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為「一帶一路」倡議打造立體人才庫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要讓印度尼西亞在亞洲取得更好發展,關鍵要解決人才問題,而人才問題的根本就是人才的管理。在課堂上,我們學到了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不僅知道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也了解到中國企業如何做大……」說起到中國「遊學」的經歷,印尼工商會創新委員會副主席拉特納薩裡的「話匣子」一打開就收不住。

  去年,由清華大學、中國民生投資集團、印尼工商會共同成立的「一帶一路」探路印尼產業——「領航計劃」人才培養項目首期班開課,拉特納薩裡和其他14名印尼工商領域的中高級管理人員來到清華。兩周時間裡,他們既學習「中國經驗」,也逛王府井、嘗北京菜,體驗了一把中國老百姓的生活。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越來越多中國高校的海外培養和國際實踐項目正蓄勢待發,著眼於從本科、研究生、博士到繼續教育「全波段」地打造立體化、複合型人才培養體系,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調招生結構 廣收國際人才】

  中國教育部數據顯示,2016年,在華外國留學人員超過44萬人,來自全球205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已成為亞洲重要的留學目的國。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中國政府獎學金資助規模也進一步擴大,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子獲得留學中國的機會。

  去年7月,中國教育部制定《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計劃,以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合作,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人才支撐。目前,中國和沿線國家在教育互聯互通、人才培養培訓合作、共建絲路合作機制等方面成果初顯。

  作為中國頂尖學府之一,清華大學在人才培養上主動調整招生結構,從本科招生開始,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對接。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趙可金介紹說,今年,清華全面布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其中,在本科國際學生招生中,清華在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地開展了近30場宣講和交流活動,邀請多名清華名師進行巡講,闡述中國大學的文化、精神以及研究成果。

  「從2017級國際學生的錄取數據看,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生源達到140人,創歷史新高,」趙可金說,「在招生交流中,5名馬來西亞知名企業家還捐出450萬馬來西亞林吉特(約合715萬元人民幣)成立清華馬來西亞獎學金,用於資助在清華學習的馬來西亞學生。」

  2015年至2016年,清華還總計招收了來自「一帶一路」沿線45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研究生456人,同時啟動了多個聚焦不同專業的博士學位項目。

  【倡開門辦學 借聯盟平臺發力】

  談起旨在培養「印尼版馬雲」的「領航計劃」,印尼工商會投資部及秘書部副主席蘇吉哈託感慨良多。他認為,「領航計劃」不僅為印尼培養了人才,而且有望在不遠的將來進一步拓展印尼與中國之間的聯繫和人才網絡,實現雙贏。「學員們的背景各不相同,有的是創業者,有的是來自政府部門(的管理人員)。對中方來說,這也是拓展在印尼人脈的好機會,有助於形成商業網絡。」

  眼下,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正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積極探討與匈牙利中央銀行合作,打算以匈牙利為切入點,拉動與中東歐國家相關機構的交流與合作,使「一帶一路」課程的學生群體和影響對象更加廣泛和多元化,起到「以點帶面」的推進作用。

  2015年10月,為推動沿線大學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合作,在甘肅省政府倡議下,由蘭州大學發起,復旦大學、烏克蘭盧甘斯克國立大學、韓國釜慶大學、馬來西亞吉隆坡建設大學等47所大學加盟「一帶一路」高校聯盟,期待秉承「互聯互通、開放包容、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理念,共同打造「一帶一路」高等教育共同體。

  趙可金認為,「一帶一路」人才的培養需要更多高校抱團發力,打造和用好教育理念和資源的匯聚平臺。除「一帶一路」高校聯盟外,「清華倡導並建立了15所大學參與的亞洲大學聯盟……廣大高校應該共同努力,形成人才培養的強大合力,為『一帶一路』倡議貢獻智慧、人才和力量。」(閆潔)(新華社專特稿)

相關焦點

  • 「一帶一路」倡議下翻譯教育亟待優化
    當前,「一帶一路」倡議應時而生,國際社會應勢而為。在傳播絲路符號、弘揚絲路文化的過程中需要各方積極對話,互通互信。對話與互通,翻譯先行。翻譯服務愈彰其珍、愈彰其貴。合理布局語種結構、培養職業化翻譯人才、提升多元文化意識是翻譯服務在「質」與「效」上實現優化的有力措施。
  • 馬斯垂克大學校長馬丁·保羅:大學能為「一帶一路」倡議做更大...
    ——世界大學聯盟輪值主席、馬斯垂克大學校長馬丁·保羅發表視頻致辭        2018年3月24日,世界大學智庫聯盟會議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全球26家高校及其研究機構和所屬智庫參加會議。
  • 《中國關鍵詞》有助讀者清晰了解「一帶一路」倡議
    簡介:5月5日,為配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召開,《中國關鍵詞:「一帶一路」篇》多文種圖書發布會在京舉行。我的第一個問題是這套叢書選擇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前夕這樣的時期來發布,是有著怎樣的考慮?  王剛毅:《中國關鍵詞「一帶一路」篇》是多語種專題的叢書。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來對外公開發布,我們的主要考慮有以下幾點:  第一,「一帶一路」這個倡議自習近平總書記於2013年提出以來,得到了世界上各個國家積極的反應。
  • 全國律協公布「一帶一路」跨境律師人才庫名單
    編者按:日前,全國律協在京發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法律環境國別報告》,並宣布成立「一帶一路」跨境律師人才庫,與印度、寮國、蒙古、波蘭、泰國等國家律師協會籤署法律服務合作備忘錄。目前,共有143家中外律師事務所、205名中外律師被首次納入「一帶一路」跨境律師人才庫。
  • 《「一帶一路」手冊》英文版新書發布會暨「一帶一路」倡議研討會...
    而「一帶一路」倡議的研究不僅意義重大,並將持續激發西方學界針對「如何以多種形式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將對中西方的政策產生何種影響」等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趙劍英趙劍英首先對《「一帶一路」手冊》英文版的出版發行表示祝賀,作為《「一帶一路」手冊》中文版的發起者和出版方,他介紹,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和英國羅得裡奇出版社共同策劃的《「一帶一路」手冊》是全球首部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主要內容的百科讀本。
  •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報告全文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為指引,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重點,已經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化為現實,從倡議轉化為全球廣受歡迎的公共產品。
  • 斯洛維尼亞HADRIAETAU支持中國「一帶一路」倡議
    原標題:斯洛維尼亞HADRIAETAU作為合作共贏促進者和貢獻者支持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網訊 (郭俊魁)近日,斯洛維尼亞HADRIAE TAU公司作為國際諮詢和協助公司和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SRCIC)新成會員,參與「一帶一路」懇談會。
  • 陝西借力「一帶一路」打造「中國孟菲斯」
    地處內陸地區的陝西省,因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一下站到了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為了更好融入經濟全球化大格局中,陝西省全力打造外向型經濟的新引擎,力圖將古絲路起點西安建設成「中國孟菲斯」。2017年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日前在陝西省西安市開幕。
  • 日本對「一帶一路」倡議態度轉變及其機遇
    【摘要】中國自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取得了豐碩成果。日本作為中國「周邊外交」與「大國外交」的交匯點,是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因素。該倡議從願景走向現實,成果豐碩。繼續深入推進該倡議,來自域外大國的支持和參與愈加重要。2017年5月中國政府發布的《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強調,與發達國家的第三方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日本作為中國的鄰邦以及美國的盟友,是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因素。日本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較為複雜,經歷了一個由抵制、觀望到積極參與的轉變過程。
  • 「一帶一路」倡議:「損害主權論」站不住腳
    「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倡議參與國多為發展中國家,由於金融體系不完善、融資渠道匱乏,項目投融資面臨困難。為解決這一難題,「一帶一路」倡議致力打造新型合作平臺,創新投融資機制,積極引導各類資本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既有中資機構,也有外資機構參與,組合形成「一帶一路」資金保障體系,並出臺系列投融資風險管控措施,包括制定《「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發布《「一帶一路」債務可持續性分析框架》。
  • 中國翻譯研究院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倡議與語言服務的新機遇...
    中國翻譯研究院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倡議與語言服務的新機遇」與「中國文化的翻譯與傳播」分論壇 中國網, 2016-06-19 [中國網 陳博淵 攝]2016年6月17日下午及18日上午,中國翻譯研究院在西安召開的「第八屆亞太翻譯論壇」上成功舉辦了「『一帶一路』倡議與語言服務的新機遇」與「中國文化的翻譯與傳播」兩場分論壇。分論壇分別由中國翻譯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和北京周報社社長李雅芳主持。
  • 「一帶一路」倡議的三個理論視角
    「一帶一路」倡議的三個理論視角 2019年05月05日 09:28 來源:《現代國際關係》 2018年第12期 作者:傅夢孜 字號 關鍵詞:「一帶一路」;內生動力;理論依據
  • 「一帶一路」與「歐亞倡議」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原標題:「一帶一路」與「歐亞倡議」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新華網記者王凡攝   新華網北京7月15日電(記者畢秋蘭 王凡)「『一帶一路』和『歐亞倡議』兩者有高度契合點,合作前景廣闊。」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孔鉉佑在「一帶一路」與「歐亞倡議」國際研討會上表示。   14日下午,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和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共同主辦的「一帶一路」與「歐亞倡議」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
  • 田賜:美國主要智庫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中國對馬爾地夫、斯裡蘭卡和緬甸等債務纏身的港口的影響可能很快會影響這些國家的主權,中國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提出可能轉變為更廣泛的戰略立足點的主張,從而一個項目接一個項目地沿著『一帶一路』擴大其經濟和戰略影響力。」相比於克裡曼和韓磊將「一帶一路」視作地緣政治戰略,美國進步中心的研究人員則把「一帶一路」定性為「中國和其夥伴的經濟合作戰略」。
  • 「一帶一路」高校聯盟瀋陽分盟正式成立
    「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全世界,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廣泛響應,同時在大家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已經不斷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並使科學創新、人才培養、技術交流和合作等方面的很多工作得以有序開展。這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乃至國際高等教育史上,都將會留下濃重的一筆。
  • 中國高校可為「一帶一路」貢獻人才與智慧——清華大學副教務長...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 題:中國高校可為「一帶一路」貢獻人才與智慧——清華大學副教務長、國際教育辦公室主任高虹談「一帶一路」人才培養新華社記者施雨岑、吳晶「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國教育積極行動,為「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厚植民意根基、培養人才、貢獻智慧。在這些行動中,中國的高校承擔了哪些任務?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清華大學副教務長、國際教育辦公室主任高虹12日就這些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一帶一路倡議視域下的翻譯人才培養
    > 原創 呂曉軒 中國社會科學網「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加強沿線各國間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
  • 佟家棟:「一帶一路」倡議超越傳統地緣理論
    佟家棟:「一帶一路」倡議超越傳統地緣理論 「一帶一路」倡議超越了傳統地緣政治經濟學以控制者獲取最大限度利益為目的的生存法則,強調所有參加國"共享"一帶一路所創造的經濟環境給各國帶來的經濟利益。因此,"共商、共建、共享"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思想,即是強調以經濟全球化為目標的新地緣政治經濟學。
  • 馬來西亞世紀大學孔院辦「一帶一路」論壇 為青年人才「搭橋」
    專家探討「一帶一路」倡議人才需求 孔院 攝中新網吉隆坡7月19日電 (記者 陳悅)第三屆馬來西亞世紀大學孔子學院「一帶一路」論壇於7月18日在世紀大學哥打白沙羅校區舉行。世紀大學校長紀平光教授表示,希望通過此次「一帶一路」論壇,加深馬中青年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識,為青年人才和中國企業搭建商業和文化溝通的橋梁。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政治參贊鬱峻亦在論壇上致辭稱,「一帶一路」倡議將為雙方提供更好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為中馬友誼譜寫新的篇章。
  • 注重「一帶一路」中的軟實力建設
    3月17日,在上海舉行的「一帶一路」軟實力研究論壇上,與會學者表示,「一帶一路」倡議開啟了對全球治理的新思考,是中國在參與人類社會治理與全球發展路徑的選擇過程中所提供的一種選項。  注重文化包容軟實力  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作為規劃中五個重點合作方向之一的「民心相通」成為了專家學者熱議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