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十年升高0.23攝氏度 中國氣候變暖幅度是全球的兩倍!

2020-12-17 界面新聞

因溫室效應而導致的全球變暖仍被一些人認為是個偽命題,比如最近令歐巴馬都頭疼的美國參議院環境和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席吉姆·因何夫(James Inhofe)。為了讓更多人相信全球氣候變暖是個偽命題,他出版了一本書——《最大騙局:全球氣候變暖陰謀如何威脅你的未來》,在書中,他搬出《聖經》為自己作證。

但是氣候數據和人類的感受確實說明地球正在熱起來,尤其是中國,熱起來的速度比全球平均程度還要快。

在3月23日「世界氣象日」到來前,中國國家氣象局局長鄭國光發表了一篇致辭說,上世紀中葉以來,中國氣候發生了顯著變化,氣溫平均每十年升高0.23攝氏度,變暖幅度幾乎是全球的兩倍。

剛剛過去的冬天,中國各地都出現了暖冬跡象。根據氣象數據,湖南省1月1日至19日該省平均最高氣溫為13.3℃,較常年偏高3.9℃,為1951年以來的歷史第二高位;上海市從1月1日至17日平均氣溫為6.7℃,比常年同期5.1℃偏高1.6℃。

對於北方人來說,暖冬或許意味著不再遭受冰凍和嚴寒之苦,但是,氣候變暖並非帶來的都是暖冬,還有很多壞消息。鄭國光說,高溫、乾旱、暴雨、颱風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增強。氣候變暖對中國的影響巨大,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農業,農作物單位產量減少,甚至連最基本的生長都不能保證。

根據鄭國光提供的數據,本世紀以來,氣象災害造成中國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是同時期全球平均水平的8倍。

根據最新的數據,僅僅在2014年,全國作物受旱面積3.4億畝、受災面積1.8億畝、成災面積8516萬畝、絕收面積2227萬畝,因旱造成糧食損失2006萬噸、經濟作物損失276億元、直接經濟總損失910億元。

鄭國光認為,氣候變化還導致主要河流徑流量減少或變化不穩定,水土流失、生態退化、物種遷移等生態惡化程度加深,大氣環境容量降低,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受到制約。

他還特別提醒,由於氣候變暖,青藏鐵路、三峽水庫、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三北防護林等重大戰略性工程的安全生產和運營遭受嚴重威脅。

中國氣候變暖幅度明顯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的另一個證據是海平面的上升。中國國家海洋局發布的《2014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4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0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這份《公報》也顯示,海平面上升加劇了海洋災害。高海平面抬升了風暴增水的基礎水位,高潮位相應提高,風暴潮致災程度加大。2014年,先後有5個熱帶氣旋登陸並影響我國沿海。9月,長江以南沿海處於季節性高海平面期,颱風「海鷗」和颱風「鳳凰」登陸期間恰逢天文大潮,加劇了海南、廣東、廣西和浙江沿海的風暴潮致災程度,直接經濟損失約47億元。

對於中國人來說,未來可能需要忍受熱天氣造成的痛苦,而熱天氣給中國經濟、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也將是越來越大的麻煩。

氣候變暖有全球的普遍原因,但自身原因也不容忽視。過去30多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令中國在短時期內就走完了西方200多年的工業化道路,中國也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這種高速增長是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的。

最新的數據提醒中國,確實應該做出改變了。當然,中國正在做出努力,比如中國正在推動新能源汽車,也正在下決心改變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最近,中國還下令停止砍伐天然林,以保護脆弱的森林生態。

相關焦點

  • 氣象局局長:中國變暖幅度幾乎是全球的兩倍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2014年發布第五次氣候變化科學評估報告,並指出,近百年全球氣候顯著變暖,高溫和強降水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未來氣候災害風險更趨嚴重,並將深刻地影響全球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國際社會積極採取措施,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 中國氣候變暖趨勢加劇 本世紀末可能升高4.2度
    中新社北京九月八日電 (記者 阮煜琳)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羅勇八日在北京提出,未來中國氣候變暖趨勢將進一步加劇。最新預測結果顯示,到二0二0年中國平均氣溫可能比上世紀後二十年升高零點五至零點七攝氏度,到本世紀末可能升高二點二至四點二攝氏度。
  • 十年升溫0.6攝氏度,南極變暖速度是全球的3倍!
    周一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在過去的30年裡,由於熱帶海洋溫度升高,南極變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的3倍。 因季節和地區的不同,南極洲的溫度變化很大。 紐西蘭、英國和美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60年來的氣象站數據,並使用計算機建模來顯示是什麼導致了變暖加速。 他們發現,幾十年來,西太平洋海洋溫度的升高降低了南大西洋威德爾海的大氣壓力。 這反過來又增加了南極上空的暖氣流,使南極自1989年以來變暖了1.83攝氏度(約3.3華氏度)以上。
  • 全球變暖 芬蘭熱得快
    芬蘭氣象學會22日說,過去166年間,芬蘭氣溫升高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區的近兩倍,有力佐證了緯度越高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越大的理論。這一機構援引東芬蘭大學研究成果說,自1847年以來,芬蘭的平均氣溫升高了超過兩攝氏度,「在觀測期間,芬蘭每十年的平均氣溫升高0.14攝氏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兩倍」。
  • ...全球氣候變暖|degree|俄新社|planet|carbon|攝氏度|歐洲|印度|...
    7月25日,巴黎一觀測站錄得最高氣溫42.6攝氏度,這一數字打破了巴黎72年的最高氣溫紀錄。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The U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也以數據證實:我們剛剛經歷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為炎熱的六月[1]。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刻不容緩,越來越多的數據新聞編輯室也將這一議題納入報導的重心。
  • 中國氣象局局長: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場騙局?
    例如,1906—2005年我國全國地表平均氣溫升高約1.1℃,但同期西南地區(包括雲南東部、貴州大部、四川東部和重慶等地)卻降低了0.45℃。又如,2010年4月全球地表平均氣溫比常年偏高0.76℃,為1880年以來同期的最高值,但我國陸地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偏低1.2℃。因此,我們應當從全球範圍、多年時間尺度來科學認識以波動式變化、呈升溫趨勢為特徵的全球氣候變暖。
  • 氣候變暖,30年後香蕉將消失?全球溫度變化,這是人類的鍋嗎?
    如果氣候真的不斷變暖,那麼香蕉的生長的確可能會受到限制,我國科學家曾對海南島30年間的香蕉產量做了對比分析。對比發現,1971-2000年間,海南島平均氣溫升高了0.3℃,年極端最低氣溫平均升高1.2℃,1月最低氣溫平均升高0.3℃,香蕉種植氣候適宜區減少了約4%。
  • 過去十年有史以來最熱十年,全球變暖後果正慢慢顯現。與你無關?
    據美國宇航局紐約戈達德空間研究所(GISS)的科學家稱,過去一年中,全球平均氣溫比1951年至1980年的平均溫度高出1.8華氏度(0.98攝氏度)。GISS主任加文·施密特(Gavin Schmidt)說,剛剛結束的十年顯然是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十年。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每十年,顯然都比以前更溫暖。
  • 氣候變暖,為何寒流席捲全球
    氣候變暖,為何寒流席捲全球 人們不禁要問,為何在高喊全球變暖口號的今天會遭遇如此嚴寒?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0日報導,日前多位權威氣候學家表示,連日來的異常氣候很可能只是全球氣候變冷的開端而已,在接下來的20至30年間,地球將經歷一個「微型冰河世紀」。
  • 全球氣候變化簡化應對4個數(組圖)
    聯合國氣候報告指出,全球變暖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地球「發燒」很有可能是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海洋升溫的速度一直超過以往;全球變暖帶來的不利影響已經出現,例如物種滅絕和變化無常的惡劣天氣。為了避免全球變暖可能帶來的氣候災難,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出了4個數字的對策——  「2」代表避免氣溫上升兩攝氏度。
  • 英國30名女性赤裸上身只為呼籲關注氣候問題!全球變暖情況怎樣?
    全球升溫接近5年前設定的極限高溫,大有超過之勢根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和其他全球科學團體周三發布的最新科學報告,未來五年,我們可能會經歷一個足夠熱的年份,使全球氣溫比工業化前高出1.5攝氏度。為什麼這個數據是1.5攝氏度呢?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巴黎協定》,協定長期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努力將溫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自19世紀末以來,世界已經升溫近1.1攝氏度。
  • 安徽平均氣溫每十年上升0.2攝氏度
    吳蘭 攝中新網合肥3月22日電 (吳蘭 王兵)記者22日從安徽氣象部門獲悉,近幾十年來,安徽也出現了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氣溫呈上升趨勢,平均氣溫每十年上升0.2攝氏度。據介紹,安徽變暖速率與全國平均基本持平,高於全球平均。降水強度明顯增加,暴雨日數和特大暴雨站次增多,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出多發、突發的態勢。
  • 英媒:氣候變暖將使海平面上升200英尺 多地不宜居
    原標題:英媒:氣候變化將使海平面上升200英尺 地球很多地區不再宜居「人類的溫室氣候排放量並非地球氣溫的唯一決定因素,」斯特芬教授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人類引發的全球變暖2攝氏度會引發地球系統的其他程序,它們通常被稱為『反饋』,可推動氣溫進一步升高——即使我們停止排放溫室氣體。
  • 英國氣象局:2016年全球氣溫或繼續升高,達歷史紀錄高位
    數據來源:英國氣象局據英國路透社報導,英國氣象局17日表示,2016年全球氣溫或與2015年相仿,甚至會更高,可能達到歷史紀錄高位。據預計,2016年全球平均氣溫將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值(14攝氏度)高出0.72-0.96攝氏度。而相比工業化前1850年至1899年的平均水平,未來12個月的平均氣溫或將高出1.1攝氏度。
  • 全球氣候變暖下的幸運兒,中國英國均上榜
    全球氣候變暖使得世界葡萄酒版圖悄然發生了變化。NASA和哈佛的一項研究發現,溫度的上升使得法國提前採收葡萄的情況越來越頻繁。一般來說,氣候變暖有利於葡萄更快成熟,從而釀造出更高質量的葡萄酒。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新聞—科學網
    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報導了這一結論。根據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十年增加15%。
  • IPCC:全球氣溫12年後可能比工業化前升高1.5攝氏度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10月8日發布報告顯示,如果氣候變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續下去,預計全球氣溫在2030年至2052年間就會比工業化之前水平升高1.5攝氏度。
  • 英國氣象局:全球仍在變暖 但速度放緩
    全球變暖威脅海冰英國氣象局(UK Meteorological Office)科學家表示,人類活動致全球變暖的證據在過去一年裡變得「更充足」了。在於今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英國氣象局利用9個指標的最新數據告訴人們,全球氣溫在過去10年裡出現了上升。這9個指標包括海冰與積雪的不斷減少、大氣溼度的不斷加大。聯合國(UN)氣候變化談判將於下周在墨西哥坎昆拉開帷幕。英國氣象局是全球領先氣候研究中心之一。該局資深科學家馬特·帕默(Matt Palmer)表示:「從各種指標的觀測結果可以看出,世界在升溫。
  • 古特雷斯呼籲全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採取行動避免災難性全球變暖
    【環球時報報導】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致辭時表示,世界各國領導人應在本國宣布「氣候緊急狀態」,以此刺激採取行動,避免災難性的全球變暖。據路透社12日報導,古特雷斯表示,《巴黎協定》已達成5周年,世界仍未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乾旱區會變得溼潤還是更加乾旱?
    編者導讀佔全球陸地面積41%的乾旱區是生態系統和水資源系統最脆弱的地區之一,也是對氣候變化響應最敏感的地區,養育著世界38%的人口,其中90%的人口位於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乾旱區會變得溼潤還是更加乾旱,是當今科學界討論的一個熱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