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大食的格局定型後,整個閃含民族都被阿拉伯化了

2020-12-15 百家號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彥花說事原創並發布。

三色大食的格局定型後,整個閃含民族都被阿拉伯化了。阿拉伯人也好、柏柏爾人也罷,包括巴比倫人、埃及人,都是「原始閃含人」(說閃含語的族群)的後裔,熱帶沙漠氣候是這個族群形成的環境基礎。在阿拉伯人憑藉伊斯蘭教崛起之後,原本在地緣結構上處於分裂狀態的閃含諸板塊被奇蹟般地融合在了一起。很多阿拉伯人相信,如果不是以色列橫插一腳的話,他們本來是有機會重現帝國輝煌的。其實說起來猶太人也是原始閃含人的後裔,只不過自視為「上帝子民」的他們,在宗教層面的優越感、執著感,比阿拉伯人更甚罷了。

建立一個帝國是一回事,在地緣上完成融合又是另一回事。把從直布羅陀到波斯灣的廣闊熱帶荒漠氣候區,阿拉伯化、伊斯蘭化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雖然柏柏爾人沒有波斯人那樣的文明高度,且在血緣和地緣環境上,與阿拉伯人更為接近,但並不代表柏柏爾人就甘於被阿拉伯人融合掉。既然波斯人可以藉助黑衣大食的崛起,實現一定程度的復興,那麼柏柏爾人同樣也可以寄希望於幫助什葉派崛起,從而提升自己在穆斯林世界的地位。

在什葉派——柏柏爾人結合而成的「伊德裡斯王朝」站穩腳跟後,當年迦太基人所控制的西南地中海地區,也出現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白衣大食的西班牙、什葉派的摩洛哥,以及突尼西亞的黑衣大食。前兩者之所以能和整體佔據優勢的黑衣大食共存,一方面得益於這種互相牽制的地緣政治格局;另一方面也在於,巴格達的哈裡發,在技術上無法把中央集權之力,滲透到遙遠的西北非。事實上自公元9世紀起,為了應對什葉派和後伍麥葉王朝的威脅,巴格達的哈裡發就已經允許突尼西亞、的黎波裡斯(利比亞西部)地區的地方總督,獨立行使軍政大權了。這個獨立王國(艾格萊卜王朝)對巴達格的義務,僅僅是每年繳納一定數量的貢金。同時這也意味著,這個帝國的西部「藩鎮」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自己負責(也因此得不到帝國其它地區的支援)。

之所以要在這一階段解讀西北非的地緣政治結構,是因為 「綠衣大食」正是崛起於這一地區。 「綠衣大食」又稱「法蒂瑪王朝」。「法蒂瑪」之名得自於先知的女兒、阿里的妻子。從這個名稱大家也能看出,這是一個什葉派王朝了(哈裡發自稱是法蒂瑪後裔)。由於摩洛哥「伊德裡斯王朝」的示範作用,馬格里布地區儼然也成為了其他什葉派眼中可以依託的「福地」。相應的,受制於「艾格萊卜王朝」的柏柏爾人,也希望有機會在政治舞臺上提升一下自己的地位。公元909年,依靠當地柏柏爾人的支持,另一批從阿拉伯半島而來的什葉派穆斯林奪顛覆了隸屬黑衣大食的「艾格萊卜王朝」,建立了與阿拔斯王朝平級的法蒂瑪王朝(雙方都立有哈裡發)。60年後(公元969年),綠衣大食東徵埃及成功,並營建新都「開羅」。至此,白、綠、黑三色「大食」,分割歐亞非大陸的阿拉伯帝國格局形成。

需要說明的是,在綠衣大食崛起之後,同屬什葉派政權的「伊德裡斯王朝」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獨立地位,變成法蒂瑪王朝的一部分。在綠衣大食東徵埃及後不久,西班牙的白衣大食渡過海峽(公元974年),攻滅了這個偏安的什葉派政權。不過曾經獨立的經歷,讓這些馬格里布的柏柏爾人看到了民族獨立的希望。自公元11世紀中葉起的整個中世紀時代,以摩洛哥為源頭的柏柏爾人先後建立了三個柏柏爾人王朝。其高峰時期不僅據有整個馬格里布地區,還滲透到了西班牙南部(甚至自立為哈裡發)。

然而帕帕爾人畢竟沒有波斯人那樣的文明積累,或者說他們在各方面能夠獨立且優勢於阿拉伯人的東西幾乎沒有。以至於在16世紀中葉後,藉助歐洲人入侵北非所帶來的混亂,定居於馬格里布地區的阿拉伯人成為了這一地區的主導者。今天馬格里布三國中唯一保留有君主制的摩洛哥,其統治家族也是自稱聖裔的阿拉伯人。至於沒有被融合、仍然在堅持遊牧生活的柏柏爾人,他們給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可能就是有別於阿拉伯人的,以綠色為主的鮮豔長袍了。三色大食的格局定型後,整個閃含民族都被阿拉伯化了。

其實在這場針對閃含民族的阿拉伯化浪潮中,即使文明積澱深厚的古埃及人也一樣未能倖免。今天在埃及境內,唯一還能算是古埃及人後裔的,就只有在阿拉伯人入侵之前,就已經接受基督教信仰的「科普特人」了。相比之下,阿拉伯人在閃含民族之外的同化工作,就要失敗的多了。

感謝您的閱讀,我們會繼續為您提供優質的原創內容。該文章未經作者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伊朗前世今生:波斯帝國與阿伯帝國,究竟是波斯化還是阿拉伯化?
    表面上,當時的波斯帝國已經佔領了耶路撒冷和亞力山大城,控制了整個中東地區,但實際上,過度的消耗和對各地管理治理成本的高昂,使得帝國不堪重負,財政經濟瀕於崩潰。行政效率逐漸降低,在農業灌溉系統方面根本無法保證正常的資源生產。此時的阿拉伯遊牧民族則受到伊斯蘭教宗教狂熱的鼓舞,開始進攻薩珊波斯帝國,當時的哈利發勸說衰弱的波斯帝國尊重伊教,但是波斯嘲諷。
  • 從印歐、閃含、漢藏、阿爾泰四大語系的分布,看人類文明史的變遷
    閃米特-含米特,這便是閃含民族的由來。也就是說,古代歷史上的遊牧民族大半都屬於阿爾泰語系,包括突厥語族、蒙古語族、通古斯語族。學術界對人類歷史上是否存在阿爾泰語系其實有分歧,許多人主張這三大語族只是相互接觸但並非同源。但不管怎樣,把遊牧民族的語言歸為阿爾泰語系對於我們了解人類文明的變遷會更加便利。
  • 俄羅斯車臣地區的宗教化教訓,警惕中國西部宗教阿拉伯化!
    例如,西北民族大學法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馬玉祥建議在現行《刑法》中增加「以謀取非法利益為目的,以穆斯林禁忌食品冒充穆斯林食品;對於情節特別惡劣後果特別嚴重的可處十年以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直至死刑」。中國社科院教授習五一在微博公開質疑,認為此舉將造成清真概念泛化,推動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阿拉伯化。
  • 黑衣大食白衣大食綠衣大食,你能分得清楚嗎?
    這個王朝於公元661年由蘇富揚家族後裔穆阿維葉擊敗阿里派後建立的世襲哈裡發王朝,也是伊斯蘭世界第一個世襲王朝。定都於大馬士革。公元750年被阿拔斯王朝取代。白衣大食,指的是倭瑪亞王朝。這個王朝於公元661年由蘇富揚家族後裔穆阿維葉擊敗阿里派後建立的世襲哈裡發王朝,也是伊斯蘭世界第一個世襲王朝。定都於大馬士革。公元750年被阿拔斯王朝取代。
  • ...原來看歷史書有說過什麼白衣大食,黑衣大食,還有綠衣大食,劉...
    ,原來看歷史書有說過什麼白衣大食,黑衣大食,還有綠衣大食,劉老師可否簡略科普下古代突厥人,波斯人還有阿拉伯人的區別?以及他們目前都是分布在哪個國家?謝謝
  • 中國伊斯蘭教協會:近10年清真寺出現「阿拉伯化」傾向等問題
    會議認為,伊斯蘭教傳入我國後,清真寺建築形式與我國傳統建築範式相結合,發展出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清真寺建築風格,為我國建築形式的民族化、多樣化提供了成功範例,內化了中國穆斯林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認同。同時,在最近10年,我國從東南沿海到西北省份,出現了清真寺建築「阿拉伯化」傾向和相互攀比、規模過大、裝飾豪華、超審批規格修建等新情況新問題。
  • 東壓盛唐西拒大食的吐蕃,如何走上窮途末路?
    吐蕃王朝,在中國邊疆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中算得上一個特例。在中國邊疆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中,能夠稱得上王朝的少之又少,但吐蕃王朝顯然足以傲然在列。德宗朝大臣李泌,便給皇帝獻上了一條「北和回紇,南通南詔,西結大食、天竺,如此,則吐蕃自困」的妙計。難能可貴的是,居於中原的李泌,居然能夠準確的判斷黑衣大食的實力,並清楚的認識到大食和吐蕃的國家矛盾,他對德宗說道:「大食在西域為最強,自蔥嶺盡西海,地幾半天下,與天竺皆慕中國,代與吐蕃為仇,臣故知其可招也。」
  • 集合店先驅大食代頻關店 美食廣場業態陷困局
    業內人士指出,商業模式的老化和經營方式難以跟上當下消費升級的節奏都是美食廣場如今風光不再的原因,大食代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連關兩店杭州萬象城五樓目前已經有新的美食廣場正進行開業前的裝修,杭州萬象城大食代正式成為過去時。
  • 阿拉伯世界的三個大食國家(白衣、黑衣、綠衣)簡單的描述一下
    657年在Siffin戰役中擊敗阿里,661年阿里被刺後宣布成為哈裡發,並廢除哈裡發的選舉制,改為世襲制。由是,倭馬亞王朝建立。當然,這次篡位也導致了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分裂並且一直持續到現在。因倭馬亞王朝尚白,稱為白衣大食。
  • 美食廣場業態陷困局 大食代連關兩店、經營大幅下滑
    消費者既可以在收銀處買卡消費,也可在檔口獨立的收銀處使用微信、支付寶付款,記者使用微信付款後注意到,收款方是北京大食代餐飲有限公司,也即本質模式並沒有改變。   而從經營情況來看,大食代不少工作人員坦言,生意確實有所下滑。「以前最好的時候單日流水能夠達到三四千,現在經營情況比較好的時候也才1800-2000元的樣子。」一位在大食代工作近一年的檔口工作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 《渣反》動畫製作讓人難等,看看大食天下,心裡有點平衡了!
    魔道的動畫第二季正在播出,天官的動畫也已經提交了備案,似乎只有大哥的動畫,一直都消息寥寥。(本文由清風動漫獨家首發,請勿抄襲洗稿) 除了穿書自救指南之外,還有一部待播出的動畫《大食天下》。但一個個2d一個是3d,似乎沒有什麼比較的空間。
  • 為什麼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國旗都是三色旗?
    如果你對歐洲國家有所了解的話,那麼想必會發現一個事情,那就是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的國旗都是三種顏色,一般都是三色條紋,有的國家甚至是顏色組成都是一樣的。那麼,為什麼歐洲國家對於三色旗這麼的喜愛呢?我們都知道,國旗是一個國家的一種標誌旗幟,也是國家的象徵。國旗通過一定的樣式、色彩和圖案顯示出了一個國家的特色和文化,比如我們國家的五星紅旗。但是歐洲國家大多數都是經歷了歷史的變遷和民族的融合、分裂的,所以國旗需要帶著一定的地區性特色。
  • 海珠中喚「仙羊」 光塔路稱「大食」
    仙羊街(今海珠中路)、仙鄰巷、擢甲裡(至今仍在),這些看似普通的老街老巷,其名字全部來自阿拉伯語的音譯,「仙羊」意為「送別」,「仙鄰」意為「登岸」,「擢甲」意為「小巷」,連中山六路附近的光塔路,原來也叫「大食巷」,而「大食」正是唐朝人對阿拉伯帝國的稱呼。從海珠中路到光塔路,地方並不大,為何有這麼多充溢著異域風情的地名呢?它們會告訴我們一段怎樣動人的故事呢?
  • 法國國旗:最早代表王室與人民聯合,三色分布比率是否均衡?
    我們知道,歐洲現在有很多國家使用三色旗,三色旗中,使用紅、白、藍三種顏色的佔多,而這樣的三色旗,論歷史淵源和底蘊,最深刻的要數法國,那麼法國國旗的三色分別代表什麼,它如何出現、如何演變、如何定型?
  • 兩大帝國的碰撞,影響了整個世界格局,怛羅斯之戰始末!
    這場戰役對於當時的阿拔斯王朝和唐帝國雙方來說,都算不上是影響國家根基與命運的決戰,只能說是與鄰國在邊境問題上的武裝衝突,或者說一場不期而遇的遭遇戰,畢竟兩者在當時都早已經歷過了許多規模更甚、戰況更慘烈、影響更巨大的戰爭。
  • 如何區分大正三色和昭和三色!
    、紅白,都是主要品種,而大正三色與昭和三色都具有紅、黑、白三種顏色,初入門者,總是覺得比較難分的清楚,下面我們來對其基本的區別要素介紹,使大家能比較容易地區分大正三色與昭和三色。大正三色是在紅白的基礎上培育出來的,其基本要求與紅白有大部分相同之處,在欣賞是紅斑和白底的要求是一致的,而大正三色與紅白不同的的只是在白底上除了有紅斑外,還增加了少量 的墨斑。但昭和三色是源自於烏鯉,在黑底上有紅斑與白色的斑紋,黑色較重而多。大正三色,紅色亮麗而白色綿柔,只是加進了少量的墨斑而已。
  •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中華民族含義,及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
    「中華民族」一詞是「中華」與「民族」的複合,產生於「民族」一詞傳入中國後不久,是與外國民族相對而言的。最初這一概念通常用來指中國的主體民族即漢族如章太炎所說:「中國雲者,以中外分地域之遠近也;中華雲者,以華夷分文化之高下也。」
  • 王小甫作品精選,《唐、吐蕃、大食政治關係史》評分高達8.2
    今天,小編為喜愛王小甫的朋友精心挑選了TA的3部高分作品,來看看都是哪些呢?1.《唐、吐蕃、大食政治關係史》豆瓣評分:8.2作品簡介:作者廣泛利用了包括敦煌、吐魯番出土的漢、藏文書在內的第一手資料,並從阿拉伯文史籍以及《阿拉伯輿地叢書》(BGA),中做了大量摘譯,從而在許多問題上提出了值得注意的見解或對前人成說有所突破。
  • 錦鯉掃盲:大正三色與昭和三色
    在鯉魚的眾多品種中,大正三色與昭和三色、紅白是主要品種,在日本被稱為「御三家」。在這三種顏色中,大正三色和昭和三色都有三種顏色:紅、黑、白,初學者總是很難分辨,今天就來跟著我簡單區分一下吧。大正三色是指白色的基底上有紅色及黑色斑紋分布,其中頭部有紅色斑點,無黑斑,胸鰭有黑色條紋或無黑色條紋。大正三色斑紋圖案一般如圖所示:一種為胸鰭有黑色條紋,另一種為胸鰭無黑色條紋。昭和三色指黑色基底上有紅、白條紋,胸鰭基部有圓形黑斑的錦鯉。它與紅白錦鯉、大正三色而被稱為「御三家」。昭和三色的斑紋圖案一般如圖所示。
  • 什麼是三色錦鯉?如何區分大正三色錦鯉和昭和三色錦鯉?
    大正三色錦鯉早在公元1900年的日本大正時代,日本新瀉地區的鯉師們就在紅白的基礎上培育出帶有墨色色斑的紅、白、黑三色錦鯉。因其出於大正時代故命名為大正三色。體形/顏色: 白底上有紅色及黑色斑紋者稱為"大正三色"。頭部只有紅斑而無黑斑,胸鰭上有黑色條紋者為基本條件。與紅白同為錦鯉的代表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