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興衰史 圖拉真遠徵帕提亞 高盧戰記 帝國疆域擴張

2020-12-23 桌面戰爭兵棋

(這裡拿的是本系列遊戲的盒裝擴展版封面圖,因為BGG上盒裝版封面圖太小了,不得已)

說到古羅馬題材的戰棋,個位玩家可能會想到GBoH系列的SPQR,卡驅的羅馬對迦太基亦或是哥倫比亞的暗刻凱撒,而大部分羅馬題材的作品有一個共同點便是主要都是共和國時期的題材,當然這也和羅馬共和國時期無數的對外戰爭和衝突更容易取材和精彩戰例有關。

然而個人則對古羅馬的另一個時期充滿了興趣,那邊是羅馬帝國時期(更具體是說帝國建立到五賢帝時期),相比共和國時期而言,帝國時期的作品數量就直轉之下,少之又少(也可能是我了解不多,不是很知道),當然這也和帝國最強盛時羅馬在歐洲確立了絕對統治地位有關。於是抱著尋找一款羅馬帝國時期的作品的想法尋找許久後,終於在龍貓的幫助下我知道了本作,Trajan:Ancient Wars Series(圖拉真:古代戰爭系列)。

老樣子開始介紹下本系列。Trajan:Ancient Wars Series 始於1991年,當時隨S&T雜誌(此時S&T已屬於DG)第145期發行,設計師為Joseph Miranda(當時米蘭達還是為高產的優秀設計師,而不是現在有時調侃的雜誌雙雄)而第一作的名字即是【Trajan】。

本作以公元114年至117年,羅馬皇帝圖拉真遠徵東方帝國帕提亞為背景,歷史上圖拉真皇帝的勝利使得羅馬帝國的版圖擴張到了極限。本作推出後收到了眾多古戰和羅馬題材愛好者的好評,而DG也選擇再接再厲,將【Trajan】擴展為一個系列,於是【Trajan:Ancient Wars Series】變拉開了帷幕。系列的第二作是距第一作【Trajan】發行的3年後,隨S&T雜誌第157期發行的【Roman Civil War】。

在本作中,米蘭達選擇將時間向前調整,來到了決定羅馬前程命運的時期,以凱撒和龐貝(元老院)之間爆發的最著名的羅馬內戰為背景,延續系列。系列的第三作是同年(1993年)隨S&T雜誌第165期推出的【Caesar in Gallia】。

在本作中,米蘭達選擇將時光繼續向前調,回到了羅馬共和國晚期的大人氣題材—凱撒的高盧戰記,以此為背景持續吸引玩家對系列的興趣。而在三期過後,本系列一度陷入了沉寂,一直到3年後的1995年,S&T雜誌第175期隨刊發行了【Germania】,以此宣告了系列的第四部作品誕生。

米蘭達在第四部作品中讓背景重回羅馬帝國時期,在日耳曼尼亞中選擇了帝國早期羅馬和日耳曼人的衝突為本作題材,包含了日耳曼人的大遷徙和對被徵服省份羅馬帝國的叛亂等。至此,本系列就再也沒推出過新的作品,而就在玩家們紛紛認為本系列已經完結之時,在9年後的2004年,不知是否因為覺得系列如此完結過於可惜,一家「小作坊」—Excalibre Games從DG處獲得了授權,推出了【Trajan:Ancient Wars Series Expansion Kit】(圖拉真:古代戰爭系列擴展包)。

在本擴展包中,Excalibre Games將歷代作品的規則進行了整合併修正完善,最終制訂出了Trajan:Ancient Wars Series的系統規則,以此一本規則即可通用於系列中的任何一部作品。同時Excalibre Games又將系列的四部作品的特殊規則和劇本歸納整理,製作了各個作品的專屬規則和劇本書。通過系統規則+專屬規則的模式,將系列規則和內容統一完善。同時Excalibre Games也非常為粉絲著想的,將系列粉絲多年的願望給實現了 — 這便是拼地圖。在本擴展包中,玩家可以將系列內的全部四作:圖拉真、羅馬內戰、凱撒在高盧和日耳曼尼亞的地圖拼接起來變成大地圖,通過使用擴展包追加的算子和新增的劇本,可以體驗大戰役羅馬帝國,以此一了粉絲的最終心願。而到此,於1991年推出第一作的圖拉真:古代戰爭系列就此落下帷幕,圓滿的完結了。最後要說的是在同年,由DG自己推出了將系列4作內容和擴展包進行整合,刪除雜誌並盒裝化的Trajan:Ancient Wars Series豪華版。簡單地說,這個豪華版=S&T雜誌四期+擴展包(然後刪除S&T雜誌)+盒裝化。以上,便是本系列的全部信息。

然後我們來正式開箱,這次收貨首先要前排感謝龍貓,沒龍貓的幫助這次還真收不到。個人收的是賣家打包的 四本S&T雜誌+擴展包。受到貨後,首先看到的是沉甸甸的擴展包盒子:

打開盒子後發現了全部四本S&T雜誌:

首先是第一作,一切的開始:Trajan全覽:

地圖細節,敘利亞行省

帕提亞帝國:

沒錯,本系列有大小地圖模式,當雙方部隊在大地圖上遭遇後,轉移到該戰鬥地圖上進行作戰(僅在高級規則下使用本內容)。

如果進行的是基礎規則遊戲,那麼雙方不需要在小地圖上交戰,直接把參戰算子放戰鬥區內結算即可:

一版算子:

來看一下算子信息:

訓練度含義:I — 禁衛軍V — 老兵R — 徵召兵M — 烏合之眾B — 野蠻人可以看到圖拉真皇帝率領著一支訓練有素的羅馬軍隊。

負責羅馬大小城市防禦的徵召兵。

相比羅馬軍隊而言,帕提亞的部隊在訓練度上就是各種烏合之眾了,然而單個帕提亞部隊的人數更多,戰鬥力頁更高。

然後是第二作,羅馬內戰:

亞平寧半島,隨著凱撒率軍跨過盧比孔河而全面爆發:

此時還不是大城市的拜佔庭城:

非洲的明珠:亞歷山大

地圖外區域:

來看一下算子信息:

訓練度含義:I — 禁衛軍V — 老兵R — 徵召兵M — 烏合之眾B — 野蠻人可以看到真不愧是羅馬內戰,雙方部隊在訓練度和戰鬥力上真心五五開,相對而言凱撒方在將領上略佔優勢。元老院派的將領最高只有2的指揮等級,而凱撒方則有指揮等級3的凱撒和指揮等級4的奧克塔維安(也就是屋大維啦)

從本作開始,遊戲為雙方將領提供了部隊編成區,玩家再也不用將部隊堆疊在指揮官算子下方,而只需要放置在相應指揮官的編成區內,並在主地圖上放置將領算子即可:

接著是第三座,凱撒在高盧:

伊斯帕尼亞(即伊比利亞半島)地區:

高盧地區:

萊茵河:

不列顛尼亞:

來看一下算子信息:

訓練度含義:I — 禁衛軍V — 老兵R — 徵召兵M — 烏合之眾B — 野蠻人本作是凱撒率領少數精銳的羅馬軍團與大量低訓練度的高盧部落之間的戰爭:

同樣本作提供編成區:

系列第四作,日耳曼尼亞:

可以看到在本作的地圖上,萊茵河上已經都是羅馬人的營寨和城市了:

日耳曼尼亞地區:

薩爾馬提亞(維斯杜拉河與伏爾加河之間一地區的舊稱)地區:

來看一下算子信息:

訓練度含義:I — 禁衛軍V — 老兵R — 徵召兵M — 烏合之眾B — 野蠻人已經是訓練有素的羅馬軍隊對抗數量龐大的野蠻人,然而在本作中羅馬指揮官的水平普遍底下:

最後就是擴展包了,擴展包是盒裝,同理玩家可以把S&T的內容收納進去:

擴展包免費提供了一份凱撒在高盧和羅馬內戰(附帶算子),擴展算子,系列規則和劇本整理,通用的玩家輔助卡:

附送的凱撒在高盧和羅馬內戰:

歸納整理後的劇本書:共包含11個擴展劇本,同時收錄的各其S&T的獨立劇本:

擴展算子:

重新製作的玩家輔助卡,通用於全系列:

最後來一張拼地圖:

本系列地圖採用的是託勒密投影法:

最後貼一段《戰棋》雜誌對本系列的評價:

以上,開箱完畢,感謝觀看。

本文經兵棋大佬「天神降下作戰」授權發布,嚴禁非授權轉載。

相關焦點

  • 彈性防禦:帕提亞帝國的整體軍事部署與最終成敗
    同時,巴克特裡亞王國的內戰爆發,也讓帕提亞人在東部獲得了擴張機會。因此,原有的危機局面完全被重大利好所取得。 由於已經降服了諸多希臘化城市,帕提亞軍隊一度開始了偏希臘化的結構性變化。大部分城市除了繳納重額賦稅,還要將原本的民兵體系都提供給新主人驅使。其結果自然是帕提亞人也學會了以各類輕重步兵列陣,再用騎兵進行兩翼包抄。
  • 彪悍的羅馬帝國為何竟折在日耳曼人手裡?
    然而,這個龐大的帝國最後卻在日耳曼蠻族的入侵之下轟然倒塌,那些滅亡帝國的兇手,其實一直潛藏在羅馬帝國的邊境之上,為什麼羅馬人不能一鼓作氣徵服日耳曼人呢?01 未竟之功羅馬人和日耳曼人其實很早就有了交手記錄。
  • 向易北河進發,古羅馬時代的領土擴張與日耳曼人早期的變遷
    在羅馬共和時代末期,凱撒就曾大規模的對日耳曼諸多部落用兵,後來記錄在《高盧戰記》中,日耳曼人這個稱呼伴隨著古羅馬的興衰,日耳曼人在其中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而伴隨著帝國逐漸的強大,而很明顯羅馬人擴張的目光開始望向了遙遠的北方,這樣一來就不可避免的同南下日耳曼部落展開戰爭。早在公元前2世紀,日耳曼人和羅馬人之間的戰爭就已經開始了。
  • 羅馬帝國衰亡史(一)
    最近在讀一本很有意思的英文小冊子叫做《羅馬帝國的衰亡史》(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筆者曾經買過商務書館的中文版本,但由於各種原因沒來得及通讀那兩本非常厚的大部頭著作,前幾天在逛圖書館時偶然發現了這本英文小書於是就借了回來,一是不想荒廢自己的英文,二是出於本身對這本名著的興趣。
  • 古羅馬最後一個帝國議事廣場圖拉真廣場
    羅馬圖拉真廣場建於公元107年,是為了紀念圖拉真大帝遠徵達基亞獲勝。兩所巨大的圖書館、兩座宏偉的大會堂以及至今還聳立在廢墟上的圖拉真勝利紀念柱和一排排雕像構成了當時全城最壯觀的地區。圖拉真廣場位於威尼斯廣場旁邊,也是現在羅馬市中心的古蹟之一。
  • 安敦尼標誌著羅馬帝國「黃金時代」?
    繼屋大維之後,統治羅馬帝國的是克勞狄王朝,存在了54年,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對於屋大維建立起來的君主專制進行了大規模地強化。並且在屋大維時期尚不健全的專制機構進行了重新構建,如樞機處、財務處和司法處,這成為克勞狄王朝進行君主專制的重要工具。克勞狄王朝雖然不能說是羅馬帝國時期最強大的王朝,但是對於帝國內部改革和外部擴張方面還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
  • 凱撒《高盧戰記》
    所以讀《高盧戰記》我首先發現的是它的行文的流暢和文雅,以及戰爭所鼓起的雄壯的餘塵,描寫人物的感情也是樸素直白,頗類似於《荷馬史詩》。如描寫為犯了叛亂罪行的弟弟求情的狄維契阿古斯:狄維契阿古斯眼淚汪汪地擁抱著凱撒,懇求他不要給他兄弟什麼嚴厲的處罰。他說,他知道這些控訴都是真的,沒有人再比他更為這個難受了。2.
  • 作為羅馬帝國最佳時代的最佳皇帝,圖拉真有什麼過人之處?
    他繼位後將羅馬帝國的版圖擴張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最讓人稱奇的是,他的「文治」也絲毫不在 「武功」之下,堪稱「千古一帝」。 一、青年時代當選羅馬皇帝 圖拉真出生於西班牙行省「義大利卡」(Italica)城的顯貴家庭,其父曾屬於韋帕薌時代的元老一級。
  • 古羅馬的強勢興起,疆域橫跨歐亞非,後還是沒能逃脫滅亡的命運
    引語:古羅馬帝國的強大,當時在當時歐洲的城邦都有目共睹,當時古羅馬帝國的疆域曾經橫跨歐亞非三大洲,而有一句諺語,大概意思是:每條路都通向羅馬。雖然這句話想要告訴我們的是生活哲理,但是從此也可以看出當時古羅馬帝國多麼強大和版圖之大,因為這句話體現了無論哪條路都可以走向羅馬。而羅馬帝國是一個做到了橫跨三大洲的強大帝國,後又是因為什麼,這個強大帝國沒能逃脫滅亡的命運?
  • 波斯第二帝國到底是誰?
    帕提亞帝國鼎盛之時,與羅馬帝國、貴霜帝國和大漢王朝並駕齊驅,是國力強盛的四大帝國之一,期間疆域覆蓋今天的伊朗、伊拉克、高加索和印度局部地區。◆公元前44年安息帝國        帕提亞帝國(247BC-227AD)存在了四百多年,建國之初國力衰微,政權不穩,直到米特裡達梯二世上位,重新整頓了兵力,實行軍事改革。做好了一切準備,帕提亞開始瘋狂擴張。
  • 世界發展史:大規模的戰爭停止,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代
    屋大維總攬軍權,以強大軍隊作為對內鎮壓奴隸、對外實行侵略擴張的工具。屋大維對西班牙的北部日耳曼部落繼續推行侵略政策,而這種侵略擴張的過程,也是被徵服部落不斷掀起反抗鬥爭的過程。公元9年,日耳曼人掀起反抗鬥爭。羅馬派兵鎮壓,結果遭到圍擊而全軍覆沒,整個萊茵河以東地區又重歸日耳曼人。尼祿是阿格裡皮娜的前夫之子,17歲時(公元54年)登基。
  • 羅馬帝國皈依基督教,和波斯帝國改宗伊斯蘭教有什麼區別?
    不過有的史書將薩珊王朝視為波斯第二帝國,而不承認帕提亞的波斯帝國地位,但事實上「帕提亞」本身就是波斯的一個變音,帕提亞人發源於伊朗高原東北部,其波斯人的身份是沒有疑問的。公元651年,波斯帝國薩珊王朝被阿拉伯帝國所滅,之後,經過數百年的歷史演變,整個波斯皈依了伊斯蘭教。那麼,改宗伊斯蘭教的波斯文明就此終結了嗎?薩珊之後再無波斯嗎?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可以與羅馬帝國對比來看。
  • 公元二世紀,世界歷史的傳奇,人類文明的巔峰,四帝國並立!
    在人類歷史上有這樣一個時期,地球從東向西,從東亞到歐洲,一字排開四大帝國:大漢帝國、貴霜帝國、安息帝國、羅馬帝國。在這個時期,人類已開化疆域被統一在四個文明大國之下,小國幾乎絕跡,剩下的唯有遊蕩在文明社會邊緣的遊牧部落。
  • 鷹旗之墜:羅馬帝國的毀滅,從奧古斯都屋大維到拉文納
    可以說,羅馬內戰直接讓羅馬從共和國進入了帝國階段。在三巨頭同盟之一克拉蘇被擊殺後,凱撒從高盧返回羅馬,渡過盧比孔河,羅馬內戰開始。凱撒擊敗了龐培,回到羅馬成為了終身獨裁官,共和派見權力日漸增大的凱撒,便在3月15日刺殺了凱撒,這一幕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Et tu,Brute?"(還有你嗎,布魯圖!)。
  • 圖拉真廣場是古羅馬遺蹟的一部分,這裡曾是羅馬生活的中心!
    古羅馬市場出來便是圖拉真柱,為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所立,以紀念圖拉真勝利徵服達西亞,以柱身精美浮雕而聞名。據古幣的描繪,早期圖拉真柱的柱冠為一隻巨鳥,很可能是鷹,後來被圖拉真塑像代替,漫長的中世紀奪去了圖拉真塑像。1588年,教皇西斯都五世下令以聖彼得雕像立於柱頂至今。
  • 百科全書式《拜佔庭帝國史》講述千年帝國興衰
    塞爾維亞、黑山、俄羅斯、阿爾巴尼亞(按由左至右,由上至下順序)均使用了拜佔庭標誌性的雙頭鷹徽記 鍾欣 攝中新網北京3月24日電 (記者 應妮)堪稱拜佔庭百科全書的經典著作《拜佔庭帝國史》中文版由商務印書館日前首發出版。
  • 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古希臘古羅馬文明是當代西方文明的源頭,所以西方有一句諺語」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儘管古羅馬文明的起源也在相當程度上受益於古希臘文明,但古希臘文明一直以城邦割據的形態出現,而羅馬帝國在全盛時期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遊,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控制了大約5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將地中海變成了帝國的內海。
  • 羅馬帝國安敦尼王朝時期,政治與文化的整體情況如何?
    圖拉真果然顯示出他不僅有軍事指揮之才,而且很有政治頭腦。由於與涅爾瓦的合作取得良好成果,涅爾瓦便收圖拉真為養子,確立他為繼任人,授予他「愷撒」的稱號和保民官權力。圖拉真當政後,軍政方面皆有建樹,善恤民情,受到朝野歡迎,可說是較妥當地處理了當時帝國面臨的諸多矛盾。
  • 羅馬帝國是怎麼滅亡的?日耳曼人是他的終結者嗎?
    羅馬帝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極盛時期的羅馬帝國疆域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遊,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整個地中海都被羅馬帝國所環繞,成為了帝國的內海。然而,世事總是盛極必衰。
  • 聊一聊東西羅馬帝國的分裂演變過程,管理創新還是不得已而為之?
    其實用一句話概括,也能概括得了,那就是古羅馬帝國的疆域不僅過於龐大,而且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那種首都為「圓心」的陸地國家,它這種環地中海的形式,使得本來就廣大的疆域變得特別的散碎。西方雖自古有航海的傳統,但由於年代技術限制,船也跑不了多快,因此古羅馬帝國自屋大維以後的歷任皇帝,都像打地鼠一樣應付不斷出現的行省叛亂問題,剛把這邊壓下來,另一邊又冒出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