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字框」對於書法初學者來說,可是一道不小的門檻,那麼寫好這個偏旁有什麼竅門嗎?本文俠客將給大家好好聊聊。
初學書法的朋友可能對這個字的筆順有些蒙,主要是右側上部寫法不知如何處理,到底是先橫還是先豎鉤,看了上圖應該能明白了。還有些書友疑問,到底是「豎折」還是「豎加橫」,其實兩種寫法都可以。俠客通過大量的書跡可以發現,唐以前兩種寫法都可以,憑個人喜好,但發展到宋以後,基本都是寫「兩橫」了。
考題:王羲之用的是「豎折」嗎?
向相與向背是運筆造型的一種技法,要求同一方向之筆畫避免平行和雷同,儘量做到違而不犯、和而不同,既多樣,又統一。即左側的垂露豎略向右側帶弧,右側的橫折鉤之豎向筆畫略向左側帶弧,這樣整個門字框顯得中段緊斂,堅勁有力。但要注意,這樣的向背處理是非常細微的,正如古人所言:
纖微向背,毫髮死生
因此我們強調:寧可直中求,不可彎中得。這樣的處理還使得兩條豎向筆畫的下半部分微微呈現出「八」字的形態意象,如同板凳腿的處理,不但易於書寫的把握,還讓整個門字框顯,得更加穩固了。
通過上圖紅線處可以發現,看似一提一橫沒有關係,雜亂無章,其實提(或橫)的下尖角與右橫在同一水平線上,這樣整個字才會和諧統一。這一點初學者很容易忽視。
在門字框內,字心應略向上部移靠,字心本身要寫得上密下疏,以與整個漢字結體的風格相協調。與此同時,門字框的書寫還應注意寫得瘦長一些,這不僅可以讓整個字形顯得更加瘦勁,與向背的結體方法形成一致,也更易於實現漢字書寫的上緊下松。
錯誤示範
字心部分要寫得儘量大,但又不得有侵擾門字框之意,如此,二者便能真正協調,融為一體。也就是字心部分要寫得充滿張力,將門字框內的空間充分利用,使其能夠撐起外面的門字框,這就如同一個人試穿衣服,大小合適的衣服才能被人體舒服地穿起。門字框與字心部分又要留有間隙,兩者之間除個別筆畫可以粘連以外,應做到圍而不犯,互不侵擾。
為什麼北京內九門的牌匾上的「門」字都沒有鉤呢?
你知道原因麼?下方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