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必知100事「TOP13 亞歷山大東徵:生如夏花」

2020-12-19 僵xiao漁

把戰爭帶給亞洲,把財富帶回希臘,就此亞歷山大開啟一段傳奇。

亞歷山大東徵,是從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大帝率領馬其頓與希臘聯軍渡過達達尼爾(古稱赫勒斯滂)海峽開始,至公元前324年,軍隊到達最東端比亞斯河後返回波斯。十年間他建立了西起巴爾幹半島、尼羅河,東至印度河的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以及他的徵服路線

然而在其323年去世後,由於無合適繼承人,這個地跨亞歐非三大陸的帝國迅速陷入混亂,帝國被他的部下們瓜分,不久統治各塊領地的將領們陷入公開的爭鬥,史稱"繼業者戰爭"。最終在公元前270年,亞歷山大帝國在互相吞併後,剩下以馬其頓-希臘為中心的安提柯王朝,亞洲的塞琉古帝國,以及佔據埃及和敘利亞的託勒密王國。

那麼,這個原地處巴爾幹半島的馬其頓王國為何要東徵呢?

第一,根本因素:地緣世仇

位於亞洲的波斯帝國不斷向西擴張,勢力範圍逐步入侵小亞細亞半島,並於公元前6世紀開始與愛琴海沿岸希臘諸城邦發生衝突。公元前547年,波斯的居魯士大帝徵服了愛奧尼亞。在公元前5世紀初,雙方開啟了一個多世紀的希波戰爭。

在波斯結束了第二次入侵希臘的最後一戰普拉提亞戰役後,希臘諸城邦開啟了以雅典、斯巴達和底比斯為代表的希臘版\"三國\"或者\"戰國\"時代。然而如中國的戰國以秦統一全國一般,地緣上位於希臘半島北部邊緣的馬其頓王國,最終在公元前338年在著名的喀羅尼亞戰役中戰勝希臘同盟,揮師南下伯羅奔尼撒,基本實現了對希臘(除了斯巴達外)的徵服。實現這一切的,就是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腓力二世。

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開全希臘會議(僅斯巴達城邦缺席),會議約定成立馬其頓——希臘的永久性同盟,盟主為馬其頓。會議決定維持現存法律及秩序,東徵波斯的阿契美尼德帝國。

第二,腓力二世被刺殺,成為東徵藉口

然而在決定東徵的第二年,即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在女兒的婚禮上遇害身亡,時年二十歲的亞歷山大繼位為馬其頓國王。

對於腓力二世被刺殺的原因,後世猜測各種各樣,已成疑案。例如有人認為刺殺者是近身護衛官保薩尼亞斯,他本身就與腓力二世有仇。然而,亞歷山大大帝將矛頭直指波斯帝國,認為是波斯人策劃了這場刺殺。亞歷山大為繼承父親遺志,以及為了穩定對於希臘地區的統治,喊出\"把戰爭帶給亞洲,把財富帶回希臘\"的口號。東徵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掃清後方,消滅國內反對派

亞歷山大大帝東徵是從公元前334年渡過赫勒斯海峽開始的。不過在東徵之前,由於父親腓力二世的去世,希臘世界還是出現了些許動蕩,亞歷山大大帝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為東徵掃清後方穩定隱患。

一方面對內,亞歷山大大帝借調查腓力二世被刺原因,去除了威脅他王位的潛在敵人,比如林塞斯蒂斯地區的貴族三兄弟。亞歷山大還以謀反的名義處死遜位的堂兄阿敏塔斯四世。又因其母殺了腓力二世的新妻克麗奧佩脫拉·歐律狄刻和她出世不久的女兒歐羅芭,亞歷山大大帝下令處死先前與他結怨的歐律狄刻的父親阿塔羅斯。

另一方面對外,腓力的去世也讓曾臣服的希臘諸城邦蠢蠢欲動。亞歷山大大帝果斷南下,迅速平息和接受了色薩利人、雅典人、底比斯人等的叛亂和投降,重新召開科林斯同盟大會,會中他成為新的同盟司令,接替原本腓力二世的位置,重新宣示他將會對波斯發動遠徵。

之後他又北上,平息了馬其頓王國北部以及色雷斯地區城邦的叛亂。然而就在他忙於北方叛亂之時,南方的雅典和底比斯再次叛亂,這次他下定決心死戰到底。在馬其頓軍猛攻下底比斯淪陷,且被馬其頓軍血洗。此時,希臘地區終於重新恢復平靜。

他委任安提帕特作為馬其頓攝政和希臘統帥,留下一支軍隊共12,000名步兵和1,500名騎兵留守國內及維持希臘秩序。自己則親自率領馬其頓和希臘聯軍踏上徵途。

公元前6世紀的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

第二,攻城略地。

在這一階段,過程大致如下:

1、 徵服小亞細亞。公元前335年秋,亞歷山大以馬其頓軍為主,僱傭兵和各邦盟軍為輔,組成一支遠徵軍。這支軍隊約3萬步兵、5000騎兵、160艘艦船。並與公元前334年親率遠徵軍從都城派拉出發,渡過達達尼爾海峽,登陸小亞細亞半島開始東徵。

第一場大仗是格拉尼庫斯河戰役。波斯小亞細亞的總督們已經把各行省的軍隊聚集起來,在前334年4月28日于格拉尼庫斯河戰役正面交戰。在這一戰中,亞歷山大大帝對波斯陣營中的希臘傭兵毫不留情,最終取得勝利,也震懾了之後波斯陣營中的希臘傭兵。

此後,亞歷山大先後徵服和受降小亞細亞半島的呂底亞、愛奧尼亞、卡裡亞、旁非利亞、皮西迪亞等地,小亞細亞半島大部被亞歷山大大帝徵服。

2、 徵服黎凡特和敘利亞

公元前333年春,亞歷山大率領遠徵軍通過託羅斯山脈隘口進入奇裡乞亞,與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在伊蘇斯戰役中遇到。儘管波斯兵力上的佔盡優勢,但波斯步兵素質的低劣,加上大流士三世在戰爭末段棄甲逃離戰場,最終馬其頓人取得勝利。大流士戰後願意割讓領土求和,被亞歷山大大帝拒絕,並要求大流士臣服。

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沿東地中海海岸南進,先後攻克腓尼基泰爾和埃及的門戶加薩,最終到達埃及。

3、佔領埃及

亞歷山大大帝在埃及幾乎沒有遭遇任何抵抗,埃及人視亞歷山大為他們的解放者,甚至被視作埃及法老。最後,他還在埃及海岸進尼羅河口處興建一座城市,名為亞歷山大。

4、佔據兩河流域,消滅波斯

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率軍離開埃及,並朝東方美索不達米亞的方向進軍,而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此時聚集了一支更龐大的軍隊,與亞歷山大展開高加米拉戰役。然而在馬其頓禁衛騎兵夥友騎兵的衝擊下,大流士再度怯懦倉皇逃跑,龐大軍隊隨即土崩瓦解。

戰後,巴比倫尼亞各城市向亞歷山大投降,其中包含最大的城市巴比倫。大流士則逃往更東方米底亞的埃克巴坦那召集敗兵,並且希望能再度組建一支新的軍隊。

從巴比倫出發,在公元前330年,馬其頓大軍先後攻克波斯王朝蘇薩和波斯波利斯這兩座都城,並放火燒毀了波斯波利斯,繼續追捕大流士三世。然而此時的大流士三世在國內全然沒有了威望,最終被自己手下的總督貝蘇斯囚禁並刺死,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終結。

自稱繼承帝位的貝蘇斯繼續向中亞退卻,與亞歷山大大帝開始打遊擊。亞歷山大則隆重為大流士舉辦王室葬禮,葬于波斯皇家墓園之中。亞歷山大大帝宣稱大流士臨死前指定他為波斯王位繼承者,並要為大流士之死向貝蘇斯報仇。

公元前329 - 327年,馬其頓大軍在東伊朗高原進行徵戰,徵服帕提亞、阿利亞、德蘭吉亞那、阿拉霍西亞、巴克特裡亞、索格底亞那等地。

過程中,貝蘇斯與大流士三世一樣,同樣被手下的總督斯皮塔米尼斯反叛。而斯皮塔米尼斯也遭遇自家人的背叛,己方軍士為了向亞歷山大求和,反叛並殺了斯皮塔米尼斯。

5、遠徵印度

此時,亞歷山大大帝將下一個目標定於印度次大陸。他一方面招降了波斯帝國印度部分地區首領,如塔克西拉的國王塔克西萊斯,另一方面徵服不受降的阿薩西尼亞人,雙方接連在馬薩伽、歐拉、阿爾諾斯發生激烈戰鬥並取得勝利。

接著,亞歷山大大帝向波羅斯王國進軍,在公元前326年雙方進行了一場大型會戰——希達斯皮斯河戰役。最終,馬其頓軍團戰勝擁有龐大戰象的印度軍隊,波羅斯戰敗被俘。不過,亞歷山大敬佩波羅斯在戰場上的勇氣,不僅釋放波羅斯還繼續讓他保有自己的王國,收為屬國,甚至亞歷山大還把其他鄰近地區交給波羅斯管理。

當軍隊進軍至比亞斯河時,由於多年的長途遠徵精力疲憊,他們向亞歷山大表達拒絕再向東方進軍,使得這條河成為亞歷山大徵服地最東方的地界。

公元前325年,亞歷山大把他的大軍分成三個部分開始往回行軍,他率領剩下的部隊於公元前324年返回波斯,結束了此次東徵。

回到巴比倫的亞歷山大大帝還打算開始新的徵服阿拉伯半島的遠徵計劃,然而就在出發之前,他的病情忽然惡化。公元前323年6月10或11日,亞歷山大逝世於巴比倫城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王宮之內,年僅32歲。

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東徵,短時間內早就了幅員遼闊的大帝國。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聯繫,許多希臘人被移民到了西亞,其生活方式、風俗、語言和文字也傳入東方。又如他建起至少二十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亞歷山大在東方安置許多希臘殖民地,導致希臘文明一直向東傳播,形成希臘化時代的到來。與此同時,西方也從東方吸取了不少文化養分,如希臘式佛教。

然而亞歷山大大帝的迅速隕落,留給帝國的是亞歷山大大帝身邊得力幹將、總督之間的相互徵伐,開啟了持續半個世紀的繼業者戰爭。

相關焦點

  • 亞歷山大大帝繼續東徵來到中國的話,能否統一中國?
    亞歷山大大帝生於古馬其頓王國首都佩拉,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並且師從鼎鼎大名亞里斯多德! 可以說亞帝是歐洲歷史上甚至全世界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軍事天才,這一點無可否認!
  • 曾經橫跨亞歐非的亞歷山大帝國,為何突然結束東徵?
    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是一位享譽世界的軍事天才,其先師從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斯多德,然後20歲的他坐上王位並憑藉著自己的能力統一希臘全境,進而橫掃中東地區,和平佔領埃及全境,此後還蕩平了波斯帝國,一路率領大軍一直打到了印度河流域。曾經的四大文明古國,亞歷山大已經佔據其三。
  • 阿拉伯有一地圖,解開千古之謎,難怪亞歷山大沒有膽量東徵中國
    亞歷山大三世,出生於公元前356年,馬其頓帝國國王。他是世界上有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更是歐洲歷史上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亞歷山大這一生創造的成就,是輝煌的、是矚目的。他先後統一了希臘,帶兵掃蕩中東地區,佔領了埃及,將波斯帝國踩在腳下。僅用了短短13年的時間,亞歷山大帝國就成了當時領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就是這樣一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人,曾經卻做了一件讓人疑惑的事。
  • 戰爭衝突與文明傳播並行,亞歷山大的東徵,開啟了希臘化時代
    對世界文明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的希臘化時代,指的是從亞歷山大東徵開始一直到最後一個希臘化王國託勒密埃及滅亡的這段300年的歷史時期,它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麼今天我就來講講,亞歷山大東徵究竟是如何開始希臘化時代的,而希臘化時代又給世界文明帶來了什麼。亞歷山大東徵開始於公元前336年,繼承腓力二世王位的亞歷山大在鎮壓了反馬其頓運動之後開始了他長達十年的徵服。
  • 亞歷山大東徵(9地圖)
    他決心繼承父業,實現其稱霸世界的目的。於是帶領軍隊發動了一次面向東方的浩大遠徵。亞歷山大師從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斯多德,酷愛希臘文化,夢想是使世界希臘化。自幼與父談論軍事,16歲起,隨父徵戰,耳聞目染學到不少軍事知識和作戰技術。喀羅尼亞戰役,18歲的亞歷山大曾指揮軍隊取得輝煌的戰果。
  • 亞歷山大東徵和希臘化,均為荒唐的偽史
    也就是說,中國歷史文獻證明:塞琉古王國云云,是謊言。亞歷山大大帝的陵墓、託勒密王國、塞琉古王國,都是謊言。如此核心的內容都是假的,那麼,亞歷山大東徵、希臘化的故事,還能是真的麼!我們知道,亞歷山大東徵前,已經佔領了希臘半島,是以整個希臘半島為物質後方和智慧基地,進行東徵的。
  • 亞歷山大東徵時,印度被暴打一頓,回頭一看地圖:好像打錯了
    在西方歷史中有一個人物非常出名,他就是亞歷山大,是公元三世紀時期的馬其頓國王,也是歷史上最厲害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在他擔任馬其頓國王的13年間東徵西討,將希臘的國土擴地千裡,還滅亡了波斯帝國
  • 如果亞歷山大東徵路上,沒有迷路,當時戰國能不能抵抗得住?
    在世界上大國的崛起過程中,在西方來說最不能忽略的就是馬其頓王國,這個強大的王國,是當時歐洲歷史上一個龐大的王國,而他的主人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僅用13年的時間,就將馬其頓國的邊境擴大到了500萬平方公裡。整個馬其頓王國的面積是當時世界最大,西起希臘東至印度,而亞歷山大完成這一版圖的時候只有33歲。
  • 如果亞歷山大大帝沒有英年早逝,繼續東徵到中國會怎麼樣?
    亞歷山大大帝是古馬其頓王國的國王,他是歐洲歷史上最優秀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亞歷山大大帝師從於古希臘的著名學者亞里斯多德,憑藉自身的雄才大略,先統一希臘,然後橫掃中東,又不費吹灰之力徵服了埃及,掃蕩波斯帝國,大軍一路東徵到印度河流域。
  • 原創詩歌《生如夏花》
    生如夏花,有兩個含義:一是形容生命燦爛輝煌,二是形容生命短暫匆忙。詩人泰戈爾曾寫過一首詩《生如夏花》,語言清麗,意味深長。我自知沒有那麼好的文筆,所以簡單寫了一段,主要是對自己的一種激勵。個人理解,生如夏花,就是要在最好的時代,奉獻最美的年華。生命要像夏花一樣,絢爛盛開,用有限的生命,創造無限的價值。
  • 當年,如果亞歷山大東徵遇到秦始皇會發生何事?誰勝利的機率更大
    2004年,好萊塢史詩大片《亞歷山大帝》在全球上映,影片內容和故事情節毀譽暫且不論,但亞歷山大帝這位西方歷史上最著名的世界徵服者無疑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 但是,作為中國人來說,通常人們會更加關注秦始皇、漢武帝等千古人傑。亞歷山大雖然確實是一代大帝,但秦始皇又何嘗不是千古一帝呢。
  • 如果亞歷山大大帝繼續東徵碰上秦國會怎麼樣?
    網上,如果亞歷山大大帝繼續東徵碰到秦國會怎麼樣的討論很多,但是大多都是拿秦始皇時的秦國來對比。但是我們都知道亞歷山大(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公元前336年-公元前323年在位)如果東徵秦國碰到的應該是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今天我們就從國力、士氣、制度、政治環境、士兵裝備來綜合探討一下當時亞歷山大遠徵軍和秦國的實力對比。
  • 如果亞歷山大東徵打到中國會怎樣?
    如果亞歷山大東徵打到中國會怎樣? 亞歷山大20歲繼位,十年時間就統一希臘全境。摧毀波斯帝國,徵服上下埃及,建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此後繼續東徵,直到徵服印度才班師回朝。
  • 如果亞歷山大東徵中國,會徵服東方秦國嗎?英國專家:會一敗塗地
    在當時,亞歷山大的士兵已經開始使用鐵器製造的兵器,而東方戰場的主要兵器是青銅器。在兵器方面,東方戰場是落後一截的。由於銅器自身存在的原因,青銅打造的兵器一般不會很長,也就剛剛超過一米。 在這一方面,亞歷山大率領下的士兵擁有絕對的優勢。可惜,對於亞歷山大東徵最大的問題是地理屏障。
  • 亞歷山大東徵時為何沒進攻中國?一幅千年前的希臘地圖,揭開真相
    幼年時期的亞歷山大就展現了與常人不同的聰慧以及威嚴,亞歷山大6歲的時候腓力二世就為他請來了著名哲學家亞里斯多德,連亞里斯多德都稱讚他是「平生僅見的神童」;公元前344年,亞歷山大又馴服了宮中所有士兵都無法馴服的烈馬布西發拉斯(這匹馬也是亞歷山大東徵的戰馬),宮中所有人都說亞歷山大是天生的徵服者。
  • 經典詩歌:泰戈爾《生如夏花》!(伊沙 老G 翻譯)
  • 《生如夏花:泰戈爾經典詩選3》
    《生如夏花:泰戈爾經典詩選3》  書籍信息  書名:生如夏花:泰戈爾經典詩選一朵花就是一個美麗的世界,其中蘊涵的人生哲理令人感受到振奮人心的力量,喚起人們對大自然、人類、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愛心,讓每一天充滿歡樂與光明。「我的心像是一陣風,像是張開的帆,要飛向那遠處的美麗海島。」閱讀著一首首美麗的小詩,如夏日裡的清風拂過臉龐,塵世的疲憊一掃而光,心靈返回最初的純淨。  書中收錄了泰戈爾四部著名英文詩集:《採果集》、《愛者之貽》、《渡口》、《詩選》。
  • 【詩與遠方】生如夏花
    人們說,生命的嘉獎就是遇見最好的自己;人們說,看見世界的意義就是尋找綻放的生命。生命如歌、歲月如詩。 《生如夏花》 ——出自泰戈爾的《飛鳥集》 我聽見回聲,來自山谷和心間。 以寂寞的鐮刀收割空曠的靈魂。 不斷地重複決絕,又重複幸福。 終有綠洲搖曳在沙漠。
  • 如果當年亞歷山大帝國東徵打到中國會如何?結局一目了然!
    我們都知道亞歷山大在歷史上非常有名,巔峰時期橫跨歐亞大陸,是一個龐大的帝國,很多人在說,當時是秦朝時期,如果亞歷山大打到中國會怎樣呢?
  • 品讀英文詩歌|《生如夏花》
    《生如夏花》是一首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創作的詩歌。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後的詩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