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博物館裡保存著一些波斯錢幣,這些幣正面印著頭戴王冠的波斯王,背面印著祭司、祭火壇,除了彰顯自古帝王皆有的個人崇拜,祆教地位也可見一斑。
1949年起我國發現了數千枚波斯銀幣。為什麼波斯幣會出現在四千多公裡外的中原?還不是因為古代西域人太會做生意了。古代中國和西域的商貿因張騫使團「開闢」出的絲綢之路,日益盛行。
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國雖頗異言,然大同俗,相知言。其人皆深眼,多須髯,善市賈,爭分銖。
他們來的時候駱駝背上滿載各類罕見物,從西域運來了葡萄、菠菜、豌豆和夏日必備良品西瓜……走的時候帶走了漆器、鐵器、絲綢、陶器之屬,腰間的荷包叮噹作響。
連接歐亞非、貫穿東西的絲綢之路,給各國人提供了貨物置換和兌換外幣的機會,也讓沿路的歪果仁賺了個盆滿缽滿
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3、14世紀的「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中亞、西亞、非洲,乃至歐洲的交通幹線,在中西交通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除了中國的絲綢等輸入西方外,通過這條道路也引進了西方的,特別是波斯的各種植物。其中,葡萄、胡蒜、豌豆、蠶豆、菠菜、無花果、西瓜、胡蘿蔔等……
公元前115年,這是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他帶了300人的使團,一路沿著大宛、大月氏、大夏,繼續深入,來到地處伊朗高原的安息帝國。張騫作為漢朝使臣,受到安息王米特拉達梯二世的熱情接待,當即派出兩萬騎兵迎接使團,待使團離開又打包送上了鴕鳥蛋和雜耍藝人。初,漢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將二萬騎迎於東界。東界去王都數千裡……漢使還,而後發使隨漢使來觀漢廣大,以大鳥卵(鴕鳥蛋)及黎軒眩人(羅馬雜技藝人)獻於漢。
帕爾尼人的首領叫阿爾薩息斯,在他的領導下帕爾尼人進攻塞琉古帝國,又搶佔其東部行省帕提亞,在那裡飛速建立起帕提亞王朝。
帕提亞王朝也叫做阿爾薩息斯王朝。想必是這個名字叫起來太過拗口,古人只好給它簡化了一下,謂之「安息」,張騫出使西域把這個叫法帶回了中原。《詩經》裡說,「嗟爾君子,無恆安息」,有安靜生息的意思,當初他們取這個名字說不定別有用心。
大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裡,居媯水北。其南則大夏,西則安息,北則康居。
譯文:大月氏在大宛西邊大約二三千裡,處於媯水之北。它南邊是大夏,西邊是安息,北邊是康居。
帕提亞帝國鼎盛之時,與羅馬帝國、貴霜帝國和大漢王朝並駕齊驅,是國力強盛的四大帝國之一,期間疆域覆蓋今天的伊朗、伊拉克、高加索和印度局部地區。◆公元前44年安息帝國
帕提亞帝國(247BC-227AD)存在了四百多年,建國之初國力衰微,政權不穩,直到米特裡達梯二世上位,重新整頓了兵力,實行軍事改革。做好了一切準備,帕提亞開始瘋狂擴張。
他們往西「探訪」曾統治波斯的塞琉古,往東攻佔木鹿,又和矛盾不斷的羅馬打來打去。一朝一夕平地起高樓,帕提亞儼然已經是個成熟的大帝國了。
公元前53年,帕提亞人在卡萊戰役中擊敗了長期的敵人羅馬。時任羅馬共和國執政官的克拉蘇(就是那個鎮壓了斯巴達克斯起義的傢伙)死在戰場上,六萬多人的羅馬軍隊也傷亡過半,帕提亞軍隊僅損傷百餘人。這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成就了羅馬戰史裡傷亡最慘重的一役。
◆卡萊戰役
可惜後來由於國內的封建制度逐漸形成,帕提亞開始內部分裂,昔日的大帝國逐漸被分隔成無數小王國。內外戰事不斷,終於在公元3世紀被當時波斯地區的王公阿爾達希爾一世消滅。安息帝國就此消隕於歷史長河之中。
薩珊王朝是《魏書》裡最早記載的「波斯」。薩珊原本是安息管轄下的行省,公元224年,阿爾達希爾一世起兵獨立,打安息,建立新王朝。他的祖父名叫薩珊,是早先波斯國教——瑣羅亞斯德教的祭司。後來這也成為新王朝的名字。
由於薩珊王朝的建立者自稱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繼承人,所以薩珊作為波斯第二帝國,這在波斯人看來合乎情理。
◆薩珊波斯帝國鼎盛期(庫思老二世統治期),來自維基百科
薩珊王朝建立後,於公元3世紀到7世紀間統治了阿契美尼德之後的波斯地區,它的封建制度已經完善,期間諸王致力於加強中央集權,使之一度成為古代世界最強大的帝國。今天伊朗人最懷念的也就是這段稱霸天下的時光。
薩珊波斯繼承了古波斯的傳統,也接下了安息和羅馬的戰爭。王朝建立不久,波斯軍和羅馬人又風風火火打了起來。
波斯王沙普爾一世多次大敗羅馬軍,還生擒過羅馬皇帝,波斯帝國威懾揚名海外。但等到沙普爾一世去世後,王朝由於內部意見不合,國力衰退,被羅馬又割去了一部分領地,直到沙普爾二世打敗對方以後,才收了回來。
沙普爾二世在位七十年,比我們的康熙、乾隆二位爺在位時間還長,他是當時波斯帝國最傑出的軍事、政治人才。作為前任君主的遺腹子,沙普爾二世還在母親的肚子裡時,就被加冕為王。貴族們把王冠放在了他母親的肚子上,還沒出生就站在了其他人奮鬥終身的終點站上。
◆沙普爾二世像
少年十六歲時,便親自領軍擊敗騷擾帝國南部沿海邊境的阿拉伯遊牧民族。作為「天生帝王」,沙普爾二世優秀地完成了帝王攻略——修建城池,打羅馬,收復失地,開疆拓土。他在擊敗羅馬以後,收回了沙普爾一世(兩人並非父子)丟失的土地,又和羅馬人聯手瓜分了亞美尼亞(多災多難的亞美尼亞人民)。
和羅馬的戰爭未完待續,薩珊波斯自己卻是江河日下。沙普爾二世去世後國內出現封建割據,集權統治被逐漸分化,人民亦是不滿,內有紛亂和人民起義,外有部落侵襲和羅馬威脅,波斯漸漸衰退。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君士坦丁堡為都城的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成為波斯的主要敵人。雖然薩珊曾擊敗東羅馬帝國,但是與對方長期的持久對抗卻極大地損耗了自身的國力和軍備力量。
為了再現阿契美尼德時期的波斯輝煌,窮兵黷武的薩珊帝國於618年綻放了最後的輝煌,傾盡國力殺入羅馬在小亞細亞的疆土,兵鋒直抵拜佔庭城下,逼得當時拜佔庭皇帝幾乎要投降,但終究是強弩之末,後勁乏力,最終被拜佔庭翻盤。之後波斯在對抗異軍突起的阿拉伯人便節節敗退,直至被阿拉伯人打趴下。632年,阿拉伯人統一阿拉伯半島後,開始進攻薩珊。637年,在阿拉伯人攻打薩珊的卡迪西亞戰役中,波斯主力軍徹底潰敗。顯赫了四個世紀的薩珊波斯在651年宣告滅亡。薩珊王朝統治的400多年裡,波斯經濟發展迅速,文化繁榮,成為歷代波斯帝國成就最多、最讓後世伊朗人懷念的一代強國。在這期間,波斯文明遠渡重洋,和當時覆蓋著歐洲的羅馬文明幾乎瓜分了半個世界。一方面祆教——也即是國教瑣羅亞斯德教,在波斯以外的地方逐漸演化出新風格,生出許多派系,影響日益擴散;另一方面波斯的藝術風格也傳入東方,文明交流暢通無阻。◆東羅馬帝國和薩珊波斯疆域圖,來自鳳凰網
公元533年,羅馬帝國的查士丁尼大帝給薩珊支付了1.1萬磅羅馬金幣,意圖令薩珊開通這條商道。6世紀後期,葉門的後希木葉爾王國受到對面阿克蘇姆王國威脅,求救於薩珊,庫思老一世及此良機,以「勤王」之名,一舉控制了葉門及亞丁灣,這樣也恰恰斷絕了拜佔庭海上運輸的絲綢之路。這樣看來,薩珊對待羅馬的確咄咄逼人、不太人道,但反觀他對天朝卻是態度極好。有了前任安息的建交先例,薩珊波斯也沒有忘記和中國搞好關係。他們不斷向中國進貢,珍禽異獸、稀世珍寶源源不斷地獻給中國帝王,以求在絲路貿易上得利。公元5世紀到6世紀,薩珊數次派使臣前往中國友好訪問。大國天子,天之所生,願日出處常為漢中天子,波斯國王居和多千萬敬拜。
——《魏書·西域傳》
到了隋唐時期,中西交往更為頻繁。隋煬帝時中國與波斯建立起官方貿易關係,波斯帝王庫思老二世也曾到訪中國,進貢寶物。唐朝因開放包容的民風,更是吸引了無數胡商,市集上可見西域罕物、滿目琳琅。薩珊王朝吸取前朝智慧,又不斷實幹積累經驗,在對外關係、尤其是對中關係上極為明智,在滅國前還不忘向大唐獻寶,贏得了天朝的好感。所以天朝也在後來接納了亡命天涯的薩珊亡國君——卑路斯三世。卑路斯三世來到長安,被唐高宗封了個一官半職,在此定居。後來高宗令裴行儉送他返回波斯,裴行儉未送至終點,在途中折返,卑路斯三世和他的隨從便在吐火羅(新疆地區)停留了二十多年……
[5] 《中古時期伊朗與中國的絲路商貿》
[6] 《陝西省博物館館藏的波斯薩珊銀幣》
[7]「被遺忘的王朝」帕提亞帝國及其歷史研究
[8] 《從伊朗的歷史興衰看其主體民族和國家的發展特性》END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我們歡迎轉發分享*
文明脈絡 隨心玩轉
關係圖譜 任你來盤
世有萬象 史有千面
關注全歷史
換個角度看世界
掃 碼 下 載 APP
監製 | 增肥長公主
主編 | 拖地小哪吒
作者 | 越國公
校對 | 奔爾德
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微 博 | 全歷史
頭 條 | 全歷史
抖 音 | 全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