旁通,本質上是把表面化的談資變成觀察世界的多元視角和分析問題的洞察力。
  • 《經濟學人》首推管理學碩士排名,格勒高商MIB課程位列法國第4,全球TOP20!
    國際商務碩士(MIB)是格勒高商通用類管理學課程的最傑出代表,歷年替代本校GE(MIM)課程參加《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全球管理學碩士排名,目前位列法國第4,全球第13.至此,格勒高商國際商務碩士(MIB)課程在全球兩大財經類權威媒體中均列入全球TOP20,法國TOP4之列。
  • 經濟學人:2020年全球經濟前景依舊黯淡
    經濟學人1月1日消息。英國經濟學人智庫評估了2020年全球經濟形勢,認為前景依然不容樂觀。該智庫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2.4%,僅比2019年高0.2個百分點。其中,富裕國家經濟增幅依舊疲軟,歐元區全年增幅預計約為1.3%。而受中美貿易戰影響,美國經濟增幅將從2.3%跌至1.7%。發展中國家經濟增幅略有提高。
  • 打造統計分析和政策研究「智庫」
    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尤其是電子、信息、網絡技術蓬勃發展,為統計機構提供現代化手段的同時,也在重新定義和形塑統計設計、統計生產、統計服務、統計宣傳以及統計關係,要求統計部門充分利用現代信息、計算和數據技術,主動適應科技創新潮流,更好地發揮統計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作用。這些都需要統計部門認真研究,積極跟進時代發展步伐。 記者:應對新的挑戰,進一步改進統計工作的思路主要有哪些方面?
  • 經濟學人集團發布中文網站 深耕中國市場
    對於以提供精準分析、前瞻性諮詢聞名的經濟學人信息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該網站也進行了詳細說明。據經濟學人集團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陸健強介紹,此次推出的內容均為中文,廣大讀者和用戶可以登錄www.economistgroup.cn 或 經濟學人.公司.cn 了解更多經濟學人集團的信息。
  • 行業問題專業解答神器——前瞻經濟學人
    有了「前瞻經濟學人」APP,行業問題無解?不存在的!這是一個聚合「行業問答+產經數據+財經資訊+行研報告」的優質平臺,以行業深度問答為特色,提供行業研究專家一對一免費深度解答服務,堪稱行業問題專業解答神器。
  • 代表全球經濟風向標的澳元突然暴跌!
    數據來源:Wind根據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一份新報告顯示,儘管公共債務水平今年將大幅上升,但是全球GDP要到2022年才會恢復到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前的水平。
  • 藍迪國際智庫專家齊聚青島  探討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王東海)8月13日,上合示範區暨「一帶一路」發展研討會在青島舉行,來自藍迪國際智庫的專家代表齊聚一堂,圍繞上合示範區如何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等議題建言獻策。十二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主持研討會並發言。
  • 霖瓏雲科作為靈活用工代表服務商入選億歐智庫2020行業報告
    該報告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給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造成衝擊的大背景下,基於對全球靈活用工行業的大量桌面研究,以及對行業專家的訪談,由億歐智庫撰寫而成。 1 權威媒體深度剖析靈活用工概念 詳細梳理靈活用工全球發展史 報告顯示,靈活用工,起源於美國,歐美普及率較高。後流傳至日本並發展興盛,目前日本為靈活用工最普遍的國家。CIETT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日本靈活用工市場滲透率達到40%。
  • 智庫發布|廣州市營商環境綜合評分全國排名第一
    一是營商環境邁上了新臺階。在中國社科院2019年《中國營商環境與民營企業家評價調查報告》中,廣州市營商環境綜合評分在全國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一。廣州獲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首批全球「定製之都」榮譽稱號,廣州開發區榮獲聯合國「2019年度全球傑出投資促進機構大獎」。廣州還新加入了世界城市文化論壇等國際組織。國際知名度、影響力持續上升。「2020年廣州城市國際化需要在嚴峻的挑戰中把握新機遇。」
  • 建強新型智庫 服務國際治理
    入選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以來,廣外進入發展快車道——22個專業被評為國家首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數量居省屬高校第一;8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在全國外語類院校排名第一;獲得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形成外語學科與非外學科「雙輪驅動」格局;新型智庫數量「倍增」,服務決策能力大幅提升,產出一大批高質量研究成果。
  • 中國智庫全球傳播的淵源、形式與路徑
    中國智庫不僅是中國政府的「智囊團」,也要向世界提供思想公共產品。本文通過分析中國智庫全球傳播的淵源、形式與路徑,促進中國智庫為中國開展全球傳播,推進全球治理進程貢獻力量。  中國古代智庫型機構  現代智庫是公共政策的決策外腦。它起源於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美國,距今約有100年的歷史。
  • 全球態勢大逆轉!西方智庫眼中的中國反介入戰略時局圖 獨家高清圖解
    《經濟學人》封面   【環球網軍事報導】2018年1月27日出版的英國雜誌《經濟學人》刊發封面文章《下一場戰爭:大國衝突之威脅日增》,文章認為隨著地緣政治和科技形勢的轉圜
  • 藍迪國際智庫企業家座談會在湘潭舉行
    十二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企業生存發展遇到困難。而企業轉型升級、產業結構整合升級、高質量發展是中小企業的發展之路。
  •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大陸唯一連續兩年《經濟學人》全球MBA百強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MBA教育中心已經取得了各項驕人的成績:連續兩年進入《經濟學人》雜誌全球MBA百強,是中國大陸唯一,亞洲第三,名次提升11位。中大管院MBA教育始終堅持著教育的初心與育人的使命,推崇實踐為導向,強調社會責任,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具備全球競爭力、理論與實務並重、善於解決實際問題、具備創新與創業精神的商界精英,為企業和社會創造價值。多年來,在這裡成就了無數商業人才,他們遍布全球各行各業。而這樣的商界管理精英又是如何培養出來的呢?中山大學管理學院MBA教育中心姚海林主任以2017年中心的工作匯報,為我們做了詳細解答。
  • 2021經濟學人全球MBA排名出爐!M7商學院放棄評比?
    1月22日,《經濟學人》公布「2021年經濟學人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