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9月4日電 8月19日至27日,來自清華大學公管學院、人文學院、地學系、土木工程系、化學系、自動化系、微納電子系、新聞學院等8個院系的10名碩士生和博士生,赴日本開展清華大學學生領導力「唐仲英計劃」暑期海外實踐,調研日本高校學生領導力培養情況。支隊先後走訪了日本五所知名大學,並與學校負責人就學生領導力培養狀況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
在早稻田大學和慶應義塾大學,支隊調研發現學生社團是日本高校培養學生領導力的重要載體。日本頂尖私立高校推行的是一種新型的學生領導力的培養模式,即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將學生社團的管理權下放給學生,鼓勵他們在體育和藝術等領域自由發展,持續培養自己的領導力以及綜合素質。
支隊同學與慶應義塾大學社團負責人交流
在名古屋工業大學和大阪大學,支隊同學了解到日本公立大學在學生領導力培養環節上注重與社會公益相結合。名古屋大學有四大校級社團,這些學生社團都由學生自行組織運營。它們不僅服務於全校師生,而且在開展活動時也會注重調動周邊社區居民的積極性,例如其最大的學生社團「工大祭」在每年開展活動時,都會邀請和發動住在學校周邊的居民共同參與活動。這不僅能夠鍛鍊學生的組織領導能力,更能增強其社會責任意識。
支隊同學和名古屋工業大學師生代表座談
同時,支隊還到訪了被譽為日本「科學家的搖籃」的京都大學。在京都大學國際高等教育院,韓立友教授向支隊成員介紹了京都大學學生社團的發展情況。韓立友教授提到,在日本高校,學生非常重視參加社團活動,一定程度上而言,社團比學業更為重要。「社團活動有效鍛鍊了學生的組織與領導力,」韓立友教授表示,「京都大學學生社團負責人舉辦活動的能力很強,因此很多活動都直接交給學生自己負責。」
隨後,支隊成員還與京都大學多位博士研究生代表分別就老齡化社會、生存環境、技術創新和發展問題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收穫頗豐。
支隊同學與京都大學師生合影
通過這次海外實踐,支隊成員深入探訪了幾所日本知名高校,發現社團組織是這些學校培養學生領導力的重要載體。支隊成員地學系2015級博士生李浩然說:「日本高校在社團管理上給予學生較大的自主權力,社團的管理和組織基本上都由學生自己負責,指導老師只是承擔輔助的角色。」日本學生社團相對自主的管理模式確實也頗具特色,或許能激發學生自我組織與管理的內在驅動力。
此次實踐支隊成員全部來自清華大學學生領導力「唐仲英計劃」。「唐仲英計劃」自2011年設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培養有公共領導力潛質和公共服務精神的優秀學員。本次暑期海外實踐是唐仲英計劃培養環節之一,旨在擴展學員們的國際視野,增強其全球責任意識,培養出具有全球勝任力的公共部門從業人才。
供稿:學生學習與發展中心 編輯:華山 審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