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盡親戚嫌棄的窮書生中舉後在大門上貼副對聯,眾人讀完無不叫絕

2020-12-17 美詩美文

對聯是中華語言的一種獨特藝術形式,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有記載的對聯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那時候的對聯還比較簡單和直接,多是一些祝禱之語。後來在發展過程中,對聯不斷吸收詩、詞、曲中的精華,內容變得越來越豐富,聯句也越來越有趣。成為了一種生命力極強的藝術形式,流傳至今。

對聯有一到十字聯,也有多字聯,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對偶階段,駢偶階段和律偶階段。而從內容上來看,也是寫遍天下事。在眾多對聯中,有一種專門嘲諷俗事俗人的諷刺聯。這種諷刺聯多數用語張揚,讀來幽默詼諧,深受對聯迷們的喜愛。比如民間就曾流傳著一副嘲諷古代官員的對聯:

(上聯)見州縣則吐氣,見道臺則低眉,風督撫大人茶話須臾,只解道說幾個「是是是」(下聯)有差役為爪牙,有書吏為羽翼,有地方紳董袖金贈賄,不覺得笑一聲「哈哈哈」

這副對聯諷刺的是這位古代官員的兩張嘴臉。見到比自己官小的州縣就頤指氣使,見到比自己官大的道臺就低眉順氣,再見到官更大的督撫大人就連話也不會說了,只知道連連稱是。下聯則是寫他平日裡的行事作風,從差役寫到書吏,面對鄉紳的贈賄則是大笑。像這種民間對聯雖然語言看上去並不華麗,但卻極具張力,令人印象深刻。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組諷刺對聯。清朝時有位浙江籍窮書生,幼時家貧,但卻好讀書。親戚們怕他來賒借,個個見到他都躲遠遠的,到後來就基本上沒什麼來往了。後來他長大後中了舉人,那些消失許久的親戚們卻又都出現了,一個個登門來攀親,讓他苦惱不已。想起從前受到的嫌棄,才子便揮手寫下副對聯,貼在了門上,圍觀的眾人讀完後無不叫絕。

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碳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

上聯和下聯分別描寫的是自己中舉前後親戚們的態度。沒中舉前自己窮得身無分文,柴米盡了時找這些親戚借,沒人願意雪中送碳。在這上聯中,用了一、五、六、七共4個數字。其中「賒不得」和「欠不得」6個字,可謂將親戚們的嫌棄寫得淋漓盡致。

而下聯也用了一、二、三、四、五共5個數字,與上聯對得極為工整,至此這組聯就共用了7個數字。這個時候他是名也香姓也香,那些根本八竿子都打不著的親戚也來攀附他。最後「錦上添花」4個字和上聯的「雪中送碳」都總結得十分到位,全聯讀完相當解氣。像這種諷刺對聯還有不少,大家可以找來讀一讀,相信定能感受到漢字的博大精深。

相關焦點

  • 窮書生中舉後見親戚都來巴結,便在大門上貼副對聯,讀完相當解氣
    但是周秀才苦於家裡沒錢,於是他就到親戚家中,想先借點錢救急。 然而,他找遍了所有親戚,卻連一兩銀子都沒借到,而平日裡的朋友,也是紛紛表示愛莫能助。 周秀才心裡很清楚,他們並不是沒有錢,而是怕他以後還不上,因此找各種藉口拒絕了他。此時的他無比難受,看著被病痛若折磨的母親,整夜未眠的周秀才,想到了昔日的一個同窗。
  • 親戚趨炎附勢,窮書生高中後寫出一副對聯,眾人聽後自慚形愧!
    親戚趨炎附勢,窮書生高中後寫出一副對聯,眾人聽後自慚形愧!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自古以來,勢利之人不在少數。這樣的人,在你落魄的時候 ,看不起你,甚至還口出惡語奚落於你。古代北宋時期,有一個書生叫做呂蒙正。其實,他小的時候家在河南洛陽,出生在一個官宦人家。家境也很不錯,但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呂蒙正的父親根本不喜歡呂母,於是,就納了許多的小妾。之後,夫妻兩人的矛盾升級,最後,呂父便將他們母子兩人趕了出去。自此之後,呂蒙正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小孩。
  • 18副絕妙對聯,機智又有趣!
    有年春節,他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門上貼了這麼一副對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正巧,鎮上有個窮秀才,路過進士的家門,看見了這副對聯。他先是露出鄙視的神態,接著,又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到晚上,他見四下無人,就悄悄地在對聯上加改了一些筆畫。
  • 縣令貼在大門上1副對聯,過路書生看到後大笑:你將大禍臨頭耶!
    在眾多朝代中都有過文字獄的事情發生,但是清朝的文字獄最為殘酷暴虐。其實,這種文化專制政策是弊大於利的。下面我們就來說一個發生在清朝的相關事情。在古代,有多很貧窮的人為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選擇去學習考進士做官。在乾隆皇帝在位時,就有一位貧窮的人憑著自己的本事考中進士並被任命為縣令。但是這位縣令不管在什麼場合,都特別喜歡和朋友對對子。
  • 女子徵婚上聯「生米煮成熟飯」,一書生巧對下聯,眾人拍案叫絕!
    在眾多傳統文化中,不論是書生才子還是普通老百姓,都對對聯文化喜愛有加。對聯文化雅俗共賞,流傳了千百年,到現如今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生活之中,成為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女的腦迴路總是很清奇和獨特的,她就想到了用對聯的方式招親。這個主意說給老爺子一聽,老爺子也欣然應允,於是該女子就出了一個上聯「生米煮成熟飯」。這副上聯的意思是說,生米下在鍋中,火熱了,飯也就熟了。另外還有一層含義比較隱晦,說的是男女沒有成親,但是有了親密的關係,只好結成夫妻。
  • 中國歷史上最絕妙的十副對聯,令人拍案叫絕!
    中國歷史上最絕妙的十副對聯,令人拍案叫絕!一、但存垂後意;莫雜好名心。此聯為五泉山東碑亭聯。聯中垂後是垂範後世之意。莫雜指不要夾雜。三、當初原無我無人,何須分鬧裡笙歌靜中香火;現在是好山好水,不必問未來風景過去煙雲。這幅對聯是園亭聯。園亭為遊人宴請、觀戲之地。四、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 不出名卻有趣的3副對聯,讓人回味無窮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歷史上有大量名聯,也有很多不出名的對聯,需要知音的賞識。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愛好對聯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不出名卻有趣的3副對聯,讓人回味無窮。第1副:「湛郎及第,彭伉落驢。」
  • 財主寫對聯,窮書生加了幾個標點,財主看後面紅耳赤卻又無可奈何
    這個大財主開了一家酒店,常常在酒中摻水,從而獲取利益。不僅如此,為了能夠獲取更高的收益,大財主還經常剋扣店裡幫工的工資。但是這些幫工無權無勢,只能暗地裡恨得牙痒痒,卻不能有任何的實質性的報復。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直到一個窮秀才的到來,財主才被坑了一把。
  • 海南日報數字報-貼對聯
    做事從來不甘落後的祖母,一邊催促擅長書法的伯父趕緊去寫對聯,一邊指揮著我們研好墨、備好糊、搭好梯。所有的工作準備得當,太陽離西山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祖母可不管那麼多,「快貼,快貼」的命令,使得頑皮的我們開始手忙腳亂起來,同時也歡欣鼓舞起來。  「左右對仗,仄起平收!」在堂屋裡還一直在揮毫潑墨的伯父大聲地叮囑道。
  • 窮秀才被眾人看不起,中進士後門庭若市,寫了副絕對羞死勢利小人
    古人影視形象劇照(圖)文:悔昔道來 因為家境不富裕,王家被許多人家看不起,一些有錢的鄰居時常嘲笑他們家窮,常說王應遇家會窮幾輩子。王應遇打小懂事,學習上進,從來不偷懶,每次參加考試都能名列榜首,最終中了進士,被朝廷封了官。那麼後來怎麼樣了呢?且聽筆者悔昔繼續道來: 一年清明節,王應遇衣錦還鄉,返鄉祭祖,這消息很快就傳到他家鄉,得知王應遇當了官,家鄉的百姓,王應遇的親朋好友個個都很激動,準備著迎接王應遇的準備。
  • 看這四副對聯貼的,沒文化連瓷磚都貼不好,網友:知識太重要了!
    近年來在很多農村地區,家家戶戶都蓋了新房子,喜歡把大門修得高大上,而且還用瓷磚來張貼上一副企盼好運的對聯。不過,對聯是古代傳統文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能按照個人意願隨心所欲地更改。所以,如果沒有文化的話,想要張貼一副現成的對聯都要出錯。近日,一位網友爆料了四副出錯的對聯,讓人感嘆沒有文化連瓷磚都貼不好。有網友稱:可見知識太重要了!
  • 古代妙趣橫生的5副對聯,千年後讓人會心一笑,拍案叫絕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愛。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古代妙趣橫生的5副對聯。這5副對聯水平很不錯,千年後讓人會心一笑,拍案叫絕。第1副對聯:藕筆盈池,竹簡蕉書安可寫;苔衣滿地,秧針柳線不能縫。上聯把藕比喻為筆,因而生出了想像:「拿這個藕筆去寫字,那可是做不到的哇。」
  • 老人無人贍養,寫了副對聯貼門上,女兒看後立即將他接回家中養老
    老人無人贍養,寫了副對聯貼門上,女兒看後立即將他接回家中養老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說到對聯,我們不得不說的一個人就是蘇東坡了。關於他的對聯佳話實在是很多,雖然其中有很多摻雜了不少的小說家言論,不足以讓人相信。不過,蘇東坡流傳下來的絕妙佳聯還是很多。其實,除了蘇東坡這樣有名的大文豪酷愛對對子之外,還有許多的民間才人也是對對聯的高手。今天,我們就來將一個孤獨老人寫下對聯的故事。早在古代的時候,都是很重男輕女的,地位也是男尊女卑。
  • 「薦讀」18幅對聯趣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機智!
    再斟酌,進退兩難這副對聯,真實的描繪了當時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04窮秀才改聯抱不平從前,有個進士老爺,專橫跋扈,不可一世。有年春節,他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門上貼了這麼一副對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正巧,鎮上有個窮秀才,路過進士的家門,看見了這副對聯。他先是露出鄙視的神態,接著,又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
  • 嶽麓書院大門上的對聯,被稱為史上最牛最大氣對聯,確實言之有理
    她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因坐落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美麗的嶽麓山腳下而得命。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千年以上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極富中華民族特色的書院建築,至今都還被比較完整地保存著,這裡的院落、石碑、磚石、瓦塊、文字等等,無不閃爍著中華文明的人文精神。而就是寫在這樣一座古老書院大門旁的一副對聯,被稱為史上最牛最大氣對聯,確實言之有理,但也曾遭人誤解,也同樣事出有因。
  • 他曾窮到衣不遮體,一朝高中狀元官至一品,寫一對聯諷刺勢力親戚
    窮到什麼地步呢?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就是家裡太窮了,史書記載裡說,他小時候衣不遮體,住的是寒窯,每天只能喝稀飯度日。就因為呂母和呂蒙正被趕出家門,周邊的鄰居也是給了他們不少的白眼,他們罵呂蒙正的母親為棄婦,稱呂蒙正為野孩子,而這時呂家母子最需要的親戚們卻都冷眼旁觀,所以呂蒙正在年少之時受盡了人間疾苦,但是命運沒有拋棄他們,就在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就是公元977年,呂蒙正高中了狀元,當時中狀元那可是非常的榮譽啊,一朝野雞飛上枝頭變鳳凰。
  • 8副絕妙對聯,流傳千年,讓人拍案叫絕!
    8副絕妙對聯,流傳千年,讓人拍案叫絕!1、青山不老,本是崢嶸面目;頻水涓流,源出濱海波瀾。此聯藏去的本字由聯中兩字拼合而成,為拼合藏字。聯中,衽、席,朝堂宴享時所設席位,此喻幸福。休明,美好清明。此聯頌揚周恩來一生功業,抒發對周恩來的敬仰之情。4、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
  • 50幅帶故事的對聯欣賞,古人的智慧,不得不佩服
    正因如此,歷史上留下了許多令人叫絕的對聯和與之相配的故事。有年春節,他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門上貼了這麼一副對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正巧,鎮上有個窮秀才,路過進士的家門,看見了這副對聯。他先是露出鄙視的神態,接著,又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
  • 春節家家都要貼對聯,你知道我國的第一副對聯,出自哪裡嗎
    隨著時間的推移,置桃人逐漸改為在桃木板上畫上荼和鬱壘的神象,稱為桃符。每年除夕人們都要用新桃符來替換下舊桃符。宋朝王安石的《元日》詩中的名句「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生動地描述了這種情景。桃符發展到五代時期出現了劃時代的變化。人們開始在桃符上題寫一些富有思想意義的祝辭來表達自己的美好願望。據《宋史西蜀孟氏)記載,五代時後蜀主孟昶每年除夕都命學士在他寢宮門旁的桃符上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