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是改變原有習慣、養成新習慣的一次革命。眼下,我市垃圾分類工作正在深入推進,在隨機回訪抽查中,發現了一些通過驗收的合格村需要落實長效機制,加以鞏固。記者近期走訪了幾個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得比較好的村,他們的一些舉措值得借鑑。
垃圾分類與小區福利掛鈎
在六石街道張麻車小區,去翻看農戶門前的垃圾分類箱,會發現垃圾分類都比較到位。
該小區垃圾分類工作開始於去年11月,為抓落實促長效,小區把這項工作與享受小區福利掛鈎。據悉,該小區居民每年有1500元的福利分紅。小區每月要定期組織檢查,第一次發現分類不好的,進行勸導,第二次給予警告,第三次檢查還沒做到位的,就要扣分了,扣分與福利掛鈎。
小區相關負責人說,小區環境是共享的,大家都有責任共同來維護,掛鈎小區福利也就有了必要。小區每位黨員聯繫10戶人家,黨員要經常性地走訪聯繫戶進行宣傳和督查,每天值班小區幹部都進行巡查,保潔員有考核制度,垃圾分類不好,也要扣分。
保潔員宣傳+再次分揀
巍山鎮東莘橋村莘橋頭自然村有兩位保潔員,他們分工明確,一位保潔員主要負責清運,一位保潔員上門督查垃圾分類情況,對垃圾分類不到位的農戶要進行宣講,還要進行再次分揀。
保潔員何桃喬說,若垃圾分類工作不到位,查到一次就要扣分,她和另一名保潔員李忠秀工作都很積極,做得還是不錯的,沒有扣過分。
她每天一大早就要一家一戶去督查,發現分類不到位的,就要提醒戶主。她告訴記者,搞好環境是大家的責任,一次次說,總會越來越好。讓她開心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戶把這項工作做起來,做得也比較到位了。
67歲的保潔員周月仙說,自己每天有空就要去巡邏一下,看看垃圾桶裡的垃圾分類得怎麼樣,這項工作真的是越來越好。在仙學塘村高大,一位正在房前清掃的村民對記者說,門前三包、垃圾分類,她已經習慣了。
環境革命整體推動
巍山鎮相關負責人認為,村莊環境整治全面推進,有利於村民衛生習慣的養成。
該鎮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推出了十項內容的美麗鄉村公約:無亂搭亂建、無汙水直排、無赤膊磚房、無坍塌危房、無露天散養、無垃圾混投、無臭水塘溝、無亂接亂拉、無空閒荒地。20個美麗鄉村創建村通過首批驗收,垃圾分類工作成效明顯。每周鎮裡安排專人入村抽查20戶,做不到位的就要採取相應的措施,垃圾分類就要做好「長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