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 暢遊三峽新起點
暢遊三峽,萬州出發。作為大三峽旅遊的集散中心和重要目的地,萬州城,依水而生、靠水而興、臨水而發,形成了「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山水中」的獨特城市風貌,是典型的山水相依、湖城相融的城市型旅遊區。
大江至此,萬川畢匯。萬州,是著名的「江城、山城」,而今更是一座千古文城、平湖之城、休閒都市、美食名城,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現代人文風情。
暢遊三峽,萬州是新起點——
藍天白雲,美麗萬州 攝/冉孟軍
千古文城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一件巨大的虎鈕錞於在萬州重見天日,上面雕刻的「羽人擊鼓與獨木舟」被稱為「太陽神舟」。這件巴國青銅軍樂器,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被譽為巴文化的傑出代表。
萬州是三峽文明大通道的重要節點,是三峽文化的薈萃之地。一湖碧水、翠屏環抱,太白巖墨韻飄香、天生城傲骨聳立,山寫滿詩意、水流淌著靈氣,這是一座立體的城市。
太白巖緊靠城區,古稱西巖,最高海拔405米,有「萬州第一山」之稱,集「雄、險、奇、幽」於一身。唐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遊歷西山後改稱太白巖,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千古文山。
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萬州天生城 攝/包紅明
巖的中部有60多處摩崖石刻,為晉代至民國時期名人雅士題刻,集儒、佛、道三教文化藝術於一體。其中「絕塵龕」三字已歷1600餘年,至今保存完好。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黃庭堅,57歲時途經萬州撰寫的書法力作《西山碑》,也至今保存完好,不負「海內存世、黃書第一」的盛譽。巴渝第一狀元、南宋萬州知府馮時行常登山遊覽,寫下了「要知別後相思地,獨上西山下夕陽」等詩句,「西山夕照」因此成為萬州「古八景」之一。
「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眾水匯涪萬,瞿塘爭一門」……萬州,豈止是太白巖,這裡的一山一水都寫滿詩意,初唐詩人陳子昂、女詩人薛濤、詩史杜甫、詩王白居易,宋代大文豪蘇軾、名相寇準、陸遊、田園詩人範成大,清代才子李調元等遊歷萬州,都留下佳作。
2013年出版的《歷代詩詞詠萬州》,收錄了280位詩人1052首詩篇,吟誦著萬州的自然美景和千古風情。太白巖內還有著名詩人何其芳、劉孟伉的墓園。1982年,太白巖景觀被國家文物管理局列為「中國名勝」。
與太白巖遙遙相望的還有天生城。天生城絕壁凌空,峭立如堵,三國時劉備伐吳曾在此屯兵,故也叫天子城。天生城保存著大量南宋至民國時期的寨門、寨牆、崖居、炮臺、水塘、水井等防禦性建築遺存,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宋後期,蒙古鐵騎欲打通長江航線,直取江南半壁河山。天生城作為山城防禦體系,上演過激烈、悲壯的「天生城保衛戰」。這裡元代摩崖題記《宣相楊公攻取萬州之記》記錄了萬州歷史上最為驚心動魄的一幕。
詩情與戰火,彰顯家國情懷,歷代萬州人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勇氣融匯成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特質,源遠流長。
平湖風光
峽江之濱,山水相連,千峰競簇。三峽水庫蓄水至175米,江水漲至幾乎和萬州濱江路齊平。世代生活在江邊的人們迎來了「高峽出平湖」的壯麗美景。平湖萬州已成為長江三峽黃金旅遊帶上的璀璨明珠。
平湖萬州,景色迷人 攝/冉孟軍
逶迤的山脈、寧靜的湖面,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山水交融、水城相連,橋水相依、橋岸相連,有如大海一樣寬廣,又似湖泊一般寧靜,天空、江面、輪船、市民、高樓……構築起人與水和諧共存的城市風貌,被央視評為「新三峽十大旅遊新景觀」。
夕陽西下,萬千燈火點亮了平湖夜色,流光溢彩照亮了夜空,也點燃了江水。迎著清爽的江風、踏著燦爛星河,乘坐遊輪徜徉於平湖,高樓飄逸、群山旋轉,疲憊身心早已隨著江水緩緩流逝。
繁忙的萬州港 攝/冉孟軍
萬州因水而興,萬州港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1902年闢為通商口岸,1917年設立海關。重慶直轄後,萬州港成為渝東和三峽庫區最大的港口,長江三峽工程蓄水後復建的萬州港,成為萬州市民和遊客心中永遠無法忘卻的地標。現在,這裡是三峽平湖旅遊區的遊客中心,也是大三峽旅遊的遊客接待中心,內集旅遊諮詢、休閒娛樂、旅遊特色商品展銷、水上觀光巴士乘坐等功能於一體,充分滿足過境遊客及周邊市民的休閒、觀光、娛樂、購物、餐飲需求。
160米,168米,175米……隨著江水不斷刷新水紋刻度線,一個新萬州浮出江面。萬州人對故土的眷戀、對老萬州的記憶、對家國的摯愛深情,如今都展示在了江邊的三峽移民紀念館。
三峽移民紀念館 攝/包紅明
三峽移民紀念館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主體建築按照三峽自然風貌雕琢成長江邊聳立的巖石,就像從三峽大壩取出的一塊混凝土;內部建築,一條通透的玻璃地面,象徵滔滔江水,兩側拔地而起的傾斜牆體,形成一條「崖壁」,直觀凸顯了三峽「陡壁長峽」的地理地貌。
三峽移民紀念館既展現三峽移民精神的《偉大壯舉輝煌歷程》,又布展了從萬州舊石器時期到民國時期的社會發展脈絡的《萬川匯流》。三峽移民紀念館解答了破解百萬移民難題的艱辛歷程,彰顯了「舍小家、顧大家、為國家」的三峽移民精神,展示了全國對口支援庫區建設的輝煌成就,是萬州城市的新地標。
遊平湖,看曲藝。萬州,三峽歌舞團、三峽川劇團、三峽曲藝團、三峽雜技團「四團同城」。在南浦劇場,三峽曲藝「周周演」,遊客在這裡觀賞川東竹琴、金錢板、四川清音等帶有三峽地域特色的藝術表演。
休閒都市
「黃葛樹,黃葛椏,黃葛樹下就是我的家……」 有黃葛樹的地方,就有家。北濱路上的黃葛樹長廊,黃葛樹如傘如蓋,鬱鬱蔥蔥,成為萬州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裡的黃葛樹景觀帶,成為市民和遊客回味鄉愁、祈福許願之所。
萬州晚霞醉迷人 攝/冉孟軍
南門口廣場是萬州建城的發源地之一,記錄著西魏廢帝二年至今千百年來萬州古城歷史演變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發展,是萬州人民的母城記憶。三峽工程蓄水後,曾經的南門沒入水底,復建的南門口廣場將南北兩岸盡收眼帘,與北岸十七碼頭和南岸三峽移民紀念館對望。
一棵樹、一座公園、一個廣場,既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又展示著萬州的飛速發展,更成為三峽平湖景區的景點景觀,吸引著遊客去讀懂這個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去做一個臨時的萬州人。
西山公園始建於1925年,為紀念1926年萬縣「九五」慘案,朱德曾親筆題名「九五公園」。園內古木參天,曾被評為中國百家名園之一。2016年成功創建為「國際傑出茶花園」。公園內現有鐘樓、五洲池、古茶園、庫裡申科烈士墓園、動物園、靜園6個主要景點。
西山鐘樓是萬州標誌性建築,融中西建築風格於一體,共12層,高50.2米,周恩來、馮玉祥等曾登樓觀賞萬州風景。這裡的庫裡申科烈士陵園被命名為「第五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列入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隔岸相對目傳情,三生有幸遇到君。」三生有幸廣場與西山鐘樓隔江相望,面積約1.5萬平方米,「三生石」是廣場標誌性建築。據蘇軾《僧圓澤傳》記載,唐代僧人圓澤與名士李源同遊三峽,圓澤在萬州投胎轉世;李源千裡赴約,與再生的圓澤相會於杭州。前世、今生的緣,今生、來世的情,廣為流傳。「三生緣」景觀牆鐫刻有三生有幸典故和詩詞,是青年男女「緣定三生」見證之地。
靚麗一新的音樂廣場 攝/付作僑
江南新區江畔的南濱公園,北望太白巖,南臨氈帽山,上起聯合壩,下至密溪溝,公園全長11.68公裡,為濱江帶狀公園,臨江設寬6米的觀景通道,內有2.1米寬的彩色休閒步道,配套景觀小品、藝術燈光、智慧互動導覽設備、清涼噴霧系統等,打造出曲徑通幽、園藝人文的遊覽意境。
南濱公園 攝/付作僑
萬州牌樓長江大橋南橋頭的櫻花渡公園,充分利用崖壁資源,復建萬州古八景之一「岑洞水簾」,結合橋下空間打造庫區首家沉浸式燈光表演秀,是集休閒觀光、賞花科普、運動健身、文化感受等功能於一體的城市濱江休閒公園。
川東竹琴 攝/包紅明
川東竹琴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音樂廣場有水幕電影、音樂噴泉、旱泉等,採用現代技術修建主題音樂廊架,加入川東竹琴,運用交互式地面聲光設備,可產生竹琴等樂器的聲音。
此外,萬州城區還有紅砂磧濱水生態公園、萬縣舊城牆等自然、人文景觀,都值得遊玩。
美食薈萃
在三峽移民紀念館,珍藏著反映烹飪烤魚場景的東漢庖廚俑。這將萬州烤魚文化溯源到距今約1800多年的漢代。
萬州烤魚是重慶特色傳統名菜。萬州烤魚的製作過程,先把魚剖洗淨後平放在鐵夾中,放在爐上用木炭燒烤;然後盛到專用鐵盤中,澆上用牛油、紅油、白糖、花椒、辣椒等調味品炒出的底料;再放上西芹、豆芽等爽口菜,口味鹹辣。萬州烤魚採用「先烤後燉」的獨特做法,融合了烤、燉兩種烹飪工藝的精華。2018年萬州榮膺「中國烤魚之鄉」。
在萬州,流傳著美食三絕,萬州烤魚只是其一,還有萬州面和萬州格格。萬州面在臊子上創新太多太美——雜醬、牛肉、肥腸、泡椒牛肉、酸菜肉絲、肝腰合炒、豇豆肉沫等等,樣式琳琅滿目,吃完後一天活力滿滿催人奮進。
萬州炸醬麵 攝/冉孟軍
最特別的當屬萬州雜醬面。萬州雜醬面味道特別鮮香,雜醬肉粒豐富,萬州雜醬面的特色突出的是雜醬而不是麵條。製作雜醬特別講究,從選肉開始,到各種輔料和調料都有所要求,具體烹調時,掌握好火候,全憑廚師的技藝配料炒作。高手炒出的雜醬其味香遠、其色鮮嫩誘人。雜醬面的做法講究,吃法也講究。食客如果說,「幹漏帶紅」,即是說雜醬面不加湯,味要麻辣。
萬州格格飄香 攝/冉孟軍
萬州格格是萬州區的一種傳統小吃,久負盛名。萬州格格很有特色,色、香、味俱佳,屬於川菜渝菜系下河幫菜,主要是由肉類和土豆一起蒸,味道偏辣,系萬州餐飲業一大亮點。
當然,還有萬州涼麵。萬州涼麵的特色就是在涼麵裡放芥末!紅彤彤的油辣子換成了自製的新鮮芥末醬。一碗涼麵裡拌上數十道調料,五味俱全,彼此互不壓抑又十分和諧。一口涼麵下肚,衝得人泫然欲淚。
遊在萬州,清晨,來一碗萬州雜醬面開啟百味人生、神清氣爽;午間,幾個萬州羊肉格格感受麻辣鮮香、蒸蒸日上;夜晚,數十種味道的萬州烤魚讓你回味無窮、「魚」罷不能。如果喜歡,還可以來一碗萬州涼麵。
萬州的美味真是不少,還有好禮三絕詩仙太白、魚泉榨菜、萬州牛肉乾。中國詩酒著名品牌「詩仙太白」,其釀造工藝入選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魚泉榨菜,鮮香嫩脆,有「媽媽的味道」「鄉愁的味道」,是「中國人的餐桌必備品」;萬州牛肉乾,取材於三峽庫區生態養殖的山地黃牛肉,採用傳統配方與現代工藝精製而成,是老少皆宜的「老字號」。
離開萬州,遊客還可以為親友帶上文創三絕——譚木匠木梳、三峽繡品、三峽石。
暢遊三峽,去萬州美麗鄉村看看
暢遊三峽,萬州出發。作為大三峽旅遊的集散中心和重要目的地,萬州是大三峽旅遊新起點。這裡平湖美景,讓人流連忘返。這裡鄉村美景,一樣惹人迷醉。
大美萬州,美在鄉景、美在鄉韻、美在鄉味、美在鄉愁。鄉野漫步,你可以去樂享田園生活、體驗休閒勞作、感知鄉土風情、追尋文化記憶,點燃鄉村美麗經濟。
去鄉村賞景,去鄉下養心。暢遊三峽,去萬州美麗鄉村看一看——
太安鎮鳳凰花果山風景 攝/何忠
康養之旅
在萬州東南部的丘陵地帶,有一個休閒、旅遊、度假、歇涼的新去處——三峽恆合旅遊度假區。這裡是一個天然氧吧,有山巒、松林、溪流、野趣……
從萬利高速龍駒匝道下道後,不遠處便是三峽恆合旅遊度假區北大門,沿著嶄新寬敞的柏油路蜿蜒而上,飽覽兩旁精心設計的節點小景與原生態的山川景色,20分鐘車程直達三峽恆合旅遊度假區核心區。
一進入核心區,盛夏桑拿般的悶熱立即被拋在了車後,涼風迎面摩挲著每一寸肌膚,清涼慢慢浸透了全身,讓人仿佛一下從盛夏回到了春天, 精氣神足,倍兒爽。
核心區所在的恆合土家族鄉平均海拔1200米,森林覆蓋率61%,夏季平均氣溫25℃,擁有「全國面積最大的古楓香樹群落」「鷹嘴巖巴楚門戶」 「土家原鄉文化」 「傳統祥瑞的鹿文化」,以及高山森林、峽谷雲海、田園鄉愁等資源。
來到這裡,不僅可以避暑納涼,遊客還可以感受華美的民族服飾、古色古香的土家建築、精緻的手工藝品、動作優美的擺手舞等當地的民俗風情;品嘗土家臘肉、斑鳩葉豆腐、蒸豆腐等土家美食;參加土家民俗文化旅遊節、土家女兒會、土家族哭嫁、趕年、牛王節、女兒會等。
今年這裡開始漸漸換上新裝。7月18日,隨著三峽古楓香樹公園精彩亮相,古老而珍貴的百年楓香樹群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敞開懷抱迎接八方客人。
但萬州對恆合的規劃遠不止於此,萬州人有著更高的期許和更遠的規劃。三峽恆合旅遊度假區規劃面積52.8平方公裡,主體涵蓋恆合鄉7個村(社區)和龍駒鎮花坪村部分區域,打造一廊(遊龍戲鳳·龍鳳溪谷景觀廊)、兩區(鹿鳴之喜·森林度假區、心歸雲霞·鄉村休閒區)、一鎮(有鳳來儀·高山康養旅居小鎮)旅遊度假產品體系,建成後將成為萬州高山生態旅遊的新坐標。
長嶺鎮安瀾谷景區滑翔傘項目 攝/冉孟軍
現在,萬州正構建以「醫療服務、醫藥製造、養生養老、健身康體、健康管理」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體系,著力實施高山避暑康養工程、高端複合型康養工程、養老融合發展工程,以三峽恆合旅遊度假區為重點,有序推進茨竹、燕山、羅田等康養小鎮建設,高質量發展養生養老業。
山水之旅
山因水而雄,水因山而媚,巴山渝水蘊涵了太多的驚喜和壯麗。位於甘寧鎮的亞洲第一瀑布「萬州大瀑布」,集山青、水秀、瀑寬、洞奇、潭幽、湖大、虹美於一身,比黃果樹瀑布尚寬19米。瀑布下面是1600平方米的水簾洞、7000餘平方米的青龍洞、青龍洞「天工畫壁」 自然天成,讓人嘆為觀止。
循著古色古香的景區大門進入萬州大瀑布景區,一幅山水畫直撲眼帘——近處是綠茵茵的樹、清粼粼的水;遠處,山在雲霧的素裹裡顯露出濃濃淡淡、虛虛實實、若有若無的羞澀。
景區內,甘寧河靜靜地抒發純淨而幽深的情懷,恬靜中透出一縷雅致。河兩岸綠樹成行,葦草輕搖,河畔覆蓋的原生態植被,為幽靜的景區增添了幾分靈動。淺行於山水間,仿佛遊走在人間仙境一般!
西遊洞「定海神針」
這裡秀美壯麗,人傑地靈,孕育了三國時期東吳第一猛將甘寧,也是著名詩人、作家、文學評論家何其芳的故裡。唐代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王白居易,宋代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明代才子唐寅、文徵明和《西遊記》作者吳承恩,道隆法師、破山禪師、竹禪法師、弘一法師、道慈法師等高僧,都在此留下了足跡與故事。
與萬州大瀑布毗鄰的千年古鎮——武陵江灣風情小鎮,古色古香,漢韻濃厚。它是全國文明鎮、全國衛生鎮、全國特色鎮、長江水從它面前緩緩流動,四方山在它後面威然屹立,它帶給人們不快不慢的生活節奏,愉悅的生活方式。江灣武陵的景點之一石橋水鄉,溫婉靈動,恬靜秀美,一河石橋水從石橋村中宛然流過,猶如母親張開的臂膀把村莊摟在懷裡。河兩岸綠樹成行,葦草輕搖,沿著河岸青石板鋪就的小徑逆水而上,不由得想到「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的詩韻。
中山杉環抱點綴的大周鎮濱江長江撫琴廣場 攝/何忠
順著長江水,沿江而下便是大周鎮。近年來,大周在江邊建起了五彩繽紛的廣場群與十裡濱江長廊。在這裡,遊客可以漫步濱江長廊,靜觀江濤拍岸,採摘誘人紅桔,體驗田園野趣,領略鄉村美景,還可以就地摘取新鮮食材,在村民興辦的自助農家樂裡一展廚藝,體驗一把原滋汁原味的農村生活。
如果你喜歡溪水潺潺、小河戲水,那麼七星谷是個不錯的選擇。位於高梁鎮的七星谷,因山形地勢酷似天上北鬥七星而得名,距萬州城區8公裡。景區牯牛背、滴水巖、高峰寨與織女溪,構成「三山夾兩溪」的奇特景觀,明清時期的寨堡、寺廟、老油坊等遺址,形成「古今融一境」的美麗畫卷。
人文之旅
雨後放晴,鳳儀水庫如天空之鏡 攝/冉孟軍
「風景絕佳處,畢竟在源頭」。走進許多的山山水水,最忘不了的還是村裡的那一抹綠色。太安鎮鳳凰村坐擁翠綠茶嶺、千層梯田 、千畝花海、千年古樹中華金桂等景點,成為中國美麗田園、最美休閒鄉村、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
流連村頭,除了那一抹亮眼的綠,兩座清代道光年間築起的古碉樓——司南祠和丁家樓子,各有千秋,各具姿色。
從鳳凰山腳沿著古樸的石階往上攀爬,突然,掩隱在茂密樹林裡的一道城牆露出一角,一座由青石砌成的巨大城牆映入眼帘,足有10來多米高。
石牆雕花的正門上方,「司南祠」幾個字仍清晰可見,從側門探入,祠內豁然開朗,恍若世外桃源。綠樹成蔭的院壩旁有未枯竭的水池,旁邊寬敞的庭院有雕欄玉砌的石凳,讓人不禁浮想當年居住在此之人嬉笑玩鬧的場景。而祠堂的主體建築就聳立在一大片茂密的竹林中央,站在庭院,極目遠眺直達天際,周圍座座茶山碧波蕩漾,遠處層層梯浪盡收眼底。與司南祠遙相呼應的丁家箭樓,石木結構,三樓一底,通高10餘米,四壁設有窗戶、瞭望孔、射擊孔等,民居式大門高2米有餘、寬1米多,門楣上部雕刻複雜的仿木結構屋簷裝飾,窗戶周圍雕刻花紋,額匾陰刻楷書「源遠流長」,是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徜徉在這兩地,仿若時光倒流到明清時候。
驅車回城途經長嶺鎮涼水村,有一座良公祠,堪稱三峽地區古民居建築之經典。良公祠又稱張家祠堂,為北伐名將張衝故居。張衝父親張貢生敬老憐貧、樂善好施、興辦義學,朝廷封為「良公」名號,良公祠由此得名。
良公祠佔地3500平方米,始建於清代嘉慶初年,至嘉慶七年竣工,為「迴廊式」四合院,5個天井,3座院落。祠堂內高大厚實的混合式梁架結構和建築形制之組構關係,既標新立異,又頗具特色。前堂大廳為抬梁式架構,中堂主廳為穿鬥式架構。
良公祠是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萬州區首家民俗博物館,館內分設《張衝生平陳列室》《古代石雕木雕展室》《古代書畫展室》《現代書畫展室》《明清紅木家俱館》《古床陳列室》等。祠內,近千件藏品獨具巴渝民風民俗,與倖存的良公祠建築交相輝映,一步一景,一物一故事,追憶歷史,其樂無窮。
此外,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羅田鎮,以「山水田園之美,文化古鎮之韻」而獨具特色,既可漫步明清古鎮賞文物古蹟,又可在茶馬古道旁觀小橋流水。新田鎮的西遊洞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景區有三大景觀:古生物化石——東方劍齒象、虎、犀牛、大熊貓等(陳列於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和萬州博物館,被命名為「鹽井溝古生動物群」),清光緒皇帝筆題匾《功宣朐忍》,洞內高近30米的定海神針—金箍棒(稱為天下一柱)。
採摘之旅
萬州的冬季是屬於古紅桔的,每當平湖水滿,紅桔成熟的時節,綿延數十公裡的古紅桔林裡,紅火的桔子掛滿枝頭,宛如紅燈籠映紅長江兩岸,儼然成為冬日裡長江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萬州古紅桔古稱丹桔,是三峽庫區培育出的、世界栽培歷史最悠久的古農作物良種之一,栽培歷史已有近4000年,其種植面積佔全國古紅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太龍古紅桔採摘忙
如今,太龍鎮建起了萬州古紅桔主題公園,園內有紅桔樹4000多棵,其中樹齡在100年以上的古紅桔樹就有111棵,是目前國內首個已建成的古紅桔主題公園。在這裡,園中品紅桔,江邊賞江景, 別有一番風味。
現在,萬州柑橘大家庭又有了新成員——萬州玫瑰香橙。玫瑰香橙是從義大利引進的塔羅科血橙,經過改良後的品種,產品果大質優,且獨具玫瑰色、富含花青素和晚熟錯季三大特色。
玫瑰香橙經過凜冽的寒冬,果皮、果肉自然天成,具有獨特的玫瑰色彩,果肉細嫩多汁、酸甜適度,帶有一股玫瑰的芳香,因而被譽為「柑橘王者,橙中皇后」。每年春季,玫瑰香橙不但引來市民爭相採摘,還遠銷北京、上海等地,甚至走出了國門。
進入盛夏,和這時天氣一樣火熱的還有池塘裡綻放的荷花。曲曲折折的荷塘之上,綿延田田的葉子和亭亭玉立的荷花,總能吸引人駐足欣賞。在萬州西部的彈子鎮,有一個池海溼地公園,池海的十裡荷花遠近聞名,綠色的荷葉和悄然綻放的荷花交相輝映,蕩舟池海採荷蓮,好生愜意。在這裡可暢遊池海、觀十裡荷花、賞候鳥南飛、聽神龜傳說,儼然世外桃源逍遙自在。
鳳凰茶鄉茶山
轉眼到了秋季,空氣中到處瀰漫著無花果的果香。如果你想採摘到最新鮮的無花果,便可來到鐘鼓樓街道大團村的無花果基地,做一名純粹的採果人,尋找每一顆掛在枝頭的鮮嫩果實,交給廚師,做出千變萬化的無花果宴,細品大自然饋贈的那份生態味道。你還可以登高遠眺,一覽青山秀色,徒步健身洗肺,感受山、水、田、林、路在這裡融為一體的絕妙風景。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