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學生來說,語文想要拿高分是很難的,因為作文最容易扣分。學生在寫作文時往往選材不吸引人、沒有真情實感,就像一杯「白開水」一樣。缺乏對閱讀素材的精準提煉能力和詞彙的組織能力。在議論文中,論據的選擇也很重要,沒有強有力的支撐,文章就沒有說服力。
雖然高考作文很難,不過還是有很多學霸拿到了高分。那些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他們都有一套自己的寫作方法。只要掌握了這些方法,就會發現在寫作文不再抓耳撓腮,而是文思如泉湧,對素材和論據也能信手拈來,寫出一篇高質量的作文。
在寫作之前,要多積累素材並多閱讀,這是基礎。只有多讀、多看,有了豐富的生活體驗,才有東西可寫。
有的學生閱讀過很多書,但一旦寫起作文來就是寫不好。這是什麼原因呢?
1.詞彙貧乏。
閱讀和寫作是兩回事。廣泛的閱讀不代表自己的詞彙就一定豐富。如果僅僅是走馬觀花的看一下別人的文章,而並沒有弄懂這些詞彙,也不去運用的話,那就沒有掌握這些詞彙。人們閱讀時看到的是作者的語言和觀點,是作者在表達思想。如果是自己寫的話,就要有自己的語言和觀點。每個人對一件事的認識都是不一樣的,所運用的詞彙也不一樣。如果自己掌握的詞彙太少,作文就拿不到高分。
2.素材少,語言平淡。
很多人在寫作文時總是缺少素材,不知道寫什麼才好。因此,寫出來的作文就會缺少真情實感。很多作文都是虛構的故事。語言過於平淡,就沒有吸引力。人們往往看了開頭幾句話後就看不下去了。這樣的作文肯定是要扣很多分的。
好的詞彙優美、精煉、富有寓意。一些古詩詞就非常經典,至今都讓人們百讀不厭,就是因為詩人對每個詞都會進行推敲,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1.模仿別人的詞彙。
在魯迅寫的《社戲》中,有這樣一段: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裡。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我們看看這一段課文,裡面有很多優美的詞彙。如「起伏」、「踴躍」、「依稀」、「漁火」等等。這些詞彙是不是讓這篇文章變得更加生動了呢?使人們能把這個場景看得更清晰了。這就是詞彙帶來的魅力。
如果孩子自己寫不出其他好的詞彙,可以從模仿開始。模仿課文中出現過的詞彙,或課外書中的詞彙,所以,廣泛的閱讀可以增加新的詞彙。
潘宇昂是2017年安徽省高考文科狀元。他平常從沒考取班級前五名,英語還考過倒數第四,最後高考卻逆襲成為安徽省狀元。
他後來分享了他自己總結出來的一套語文學習方法,叫「詞彙加減法」。掌握了這些方法,就能夠輕鬆拿高分。
2.詞彙加減法。用加法補充文章段落的動詞及修飾詞。
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有一段描寫父親背影的話,這一段的描寫非常具體,整個人物形象變得立體起來。
「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看見她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月臺就不容易了……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了。」
這段話出現了很多動詞,文中就是從這些動詞中,把一位父親高大的形象和對孩子的愛都描繪出來了,非常感人。這些詞和句子刻畫出了人物形象。
學生在寫作文時也可以這樣運用「動詞技巧」,來補充文章段落的詞彙。
比如,在自己寫作文的過程中,不知道怎麼去描述,就可以想想能增加一些什麼動詞、形容詞。詞彙多了,人物也就豐滿了。
減法就是刪減掉一些口語化的詞彙,用高級的詞彙來代替。
有些詞彙較口語化,或者不能更好的描述表達文章內容,對這樣一些詞彙就可以刪掉,然後用另外更合適的詞彙來替代。
語氣詞過於累贅,可以不需要就刪掉。比如:「啊」、「呢」、「了」等等,有時是不需要的。要做到言簡意賅,詞語精練,不要拖泥帶水。用精煉的語言去替代冗長的語言。如:「沒過多久」可以用「片刻」來替代。
在平常,學生就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用這樣的語言來寫作文。形成習慣後就會很自然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語言了。
一個好的開頭能立馬抓住人們的眼球,吸引讀者。如果再加上一個好的結尾,那這篇作文就完美了,拿高分不是問題。首尾呼應會讓一篇作文增色不少。
文章的開頭要反覆琢磨。託爾斯泰之所以能成為一代文學巨匠,他靠的並不是運氣,而是他刻意練習的結果。他在寫《戰爭與和平》時,改了15次開頭;寫《安娜.卡列尼娜》的時候,開頭用了十多種不同的寫法。他也是花了很多時間不停的去琢磨,看看哪種寫法最好?
很多學生是不願這樣花時間去嘗試和修改的。總希望寫一遍就能寫好。但是不打磨怎能寫出一篇好的作文出來呢?
這位學霸為大家分享了三個方法:
1.開門見山法。
開門見山並不是說第一句話就亮出自己的觀點。這樣的作文會讓人感到很生硬。作文讓別人感到有溫度。
潘宇昂在2018年寫了一篇文章,作文題是《使命不忘,壯志相傳》。他用了兩句話來開頭:「當你抹去時光屏上的灰塵,我已年過而立。就在落筆的一剎那,我也同你一般,胸中跳動著18歲的宏心。」這兩句話提煉了論點和立意,不繞彎,開門見山,突出主題。
2.故事引人法。
用一些小故事來開頭也會吸引人。在一篇作文中,如果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或者很有代表性,那不妨寫出來。用簡短的故事來開頭,不會感到這篇作文寫得很枯燥。
不過這種方法適合初中生使用,高中生主要寫議論文,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好論據。在使用論據的時候可以通過小故事來進行論證。
3.巧用修辭法。
這種方法可以放在文章的標題、開頭和結尾。比如:開頭可以用設問的修辭手法、先設下疑問,再展開故事。還有很多修辭手法:排比、擬人、比喻、疊詞等等。
修辭手法能起到潤色的作用。一篇作文用上這些方法,就使作文充滿了靈氣。
作文中的結尾不能虎頭蛇尾,結尾的處理同樣很重要。很多學生認為一定要寫正能量的事情,於是就喊口號,這種太空洞的口號也沒有必要。只要如實的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就好,自然結束就行了。
學生在寫一篇作文之前,一定要把整篇作文都構思好再下筆,否則會沒有目的的亂寫。要突出主題,並始終圍繞著這個主題寫,才能拿高分。
然而,是不是就憑著這些清北學霸介紹一下經驗,咱們就能掌握了方法,拿到高分了呢?
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能讓這些清北學霸,手把手的教我們,最好是能夠無微不至的輔導我們,那樣的效果才是呱呱叫的。
如果您想讓孩子了解一下清北這些頂尖名校的學霸們是如何學習的,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套在線課程(小學語文5節課/初中全科12節課/高中全科16節課)。
最近搞活動,只要9塊錢,一杯奶茶的錢都不到,還送相應科目的電子教輔材料,裡面的很多老師是清北畢業的,還有培養過很多清北學霸的原衡中老師,老師們的平均教齡在10年以上,經驗豐富。他們採用「雙師制」,一位老師授課結束,另一位老師立馬跟進,對你作「貼身」輔導,直到你真正的理解、掌握為止。
我看了一下,這套課程尤其適合小初高想「培優」的孩子,感興趣的家長朋友們可以自行點擊上面的連結查看。
希望這些學習方法對您有幫助!我是姑蘇講堂,講述教育故事,分享教育知識,感謝您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