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可為「一帶一路」貢獻人才與智慧——清華大學副教務長...

2020-12-17 華龍網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 題:中國高校可為「一帶一路」貢獻人才與智慧——清華大學副教務長、國際教育辦公室主任高虹談「一帶一路」人才培養

新華社記者施雨岑、吳晶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國教育積極行動,為「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厚植民意根基、培養人才、貢獻智慧。在這些行動中,中國的高校承擔了哪些任務?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清華大學副教務長、國際教育辦公室主任高虹12日就這些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本科:全面布局、充足後勁

問:2017年,清華大學本科招生工作呈現出哪些與「一帶一路」相關的新特點?

答:2017年,我校全面布局針對「一帶一路」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在本科國際學生招生中,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了近30場宣講和交流活動,邀請多位清華大學優秀教授巡講,傳播中國的大學文化與精神、介紹最新科研成果,擴大了中國高等教育在當地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從2017級國際學生的錄取數據來看,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達到140人,創歷史新高。5位馬來西亞著名企業家還捐資成立清華馬來西亞獎學金,用於資助在清華學習的馬來西亞學生,未來面向「一帶一路」的教育合作和交流有了充足後勁。

此外,2017年,清華大學新增「國際事務與全球治理方向」的本科培養項目,著重塑造學生具備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感,大力提升學生跨文化的協作和領導能力,包括語言、溝通、談判、領導力以及融入多元文化的能力。

研究生:項目延伸、深度合作

問:「一帶一路」的建設需要大量高端實踐型人才,為此,清華大學啟動了哪些與之相關的項目?

答:清華大學致力於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實踐項目。2016年暑期,我們首次建立清華大學博士生必修環節社會實踐海外基地,並派出首支社會實踐隊伍遠赴非洲肯亞投入當地近百年第一條新建鐵路——蒙內鐵路的建設。同學們將社會實踐與服務國家戰略相結合,在實踐過程中建立對世界和中國發展趨勢的正確認識,取得良好的反響。

在試點基礎上,2017年,我們與「一帶一路」沿線的中資企業共建30餘項博士生必修環節社會實踐海外項目,挑選優秀研究生赴海外開展必修社會實踐,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培養高水平國際化人才。

此外,我們還啟動建設核能與核技術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國際人才培養項目、水利系英文博士、碩士學位項目,設立清華大學發展中國家研究博士項目,開辦國際工程管理碩士項目,為「一帶一路」的建設培養更多人才。

繼續教育:跨界合作、多元創新

問:在繼續教育領域,清華大學進行了哪些與「一帶一路」相關的探索?

答:2015年以來,清華大學共舉辦了12個「一帶一路」相關的培訓項目,如土木工程系「一帶一路」國際投融資PPP高峰論壇、金融學院發展中國家金融領袖培養計劃項目、經管學院印尼企業家「領航計劃」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項目等,培養學員500餘人。

此外,金融學院正在積極探討與匈牙利中央銀行的合作,尋找能儘快開展的合作點,並計劃以匈牙利為切入點,拉動與中東歐國家相關機構的交流與合作,使「一帶一路」相關課程的學生群體和影響對象更加廣泛和多元化,起到以點帶面的推進作用。

相關焦點

  • 中國高校為「一帶一路」倡議打造立體人才庫
    去年,由清華大學、中國民生投資集團、印尼工商會共同成立的「一帶一路」探路印尼產業——「領航計劃」人才培養項目首期班開課,拉特納薩裡和其他14名印尼工商領域的中高級管理人員來到清華。兩周時間裡,他們既學習「中國經驗」,也逛王府井、嘗北京菜,體驗了一把中國老百姓的生活。
  • 全國首個「一帶一路」公共管理碩士項目在清華大學開班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西部開發司副司長張明,陳江和基金會(Tanoto Foundation)代表、金鷹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能源管理委員會主任王建國,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於曉,清華大學副教務長高虹參加了開班儀式。
  • 「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何界生:為推動全球經濟復甦貢獻中國...
    就如何深化金融合作,推動「十四五」時期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問題,何界生的建議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她表示,展望「十四五」時期,我國需要繼續堅持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深化「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為全球推動後疫情時期經濟復甦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 清華大學第二屆「一帶一路」合作論壇暨第十屆啟迪創新論壇
    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作為清華大學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機構,為政府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加強科技創新合作、推動文化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了科技創新合作平臺,為各地經濟建設、科技創新發揮了積極作用。
  • 「一帶一路」高校聯盟瀋陽分盟正式成立
    「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全世界,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廣泛響應,同時在大家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已經不斷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並使科學創新、人才培養、技術交流和合作等方面的很多工作得以有序開展。這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乃至國際高等教育史上,都將會留下濃重的一筆。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一帶一路」論壇在穗舉辦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鞠建東受邀就「一帶一路」進行主題演講。  黎靜在致辭中簡要回顧了過去幾年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取得的成就,廣東省作為「一帶一路」建設樞紐的重要地位以及廣東省僑聯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努力。
  • 清華大學金融EMBA「一帶一路」東南亞項目首期班開學
    背景資料   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一帶一路」東南亞項目簡介   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一帶一路」東南亞項目依託清華豐厚的教學資源,保持與「一行三會」的緊密合作,量身定製出一套緊密結合中國金融改革實踐的培養體系。
  • 中法高校共育亞非語人才 為一帶一路提供智力支持
    中法高校共育亞非語人才 為一帶一路提供智力支持 2015-04-11 10:09:18中方希望通過這項跨國教育合作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彭龍10日率團應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之邀訪問該校,並與該校校長馬努埃勒·弗朗克(Manuelle Franck)籤署一份合作框架協議。協議籤署後,兩校在亞非研究領域的學生聯合培養、科研合作、學者互訪及教學支持等深入合作機制將隨即啟動。
  • 「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現狀、問題與出路
    關鍵詞:國際化人才;培養;「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戰略是促進亞非拉各國在基礎設施、投資貿易、人文交流等方面開展互利合作的宏大經濟願景,對中國和沿線各國家都會產生深遠影響。,但在人才培養整體目標裡要求「信念堅定」;三是政府對於國際化人才的需求推動各高校結合各自辦學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具體的國際化人才類型,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皆從為國家民族培養人才的高度提出人才的國際視野問題,將國際化作為整體人才培養的要素之一,而外語類院校則強調外語能力、專業知識以及跨文化能力的要求。
  •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一帶一路」分會在復旦成立
    據介紹,分會是由國內致力於「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院校等教育單位自願組成的、全國性非營利社會組織,隸屬於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首批理事單位34家,復旦大學為理事長單位,秘書處設在復旦大學。分會成立大會上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理事、理事長、副理事長和秘書長。
  • (受權發布)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10日發布《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  值此「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者,中國發表《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以期增進國際社會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進一步了解,展示共建「一帶一路」的豐富成果,增進各國戰略互信和對話合作,為攜手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程建平:北師大成立「一帶一路」學院 將更好服務於繪製「一帶一路...
    教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基礎性、先導性、引領性作用,為「一帶一路」建設源源不斷地提供著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我國專門制定並實施《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在教育合作與人文交流領域形成了往來頻繁、合作眾多、交流活躍、關係密切的良好局面。
  • 【「一帶一路」通天下】中國義大利語教學的成長之路
    國內各高校的義大利語教學工作受十年動亂影響大多被迫中斷,直到動亂結束後才逐步恢復。之後,西安外國語學院於1995年開設義大利語本科專業。總之,20世紀的義大利語教學工作可謂是從無到有,艱難成長,為進入新世紀後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師資和人才基礎。
  • 建設「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基地濱州該幹些啥「一帶一路」國際人才...
    「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濱州做好教育板塊有助於擴大自身優勢 會上,北京市經濟發展顧問、國家友誼獎獲得者、UWEE歐美亞教育聯盟專家委員會主席範克高夫,中國科技部科技金融促進會風險投資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立社分別圍繞中國堅持改革開放在全球目前的新形勢下創造的新機遇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與國際人才培養兩個主題發表演講、講話。
  • 《中國語情》選載 |「一帶一路」相關外語人才培養狀況調查
    可以說,「一帶一路」倡議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小語種人才的培養和學科建設。外語類院校以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為代表,不斷增設新的小語種專業,發揮其學科特長。2016年,北京外國語大學新增11個小語種專業,並計劃到2020年開設100多種外國語課程,以覆蓋所有與中國建交國家的官方語言。
  • 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凝聚中外智慧 這個重要論壇在上海舉行
    「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彰顯了『一帶一路』倡議所具有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使得『一帶一路』合作所承載的絲路精神更加熠熠生輝。」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郭業洲說。    郭業洲表示,在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進程中,「一帶一路」作為聯繫聯通中國經濟內外循環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同時,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之義。
  • 土木學科專家齊聚南工共話「一帶一路」
    揚子晚報網12月22日訊(通訊員 楊芳 熊中宏 記者 楊甜子)「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土木工程教育怎樣改革才能適應全球化的進程?畢業生應具備何種素質才能有效開拓國際基礎設施市場?如何在堅守文化自信中與所在國進行良好互動合作?
  • 想為「一帶一路」做貢獻?來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你知道中國中車「CRRC」嗎?就是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是經國務院同意,國務院國資委批准,由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對等原則合併組建的A+H股上市公司。說點人話就是,這是個巨巨巨有錢的大型央企!你可以沒聽說過它,但你不可能沒聽說過高鐵。另外它還是「一帶一路」中國企業100強榜單排名第7位。
  •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 推動國際交通高校共建合作
    2017年,首屆中俄未來科技創新創業論壇舉辦,受到各方好評;歐亞交通高校國際會議已經連續舉辦了十屆,效果顯著。兩會合而為一,旨在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中俄兩國科技界、產業界、教育界的優勢資源整合,打造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創業平臺,進一步推動國際交通高校共建合作,深化校企專業人才共育合作,力爭構建國際合作新格局。
  • 「一帶一路」小語種人才匱乏 催生中國翻譯教育新模式
    ­  中新社上海4月15日電 隨著中國積極推進構建融通中外話語體系與對外傳播能力建設,社會各行業的國際合作與海外拓展的展開,催生了可觀的翻譯市場,特別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涉及的小語種翻譯和高端翻譯的翻譯質量與傳播效果提出了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