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午,牡丹區實驗中學英語教師魏金君準時坐在電腦前,開啟了線上教學的特殊徵程。一個話筒傳知識,一根網線系師生,一臺電腦表師情……抗擊疫情鬥爭中,魏金君用行動演繹戰「疫」之歌。魏金君是全國模範教師、齊魯名師、省首批齊魯名師領航工作室主持人。
延時開學期間,中小學生居家學習,英語學習往哪個方向努力呢?魏金君認為很好的一點就是要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抗疫故事。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最大的一個影響就是使學生有更多的文化自信,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表達更加準確,更有自信向世界介紹中國文化。讓學生既學英語又能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用英語講好抗疫故事,就是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抗疫貢獻。對青少年學生來說,學習英語不僅僅是為了了解外國和與外國人交流,還更應該著眼於讓外國和外國人了解中國。所以進行大量的英語閱讀對講好中國故事有極大幫助。可以讀關於傳統節日、傳統藝術、科技成就等英語讀物。還可以大量閱讀反映中外優秀文化、大眾科技、社會生活、綠色環保的內容,以及體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大主題的中國故事,體現立德樹人、家國情懷、文化使命、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題語篇。同時, 還可以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英語口頭和書面表達,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也為用英語講中國故事積累了較好的語言和文化素材。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魏金君說,學生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講好家鄉故事。2019年,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遊節期間, 魏金君的班開展了牡丹研學活動,她帶領學生們在牡丹花叢中體驗與探索家鄉的牡丹文化,了解到更多牡丹背後的文化意義。此外,她還給學生安排了為外國遊客介紹牡丹文化。活動當天,學生們圍著外國遊客,用英語交流牡丹文化,講述牡丹歷史,分享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
魏金君告訴記者:「記得當學生們給外國遊客介紹中國文化時,一位來自英國的外國遊客問道:『熊貓是中國的象徵,牡丹是菏澤的象徵,哪一個更重要?』我們班上的趙欣欣同學自豪地說這兩個都非常重要,就像中國是一個大圓,熊貓在裡面;菏澤是一個小圓,牡丹在裡面,我們都是同心圓。魏老師跟我們講過,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趙欣欣的回答不僅讓外國遊客豎起了大拇指,更是讓我深受感動,在英語研學活動中,我們讓學生鍛鍊了英語綜合能力,還讓學生們有了更深層次的思想理解,形成了成熟的價值觀念,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少年的民族觀念與自信。
魏金君說,在家裡同學們可以用英語講好疫情故事,做科普公益的線上活動。 把主題定為《有擔當心繫家國事 防瘟疫線上展才情》,在關注疫情的同時,發揮正能量,為祖國加油,為愛國情懷點讚。同學們搜集、整理、宣傳防疫感人故事,線上組建小組,開展「我用英語講防疫故事」展示交流活動,「用英語科普防疫知識」美篇設計活動,利用疫情熱點話題開展「網上英語辯論賽」「向中國英雄致敬」主題活動。家長可以講好山東及各地市支援武漢、萬眾一心的齊魯家鄉故事。引導孩子看到科技的力量、決策的關鍵、人生價值的豐富。家長與孩子共同探討:孩子們將來打算做一個怎樣的人?學會敬畏生命, 鼓勵學生從小我走向大我,做一個有大愛、有大義、有貢獻的人!記者 張紅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