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省份,每個縣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特色,拿出任何一個地方都能講述很多獨具地方韻味,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走進歷史悠久的聊城市,去探索擁有著同樣歷史悠久的聊城小吃。每個小吃並不是平白無故就出現的,都隱藏著很多有趣的故事在其中,就讓我們邊講故事,邊品味美食吧。
臨清八大碗,對於聊城人應該都很熟悉吧,可謂是家喻戶曉,一代又一代的聊城清真廚師把獨具地方特色的聊城風味不斷的完善,把臨清清真美食逐漸推向了獨立於其它菜系的臨清八大碗菜系,其中主要由:燒肉、黃燜雞、肉雜拌、黃燜肉、燉肉、松花羊肉、清汆丸子、圈巧閣等等八大種菜品,主要是在婚宴中最為常見。這些菜品製作獨到之處就是在於全部在蒸籠上蒸製,這也是其它菜系不敢嘗試的一種烹飪方法。因為回族是禁止飲酒的,所以這些清真菜也就是正宗的飯菜,一湯八味,肥而不膩,清香怡人。據《明史兵志》記載,「初,洪武二十六年定天下都司衛所」,也就是在元明時期,在聊城運河兩岸駐紮著很多軍隊,主要是為了保護漕運設置的,其中就有很多回族軍人,當時的廚師為了節省做飯的時間,就將各種食物放在一個大的蒸屜裡面,做出來的飯菜很和眾人的口味,慢慢的就流傳至民間,也就成為當地的一大特色。
山東人的早餐文化也是很豐盛的,其中在聊城地區的人們在早上尤其愛吃豆腐,其中聊城高唐縣的老豆腐最深受人喜愛。高唐老豆腐全部選用上等的黃豆磨製,而且工藝非常的複雜,需要先將黃豆的外皮去除,在放進水中浸泡一段時間,用最原始石磨磨出漿汁,在加入鍋中熬製成豆汁,放入保溫桶內點上石膏,差不多再過20分鐘就成了老豆腐,在搭配上特製的滷水和老棉油,吃起來順滑可口,香氣撲鼻。其中的滷水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都獨具特色,多是採用八角、花椒、桂皮、蔥姜等等十多種材料進行熬製。老棉油同樣也是,採用棉籽油上火熬製,去除油沫和雜質,經過數小時的文火熬製,在加入蔥姜、甜醬花椒等佐料,真是是太香了,如果你吃過一碗,必定還想吃第二碗。
聊城,一個有底蘊,有內涵的地方,可能你是本地人,長期生活在這樣一個地方,對這裡太過熟悉,就感覺不到這裡的魅力,可是對於一個外地人來說,聊城就是一個充滿著各種好奇顏色的地方,每一個風景,每一道美食,無不吸引著我們想要留在這裡,最後還是希望聊城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