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開啟。
在第一場「代表通道」中,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黨委書記、院長羅傑代表接受採訪時說的話,讓習近平總書記稱讚「印象深刻」,這一次,這些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地區的代表,將帶來哪些「熱氣騰騰」的故事和關係民生的建議,令人期待。
關鍵詞:脫貧致富
內蒙古自治區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局北岸林場職工周義哲代表在林區生產一線整整工作了40年,砍樹砍了35年,2015年以後,他從伐木工變成了護林員。「過去我們用鋸和斧子在砍樹,而現在還是在這片林子裡,我們用鍬和鎬在種樹。」周義哲代表說,「除了林業,年輕人來了林區能幹的事可多了。我們那是一片『黃金養殖帶』和『黃金種植帶』,種出來的蔬菜水果和養的牛羊,營養好、銷路好。」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人民盼什麼?盼著好日子。綠色發展的道路帶給林區百姓的不僅是收入的增加,還有美好的生活環境。不止林區百姓,很多貧困程度比較深的地方,恰恰具有發展旅遊的資源和條件。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必將有更多的百姓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西藏墨脫擺脫貧困則始於有路。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完全小學副校長格桑德吉代表曾經為了求學遠赴內地西藏班,待她回家鄉任教卻發現,失學孩子仍然很多。「要找到出路改變命運,教育是關鍵。」格桑德吉代表說,「2013年扎墨公路開通,鄉親們的觀念一下子轉變了,越來越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
路通了,辦學條件好了,得益於國家政策,西藏農牧民子女在全國率先享受到15年免費教育。「如今,門巴族孩子們的入學率和小升初的升學率達到了百分之百。」格桑德吉代表高興地說。
關鍵詞:科技創新
秦巴山區深處的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曾經是一個沒有旅遊資源、沒有支柱產業的村。如今這個村在脫貧的路上先行一步,已於2014年實現了脫貧摘帽,脫貧方式很「時髦」。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李君代表介紹,得益於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基礎設施的完善,岫雲村推進生態養殖精細農業,利用網際網路將「一品一家」升級打造為「岫雲村」農業扶貧品牌,提升農產品的價值。岫雲村有自己的抖音帳號,網店賣貨已是基本方式,村子還在成都開了扶貧體驗連鎖餐廳和專賣店。「我們趕上了網際網路這個好時代。」李君代表說,「我們期待更多有思想、有文化的年輕人回歸鄉村。」
科技的發展為產業脫貧帶來更多的渠道與機遇,而高等教育則是推動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
在這樣一個劇烈變革的時代,第四次工業革命給社會帶來巨大變化,社會在向前飛奔,高等教育更需培養出人才,滿足推動社會進步的需求。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代表所在的西安交通大學,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社會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創辦「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與龍頭企業聯合舉辦「未來技術實驗班」,布局5G通信、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現代技術領域,創辦國內和世界第一個儲能專業……
「習近平總書記到西安交通大學視察,對『西遷精神』作了精闢的論述。面對這樣多變的世界,我們主動出擊,主動作為,敢於創新,敢於擔當,這就是『西遷精神』的現實意義所在。」王樹國代表說。
關鍵詞:大國擔當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而要將科技成果充分應用到現代化建設中,離不開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中國航發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職工慄生銳代表生產的就是「高、精、尖」飛機發動機零件。他介紹,「高」是說價值高,同等重量下,發動機的價值與白銀相當,有的零件甚至堪比黃金;「精」是說精度高,一絲一毫的馬虎都可能危及飛行員的生命安全;「尖」指的是工藝複雜,是製造業的尖端。因此每個學徒至少需要經過一年以上的培訓才能上崗。
慄生銳代表感到,國家越來越重視技能人才了,人才激勵政策助力,企業湧現出了一大批年輕的「金藍領」:「我們和技術專家一起開展科研攻關,和博士、碩士一起投身生產實踐。」
靠著一大批素質過硬的高技能人才,承載著我國關鍵核心技術的大國重器成為現實。
海軍某飛彈驅逐艦艦長趙巖泉代表曾兩次參與索馬利亞護航行動,在實戰中感受到身後有強大祖國的自豪和幸福,也更加清楚守護同胞安全的責任和重擔。
從2008年12月26日起,中國海軍已經派出35批護航編隊,為6700多艘商船提供護航任務。「中國海軍在亞丁灣護航,是為了積極履行國際義務和責任,保障國際航道安全。『我是中國海軍,我正在此區域護航,如需要幫助,請在16頻道呼叫我。』這句莊嚴承諾從未中斷,航行在亞丁灣的各國船舶都能收到。」趙巖泉代表擲地有聲地說,「就在此時此刻,第35批護航編隊正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中國海軍始終是這一海域最值得信賴的和平力量。」
(本報記者 陳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