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螳螂川兩岸,油菜花盛開。來到昆明市西山區海口鎮螳螂川上遊的石龍壩水電站,整潔安靜的廠區,車間和辦公區的建築顯出滄桑模樣,特別是幾棟青磚瓦房,木窗斑駁,更顯年代久遠。這裡就是中國第一座水電站——石龍壩水電站。今電站一車間(原稱一廠)即是百年前建成的老廠區,大門口有楹聯:"機本天然生運動;器憑水以見精奇",橫批"皓月之光",反映出當時人們對這座水電站的讚譽。
史料記載,石龍壩水電站是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由雲南巨富王熾之子王筱齋牽頭招募商股籌建的。1910年7月開工,安裝兩臺向德國福伊特公司訂購的單機容量240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480千瓦。1912年,耗資50萬銀元的"耀龍電燈公司石龍壩發電廠"建成,5月28日晚正式發電,用22千伏輸電線路向距電站32公裡的昆明市區供電。當晚,昆明各界人士匯集翠湖海心亭,慶祝石龍壩水電站通電開燈。當時市民裝用電燈的人較少,電廠以"免費裝燈頭"促銷,推動電燈在昆明漸漸普及。後來,石龍壩電廠又陸續擴建第二、第三車間,到1949年,總裝機容量為2920千瓦。1958年又建成投產第四車間。
抗日戰爭時期,石龍壩水電站由民用供電轉為軍工生產和昆明防空報警電源供電,為全民族抗戰作出貢獻。從1939年到1941年,電廠曾遭到日本飛機四次轟炸。1940年12月16日上午9時40分左右,7架日軍飛機飛至石龍壩上空,投下1枚燃燒彈和8枚重型炸彈。其中一枚重型炸彈在距第一車間20米處爆炸,形成5米深、直徑20多米的彈坑。1993年,在昔日的彈坑邊建涼亭,闢為公園,供人們觀魚休閒。亭上有對聯:"電站雖小歷史悠久開中國水電之始;水塘不大成因奇特記東瀛入侵之證。"池塘因為是日本空襲轟炸形成,被命名為"飛來池"。
值得一提的是,1927年4月,中共雲南地方組織建立了石龍壩發電廠支部,是雲南省最早建立的基層黨支部之一。1949年12月,根據上級黨組織安排,為迎接解放,防止敵人破壞,黨支部在電廠中成立"護廠委員會",建立了由60多人組成的武裝護廠隊,為昆明解放和迎接解放軍入城作出了貢獻。
1993年,石龍壩水電站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成為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5月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1月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一批)名單。
石龍壩水電站見證著中國水電的百年歷史。2012年5月28日是電站建成100周年紀念日,昔日的發電機依然在轟鳴,建廠以來累計發電量超過10億千瓦時。如今,昔日的發電機組已不再發電,成為文物供人們參觀,但它鋥亮不鏽的機身和每一個零件,仿佛都透出不可磨滅的輝煌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