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9日,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代表團在德國首都柏林就天然氣過境協議進行第五輪談判。雙方在歐盟的斡旋下,就天然氣過境協議「原則上」達成一致。
當天,俄烏雙方的會談從早上9點開始。經過約11個小時的談判,歐盟宣布雙方就新天然氣過境協議「原則上」達成一致。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 馬羅什·謝夫喬維奇:經過緊張的談判,我很高興地宣布,我們在所有關鍵的問題上達成了原則上的一致。這對整個歐洲、俄羅斯、烏克蘭,對天然氣市場和所有人來說,都是個好消息。
俄羅斯是歐盟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2018年俄羅斯供應了歐盟40%的進口天然氣。不過,目前的俄烏天然氣過境協議將於今年12月31日到期。觀察人士指出,如果天然氣協議不能延期,包括烏克蘭、德國在內的歐洲將在今年冬天面臨嚴重的天然氣短缺。
經過漫長的談判,俄羅斯和烏克蘭就天然氣過境協議達成一致。儘管沒有公布具體內容,但是這份協議將確保歐洲過上一個溫暖的冬天。
俄媒:俄烏天然氣談判仍存難點
對於此次俄烏天然氣談判,俄羅斯塔斯社認為,儘管俄羅斯和烏克蘭就天然氣過境協議「原則上」達成一致,但雙方在細節上仍存分歧。首先俄烏雙方對天然氣過境費用的具體數額還存在較大分歧;其次烏克蘭方面希望籤署長達10年的合同,而俄羅斯方面則希望籤署1年的合同,另外,此前斯德哥爾摩仲裁法庭曾判決俄羅斯因未向烏克蘭輸送足量天然氣而向烏克蘭賠付25.6億美元,俄烏雙方就具體賠償金額和賠償方式也沒有達成一致。
俄新社則評論指出,除了俄烏之間的分歧,美國的插手也為談判蒙上了陰影。
新聞連結·俄歐欲確保俄天然氣順利輸送到歐洲
俄羅斯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對於歐洲來說,與又貴又遙遠的美國液化天然氣相比,俄羅斯天然氣便宜且供應穩定,因此俄羅斯是歐洲天然氣供應組合中的最大供應商。
而如何確保俄羅斯天然氣能夠順利輸送到歐洲,對於歐盟和俄羅斯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任務。這次談判也正是出於這一目的而進行的。
去年歐盟進口的俄羅斯天然氣達到1600億立方米左右,佔歐盟天然氣進口總量的四成。此前,俄羅斯主要通過陸路,經由烏克蘭、波蘭等東歐國家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然而俄烏多年「鬥氣」不斷,俄羅斯停止向烏克蘭輸送天然氣屢屢影響到歐洲,2014年烏克蘭危機升級後,這條通道就更不通暢了。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俄羅斯開始新建天然氣管道繞開過境國直接通向歐洲,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北溪-2」項目。
「北溪-2」項目旨在鋪設一條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海底到德國的天然氣管道,繞開烏克蘭把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德國,同時也能利用德國的幹線管道輸送到其他歐洲國家。據俄方介紹,「北溪-2」項目最早在2020年中期就能正式運營。建成後,俄羅斯通過這條管道將向德國每年輸氣550億立方米,可滿足歐洲10%的天然氣需求。
新聞連結·俄烏互釋善意 「鬥氣」有望告一段落
在「北溪-2」管道投入使用之前,大部分俄羅斯天然氣要想輸送到歐洲仍然繞不開烏克蘭這個坎兒。
2005年12月開始,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天然氣問題上出現矛盾,雙方在天然氣供應價格、過境費用和債務償還等問題上爭執不斷,此後曾多次發生過俄羅斯停止向烏克蘭供應天然氣事件。
但是今年以來隨著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上任,俄烏兩國多次互動,雙邊關係有所緩和。今年9月7日,俄羅斯與烏克蘭互相釋放了70名扣押人員,同一天,俄總統普京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進行了電話交談。雙方均對交換被扣押人員給予了正面評價,認為這對於改善雙邊關係非常重要。
為緩和俄烏兩國關係,2014年6月,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以舉辦諾曼第登陸70周年紀念儀式為契機,邀請俄羅斯、德國、烏克蘭領導人在諾曼第磋商,開創「諾曼第模式」。今年12月9日,旨在解決烏克蘭東部衝突的第六次「諾曼第模式」四國峰會在法國舉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此期間與俄總統普京進行了首次雙邊會談。普京在這次峰會後表示,目前烏克蘭問題正在「回暖」。而十多年來每逢冬季就要上演的俄烏鬥氣大戲,似乎終於迎來了告一段落的契機。
新聞觀察·美國欲攪局俄歐能源合作
一方面俄烏關係出現好轉跡象,另一方面俄羅斯繞過烏克蘭向歐洲供氣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也即將建成,看起來俄羅斯向歐洲供氣似乎不會再遇到阻礙,然而這時一位攪局者又出現了。
美國政府一直阻撓「北溪-2」項目的建設,認為這一項目將使歐洲各國加深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同時會損害烏克蘭的經濟和戰略安全。美國國會眾、參兩院日前分別通過法案,要求美國政府對「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相關方實施制裁 。相關法案遭到俄羅斯、德國和歐盟方面的反對和譴責。
輿論指出,美國這一舉動雖然打著維護歐洲能源安全的幌子,但實際上也有自己的利益考量。美國近年來一直向歐盟大力推銷自家開採的液化天然氣,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稱,美國液化天然氣的價格高達俄羅斯天然氣的3倍,令美國的歐洲盟友叫苦不迭。
美國這種企圖以政治高壓幹涉商業合作、排擠俄天然氣市場份額的行為,引起歐洲各國的反感,德國聯邦議會經濟委員會主席拉莫爾表示:「相比於穩定可靠的俄羅斯天然氣,美國人朝令夕改的貿易政策更不可靠。」因此德國更需要擺脫的是對美國的能源依賴。輿論認為,在無法得到歐盟支持的情況下,美國對「北溪-2」項目相關方的制裁,能否達成其目的已成為一個未知數。(央視記者 徐鴻波)
(原標題:俄烏就天然氣過境協議原則上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