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東徵(9地圖)

2021-01-12 地圖帝

馬其頓原本只是古希臘北部一個弱小的城邦,國王腓力二世通過一系列軍事改革,使軍隊變得十分強大。此後,經過多年的徵戰,腓力二世成功地將馬其頓王國變成了古希臘所有城邦的霸主。



下一步便是侵略東方的波斯及其他文明國家或地區。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年僅20歲的王子亞歷山大繼承王位。他決心繼承父業,實現其稱霸世界的目的。於是帶領軍隊發動了一次面向東方的浩大遠徵。


亞歷山大師從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斯多德,酷愛希臘文化,夢想是使世界希臘化。自幼與父談論軍事,16歲起,隨父徵戰,耳聞目染學到不少軍事知識和作戰技術。喀羅尼亞戰役,18歲的亞歷山大曾指揮軍隊取得輝煌的戰果。



繼位後,亞歷山大開始實行一系列政治、軍事、貨幣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軍事改革,他創立了包括步兵、騎兵和海軍在內的馬其頓常備軍,將步兵組成密集、縱深的作戰隊形,號稱馬其頓方陣,中間是重裝步兵,兩側為輕裝步兵,每個方陣還配有由貴族子弟組成的重裝騎兵,作為方陣的前鋒和護翼。亞歷山大通過這些改革,使馬其頓迅速成為軍事強國。他在平定國內叛亂和希臘反馬其頓起義之後,便開始了對東方的遠徵。


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親率一支由3萬步兵, 5000騎兵和160艘戰艦組成的軍隊,渡過達達尼爾海峽,向波斯進軍。當時波斯帝國已極度衰弱,大流士三世昏庸無能,政治腐敗,內部矛盾重重。亞歷山大以快速的攻勢輕易地徵服了小亞細亞半島。



公元前333年,亞歷山大的軍隊在伊蘇斯大敗波斯10萬軍隊,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落荒而逃。而亞歷山大僅損失5千士兵。此役後,聯軍獲得戰爭主動權,並打開了通往敘利亞、腓尼基的門戶。

 


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揮師南下腓尼基,沿地中海東岸前進,攻佔敘利亞,順利進入埃及,還當上了的法老。聯軍在尼羅河口興建亞歷山大城,作為他繼續東徵的後方基地。



公元前331年春,亞歷山大又率軍向亞洲進發,假道腓尼基向波斯腹地推進,與波斯軍主力決戰。10月初,在底格裡斯河東岸的高加米拉打敗波斯軍20餘萬人。大流士此時已組織了較強的新軍,集結的軍隊來自24個部族,號稱百萬,有刀輪戰車200輛,戰象15隻。而亞歷山大聯軍僅有步兵4萬,騎兵7000人,展開正面不到敵陣正面的一半。

 


雙方展開了激烈的騎兵戰和肉搏戰。聯軍騎兵主力縱隊利用缺口迅速楔入敵陣,直逼大流士大營。大流士逃遁,波斯軍慘敗。聯軍乘勝南下,輕取巴比倫,佔領波斯都城蘇撒和波斯波利斯以及米底古都埃克巴坦那,摧毀了大流士政權。



公元前330年春,亞歷山大引兵北上追擊大流士,大流士被其部將謀殺,古波斯帝國及阿契美尼德王朝遂亡。馬其頓軍隊徵服了波斯的全部領土,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建立起來。



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沿裏海繼續東進,經安息(帕提亞)、蘇西亞、德蘭古亞那,北上翻越興都庫什山脈,到達巴克特裡亞(大夏)和粟特。前325年侵入印度,佔領印度河流域,他還企圖徵服恆河流域,但是經過多年長途苦戰,兵士疲憊不堪,拒絕繼續前進,要求回家。亞歷山大不得不於公元前325年7月從印度撤兵。公元前324年,其陸軍回到波斯波利斯和蘇撒,艦隊在底格裡斯河口靠岸,隨後返抵巴比倫,東侵即告結束。

 


亞歷山大東徵歷時10年,行程逾萬裡,消滅了波斯帝國。在西起巴爾幹半島、尼羅河,東至印度河這一廣袤地域,建成幅員空前的亞歷山大帝國。在東侵過程中,沿途建了許多新城,有好幾座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最著名的是埃及北部沿海的亞歷山大城,今天已經發展為埃及最大的海港。亞歷山大建都巴比倫,部署入侵阿拉伯的規劃。


公元前323年,年僅33歲的亞歷山大病逝,他所開創的龐大帝國陷入了軍閥割據、群雄逐鹿的局面,並逐漸分裂為塞琉西、馬其頓、託勒密等諸多小國家。這些小國家被稱為「繼業者王國」。


亞歷山大遠徵,洗劫和燒毀了亞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將成千上萬的勞動人民掠為奴隸,以野蠻、殘忍、落後的手段毀滅了許多東方文明。

 


亞歷山大遠徵,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在蘇薩一次盛大奢華的「結婚典禮」上,亞歷山大親自帶頭同波斯國王大流士的女兒斯塔提拉結了婚,許多馬其頓的將領都娶了波斯顯貴的女兒,同日參加婚禮的有1萬對之多。在結婚典禮上,亞歷山大鄭重宣布,馬其頓人與亞洲女子結婚,可以享受免稅權利。他還親自饋贈給新娘新郎許多禮物,以示鼓勵。他下令讓3萬名波斯男童學習希臘語文和馬其頓的兵法。亞歷山大以後,希臘文化依然在亞洲得到不斷傳播。歷史學家稱此現象為希臘化文化,將從亞歷山大起到埃及被羅馬徵服為止這一段時間,稱之為希臘化時代。直至公元前30年,羅馬人統一地中海,消滅了最後一個「繼業者王國」,這一事件標誌著希臘化時代的結束。

本文圖片出自《地圖上的全景世界史》,山東地圖出版社,點擊下方就能購買。

相關焦點

  • 阿拉伯有一地圖,解開千古之謎,難怪亞歷山大沒有膽量東徵中國
    也就是說,只要亞歷山大繼續東徵,很快,他就會進入中國地界。可讓人疑惑的是,打到這附近,亞歷山大就罷手了,帶兵回到了巴比倫。對於亞歷山大這一舉動,許多對世界歷史有探究欲的網友議論紛紛,猜測他這一舉動,是出於恐懼。畢竟當時秦國已經發展起來了,兵強馬壯,打仗能力一流。和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對上,亞歷山大再厲害,他也要吃大虧。
  • 亞歷山大東徵時,印度被暴打一頓,回頭一看地圖:好像打錯了
    ,建立了一個橫跨歐洲和亞洲的強盛帝國,從希臘一直到亞洲的印度河流域,亞歷山大的軍隊不可一世,而他所創造出來的豐功偉績一直為後人所敬仰。,就這樣他靠著強大的軍隊滅亡了波斯帝國,而在一個波斯商人手中,他得到了一份世界地圖,就說這份地圖是由亞里斯多德繪製而成的,其中描寫了一個黃金國度,說是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非常古老的國家。
  • 亞歷山大東徵時為何沒進攻中國?一幅千年前的希臘地圖,揭開真相
    幼年時期的亞歷山大就展現了與常人不同的聰慧以及威嚴,亞歷山大6歲的時候腓力二世就為他請來了著名哲學家亞里斯多德,連亞里斯多德都稱讚他是「平生僅見的神童」;公元前344年,亞歷山大又馴服了宮中所有士兵都無法馴服的烈馬布西發拉斯(這匹馬也是亞歷山大東徵的戰馬),宮中所有人都說亞歷山大是天生的徵服者。
  • 亞歷山大東徵和希臘化,均為荒唐的偽史
    亞歷山大大帝的陵墓、託勒密王國、塞琉古王國,都是謊言。如此核心的內容都是假的,那麼,亞歷山大東徵、希臘化的故事,還能是真的麼! 二、亞歷山大東徵是不可能實現的亞歷山大東徵時,率領了多少軍隊?答案是:3.5萬人的精銳之師。
  • 曾經橫跨亞歐非的亞歷山大帝國,為何突然結束東徵?
    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是一位享譽世界的軍事天才,其先師從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斯多德,然後20歲的他坐上王位並憑藉著自己的能力統一希臘全境,進而橫掃中東地區,和平佔領埃及全境,此後還蕩平了波斯帝國,一路率領大軍一直打到了印度河流域。曾經的四大文明古國,亞歷山大已經佔據其三。
  • 如果亞歷山大東徵打到中國會怎樣?
    如果亞歷山大東徵打到中國會怎樣? 亞歷山大20歲繼位,十年時間就統一希臘全境。摧毀波斯帝國,徵服上下埃及,建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此後繼續東徵,直到徵服印度才班師回朝。
  • 戰爭衝突與文明傳播並行,亞歷山大的東徵,開啟了希臘化時代
    對世界文明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的希臘化時代,指的是從亞歷山大東徵開始一直到最後一個希臘化王國託勒密埃及滅亡的這段300年的歷史時期,它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麼今天我就來講講,亞歷山大東徵究竟是如何開始希臘化時代的,而希臘化時代又給世界文明帶來了什麼。亞歷山大東徵開始於公元前336年,繼承腓力二世王位的亞歷山大在鎮壓了反馬其頓運動之後開始了他長達十年的徵服。
  • 如果亞歷山大大帝繼續東徵碰上秦國會怎麼樣?
    網上,如果亞歷山大大帝繼續東徵碰到秦國會怎麼樣的討論很多,但是大多都是拿秦始皇時的秦國來對比。但是我們都知道亞歷山大(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公元前336年-公元前323年在位)如果東徵秦國碰到的應該是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今天我們就從國力、士氣、制度、政治環境、士兵裝備來綜合探討一下當時亞歷山大遠徵軍和秦國的實力對比。
  • 亞歷山大大帝繼續東徵來到中國的話,能否統一中國?
    亞歷山大大帝 當是時,亞歷山大帝東徵,滅波斯,滅希臘,打爆印度,一路所向披靡,兵鋒所指,無可阻擋。馬其頓方陣 然而亞弟當年已經打到印度,那麼產生了一個比較有意義的猜想,如果亞歷山大繼續東徵,翻過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脈進入中國,當時的中國能否抵擋得住馬其頓方陣?
  • 如果亞歷山大大帝沒有英年早逝,繼續東徵到中國會怎麼樣?
    亞歷山大大帝師從於古希臘的著名學者亞里斯多德,憑藉自身的雄才大略,先統一希臘,然後橫掃中東,又不費吹灰之力徵服了埃及,掃蕩波斯帝國,大軍一路東徵到印度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國有三個在被亞歷山大大帝所徵服,因此亞歷山大大帝也被稱為「徵服王」。
  • 如果亞歷山大東徵路上,沒有迷路,當時戰國能不能抵抗得住?
    亞歷山大僅用13年的時間,就將馬其頓國的邊境擴大到了500萬平方公裡。整個馬其頓王國的面積是當時世界最大,西起希臘東至印度,而亞歷山大完成這一版圖的時候只有33歲。
  • 世界歷史必知100事「TOP13 亞歷山大東徵:生如夏花」
    把戰爭帶給亞洲,把財富帶回希臘,就此亞歷山大開啟一段傳奇。亞歷山大東徵,是從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大帝率領馬其頓與希臘聯軍渡過達達尼爾(古稱赫勒斯滂)海峽開始,至公元前324年,軍隊到達最東端比亞斯河後返回波斯。十年間他建立了西起巴爾幹半島、尼羅河,東至印度河的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
  • 如果亞歷山大東徵中國,會徵服東方秦國嗎?英國專家:會一敗塗地
    在亞歷山大的統領下,馬其頓爆發了驚人的能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掃平希臘、波斯、印度建立起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 在徵服印度後,亞歷山大停止了他繼續徵服的步伐。是什麼原因讓他停止了繼續東徵的步伐? 在當時,部隊中出現了厭戰情緒,他們渴望回家和親人們團聚。
  • 當年,如果亞歷山大東徵遇到秦始皇會發生何事?誰勝利的機率更大
    亞歷山大雖然確實是一代大帝,但秦始皇又何嘗不是千古一帝呢。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開始東徵,近一年之後就建立了橫跨歐亞的龐大帝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六國,成就千古偉業之時,遠在西方的亞歷山大卻已經作古。 那麼,倘若亞歷山大東徵之後遭遇秦始皇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事實上,要進行一番「關公戰秦瓊」式的紙上談兵論戰,就必須對雙方的軍備、戰術、兵力等方面做出一個對比。
  • 亞歷山大東徵,馬其頓方陣立下大功,與秦朝鐵軍相比如何?
    彼時,亞歷山大拿下希臘全境、橫掃中東、佔領埃及,更是開進印度河流域,在橫衝直撞下創建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這裡頭,攻滅波斯帝國的伊蘇斯之戰、高加米拉會戰更是使得馬其頓方陣的威名在古代地中海唱響,也成就了亞歷山大不可戰勝的傳奇。
  • 如果當年亞歷山大帝國東徵打到中國會如何?結局一目了然!
    我們都知道亞歷山大在歷史上非常有名,巔峰時期橫跨歐亞大陸,是一個龐大的帝國,很多人在說,當時是秦朝時期,如果亞歷山大打到中國會怎樣呢?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網友表示是必輸的,亞歷山大打不過中國,因為當時中國處在戰國時期,七國都有其獨特的人才
  • 亞歷山大為何不繼續執鞭東進,卻棄攻中國?一份千年地圖揭示答案
    那麼,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提起一個人:他就是馬其頓的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的確,作為歐洲戰爭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他憑藉著馬其頓方陣無敵於天下,其敵人幾乎聞「馬其頓」色變。 所謂馬其頓方陣,其實是他所研究出的一種兵團協同戰術。通過嚴格的訓練,馬其頓士兵協作性極強,作戰起來更是訓練有素。
  • 亞歷山大如果東徵來到中國,結果會怎麼樣?
    亞歷山大出生在公元前356年,在他20那年的時候,他的父親在女兒的婚禮上被刺殺身亡,年紀輕輕的亞歷山大立馬走馬上任,繼承了父親的王位,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能甚至比他的父親更加出色。腓力二世留給亞歷山大的並不是一個國泰民安的帝國,這個時候的國內早就已經亂成了一鍋粥,而且國庫也早就已經空了,可以說亞歷山大繼承的只是自己父親留下的爛攤子而已,雖然是爛攤子,但在亞歷山大的打理下,也在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幕。
  • 亞歷山大東徵如果打到中國能否打贏?答案在這些出土的武器裝備中
    亞歷山大大帝所進行的東徵,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徵服的疆域之廣大可以說是遠遠超出了同時期人類的想像,無數文明古國在他的力量下臣服。他從馬其頓出發一直打到了印度,而且與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徵服運動不一樣的是,他是憑藉著士兵們的腳步與馬匹的運輸從陸地一直從希臘走到了印度。
  • 九年級上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教學分析
    在這個學習要點下,學生還應該「初步了解亞歷山大帝國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教師應講述兩個知識點:亞歷山大東徵和亞歷山大帝國的歷史影響,並培養學生辯證看待歷史問題和全面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為了講述亞歷山大遠徵和亞歷山大帝國的歷史影響,有必要較為詳細地了解希臘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