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前世今生:波斯帝國與阿伯帝國,究竟是波斯化還是阿拉伯化?

2020-12-15 世界史圖鑑

阿拉伯帝國是阿拉伯人在7世紀創立的宗教國家,在帝國內部,阿拉伯人無疑起到了主導地位,是主體統治民族,但是波斯人本身和波斯人創造的文化宗教也對阿拉伯帝國造成了深遠影響。並且在過去的歷史發展中,我們很難簡單劃定究竟這一個地區是阿拉伯化了還是波斯化了。

相比與阿拉伯,波斯人的歷史更為久遠,甚至在阿拉伯成立的2000年前,波斯人就已經在這一地區生存,擁有自己的文明和宗教。在三到七世紀,波斯人再一次崛起,成立了薩珊波斯帝國。當時信奉索羅亞斯德教的波斯帝國擁有強大的中央政府,疆域雖有變化但一直控制著當時的中亞高原,兩河流域。波斯對於很多文化和宗教都持開放態度,繼承並保持了兩河流域和古代波斯文化的傳統,當然也受到拜佔庭文化,羅馬文化和希臘哲學的影響。

由於採取兼容並包的政策波斯的文明成就達到了一定高峰,在當時阿拉伯半島還沒有統一的組織,是由血緣關係聯合的諸多部落。他們要麼各自為政,要麼相互攻伐,水草而居,放牧,狩獵,貿易甚至搶劫。相比於文化經濟繁榮的薩珊波斯,當時的阿拉伯還是野蠻階段。當然,此時的阿拉伯半島雖然落後,但也並非與世隔絕,他們處於文明的邊緣地帶,不論是拜佔庭也好,還是當時的波斯也好都在阿拉伯半島附近有力量存在,並且也都希望通過掌握阿拉伯半島這一個地區實現自己的地區霸權。

然而到了7世紀中期,伊斯蘭教在麥加和麥地那形成並擴展到了整個阿拉伯半島,成為一個生機勃勃的新興宗教,並以此為基礎迅速發展成為一個組織團體,建立了未來的橫跨亞歐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國。在伊斯蘭宗教的指引下迅速徵服了拜佔庭帝國的部分地區和薩珊波斯帝國,可以說在伊斯蘭教興起的前夕,薩珊波斯帝國就已經衰落。

表面上,當時的波斯帝國已經佔領了耶路撒冷和亞力山大城,控制了整個中東地區,但實際上,過度的消耗和對各地管理治理成本的高昂,使得帝國不堪重負,財政經濟瀕於崩潰。行政效率逐漸降低,在農業灌溉系統方面根本無法保證正常的資源生產。此時的阿拉伯遊牧民族則受到伊斯蘭教宗教狂熱的鼓舞,開始進攻薩珊波斯帝國,當時的哈利發勸說衰弱的波斯帝國尊重伊教,但是波斯嘲諷。

隨後的一場戰爭大家都知道結果,阿拉伯人佔據了整個波斯的領土。倭馬亞王朝時期全境於阿拉伯人的統治之下,並對波斯人進行了較為殘酷的壓迫和剝削,當時的矛盾也十分尖銳,鬥爭和衝突成為兩大民族的主要接觸形式。波斯帝國雖然滅亡,但是波斯民族和組織力量依然存在,阿拉伯帝國大為頭疼。為了能夠治理這一些地區,王朝進行了行政和語言方面的改革,停止一切語言的使用,推阿拉伯文。在行政制度,經濟政策,貨幣上全部推行阿拉伯化。

這更激起了部分地區的激烈反對,甚至爆發了武裝衝突和革命。但是,長遠來看,阿拉伯話是成功的。相當多的波斯帝國的統治區域都遵從了阿拉伯,同時王朝還力圖藉助宗教的力量,推行阿拉伯化,大量的阿拉伯人遷往波斯人居住的地區,傳播伊斯蘭教。隨著帝國的徵服以及內部的矛盾激烈,王朝最終滅亡,但是阿巴斯王朝崛起並且繼續推行阿拉伯化,針對一系列國內的新形勢,阿巴斯王朝也進行了卓有成效而富有彈性的政治變革。

尊重波斯人的風俗習慣的同時契合伊斯蘭教宗教法,保證兩種文明和平共處的基礎之上,軟性阿拉伯化,阿巴斯王朝摒棄了之前阿拉伯人的統治政策,不在以種族歧視為政策基礎,提拔非阿拉伯人尤其是波斯全部進入國家政治體系,對於那些皈依伊斯蘭教的波斯貴族以極為隆重的歡迎和舉足輕重的地位,活躍於阿拔斯王朝的政治舞臺。甚至來自波斯的巴爾麥克家族一直是哈裡發的顧問,並且也成為長時期以來哈裡發國家的財政稅收總督。

同時在文化層面掀起了持續百年的翻譯運動,大量的波斯文化典籍被譯為阿拉伯語,這既完成了阿拉伯的宗教和文化融合,也保證了波斯人對波斯文化的眷戀。波斯文化的阿拉伯化由此大規模展開。當時阿拉伯人以能夠朗讀波斯文學作為高貴優雅的特徵。波斯人也感到了自己的文明和民族自豪感,文化開始進行深層次的互動。 由此,波斯人的地位開始上升和帝國政權合作,不僅促進了波斯文化的復興,也推動了波斯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交流融合。並且波斯文化也隨著阿拉伯人的徵服運動擴展到更為遙遠的邊界地區。

阿拉伯文化最為輝煌的這幾個世紀裡也是波斯文化的鼎盛時期,直到九世紀,阿拉伯人的力量下降,到11世紀突厥人的力量大為增強,期間的波斯文化也再一次迎來自己的變革。當時的阿拉伯帝國已經名存實亡,而哈裡發手下的波斯將領海珊也在東部取得獨立,建立一個世俗家族王朝,這是波斯人建立的第一個阿拉伯波斯政權。

隨後在945年,波斯西部新建立起來的白益王朝進入巴格達,並且贏得了哈利發的嘉獎。波斯貴族的阿拉伯化由此完成,並且也推動了波斯人地位和波斯文化的復興。但是自波斯滅亡以後,波斯文化和波斯文明的發展繁榮都是在阿拉伯文化的基礎之上的。兩者相互納入,並且借鑑了有益的文化因素,也釋放出了新的光彩。但並沒有,並且也不會存在獨立發展的可能。

波斯一直是阿拉伯文化的核心區域之一。只要能夠掌握故波斯地區就能夠掌握整個阿拉伯文化的發展方向和核心。兩大文化並非並駕齊驅,相互融合,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當中,波斯文化成為阿拉伯文化當中的主幹之一。逐漸成為了一種附屬文明。而阿拉伯文化則對波斯文化進行有益吸收,採用波斯帝國的模式建立起了自己的大帝國,採用了波斯帝國時期的行政手段和地區治理方式,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

相關焦點

  • 伊朗與波斯帝國:古代的貴族語如今是官方語,波斯為何改名伊朗?
    今日的伊朗已非曾經的波斯。但是如果是研究伊朗文明的人就會發現,伊朗的身上仍然殘留幾縷波斯的影子,伊朗還是繼承了波斯的不少東西。波斯給伊朗留下來的遺產裡最重要的當屬語言,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內現在使用的官方語言就是波斯語,更準確的說法是"達裡波斯語"。"達裡"的意思是"宮廷的",達裡波斯語指的是古代波斯王宮貴族們所用的語言。
  • 「反客為主」:當阿拉伯帝國成功佔領波斯後,波斯人該何去何從?
    在三至七世紀時期,瑣羅亞斯德教在薩珊波斯帝國內被看作為國教,有強大的中央政府作為靠山 ,並且一直控制著伊朗高原一帶和伊拉克的兩河流域一帶。隨著帝國統治需求的不斷擴張,希拉王國被波斯帝國統治。希拉對波司登帝國而言,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首先希拉王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阻止阿拉伯的遊牧民族的騷擾;再次,希拉王國還能夠有效地緩解波斯帝國與拜佔庭帝國的戰爭。在萊赫米部落統治時期希拉王國達到頂峰,因此在波斯帝國的政治舞臺上也充當著更為重要的角色。
  • 波斯帝國名字多好聽,為啥要改成伊朗?希特勒的影響太大了!
    最近,關於美國和伊朗之間的爭執成為社會熱點,引發全球關注。今天伊朗所在的區域就是波斯帝國的國土,那麼伊朗建國後為啥不沿用波斯的名字,而用伊朗呢?我們看看上面的地圖,這個地圖就是公元前6世紀時的波斯帝國,現在的埃及、利比亞、小亞細亞等廣大區域,都屬于波斯帝國的地盤。資料記載,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攻佔色雷斯,波斯帝國疆域橫跨亞細亞洲、阿非利加洲、歐羅巴洲三大洲。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採取一系列改革,波斯帝國達到鼎盛。
  • 「帝國」概念與中東問題研究
    本期筆談將聚焦以下議題:深化對「帝國」概念的認識有利於推進中國特色的中東研究學術體系的構建;破除「自由國際主義」的迷思有益於理解全球化時代世界秩序的危機;釐清「安全困境」概念的「前世今生」有助於避免其被誤用和濫用現象的發生;梳理「文明標準」的概念和歷史敘事有助於中國學術界生成批判精神和開放意識。
  • 波斯第二帝國到底是誰?
    在我們史料記載中,安息也就是佔領波斯地區的帕提亞帝國。它雖然佔了波斯的地方,但用不了波斯的名頭,為啥呢?因為帕提亞的創建者並不是傳統的伊朗貴族,而是從裏海東岸打過來的帕爾尼人。按道理,異族統治是不可能被劃歸正統的,真正得到波斯人認證的波斯第二帝國是安息之後的薩珊波斯。
  • 波斯為什麼要改名成「伊朗」?
    不過有意思的是,無論是中國古代史還是歐洲古代史中,對這個國家基本是以「波斯」來稱呼的。事實上,伊朗人從古至今就從沒稱呼自己為「波斯」過,這個「波斯」恰恰是外國人對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稱呼。直到1935年,國際上才遵循該國政府的意願,統一改稱「伊朗」。
  • 波斯帝國——讓你遇見不可思議的美!
    ,是14世紀波斯詩人哈菲茲的墓葬和紀念建築,目前的建築由法國考古學家和建築師安德烈·戈達爾於1935年設計,興建在1773年舊建築的遺址上。波斯波利斯(古波斯語:𐎱𐎠𐎼𐎿 Pārsa;波斯語:تخت جمشید/پارسه Takht-e Jamshid / Pārse,英語:Persepolis)位於伊朗境內的設拉子(Shiraz)東北51公裡一座當地人稱為「善心山」(Mountain of Mercy)之下,曾經是波斯帝國的首都,大約在前560年由居魯士二世所建造(一說於前520年大流士所建),該城的名字在古代波斯的含義是
  • 秦帝國是否受到波斯的影響?
    他們相信,秦帝國的物質文明與制度文明,都有若明若暗的波斯(本文指廣義的「波斯」)烙印。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在內的秦帝國遺產,果真是外來文化輸入的結果麼?試看埃爾頓·丹尼爾(EltonL.Daniel)所著《伊朗史》的歸納:    大流士將全國分為20個行省……他也意識到法律、後勤和經濟之於帝國長治久安的重要性。大流士引以為傲的是,他主持編纂了一部針對整個帝國的新法典,同時他將埃及等行省的現行法典加以規範。法官若貪腐受賄,將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 為什麼薩珊王朝對中亞控制力遠不如波斯帝國?
    古波斯帝國的阿鍥美尼德王朝,疆土從西邊的埃及到東邊的印度河。但是作為第二波斯帝國的薩珊王朝,除了在西邊和羅馬反覆拉鋸只外,中亞和印度河地區的領土控制力也不如第一波斯。阿富汗地區先紅匈奴所有,後來被白兇奴重創。最後還有西突厥和唐朝的亂入。
  • 羅馬帝國皈依基督教,和波斯帝國改宗伊斯蘭教有什麼區別?
    011、波斯帝國改宗伊斯蘭教波斯帝國的歷史,簡單的說就是分為三個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年—前330年),即波斯第一帝國;帕提亞王朝(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又稱安息帝國,波斯第二帝國;薩珊王朝(公元224-651年),波斯第三帝國
  • 伊朗歷史沿革:從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到全球秩序下的縮影
    ,還是外來的希臘人、阿拉伯人、突厥人和蒙古人,想要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就必定不能缺少伊朗高原這一重要板塊。只不過,米底人並未將伊朗高原建設成為王者的巢穴,南部的波斯(埃蘭故地,與兩河沃土毗鄰)逐漸發展壯大,米底王國和新巴比倫也相繼被它吞併。不久,波斯人便以伊朗高原為根基,向四周不斷擴張,並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
  • 「波斯「這個名字挺兇悍,為啥非要改名叫「伊朗」?
    然而,到近代開始後,波斯就成為了歷史名詞,從人們的眼中消失了。那麼,為啥不沿襲波斯的名字呢?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從波斯人的種族說起。 早在公元前2700年,就有關于波斯人的記載,這個種族屬於歐羅巴人種南支地中海類型。早期波斯人是中亞地區的遊牧民族,並於公元前2000年進入伊朗高原。並形成兩個重要文明部族——埃蘭和米底。
  • 伊朗歷史最長命的朝代,國祚長達427年,最終被阿拉伯帝國所滅
    對於伊朗這個有三千年君主制歷史的國家,也有很長命的朝代,其中最長命的朝代是史稱的薩珊王朝,國祚長達427年,薩珊王朝最終被阿拉伯帝國所滅。 伊朗薩珊王朝極盛時期疆域 伊朗歷史第一個大一統朝代是波斯人在公元前550年建立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別稱波斯第一帝國,公元前330年阿契美尼德王朝被馬其頓王國阿吉德王朝所滅
  • 波斯是伊朗在歐洲的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舊稱譯音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波斯是伊朗在歐洲的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舊稱譯音,也就是說波斯是伊朗的古名。歷史上在西亞、中亞、南亞地區曾建立過多個的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法維帝國等。
  • 伊朗放棄了波斯文明,為啥波斯語是國語?打斷骨頭連著筋!
    伊朗是在波斯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然而伊朗最後放棄了波斯文明,也放棄了波斯帝國國教拜火教。但是,伊朗的國語是波斯語,這是為什麼呢?公元前約2000年,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遷移到了今天的伊朗一帶。這支雅利安人非常強大,逐漸有了自己的特徵,所以就發展成為一個民族,希臘人稱呼他們為波斯人。後來,波斯人建立了強大的波斯帝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影響深遠。因為波斯帝國的繁榮,所以波斯人在雅利安人的基礎上,發明了自己的文字。
  • 「波斯」沿用兩千多年,為何要改名為伊朗?名字的背後承載了什麼
    不過很多人卻對伊朗的歷史並不了解,伊朗作為一個國家的名字,僅被使用了84年而已,但是伊朗的歷史確實非常悠久的,在此之前伊朗有一個沿用了超過兩千年的名字「波斯」,古波斯帝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帝國,那麼為何要捨棄波斯這個名字,而改名為伊朗呢?在伊朗這個名字的背後有著一段百姓追求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的國家成長史。
  • 從希臘逃難而來的流亡者,如何在波斯帝國開啟自己的輝煌人生?
    在波斯帝國時期,因為戰亂頻繁,使得希臘人為了逃避戰火,不得不遷徙到其他地方去。這些流落到其他帝國的希臘人,也被稱為流亡者。在進入了波斯帝國之後,富有智慧的希臘人開始利用自己的才能,在新的國度裡創造自己的價值,有的甚至直接進入了帝國的官僚階層。
  • 三色大食的格局定型後,整個閃含民族都被阿拉伯化了
    很多阿拉伯人相信,如果不是以色列橫插一腳的話,他們本來是有機會重現帝國輝煌的。其實說起來猶太人也是原始閃含人的後裔,只不過自視為「上帝子民」的他們,在宗教層面的優越感、執著感,比阿拉伯人更甚罷了。建立一個帝國是一回事,在地緣上完成融合又是另一回事。把從直布羅陀到波斯灣的廣闊熱帶荒漠氣候區,阿拉伯化、伊斯蘭化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 從中亞史的十大帝國,看中亞如何從雅利安人變成了突厥語國家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雅利安人逐漸分化:一支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一支進入伊朗,另一支留在了中亞,最早三個地區的雅利安人形成了不同的族群,即西伊朗的波斯,東伊朗的中亞,印度雅利安人三方。波斯文化圈中亞地區之所以長期被稱為「東伊朗」,是因為這裡長期曾是波斯帝國的一部分。
  • 與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大帝國相比如何!
    在當時這確實是曠古未有的偉大創舉,2000多年前,就建立了這樣一個領土廣闊,以華夏族為核心的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大帝國,不僅對我國歷史的發展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在當時整個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大事。在古代世界歷史上,依靠強大的武裝力量徵服廣大地區,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帝國,也不是沒有先例的,比如公元前六世紀後半葉居魯士,大流士等創建的從埃及到印度橫跨亞非的波斯帝國;公元前四世紀末,亞歷山大創建的雄踞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大帝國。都曾經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