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國進入階級社會,出現的第一個國家是夏王朝,主要活動地區不超過今河南、陝西,山西三省緊接那一帶。繼起的殷商在此基礎上擴大到,今山東、河北、湖北等省部分地區。西周更進一步發展到今天的,甘肅,安徽,江蘇,浙江等省,但是這三代都只是名義上的統一,實際上還有許多獨立的諸侯、王國,王朝真的能控制的直屬地區比王朝的版圖要小得多。
春秋戰國以來,生產力飛速發展,人口大量增加,各國諸侯努力開疆拓土,華夏族的活動地區極為迅猛的擴大了,在這個基礎上,秦統一後的版圖,就競能達到了今陝西,甘肅,四川,雲南,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遼寧,內蒙古,寧夏等20個省區,人口估計在2000萬以上。以至秦國的群臣,認為天下四方全是皇帝的國土,人跡所到的地方,沒有不屬於皇帝的臣民。在當時這確實是曠古未有的偉大創舉,2000多年前,就建立了這樣一個領土廣闊,以華夏族為核心的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大帝國,不僅對我國歷史的發展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在當時整個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大事。
在古代世界歷史上,依靠強大的武裝力量徵服廣大地區,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帝國,也不是沒有先例的,比如公元前六世紀後半葉居魯士,大流士等創建的從埃及到印度橫跨亞非的波斯帝國;公元前四世紀末,亞歷山大創建的雄踞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大帝國。都曾經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大國。但是正如史達林所指出的,這些帝國不曾有自己的經濟基礎,而是暫時的不鞏固的軍事行政的聯合。這些帝國是一些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語言的部落和部族的集合體。所以當他們在徵服者的武裝力量,或早或遲不可避免的遭到削弱以後,立即就會土崩瓦解,分裂成若干獨立的國家的民族,再結合不起來了。
我們祖國的歷史卻與此不同,自從秦始皇建立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統一帝國以來,2000年間,儘管王朝興廢,皇帝換了很多家,但是以華夏族和後來的漢族為核心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始終是歷史發展的主流,分裂割據總是暫時的現象,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們祖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已經具有統一的基礎,思想文化也具有統一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