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者很早之前研究世界大學排名的時候,在世界前十名校裡面便看到一個不那麼出名的名字——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位於瑞士蘇黎世。瑞士是一個歐洲的發達國家,全國劃分為26個州。瑞士北鄰德國,西鄰法國,南鄰義大利,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斯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有「歐洲屋脊」之稱。
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此後瑞士從未捲入過任何形式的戰爭。1848年制定憲法,設立瑞士聯邦委員會,成為統一的聯邦制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但同時也參與國際事務,許多國際性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瑞士。這一中立政策也對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蓬勃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是享譽全球的世界頂尖研究型大學,連續多年位居歐洲大陸高校翹首,享有「歐陸第一名校」的美譽,在QS2019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列世界第7;2018年Times 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列世界第10位。ETH是德語區高校之最,在全世界範圍與英語教學下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理工學科方面享有同樣崇高的聲譽。截止2017年,學院的校友、教授和研究人員中,共有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32位諾貝爾獎得主。
作為常年排名各大大學排行榜前20的ETH,其歷史沿革也是非常奇妙。ETH於1854年成立,並於1855年開始作為一個技術專科學校授課。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最開始是一所聯邦大學,直屬於瑞士聯邦政府。建立聯邦制大學的決定在當時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打壓,自由派人士向政府施壓希望建立「聯邦大學」,而保守派人士希望所有的大學都以州為單位。1905年到1908年間,在時任瑞士總統Jérme Franel的協助下,ETH改組成為一所真正的大學並有權利賦予博士學位。1911年被賦予現有的名稱「Eidgen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作為歐洲乃至世界實力最強的理工學院之一,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被投入的資源也是瑞士之最。瑞士政府特別重視高等教育和科研,認為人才是瑞士所擁有的唯一資源ETH便擁有80個研究所、實驗室,擁有509位教授。瑞士聯邦理工學院2016年的教育經費是17.68億瑞士法郎,其中12.89億是聯邦政府撥款,4.09億是第三方捐贈,0.7億是自我盈利。ETH院內設置有5大類的16個院系:建築類,工程科學類,自然科學、數學類,系統化科學類和管理及社會科學類,其中以建築、工程科學、自然科學為最強項。
ETH的申請條件也是非常的嚴格,本科要求已取得中國政府認可的大學的相關專業的本科錄取通知書,再通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小錄取考試(考試科目為:數學I、數學II、生物、化學、物理)。如果學生沒有在中國相關專業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則必須通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大錄取考試。其中理科考試科目為:數學I、數學II、生物、化學、物理;文科考試科目為:德語、第二外語(法語、英語、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中選一)、歷史和地理。蘇黎世理工學院對母語非德語的申請學生有如下的語言要求:在以德語為教學語言的學校讀書8年以上或者畢業於德語為教學語言的高校,可免德語考核,否則要出示認可的語言證書,如德福4x4以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