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與我同行者,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

2020-12-20 孝親尊師佛學

《普賢行願品》:我常隨順諸眾生,盡於未來一切劫,恆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

念這一頌時,應當發願:願我恆時隨順眾生根性,使其順利地趣入大乘,盡於未來一切劫數,恆無厭倦地修習普賢廣大行願,由此圓滿福慧資糧,證得無上菩提。

"我常隨順諸眾生",是說菩薩如能常常恆順眾生,就是恆順供養了所有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恭敬,就是恭敬一切佛菩薩。因為菩提屬於眾生,沒有眾生,一切菩薩終究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恆修普賢廣大行",即恆時修習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回向等等普賢菩薩的十大願望。修到何時為止呢?窮盡未來際,也絲毫無疲倦。

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會。身口意也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

念這一頌時,應當發願:所有與我同修普賢行的同修,乃至成就菩薩之間,一切生中常常與我相伴,相遇之後,身口意業共同修學一切普賢行願。

這是會遇大乘道的殊勝助伴的願。"與我同行",即與一起走在修行菩提的道路上。"於一切處 同集會",即任何時候都一起修行,常不分離。

為什麼要一切時處不離同分菩薩呢?為什麼要與分菩薩同修普賢行願呢?這關係到重大的緣起,即心是隨緣而現的。隨染緣就薰習邪惡,隨清淨緣,就顯發功德,就像包香的紙盒和栓魚的草繩,靠近香就有香氣,栓了魚就有腥味,久久薰染就成了同一氣味。

以這個原因,親近惡友,會令相續中的功德逐漸損減,罪惡逐漸增長,能引生一切過患,所以,我們何時何地都要遠離惡友。相反,和同行菩薩共住,久久薰染,能令功德漸次增長,罪惡逐漸減少,能引生一切利益。

再觀察;我們自性是普賢,能和同分菩薩同學普賢行,就會顯發普賢的自性。比如,菩薩行禮敬,我隨學他,就顯發自己的禮敬之德;菩薩行供養,我隨他學,就顯發自己的供養之德……。總之,菩薩修普賢行,我隨學他,就能圓滿我的普賢願。

所以,我們不管學多久,都要以《普賢行願品》為回向,因為我們凡夫,並不知道學佛路上要具備哪些條件,比如修行路上也要有一起同修之人,如果沒有,那麼我們的學佛路將很艱難,或者根本就會被卡住而止步不前,跟隨普賢菩薩去發願,讓修行路更順暢,讓我們少很多違緣,這樣修行也會更有成就。

相關焦點

  • 南懷瑾先生:學佛如果沒有發起這個心,一切免談!
    學佛修菩薩道的要常常追隨順著眾生的願望而修。恆是常的意思,隨是追隨。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會,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所以儘管大家天天念「往昔所造諸惡業,一切我今皆懺悔」,真懺悔了嗎?如此學佛又有何用?!所以我常說:「本欲度眾生」,結果「反被眾生度」,都是眾生來度我們,是不是?(同學們答:是)那麼我們還有資格學佛修菩薩行嗎?菩薩行是「常為眾生不請之友」,如《維摩詰經》-上所說,是順他利他,非依我從我。如果一位教育家、宗教家作到了恆順眾生,不成就也成就了。
  • 修行,就是謙虛地向所有的人學習!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所有禮讚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隨喜懺悔諸善根,回向眾生及佛道。
  • 云何一念見三世,云何盡一切劫為一念?
    這個相似於空間上的境界,那麼對時間上的,比如,如何一念見三世,如何盡一切劫為一念?後學覺得挺難的,就此請教趙叔,趙叔說:那些小珠子是可以代表任何一法的吆!奧,後學覺得有些明白了。層層無盡的小珠子可以看作內、外、有形、無形等一切法,自然可以代表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法,自然可以代表一剎那,也可以代表無量劫。
  • 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
    《普賢行願品》: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我願普隨三世學,速得成就大菩提。念這一頌時,應當發願:我誓願隨學一切如來從因至果的善行,恆時修習圓滿一切功德的普賢行。這一願的願力體現在何時何處都跟隨三世諸佛修學一切善行。這是為顯發自性普賢,速成菩提。諸佛的德也就是我自性中的德。諸佛顯示給我看,告訴我"我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我隨佛學,就顯發本性中的善。
  • 這部經典是接發一切修行法門的總電源,學佛要先修它!
    ……以前我也曾經在寒假禪修講「般若正觀」法門時,首先提到修學一切佛法的基礎——《普賢行願品》的修法。這是學佛學道最關鍵性的信念所在,我們的心量要以普賢菩薩廣賅(gāi,意為包括)無盡三千大千世界虛空般的行願力為榜樣,方是真修行人,才是真佛子。
  • 《普賢行願品》: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
    乃至盡於未來劫像大海一樣數不清的時間,普遍利益所有眾聲。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諦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為人說。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 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你知道是什麼嗎?
    《華嚴經》是經中之王、經中之海,但七十餘萬字的體量對於在家修學者而言卻過於浩瀚,少有機緣能夠完整誦持。有賴佛陀慈悲,將一部《華嚴經》在最後一品濃縮提煉,供廣大修行者受持讀誦。本篇文章,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的「普賢菩薩十大行願」。首先簡要介紹一下「普賢菩薩」。
  • 所造極惡五無間,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
    《普賢行願品》: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往昔以無明為根本因所造的極惡五無間罪,依靠持誦普賢願王的力量,一念之間就能消滅。這也就是我為什麼非常推崇《普賢行願品》的原因,我們對往昔以無明造下了的五無間罪,如果對於願王能夠受持、讀誦、聽聞等,就能滅除罪障。長行文說,如果有人能夠以深厚的信心,讀誦《普賢行願品》,甚至抄寫一句或者四句,就能快速除去消滅此人的五無間罪。所有的身體病和心病,還包括各種苦惱,乃至於一點點的惡業都能消滅。"五無間罪",即殺母、殺父、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等五逆罪。
  • 韓國教育部暫停所有修學旅行
    人民網韓國珍島4月22日電(張悅)韓國教育部21日發表聲明,決定全面停止小學、初中、高中本年度上半學期的所有修學旅行。並將通過市、道(省)教育廳搜集學生和教師意見後,對大規模出行的修學旅行存廢問題進行探討,提出改善方案。
  •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普賢行願品》:我此普賢殊勝行,無勝福皆回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這是總的回向祈願一切眾生都獲得究竟安樂。我對普賢行願做了聞思修等的殊勝法行,由此產生的無邊無際的殊勝福德,一切都回向所有還在受苦受難的眾生,都快快往生阿彌陀佛的最勝剎土。我原來學佛,對回向了解不夠透徹,後來學了《普賢行願品》,才知道如果學佛前後沒有做回向,或者回向給自己身體健康,掙更多錢等等,目標都是自己,那麼,學佛要想有點成就,很難,特別難。
  • 了達一切神通力
    大家到這裡來,一開始我便希望每個人都由普賢行修起,所以常常半開玩笑地說:只怕你不成佛,不怕你沒有眾生度。我們現在唯一的事業是成佛度眾生,既然出家學佛,這個志向乃是本願,為什麼不好好地將它徹徹底底地貫徹到底、實現到底呢?不然認清自己的動機意願,知道自己心不在此,乾脆收拾行李回家睡睡大覺、看看電視,不再自欺欺人,那也很好。也許你會說:這些我是已經在修在做了啊!
  • 四種懺悔業障的方法,學會後,生活無有障礙,所願皆成!
    一切我今皆懺悔。」, 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 全球同修共念佛!師父上人:教同修們一個一人念佛,比一萬個人念佛場還要殊勝的方法……
    一切災難,皆為眾生惡業之所感召。若盡人能念佛,則此業即可轉移。如能有少數人念佛,亦可減輕。」即日起於網絡電視「淨空老法師」頻道,每日上午09:30-10:00,以及晚上21:30-22:00,全球同修共念佛。
  • 深入學習《普賢十大行願》4集
    《贊佛偈》曰:「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從中不難看出,我佛如來的殊勝功德,值得眾生去稱頌和讚嘆,稱頌如來無量的大慈大悲和般若智慧,讚嘆如來救度眾生、利樂有情的廣大願力。稱讚如來,就是要善於隨喜讚嘆,見到別人的善言善行,就要心生讚嘆,用讚嘆的語言給予支持與認可。能夠讚嘆,願意讚嘆,也是一種修行。因為凡夫往往被貪慾、嗔恨、愚痴、傲慢、疑慮所沾染,很難對別人心生讚嘆,一旦能夠隨喜讚嘆,就是克服了貪嗔痴慢疑這「五毒」,使得身心得到了放鬆和解脫。
  • 智慧英語:我所有的一切皆歸功於母親
    我所有的一切皆歸功於母親   All that I am or ever hope to be, I owe to my angel Mother. I remember my mother’s prayers and they have always followed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