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商圈激活城市生機,成都遠洋太古裡復工率達95.6%

2020-12-13 澎湃新聞

核心商圈激活城市生機,成都遠洋太古裡復工率達95.6%

2020-03-03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您好,您的體溫是36.4°,請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離。"3月2日上午,記者走進成都遠洋太古裡,看到體溫檢測處的工作人員正在為市民測量體溫,測溫正常後,市民需登記身份信息和聯繫方式,並領取一張中間印有醒目"測"字的綠色標識,表明今日體溫已測。

據錦官驛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復工復產工作有序推進以來,太古裡通過實現開放式商業街區的封閉式管理,落實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資,嚴格執行分時分批分散就餐制度,確保了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截至目前,遠洋太古裡商業街區裡95.6%的(超過280家)門店已正常營業,客流已恢復到日均3萬人次左右,人氣和商氣已逐步「回暖」。

強化街區防控

落實舉措杜絕"一封了之"

在成都年輕消費群體的心中,成都遠洋太古裡是不折不扣的"宇宙中心"。自2015年開業以來,這裡的人氣就居高不下,成為外地人來成都時最不能錯過的街區之一。

"我們暫時關閉了部分進出通道,將街區20餘處出入口封閉減少至地上、地下各4處,共設置了8個體溫測量點,並對電梯按鍵、洗手間、門把手、母嬰室、LED 互動屏等每2小時進行一次消毒,全天消毒頻次不低於8次;對茶飲等店鋪積極引導推廣"無接觸配送",降低堂食密度,實行顧客座位就餐同向"考場化",有效降低人員聚集風險;對服裝等門店賣場,提供速幹手消毒液和一次性手套,減少員工與顧客接觸。"——成都遠洋太古裡

各類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消除了顧客顧慮,同時降低人員聚集風險,為遠洋太古裡商業街區科學有序復工復產打下基礎。

科學有序復工

專班服務提升"開門速度"

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中,為了幫助企業渡過這場"生死劫",錦官驛街道結合成都市"20條"、錦江區"25條"相關政策和遠洋太古裡街區特質,協調相關部門,對遠洋太古裡實行了"一企一策"。

錦官驛街道相關負責人:

"我們按現行政策的打折結算,對太古裡2月、3月份用氣價格,防疫體系建設給予10萬元補助;對太古裡自持物業產權部分按減免租金額度20%給予補助,並先後發放口罩4500餘個、一次性手套8000餘雙、酒精0.3噸、次氯酸鈉0.5噸,全力保障商家開門開業。"

"除了實質性的幫助,錦江區更多地是給予我們復工復業後勤保障上的支撐。"遠洋太古裡方介紹,錦官驛街道和相關部門向遠洋太古裡提供了「24小時在線"專人幫助制定防控方案和復工方案、為重點樓宇和企業推送太古裡內的外賣配餐服務、開展"春風行動"網絡專場招聘、開展返崗人員免費健康服務、多方籌措做好物資保障工作等服務,讓企業能夠有序復工。

"一手抓防控、一手抓運營"。目前,遠洋太古裡已有1264名勞動力返崗復工,員工恢復上崗率98.31%。疫情期間,賣場商家GUCCI、愛馬仕、ole超市等從未間斷營業。錦官驛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街道將繼續與相關部門打好"組合拳",在全力戰"疫"的同時,有力有序有效抓好復工復產各項工作,儘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保障。

積極應對疫情

化危為機激活"開放式"街區"發展動能"

時尚人群集合之所、各大奢侈品大牌雲集於此、歷史格調與時尚活力兼容並蓄……疫情下的太古裡雖沒有了平日的高人氣,卻依然是成都眾多交錯縱橫街道中的"佼佼者",吸引著源源不斷的消費者和品牌。疫情期間,義大利傳奇生活方式品牌「Moleskine」魔力斯奇那以全新的形象亮相於成都遠洋太古裡,更聯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推出《大鬧天宮》特別限量筆記本。

@成都遠洋太古裡微博

遠洋太古裡方:

"這次的合作展現出了東西方文化上的美妙碰撞,同時向中國傳統文化致敬,向中國動畫的先驅者們致敬!"

受疫情影響,市民雖採取非現場方式進行活動參與,但"世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等眾多評論依然刷爆市民微信朋友圈。除了新品的璀璨亮相,大牌的線上"首秀"啟幕也是賺足了市民眼球。

遠洋太古裡方表示,疫情期間,古馳欣然推出GUCCIPIN 限時店概念,契合鼠年主題,米奇以俏皮的姿態出現在該系列的成衣與配飾上,完美結合永恆的迪士尼明星角色和品牌經典美學圖案。而GucciApp 官方應用程式與 GUCCIPIN 限時店也同步推出了全新定製的數字娛樂項目,GUCCIPIN 限時店交互式屏幕幻化為一面神奇的米奇魔鏡,生動地定格古馳神奇瞬間。 "自救『疫』中生智,新業態發展趨勢有所顯現。"

遠洋太古裡方表示

按照去年太古地產與天貓籤署的深入合作協議,天貓五大新零售模塊將首次全量落地太古地產在中國內地的5個商業項目。遠洋太古裡方透露,下一步,遠洋太古裡將藉由新零售場景,在地產等領域進行新模式的延續,並通過數據化打造新零售智慧商圈。同時,基於阿里新零售的數位化創新,遠洋太古裡也正在與天貓共同探討新零售商圈解決方案,從而讓零售場景發生新的聚合裂變,最終通過需求聚合推動供給升級,真正提供新消費場景。

END

來源 | 錦江區融媒體中心

歡迎關注

百年繁華春熙路,國際時尚太古裡,浪漫風情合江亭,品味遺韻水井坊,悠閒田園三聖鄉。錦江大小事,權威聲音,盡在這裡。這裡是錦江區官方微信公眾號「錦江發布」,聯繫電話:(028)86712865;投稿郵箱:754759218@qq.com

微信號:

原標題:《核心商圈激活城市生機,成都遠洋太古裡復工率達95.6%》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核心商圈激活城市生機:成都遠洋太古裡復工率達95.6%
    3月2日,走進成都遠洋太古裡,就能看到體溫檢測處的工作人員正在為市民測量體溫,測溫正常後,市民需登記身份信息和聯繫方式,並領取一張中間印有醒目「測」字的綠色標識,表明今日體溫已測。據成都市錦江區錦官驛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復工復產工作有序推進以來,太古裡通過實現開放式商業街區的封閉式管理,落實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資,嚴格執行分時分批分散就餐制度,確保了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截至目前,成都遠洋太古裡商業街區已有280多個門店開門營業,復工率95.6%,日均人流量達3萬人次,已逐步恢復人氣和商氣。
  • 核心商圈激活城市生機:成都遠洋太古裡復工率95.6%,日均客流量3萬...
    截至目前,成都遠洋太古裡商業街區已有280多個門店開門營業,復工率95.6%,日均人流量3萬人次,已逐步恢復人氣和商氣。成都遠洋太古裡總經理伍玉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成都遠洋太古裡從「人、場、貨」三個層面開展精準防控,維持商場營業,保持有序運轉。「人」是企業生存、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疫情期間經營,首先是確保人的絕對安全。
  • 成都遠洋太古裡 創造城市生活獨特記憶
    成都遠洋太古裡,亮相初期,就因為其建築形態、文化融合、快耍慢活的理念引起大眾驚嘆。從2015年到2020年,快速成長的5年間,成都遠洋太古裡在這座城市中構建了一種文化、潮流、靈感和思想匯聚的新型空間,也給成都這個開放的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 成都遠洋太古裡將引進GUCCI、愛馬仕等國際一線品牌
    備受商界關注的大慈寺商業綜合體再次成為焦點,發展商遠洋地產與太古地產日前聯合宣布,合資打造的大慈寺購物中心項目正式命名為「成都遠洋太古裡(開業時間:2015-04-24、已籤約313個品牌)」,而隨著遠洋太古裡的正式揭幕標誌著成都春熙商圈商業檔次和規模的全面升級。
  • 成都商業項目逼格排行榜出爐 遠洋太古裡第一
    從地段、交通、招商、人氣上看都應該是成都最有逼格的商業項目,如果,太古裡沒有誕生。  NO.1  遠洋太古裡    簡介:2010年12月31日,太古地產、遠洋地產宣布聯合以20.03億元競得成都市錦江區大慈寺片區和東大街附近一宗地塊,項目定案名為「遠洋太古裡」。
  • 品牌招商餐飲先行 成都遠洋太古裡快慢格調大不同
    這座由太古地產與遠洋地產聯袂打造的開放式、低密度街區形態購物中心,無論是坐擁核心地段與古寺文脈的區位優勢、兼具古韻與新風的商業形態、融合快慢的全生活方式體驗,還是充滿新意的業態和品牌布局,均為成都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時尚消費體驗,影響並改變了這座城市的商業發展軌跡。贏商網四川站特別策劃成都遠洋太古裡開業系列報導,將同項目展開一場全方位的品牌溝通和產品品鑑,以與行業共同分享標杆作品帶來的商業啟示。
  • 為什麼遠洋太古裡與成都如此相融相恰?
    成都城市的消費能力逐年上升,潮流已經成為了這個城市商業的代名詞,這離不開成都的潮流先鋒地——成都遠洋太古裡的推動,它改變了遊客來到成都之後一定要打卡的目的地清單,對於成都而言,成都遠洋太古裡已經超脫了購物中心的概念,逐漸轉變成為了一個城市符號。
  • 成都遠洋太古裡VS成都IFS:重新「定義」城市商業體
    俯視成都遠洋太古裡   成都IFS(開業時間:2014-01-14、已籤約280個品牌) 隸屬於香港九龍倉集團,而成都遠洋太古裡則由太古地產、遠洋地產各持 50% 股權。   這是為成都遠洋太古裡做建築設計的 Oval Partnership 董事合伙人郝琳的說法,他從 2008 年初開始介入這個項目,Oval 同樣從香港發展起來,曾經負責整合愛馬仕在中國內地的所以店鋪,還和畢馬威合作過社區中心。   在郝琳看來,佔地 10 萬平方米的遠洋太古裡不僅僅是個購物中心,這裡面涉及 6 條街道,雖然居民已經遷走,但道路依然存在。
  • 快耍慢活 成都遠洋太古裡(組圖)
    毗鄰歷史悠久的大慈寺,接壤人潮湧動的春熙路商業區,成都遠洋太古裡是一座總樓面面積逾10萬平方米(逾114萬平方英尺)*的開放式、低密度的街區形態購物中心。位於城市中心的成都遠洋太古裡交通便利,北臨大慈寺路、西接紗帽街、南靠東大街,並與成都地鐵2號及3號線的春熙路交匯站直接連通。
  • 成都遠洋太古裡:96.6%店鋪恢復營業,客流量日均3萬人次
    截至3月5日,成都遠洋太古裡商業街區門店96.6%開門營業,日均人流量超過3萬人左右。成都市錦江區錦官驛街道和相關部門向遠洋太古裡提供了「24小時在線"專人幫助制定防控方案和復工方案,多方籌措做好物資保障工作等服務,讓企業能夠有序復工。
  • 成都遠洋太古裡5年風雲錄全回顧 太古裡時代即將開啟
    這座由太古地產與遠洋地產聯袂打造的開放式、低密度街區形態購物中心,無論是坐擁核心地段與古寺文脈的區位優勢、兼具古韻與新風的商業形態、融合快慢的全生活方式體驗,還是充滿新意的業態和品牌布局,均為成都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時尚消費體驗,影響並改變了這座城市的商業發展軌跡。
  • Elephant Grounds西南首店入駐成都遠洋太古裡
    5月1日,Elephant Grounds西南首店入駐成都遠洋太古裡,這也是大陸第二家門店。Elephant Grounds於2013年在香港誕生,作為香港咖啡文化的餐飲連鎖品牌,已經在香港核心地段擁有6家門店,成為潮人的必打卡之地。Elephant Grounds進入內地的第一家店,是北京三裡屯太古裡。
  • 「這裡,時光正好」 成都遠洋太古裡迎來五周年生日慶典
    2020年6月19日——成都遠洋太古裡「這裡,時光正好」五周年大型主題活動正式拉開帷幕。來到成都遠洋太古裡,你將開啟一場濃縮時間,跨越空間的時光旅程。即日起至7月5日,位於漫廣場的「在這裡匯聚的美好」超長畫卷藝術作品展,及位於中裡和東裡的「我看著美好的時光在這裡流轉」大型露天展覽將一併在裡巷展出。
  • 遠洋集團延伸「建築·健康」產品邏輯 激活城市的舊與新
    從拿地之初到項目的成功建設,遠洋一直秉承「建築.健康」核心理念,促進人與建築、城市的有機成長,實現整體環境的健康發展,為城市注入更多活力。  從成都到武漢,創新區域煥新模式  遠洋集團涉足城市更新,最早可追溯到2010年底成都大慈寺地塊的獲取,現已成功打造為全國知名的商業標杆成都遠洋太古裡。
  • 成都遠洋太古裡又添打卡裝置
    營造富有科幻感的節日氛圍,在這個冬季引領公眾一道探索人與宇宙之間的關係……11月29日晚的成都遠洋太古裡熱鬧非凡,「留步·放想」冬季主題活動於漫廣場正式拉開帷幕,五件充滿科幻感的藝術作品正式向公眾開放。
  • 成都遠洋太古裡今日開業 集聚「萬千寵愛」玩轉藝術情懷
    (贏商網湖北分站報導)毗鄰歷史悠久的大慈寺,接壤人潮湧動的春熙路商業區的成都遠洋太古裡(開業時間:2015-04-24、已籤約313個品牌)在經歷了6個月的消費體驗期後,將於今天正式全面開業。在前6個月的試運營中,遠洋太古裡Victoria’s Secret概念店首月銷售過100萬,A&F旗下副線品牌Hollister專賣店的月營業額超過300萬元,方所平均日人流量近8000人……   在大商業雲集的成都,遠洋太古裡緣何收穫了不菲的業績和極旺的人氣?
  • 成都兩大購物中心年度戰績大比拼 IFS 、太古裡哪家強?
    近日,2015年度成都各大購物中心與百貨商場的銷售情況數據出爐!其中,成都國際金融中心(以下簡稱IFS)以 28.5億 的銷售業績繼續領跑成都商業市場,而去年4月24日才全面正式開街的 成都遠洋太古裡TaiKoo Li 也在短短數月時間內躋身前四!
  • Make Up For Ever亮相成都遠洋太古裡 系成都第二間獨立精品店
    年Make Up For Ever在華潤成都萬象城開設西南首家獨立精品店,結束了在成都的「專櫃時代」。近日Make Up For Ever將成都第二間獨立精品店,開進了成都遠洋太古裡(開業時間:2015-04-24、已籤約313個品牌)。
  • 特斯拉專賣店開進成都遠洋太古裡? 回應稱暫時保密
    近日,成都某論壇網友爆料稱,在成都遠洋太古裡(開業時間:2015-04-24、已籤約313個品牌)發現特斯拉(需求面積:100-300平方米)「展廳」正在打圍裝修,店面位於遠洋太古裡鼎泰豐樓下,緊靠蘋果專賣店。
  • 城市美學新消費場景再升級!成都遠洋太古裡開啟「請就座」國內首展
    10月12日,成都遠洋太古裡正式啟動「留步·耍起」大型主題活動,同時還與英國設計公司保羅·考克塞茲工作室聯手在國際範圍首次展出,在成都呈現了「Please Be Seated」(「請就座」)大型公共藝術裝置。該藝術裝置是其自2019年於倫敦設計節(London Design Festival)上揭幕以來的首次國際展出,也是國內巡展的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