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不少脫口秀,順便就找了幾本這方面的書來讀,其中《手把手教你玩脫口秀》質量不錯,把笑話的基本結構分析的很清晰,
通過幾條基本原則你能掌握如何寫出搞笑的段子,幫助你在日常溝通中產生更好的效果。
笑話的結構
驚訝的人
傳統上,笑話可分為兩部分:鋪墊和笑點。如A.惠特尼·布朗(A. Whitney Brown)的這個笑話:
我前兩天去看望了奶奶……可能是最後一次了……噢,她倒不是病了還是怎麼樣,只是她讓人無聊到爆啊。
鋪墊是笑話的第一部分,為笑點做準備;笑點是笑話的第二部分,讓人發笑。
鋪墊和笑點與預期和意外直接相關。以下面史蒂夫·馬丁(Steve Martin)的笑話為例,注意鋪墊是如何讓你產生預期的。
性是世界上最美、最有益健康和最自然的事情之一,然後看看笑點是如何製造意外的。
用錢可以買得到
笑話要有效果,必須能讓你感到意外。但如果不能讓你先形成預期就不可能讓你感到意外。
這就是笑話所做的事:讓你預期一件事情,然後用另外一件事情製造意外。所以,以下是修正後的定義。
鋪墊製造預期。
笑點揭示意外。
脫口秀秘訣 01
笑話需要兩條故事線
一個開朗的年輕人,一張滑稽的臉A cheerful young man with a funny
笑話的鋪墊部分在我們的頭腦中創造「故事1」,讓我們產生預期,之後笑點用合乎情理而預期之外的「故事2」製造意外。例如,想像一個男脫口秀演員,萬分沮喪地講下面這個笑話。
(傷心地)我老婆和我最好的朋友跑了,天啊,我好想這個哥兒們啊。
鋪墊創造了故事1:我老婆和我最好的朋友跑了。我們期待故事會順著這個主題往下走,所以當笑點呈現第二個故事時我們會感到意外:一個男人很傷心,因為他想他哥兒們。
如果笑話沒有兩條故事線,它就不是笑話。所以,如果笑點沒有揭示出第二條故事線,你得到的就是單個故事,而不是笑話。
我老婆和我最好的朋友跑了,天啊,我好想她啊。
沒有意外,就不是笑話。
脫口秀秘訣02
任何你想像它存在,但無法感知到的東西,都是假設
任何你無法看到、聽到、碰到、嘗到、聞到的東西都是以假設的形式存在的。它們有可能確實存在,但你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你在作假設。我們之所以作假設,是因為人類有一個深層次的需求,即把事情弄明白。如果有事情不明白,我們會加入信息來搞清楚,我們會基於過去的體驗作假設。
有個標準老段子:
40年的婚姻中,我一直深愛著同一個女人。如果被我老婆發現了,她會殺了我的。
第一句話就是假設,讓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作出這種猜測。通過鋪墊包含更多的信息,然後下一句帶來意外。
笑話結構的三大機制
目標假設與再解讀:對同一件事情的兩種解讀
前兩大機制稱為目標假設和再解讀。這兩者互相關聯,目標假設是故事1的關鍵要素,再解讀是故事2的主要部分。之所以「互相關聯」,是因為它們各自代表了對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解讀。目標假設代表對一件事情的預期解讀,而再解讀揭示對同一件事情的意外解讀。
目標假設:帶鋪墊的笑話
觀眾看到或聽到鋪墊時會通過各種假設來創建故事1。這些假設中的某一個會成為目標假設。目標假設和其他假設的區別在於它滿足兩個獨特標準。
1.目標假設是用來創建故事1的關鍵假設
2.目標假設是直接被笑點打破的假設
每個帶鋪墊的笑話都會讓讀者通過假設想像出故事1,然後通過笑點揭示故事2
通過假設創建故事1時,鋪墊建立了預期;笑點打破關鍵假設(目標假設)並呈現故事2。笑點通過對鋪墊元素的意外解讀做到這一點。
對同一件事情的兩種解讀對笑話是否有效非常重要。
脫口秀秘訣03 再解讀的目的是打破目標假設
穿著藍色基米諾的空手道人
用意料之外的再解讀打破目標假設,從而創造出驚喜。當你的笑話打破人們的假設,他們會笑。
但有一些笑話確實是沒有形式上的笑點的。如下面這個例子。
小兔說:「我是兔娘養的!」
小豬說:「我是豬娘養的!」
小雞說:「我是雞娘養的!」
小狗說:「我是……」
觀眾提供了再解讀,打破了目標假設。但是,笑話中觀眾可以推斷出笑點,並不代表「目標假設」和「再解讀」的基本原理不適用。
笑話的結構很簡單,它會圍繞一個核心主題來呈現,如果有多個連接點,就會出現多個笑話。
脫口秀秘訣04 通過提問來探索笑話通道
提問是探索笑話通道的最好方式,它能讓你更有目的地探索。剛開始寫笑話的時候,大家往往只會一遍遍地複述腦袋裡的東西,困在其中。例如:「這個事情有什麼有趣的地方?」或者:「笑點在哪裡?」這樣會問到你無路可走。
如果你發現了一個通道能把你帶到笑話寶藏,你就應該在這個寶藏周圍多挖幾下,而不僅僅是在一個地方挖。
提問會幫你找到答案,而每個答案會帶你走得更遠或者帶你進入完全不同的軌道。你不會提前知道哪個通道會帶你找到一個你喜歡的笑點,所以秘訣在於你要問很多很多的問題。任何一個探索都會比困在原地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同樣的話要好得多。任何一個探索都會比困在原地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同樣的話要好得多。任何一個探索都會被困在原地……你懂的。
你在這裡
Step 1選擇一個鋪墊,列出各種假設:「對於這個說法我有什麼樣的假設?」
例子:今天早上我起床跑了5公裡。
現在我們來提關於這一步的問題。
Q:對於這個說法我作出了什麼樣的假設?
A:我假設,
a.他跑步是為了鍛鍊。
b.他並沒有誇大他跑步的距離。
c.他是在外面跑的。
d.「我跑」意味著是他親自跑的。
e.他沒有撒謊。
任何時候,你在處理任何一個步驟的問題時,把你的答案都寫下來,不要嘗試把它們都留在你的腦海裡。
Step 2選擇一個目標假設,找出連接點:「是什麼使我產生這個目標假設的?」
當我們考量選擇哪個假設作為目標假設時,要選擇哪個最適合出笑點的。如果你發現你被某個目標自然吸引,相信你的直覺;你意識到一個目標的再解讀有喜劇化的可能時,選擇這個目標就對了。
找出這個連接點以後,所有的後續步驟都是這一步的延伸。你需要花一點時間來評估你的想法:你是怎麼走到這個點的?在鋪墊裡有一些對你作出目標假設來說必不可少的要素。這些要素是什麼呢?找出這些要素的最佳工具是對這個步驟提問。
Q:是什麼使我作出這樣的目標假設呢?
A:如果我的目標假設是「他跑步是為了鍛鍊」,那麼我作出這種假設的原因是「他跑步的理由」。
連接點:他跑步的理由。
所以「他跑步的理由」是連接點,而連接點就是使你作出這個目標假設的東西。
Step 3列出幾個對連接點的再解讀:「除了目標假設以外,還有什麼針對這個連接點的再解讀?」
儘可能地做到具體。
Q:除了這個目標假設,還有什麼針對我的連接點(他跑步的理由)的再解讀?
A:其他可能針對「他跑了5公裡」這個話題的解讀有,
a.他跑是因為他被一張恐怖的臉嚇到了。
b.他跑是因為他是被強行拖走的。
c.他跑是因為他在追一個裸體的女人。
d.他跑是因為他的車跑了。
記住這裡並沒有所謂的「唯一的解讀」,也沒有「正確的解讀」。
Step 4選擇一個再解讀,完成故事2:「關於這個鋪墊,有什麼具體的情境可以解釋我的再解讀?」
在這一步,你選擇了上面列表裡的其中一個再解讀,隨後它變成了你笑話裡的再解讀。我現在選擇a。
再解讀:他跑是因為他被一張恐怖的臉嚇跑了。
這個再解讀本身並不是一個笑點,但它是故事2的中心概念。
Step 5寫一個可以解釋這個故事2的笑點:「在鋪墊之餘,還需要什麼信息來講清楚我的故事2?」
提問是找到這些靈感的最佳途徑,因此隨著這個步驟問題的開始,接下來你要用更多的問題作為工具,不停地挖掘,直到你得到一塊寶石為止。
Q:除了鋪墊以外,需要什麼信息才能讓故事2清晰地表達出來呢?
A:他從酒吧帶了一個醜女回家,在她身邊醒來,這是他為什麼要跑的原因。
這就是笑點所要包括的信息。它必須非常有效,也要非常簡明扼要。
言簡意賅是智慧的靈魂,你應該用簡短的語言來揭示你的故事2,並且越簡短越好。
以下面的笑點為例:
今天早上起床我跑了5公裡。這是因為我昨晚在一個酒吧,在我酩酊大醉的時候選中了一個醜到難以置信的女人並把她帶回了家。我跟她過了一夜,當我早上看到她時,我被嚇壞了。
雖然笑點被表述了出來,且故事2也表達得非常清晰,但它並不是很簡潔。這也是它聽起來並不好笑的原因。正如「笑點」(5)這個詞的意思所示,一個笑點應該像又快又狠的一拳。相比而言,我更喜歡下面的例子。
今天早上我起床跑了5公裡。換作是你,你也會跑的,如果你像我一樣,翻身就看見了我昨晚從酒吧帶回來的醜八怪。
也可以像下面這樣寫。
今天早上我起床跑了5公裡。這就像從嚴重的宿醉中醒來的動作,翻身,看到一個酒吧帶回來的怪物,馬上掙脫它,開始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