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溫室效應而導致的全球變暖仍被一些人認為是個偽命題,比如最近令歐巴馬都頭疼的美國參議院環境和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席吉姆·因何夫(James Inhofe)。為了讓更多人相信全球氣候變暖是個偽命題,他出版了一本書——《最大騙局:全球氣候變暖陰謀如何威脅你的未來》,在書中,他搬出《聖經》為自己作證。
但是氣候數據和人類的感受確實說明地球正在熱起來,尤其是中國,熱起來的速度比全球平均程度還要快。
在3月23日「世界氣象日」到來前,中國國家氣象局局長鄭國光發表了一篇致辭說,上世紀中葉以來,中國氣候發生了顯著變化,氣溫平均每十年升高0.23攝氏度,變暖幅度幾乎是全球的兩倍。
剛剛過去的冬天,中國各地都出現了暖冬跡象。根據氣象數據,湖南省1月1日至19日該省平均最高氣溫為13.3℃,較常年偏高3.9℃,為1951年以來的歷史第二高位;上海市從1月1日至17日平均氣溫為6.7℃,比常年同期5.1℃偏高1.6℃。
對於北方人來說,暖冬或許意味著不再遭受冰凍和嚴寒之苦,但是,氣候變暖並非帶來的都是暖冬,還有很多壞消息。鄭國光說,高溫、乾旱、暴雨、颱風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增強。氣候變暖對中國的影響巨大,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農業,農作物單位產量減少,甚至連最基本的生長都不能保證。
根據鄭國光提供的數據,本世紀以來,氣象災害造成中國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是同時期全球平均水平的8倍。
根據最新的數據,僅僅在2014年,全國作物受旱面積3.4億畝、受災面積1.8億畝、成災面積8516萬畝、絕收面積2227萬畝,因旱造成糧食損失2006萬噸、經濟作物損失276億元、直接經濟總損失910億元。
鄭國光認為,氣候變化還導致主要河流徑流量減少或變化不穩定,水土流失、生態退化、物種遷移等生態惡化程度加深,大氣環境容量降低,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受到制約。
他還特別提醒,由於氣候變暖,青藏鐵路、三峽水庫、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三北防護林等重大戰略性工程的安全生產和運營遭受嚴重威脅。
中國氣候變暖幅度明顯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的另一個證據是海平面的上升。中國國家海洋局發布的《2014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4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0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這份《公報》也顯示,海平面上升加劇了海洋災害。高海平面抬升了風暴增水的基礎水位,高潮位相應提高,風暴潮致災程度加大。2014年,先後有5個熱帶氣旋登陸並影響我國沿海。9月,長江以南沿海處於季節性高海平面期,颱風「海鷗」和颱風「鳳凰」登陸期間恰逢天文大潮,加劇了海南、廣東、廣西和浙江沿海的風暴潮致災程度,直接經濟損失約47億元。
對於中國人來說,未來可能需要忍受熱天氣造成的痛苦,而熱天氣給中國經濟、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也將是越來越大的麻煩。
氣候變暖有全球的普遍原因,但自身原因也不容忽視。過去30多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令中國在短時期內就走完了西方200多年的工業化道路,中國也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這種高速增長是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的。
最新的數據提醒中國,確實應該做出改變了。當然,中國正在做出努力,比如中國正在推動新能源汽車,也正在下決心改變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最近,中國還下令停止砍伐天然林,以保護脆弱的森林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