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大帝是古馬其頓王國的國王,他是歐洲歷史上最優秀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亞歷山大大帝師從於古希臘的著名學者亞里斯多德,憑藉自身的雄才大略,先統一希臘,然後橫掃中東,又不費吹灰之力徵服了埃及,掃蕩波斯帝國,大軍一路東徵到印度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國有三個在被亞歷山大大帝所徵服,因此亞歷山大大帝也被稱為「徵服王」。
這也讓很多人產生了一個非常興趣濃厚的問題,如果亞歷山大大帝沒有僅僅三十歲就英年早逝,而是在巴比倫重整旗鼓,訓練出一支精銳的部隊再次出徵,會不會徵服羅馬、迦太基?甚至更大膽一點,他會不會繼續東徵,去見夢想中的大海,然後到達中原與中國交戰?
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戰國時期,而亞歷山大的帝國是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領土超過了500萬平方公裡,幾乎是日後統一七國的秦朝疆域那麼大。那麼亞歷山大大帝是否有機會完成對四大文明古國的全徵服呢?很遺憾,並不可能。
當時的中國正是戰國七雄對立的時期,經歷了春秋時代的禮壞樂崩,到了戰國時期,中原各國的戰法戰術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提升。亞歷山大大帝固然是一代英雄,靠徵服王的魅力讓波斯、埃及、印度都對他俯首帖耳,是偉大的統帥。
可如果他到了中原,他面對的將會是廝殺了幾十年、上百年的戰國強軍,隨便一個諸侯國都能拉起幾十萬軍隊,絕不是他的幾萬遠徵軍能簡單應付的。實際上,正因為戰國的殘酷性,所以能挺到最後的都是雄主。而且當時各國各種英才輩出,正是百家爭鳴的時候。兵家的孫臏,法家的韓非,陰陽家的鬼谷子,再加上魏武卒、齊國技擊之士、秦國弩兵,這些軍隊去打長途跋涉的亞歷山大大帝的遠徵軍,是在是綽綽有餘。
亞歷山大大帝如果東徵,那麼他遇到的第一個敵人將會是已經商鞅變法之後,佔據關中平原,國力空前強大的秦國。作為日後統一天下的國家,秦國的虎狼之師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強悍的軍隊,說不定不是亞歷山大大帝徵服東方,而是中原王朝順著西域這條路一路打到地中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