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顏勤禮碑》子字旁和門字框的寫法例字

2020-12-13 書畫相約

子字旁的寫法。如圖1

子字旁的寫法在視頻演示中給大家寫的略微大一點,但是在實際的字中套用的時候沒有這麼大,寫子字旁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哪幾點呢?如下:

圓圈1:這一提和撇的位置,這個位置上,提和撇可以斷開,也可以不斷開,撇該怎麼寫,給大家已經分享過了,靈活運用即可。

圓圈2:豎鉤中的這一鉤鉤的比較長,相對於顏真卿的鉤而言,所以說這個地方咱們書寫的時候要注意。鉤可長可短,但是也不要太長。

箭頭1:提,這一題需要注意的是起筆,這個提書寫的時候,先向左壓筆,然後在向右上提筆。

箭頭2:提,這個提的起筆略呈現出圓形,因為豎鉤的鉤鉤上來後有個連帶關係在裡面,所以呈現出圓形。當然,也可以將起筆寫成斜的,跟其它筆畫一樣。

子字旁的例字。如圖2

方框所標記出來的為子字旁這個例字中的運用。這個例字中,除了子字旁,咱們再來看一下子字旁右面的這一部分。右上部分撇有上下呼應的連帶關係,再來看一下這個豎鉤寫的稍微有點短,這個短的寫法也是根據字中筆畫搭配後的位置決定的,所以咱們在寫字的時候筆畫搭配後,在寫其它筆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位置關係。咱們再來看這兩點,這兩點形成一種左右互盼的關係。

門字框的寫法。如圖1

門字框中,我們分享過的筆畫也都用到了,咱們在寫門字框的時候,出現了兩個橫折,這兩個橫折的寫法不一樣,當然,還可以變化其他的橫折的書寫方法。

今天這要給大家分享門字框裡面的內容該怎麼寫,都有哪些特點。如,

方框1:左面一豎,右面三橫,我們觀察勤禮碑字帖的時候可以發現,基本上所有門字框,右面的橫與左面的豎不連在一起,是斷開的。簡稱右連左不連。

方框2:右面一豎,左面三橫,左面的橫與右面的豎不連在一起,是斷開的。簡稱左連右不連。

圓圈1:這裡面有鉤,這個鉤可長可短,不過在門字框中普遍都比較短,很少情況才把鉤寫得比較長。

門字框的例字。如圖2

關於門字框的寫法已經給大家分享了,寫字的時候按照門字框的寫法套用在字當中即可。這個例字中,門字框中的開,一般書寫的時候開的兩橫寫得比較短,顏體中,這兩橫寫得比較長。我們臨摹字帖的時候,最好還是和字帖上臨摹的像。顏真卿怎麼寫我們就怎麼寫。

相關焦點

  • 楷書一字一講:解讀顏真卿《顏勤禮碑》二字背後的書寫要領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今日繼續分享楷書書寫技巧——網友這幅毛筆楷書習作(見下圖),應該是臨習顏真卿《顏勤禮碑》一路,可以說已經臨習得非常不錯了小編要指出來的是提手旁的寫法。在這看似簡單的左右結構的字中,其實包含書家的用意和高超技法。寫書法要「從形似到神似」,一定要能領悟到古人書法中的精微絕妙之處!
  • 【筆法】顏真卿《勤禮碑》鉤劃的14種寫法,極盡用筆豐富多變之能事
    《顏勤禮碑》極盡魯公用筆豐富多變之能事,是我們學習用筆的典範之作。歸納起來,有以下14種寫法:①逆鋒入筆。②向右下頓筆。③挫鋒至畫中。④回鋒向上以蓄勢。⑤勒緊直下,略呈弧形。⑥出橢圓形。①—⑤如豎彎寫法。⑥橫的部份呈仰勢,富有彈性。⑦蹲出橢圓形。⑧折轉筆鋒。⑨縱筆出鉤。
  • 這可能書法培訓最喜歡的顏體字帖《顏勤禮碑》
    顏體中《勤禮碑》是最為成熟的字帖。學此碑,無論以後學哪種書體,對其雄強、壯美的表現都會有幫助。  《顏勤禮碑》為顏真卿七十一歲所書,是顏真卿為其曾祖顏勤禮所書的神道碑,四面刻字,現存兩面及一側。碑陽19行,碑陰20行,每行各38字。碑側5行,每行37字,左側銘文在北宋時已被磨去,現藏西安碑林。
  • 《顏勤禮碑》為什麼存在為避唐諱的錯誤?
    筆者查得清代黃本驥所編纂三長物齋本魯公集中此處正作「唐史」,此字蓋黃氏為免後人不明「國史」二字的明確所指而意改。《顏勤禮碑》之作偽者當是沿襲黃氏所改,而未加細審。據此亦可判斷此碑之偽造時間必在道光年間黃氏本魯公集刊行之後。
  • 毛筆書法偏旁部首寫法匯總,附多寶塔碑中例字,太全了!
    自己學毛筆字的時候整理總結的偏旁部首的寫法,集中到一起獻給大家,有需要的拿走不謝,包含了漢字各偏旁部首的毛筆寫法,並把多寶塔碑中的相關例字挑了出來,供大家臨摹練習。這些偏旁部首都是平時書寫中常見的,跟著練習也差不多了。下面就一個一個列出來。
  • 顏真卿書法《顏勤禮碑》筆法解析
    《勤禮碑》系顏真卿撰文並書。書法蒼勁有力,是他晚年的成熟之作。顏真卿一生寫的碑很多,都題有他當時歷官的全部職銜,獨此碑只題「曾孫魯郡開國公」,這是他丟掉官職,被貶為吉州司馬期間寫的。此碑1922年在今西安社會路出土,螭首方座,高268釐米,寬92釐米。四面刻字,碑陽書字19行,陰書字20行,每行各38字。碑的左側書字5行,每行37字。右側的銘文已被磨去。
  • 顏真卿的「繁體字」
    顏真卿的「繁體字」多數人臨寫顏體,不太注意顏體字帖裡文字結構變化。如果您臨寫過《多寶塔碑》與《顏勤禮碑》,不知道是否發現過倆碑帖有同字不同結構的問題?大氣雄渾,以拙為美,藏巧於拙,將顏真卿悲壯的一生,完美地體現在他的書法作品中,這在書法史上應大樹特樹的創舉!那麼,顏真卿後期在楷書中」舍簡取繁「地吸收篆書,應該是對文字學與書法「追本求源」的「正字」追求!究其原因,除了與顏氏家學淵源外,還有個重要背景,顏真卿三歲喪父後長期受殷家的薰習!活動於唐高宗到武則天時代殷仲容,「殷侍御仲容善篆隸,題署尤靜。」
  • 顏真卿《勤禮碑》折劃的六種基本寫法
    歸納起來,《顏勤禮碑》折劃的基本寫法如下:一、橫折①—⑥類似橫法。⑦—與寫垂露豎相同。另外,《勤禮碑》中橫折的寫法較多,一定要認真加以區別。五、豎折折①與豎折寫法相同。②與橫折寫法相同。③蹲筆收束。六、橫折彎①與橫折寫法相同。②與彎折寫法相同。③駐筆收束。
  • 沃興華:我們都學顏真卿,顏真卿書法學的誰呢?
    顏真卿行草作品《蔡明遠帖》(圖26)和《裴將軍詩帖》(圖27),行書中間雜草書,這種寫法沙孟海認為取自隋《曹植廟碑》(圖28),其實,在南北朝後期和隋朝的碑版墓誌中有許多篆、分、楷各種字體間雜的作品,在敦煌遺書中也有不少正草間雜的作品,這是一種不為唐初名家所重視的民間書法,顏真卿也這麼寫,很可能受到過這種民間書法的影響。
  • 「 書法乾貨」史上最詳細顏真卿《勤禮碑》楷書筆畫教程!
    唐顏真卿《顏勤禮碑》,唐顏真卿撰文書丹,自署立於大曆十四年(779年)。楷書,碑文一通。殘石175×90×22釐米。碑四面環刻,存書三面。碑陽19行,碑陰20行,行38字。左側5行,行37字。右側上半宋人刻「忽驚列岫曉來逼,朔雪洗盡煙嵐昏」十四字,下刻民國宋伯魯題跋。現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初拓本。《顏勤禮碑》在拙重中見挺拔雄肆之氣概,《麻姑仙壇記》則在寬博中見空靈洞達之韻度,堪稱顏楷的雙峰並峙。
  • 顏真卿書法的三重境界:字內精細,字外雄偉
    顏真卿書法的三重境界:字內精細,字外雄偉 2020-12-23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如何學好《顏勤禮碑》?
    說實話,這個問題答著心虛,因為顏勤禮太難,我也寫不好。至於顏家廟,告身帖,都是相對容易一些的。我個人認為《顏勤禮》是顏體最難的碑,不建議初學。首先是這個問題,這塊碑分陰陽,筆畫粗細不一,而且有些腐蝕較大,筆畫模糊。
  • 顏真卿楷書第一碑
    《李玄靖碑》,全稱為《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廣陵李君碑銘並序》。碑原立在江蘇句容縣茅山玉晨觀。據《金石萃編》載:「碑已斷裂,約高一丈餘,廣三尺二寸五分,厚一尺四分。四面刻,前後各十九行,兩側各四行,行皆三十九字,正書。《李玄靖碑》,撰書於大曆十二年(777年),實年顏真卿69歲。李玄靖字含光,廣陵江都人,本性弘,以孝敬皇帝廟諱改焉……。先生以大曆己酉歲(769年),冬十一月十有四日,遁化於茅山紫陽之別院。春秋八十有七……。
  • 顏真卿72歲時的一幅字,被譽為「楷書之豐碑」,真是人書俱老
    顏真卿《顏家廟碑》顏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唐代傑出的書法家。曾為平原太守,人稱顏平原。顏真卿《顏家廟碑》都說字如其人,而顏氏字體可以說是人與字都是高度的契合,是人格高尚與書風高尚的典型代表。顏氏字體與柳公權字體還有這「顏筋柳骨」之讚譽。
  • 顏真卿書法究竟好在哪?
    沙老認為顏真卿書法既有帖學與碑學的長處,又參考篆隸,從而找到楷書的真諦。顫字是兼容並包、相容互通的,但又區別於單一的碑學、帖學門類,所以將顏體單列出來。法度極則的顏體楷書《說文解字》注:「楷,法式也」,是規範、標準,為正統。楷書作為書法的標準和規範,強調繼承性,是書寫的基礎。顏體楷書之所以能夠成為唐楷的最佳代表,是由於唐朝的統一興盛需要規範文字字樣,健全書寫法度。
  • 隋唐五代的楷書名家之顏真卿
    顏真卿顏真卿(709~-785年), 字清臣,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開元進土。任殿中侍御史。唐代政治昌明文化繁榮,藝術領域突出者當屬杜甫詩、韓愈文、魯谷(顏真卿)字、道子畫,並稱四絕。《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文》,天寶十一年岑勳撰文,顏真卿書丹,徐浩題額,共34行,每行66字,現立於西安碑林。碑文內容為西京龍興寺和尚楚金靜夜誦讀《法華經》時,仿佛看見多寶塔呈現眼前,他發誓把幻覺中的多寶塔變為現實,天寶元年選中千福寺興工,四年始成。
  • 顏真卿,見字如面
    《祭侄文稿》《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全文269字(塗改30餘字),第一筆蘸墨後連寫53字,生動地反映了顏真卿當時行文的情緒起伏,情感傳神,痛徹心扉。其實顏真卿作為朝廷高官,只要他願意,無數條生財之道就擺在他面前。但他寧肯低頭向同事「乞米」、「求脯」,也不願做貪官汙吏之流,始終堅守著心中的清明。常言道:「人如其字,字如其人。」顏真卿這個人,和他的字一樣,既正且直,猶如風雪中的巍巍古松,屹立不倒,貧賤不屈。
  • 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網友驚呼:真是絕了
    (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他一生秉性正直、剛正義烈,其字也是剛勁嚴整、雄偉挺拔。顏真卿像,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顏真卿在探索書法上大致經歷了三種境界:立堅實骨體、究字內精微、臻神明變化。《郭公廟碑》陳列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第三展室《郭公廟碑》明末拓本 故宮博物院藏刻立於唐廣德二年(764年),顏真卿56歲書。此碑為唐代名臣郭子儀為其父郭敬之所立的家廟碑,由唐代宗李豫題額,顏真卿撰並書。碑文詳細地記述了郭氏家族世系。
  • 致敬顏真卿,漢儀字庫推出顏真卿楷書字體
    近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的顏真卿特展,展覽還沒開幕就已經上了好幾次熱搜,只因為其中的一件展品:《祭侄文稿》,《祭侄文稿》一共 23 行, 234 字。顏真卿長期積累的書法功力在悲壯的情緒下揮灑而出,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祭侄文稿》不僅是書法藝術造詣的巔峰,更代表了顏真卿令人敬仰的骨氣與熱血,以及取義成仁的錚錚氣節!
  • 【陝西文物覽】西安碑林——顏真卿名碑之多寶塔感應碑
    顏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他出身於書藝世家,其五世祖顏之推是南北朝著名學者,曾祖父、祖父、父均工於篆書。顏真卿三歲喪父。母親殷氏出身名門望族、書法世家,親自傳授其書法,開導啟蒙。家學的傳承、長輩的言傳身教和自身的刻苦勤勉,都為顏真卿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展露鋒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