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懷孕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懷胎十月不僅會給孕媽帶來諸多不便,還存在著很多未知危險。尤其胎兒的生存並不穩定,可能一不小心就給他帶來了傷害。
尤其是孕早期,由於胚胎尚未發育好,會出現各種意外情況。如果孕媽缺乏經驗,就可能在無意識間錯過了挽救胎兒的最佳時機,到時後悔都來不及。
但即使孕媽每天小心翼翼,也未必就一定能保證胎兒的安全。
事實上,胎兒發育不穩定,是會給孕媽發「求救信號」的。因此準媽媽要掌握孕期知識,這樣才能做到及時治療處理,可別因大意錯過調整機會。
01孕早期
1)孕吐反應突然加重或消失
懷孕後準媽媽體內會分泌孕激素,且易出現血糖低、血流量增大的情況,這時一部分敏感的孕媽就會出現噁心、嗜睡的症狀。
儘管孕吐反應會在孕10周後慢慢消失,且基本不會影響胎兒的發育。
但若是在這之前,孕吐突然特別劇烈或消失,準媽媽就一定要重視起來了,說明很可能是胎兒的發育出現了問題。
還有一點要注意,若孕吐反應過於強烈,甚至開始吐血絲,為防止脫水要去醫院及時輸液。
2)肚子痛並伴有流血
在受精卵著床的過程中,可能會因體質不同出現一定的出血現象,一般量都比較小,不會超過月經的出血量,並伴有微微陣痛。
如果是這種情況,無需太過擔憂,都是正常的。
但若發現出血量過大,且疼痛感劇烈,就要考慮宮外孕、葡萄胎的可能性了,有一定的流產風險。
3)孕酮或hCG偏低
如果受孕期間的內分泌不足,就可能存在這類情況,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保胎治療,並做相應的B超檢查。
這主要是為了確認宮腔內是否有孕囊,排除宮外孕可能。
02孕中期
1)感覺不到胎動
胎動是孕媽感知胎兒情況的一種手段,正常來說孕16周到孕20周之間就開始出現了。
如果孕媽的肚皮比較薄,比較敏感,可能在14-15周時就能感知到胎兒的活動了。反之,如果肚皮偏厚或孕媽的身材偏胖,可能就要推遲一段時間才能感受到。
雖說每個人感受到胎動的時間有早有晚,但一般都不會晚於22周,若在此之後仍然感覺不到胎動,就需要引起重視了。
2)腿部抽筋
有的孕媽到了孕中期就會出現明顯的不適感,如骨骼疼痛、小腿抽筋、牙齒鬆動等,這並非胎兒過重壓迫導致的,很可能是身體發出的「缺鈣」信號。
進入孕中期,胎兒的骨骼開始快速發育,因此對鈣的需求量變大。如果攝入量不夠,他們就會從孕媽的骨骼和牙齒裡「搬運」,從而使媽媽感到身體不適。
此時一定要及時補鈣,可以喝些含鈣量高的奶粉。如果情況特別嚴重,最好尋求醫生的幫助,遵照具體用量。
03孕晚期
1)胎動異常
到了孕晚期,胎動會變得更有規律,若是孕媽發現胎動次數和頻率突然會變得和往常不一樣,那就可能說明胎兒出現問題了。
比如臍帶繞頸導致缺氧,一般的表現就是胎動突然變得劇烈,隨後慢慢減少直至消失。
一般到了孕晚期,醫生都會告訴孕媽如何數胎動,並記錄下次數、掌握規律,以此判斷胎兒的健康情況。
若與平時的規律不相符,就要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切不可粗心大意。
2)宮縮異常
孕晚期時,準媽媽可能都會出現假性宮縮的情況,一般都不會很頻繁,且沒什麼規律,也不會有劇烈的疼痛感。
這種情況很正常,只要稍作休息就好了。但若發現宮縮變得頻繁,且疼痛感增強,就需要去醫院檢查判斷宮縮異常的原因了。
3)破水
孕媽還要關注自己的羊水情況,一旦破水就有早產的風險。
但也要判斷到底是羊水破裂還是尿失禁,破水通常是不受控制的,且用pH試紙檢測呈現藍色。如果判斷不了,去醫院是比較穩妥的選擇,過程中要用小枕頭墊高臀部。
一般來說,孕1-13周為孕早期,14-27周稱為孕中期,第28周直到分娩前為孕晚期。每個階段,胎兒的表現都是不同的,準媽媽要有所把握。
如果發現孕期有如上這些異常情況,說明胎兒的發育不太穩定,一定要細心觀察,切不可錯過調整處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