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暖|degree|俄新社|planet|carbon|攝氏度|歐洲|印度|...

2020-12-12 騰訊網

這個夏天,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感覺格外酷熱難耐?7月25日,巴黎一觀測站錄得最高氣溫42.6攝氏度,這一數字打破了巴黎72年的最高氣溫紀錄。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The U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也以數據證實:我們剛剛經歷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為炎熱的六月[1]。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刻不容緩,越來越多的數據新聞編輯室也將這一議題納入報導的重心。本期,我們精選了與全球氣候變暖話題有關的數據新聞案例,看媒體如何為讀者直觀呈現全球氣候變暖。

案例一

機構:VoxEurop(歐洲)

作品:氣候持續惡化,歐洲城市反應遲緩(Cities slow to respond as climate breakdown goes on)

(相關版面截圖)

該作品使用歐洲氣候評估和數據集項目的數據,對2019年前五個月的溫度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2018年是自1900年以來歐洲最熱的一年」的記錄可能很快就會被打破。從1月到5月底,一些城市的氣溫遠高於1970年到2000年期間的平均氣溫。其中華沙、克魯傑和塔林在2019年的平均氣溫比20世紀末同期高出2.5攝氏度。

更高的溫度擾亂整個歐洲的生活方式,人與動植物均受到了影響。然而,面對已然出現的氣候變暖影響,部分歐洲城市在應對上卻頗顯拖延。在2018年的熱浪中,數十名歐洲人死於脫水和中暑。但值得注意的是,沒有一個中央政府確切記錄了有多少人因為高溫死亡。城市地區是四分之三歐洲人的家園,而其也處於氣候崩潰的最前沿。混凝土和柏油碎石在白天儲存熱量並在夜間釋放,使得城市比周圍環境溫度高几度。對於城市居民中因為貧困而無法投資空調等製冷設備的人來說,地方政府的適應政策實際上是生死攸關的問題。

https://voxeurop.eu/en/2019/climate-change-5123429

案例二

機構:Carbon Brief(碳簡報&英國)

作品:氣溫升高1.5℃、2℃及更多所帶來的氣候變化(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t 1.5C, 2C and beyond)

(相關版面截圖)

該作品是Carbon Brief這一專注於氣候及能源問題的英國媒體的新內容嘗試。作品通過沉浸型交互閱讀模式引導讀者了解氣候變化帶來的預期影響。

創作前期,該機構的工作人員花費了超過六個月的時間展開調研,覆蓋範圍包括150多項同行評審研究。該作品最終呈現出的則是對氣候影響的綜合考量。其中涉及到的所有參考文獻都被按地區和部門分類,以便用戶可以回溯原始研究。

這則數據新聞展現了Carbon Brief的標誌性的創新設計,為未來有關氣候的研究型作品開闢了新視野。作品發布後,尤其受到了來自科學家群體的熱烈回應,並迅速成為自2011年Carbon Brief推出以來的閱讀量第二的產品。知名演員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甚至還向他的1900萬粉絲「轉推」了這則報導。

https://interactive.carbonbrief.org/impacts-climate-change-one-point-five-degrees-two-degrees/

案例三

機構:The Guardian(衛報&英國)

作品:《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三度將會有哪些城市被淹沒?》(The three-degree world: the cities that will be drowned by global warming)

(相關版面截圖)

2017年11月的聯合國氣候談判閉幕前夕,最新預測指出2100年全球氣溫將較工業化前水平上漲3.2℃。這一數字也與此前巴黎氣候協定劃定的2℃限度又一次形成落差。英國《衛報》隨即發布可視化新聞作品,模擬了幾個人口密集的全球濱海城市在氣溫上漲3℃的預測值下將會受到的影響。數據顯示,亞洲城市將面臨最大危機。

作品通過交互式地圖首次將海平面上升估計值與現代人口密度圖相結合,以動態的方式展示出氣溫上升前後日本大阪、埃及亞歷山大、巴西裡約熱內盧、中國上海、美國邁阿密等幾個重點城市的水域覆蓋區域對比及受影響人數,細緻描繪出上升的水面將驅使人們離開家園的圖景,揭示了全球變暖的真實風險,帶給讀者對於氣候變化對生活影響的直觀感知。

https://www.theguardian.com/cities/ng-interactive/2017/nov/03/three-degree-world-cities-drowned-global-warming

案例四

機構:RIA Novosti(俄新社&俄羅斯)

作品:《21世紀最具殺傷力的自然災害》(The Most Catastrophic Natural Disasters of the 21st Century)

(相關版面截圖)

氣候變化與洪水等自然災害的發生緊密相關。自2000年至今,全球共計發生10000餘起自然災害事件,每天有超過六十五萬人遭受海嘯、地震、洪水、泥石流等災害的侵襲,每起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估值達1600美元/小時。哪些地方災害頻發?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在2017年底發布的一則數據可視化新聞《21世紀最具殺傷力的自然災害》顯示,2000年以來受海嘯影響最為嚴重的三個國家分別為海地、印度尼西亞和日本;受洪水侵害最多的則是緬甸、日本和印度。

該作品以不同顏色的圓點代表不同類別的自然災害在世界範圍內的分布,滑鼠指向每一個圓點時則可以顯示該次災情的發生時間、持續時間、受災及受難人數。滾動滑鼠滾輪可以對地圖進行縮放,以便讀者清晰了解世界每一個地區在過去近20年間的受災情況。讀者也可以通過交互選擇其中一種災害,查看受到該災害影響最大的三個國家,了解該類別重點數據。

https://ria.ru/20171226/1511509320.html?lang=en

案例五

作者:Prasanta Kr Dutta(印度)

作品:《正在變暖的星球》(The Warming Planet)

(相關版面截圖)

作品將1850年到2015年的地表溫度按季節可視化,以柱狀圖為基礎製作了模擬地表形狀的環形圖示。其中黃色柱代表最高溫度,藍色柱代表最低溫度。點擊任意柱形,讀者可看到該柱形所代表的具體年份、月份及對應地表溫度。

數據顯示,上一次全球陸地最低氣溫在11月降至零度以下是在1952年秋季(-0.16°C)。到2015年,11月的氣溫上升到2.16攝氏度。2015年12月,全球最低陸地溫度165年來首次超過零。整體來看,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地球上的全球溫度在持續上升。

在過去幾十年裡,全球氣候變化相當劇烈,這使得全球氣候變化成為十多年來一個受到嚴重關注的話題。而全球變暖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該作品也因觀察了一個世紀以來全球溫度和相關氣候的變化並以新穎的可視化方式呈現,獲得了2018年的信息之美獎。

http://prasantakrdutta.com/projects/global-climate-dataviz/

案例六

作者:Shangning Wang(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美國)

作品:《全球氣候變化信息圖》(Infographic For Global Climate Change)

(相關版面截圖)

全球氣候變化是當今社會的一個嚴重問題,影響著地球的未來。它對我們的環境造成許多影響,如冰川縮小,河流和湖泊的冰融化,動植物活動範圍改變,動物物種消失等。另外,根據美國宇航局的報告,近年來世界各地的極端天氣事件有所增加。這張可視化信息圖表正是展示了全球氣候變化的細節和證據。

圖表內容分為六個部分,從地圖上至下依次為:全球氣候變化關鍵數據、全球氣候變化原因、全球氣候變化證據、全球氣候變化後果、最易受海平面上升影響的大城市及解決辦法。在數據可視化和信息呈現上,作品也充分體現了「地圖」的特徵。比如突出數字的作用,使用簡潔而生動的圖示和統計圖、重視科普性等。

以圖示為例,在「全球氣候變化原因」內容的部分,作者對一些背景數據進行了矢量化處理,並在此基礎上用箭頭顯示太陽輻射到達地球表面的過程中被大氣和地表吸收或反射情況,且對過程中的關鍵節點和重要大氣成分做了標註和簡要的文字說明。以重視科普性為例,地圖對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等術語進行了百科式的補充說明。

該作品用信息可視化的手段,引發了讀者對於全球氣候糟糕現狀的關注,因此也獲得了2017年信息之美獎。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32035969/Infographic-For-Global-Climate-Change

看完了這麼多海外有關全球氣候變暖的數據新聞案例,不知道你是否對它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與認識呢?在你眼裡,有什麼讓你眼前一亮的有關全球氣候變暖的報導呢?歡迎在留言處與大家分享交流~

封面圖來源:網絡

參考連結:

[1]地球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六月(掃碼閱讀)

本期編輯:袁子涵、張文麗、李葉、李開顏、姚思妤

相關焦點

  • 一招解決全球變暖?科學家要人造火山噴發,給全球變暖踩剎車!
    A man-made 'volcanic' eruption全球變暖的最後一招?負責控制氣候變化的國際委員會本周表示,世界需要採取「前所未有」的措施來改造其能源、交通和農業系統,以避免全球變暖帶來的最壞影響。
  • 每十年升高0.23攝氏度 中國氣候變暖幅度是全球的兩倍!
    因溫室效應而導致的全球變暖仍被一些人認為是個偽命題,比如最近令歐巴馬都頭疼的美國參議院環境和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席吉姆·因何夫(James Inhofe)。為了讓更多人相信全球氣候變暖是個偽命題,他出版了一本書——《最大騙局:全球氣候變暖陰謀如何威脅你的未來》,在書中,他搬出《聖經》為自己作證。
  • 雙語|氣候變暖導致秋天樹葉提前變色掉落
    (原標題:研究發現:氣候變暖導致秋天樹葉提前變色掉落)
  • 英國科學家:氣候變暖對發展中國家影響重大
    英國科學家:氣候變暖對發展中國家影響重大 2015-08-10 07:50:51如果全球氣溫上升3度,成千上萬人的生存將受到威脅。冰河時期全球平均氣溫與現在相比僅低了5度,就出現了北美、歐洲大面積被冰雪覆蓋的景象。」丹尼爾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稱。    他認為,今年底召開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COP21)或將影響此後百年乃至千年的人類歷史,因為它將決定我們能否把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
  • 全球熱點:北美遭遇極寒天氣 全球變暖仍是進行時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近期遭遇寒潮僅僅是一個國家部分地區短期內的天氣情況,不代表全球氣候大環境。從全球範圍看,氣候變暖仍在繼續,且深深危害全球環境。攜手應對全球變暖不論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應是人類共識。【新聞事實】28日,一場寒流為美國中西部以及東北部各州帶來了大幅降溫和降雪。
  • 專家稱全球氣候變暖將使東京等大城市消失
    國際在線報導:據紐西蘭先驅報消息,看過美國大片《後天》的人們也許不會忘記影片中描寫的氣候變化帶給美國的深重災難。近日,一個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學術會議在德國召開,英國政府首席科技顧問大衛-金博士在會上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將使地球的面貌發生重大變化。
  • 雙語|研究:氣候變暖導致秋天樹葉提前變色掉落
    (原標題:研究發現:氣候變暖導致秋天樹葉提前變色掉落)
  • 研究發現:氣候變暖導致秋天樹葉提前變色掉落
    我們知道二氧化碳是造成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所以植物從大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越好。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生長季延長,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樹木和其他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將比以前多。但是一項新研究顛覆了這一理論,並可能對人類如何適應氣候變化產生深遠影響。
  • Climate Change 氣候變化怎麼說?
    一萬年前,地球的平均氣溫是15攝氏度。到了1850年,平均氣溫只上漲了0.5攝氏度。然而,科學家預測在未來的百年內,平均氣溫就要上漲1-3.5攝氏度。 變暖速度之快之巨在之前絕無僅有。  What is causing Global Warming? 什麼因素導致了全球變暖?
  • 研究發現:氣候變暖導致秋天樹葉提前變色掉落(雙語新聞)
    下面是研究發現:氣候變暖導致秋天樹葉提前變色掉落(雙語新聞)的內容。  秋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因為有絢麗多彩的樹葉和金燦燦的落葉鋪就的「地毯」。新研究指出,今後你看到這一秋日美景的時間要提前了,因為氣候變暖將讓秋天的樹葉提早變色和掉落。
  • 美國遭遇極寒天氣,川普調侃想要全球變暖回來
    天氣不等於全球氣候這次美國寒潮引發一波關於全球變暖的熱議,迫使許多機構再次重申局部天氣不等於全球氣候的道理。其實只要本著科學的態度,就能看到全球變暖不僅正在發生,而且已在全球許多地方造成危害,如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地區,洪澇、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即便是川普政府去年11月發布的《國家氣候評估》報告,也承認氣候變化正在給美國的農業、能源、土地、水資源和民眾健康等多個方面帶來損害。全球變暖需要全球攜手應對。
  • 全球變暖 芬蘭熱得快
    芬蘭氣象學會22日說,過去166年間,芬蘭氣溫升高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區的近兩倍,有力佐證了緯度越高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越大的理論。這一機構援引東芬蘭大學研究成果說,自1847年以來,芬蘭的平均氣溫升高了超過兩攝氏度,「在觀測期間,芬蘭每十年的平均氣溫升高0.14攝氏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兩倍」。
  • 經濟學人精讀,氣候變暖危機迫在眉睫
    It must be tackled urgently and clear-headedly 這期的經濟學人是以全球氣候問題為中心的,leader的第一篇,也就是本文,就是講的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所帶來的危機。文章篇幅很長,所以我打算當作兩篇更新。這篇文章真的非常值得學習,不管是它的內容還是寫作手法。尤其適合拿來做寫作素材,也可以擴展你的知識面。
  • 全球多地迎來寒潮 分析稱氣候變暖「推波助瀾」
    近來,全球多地出現嚴寒天氣,美國遭遇暴風雪,預計將影響5000萬人,日本北海道24小時積雪達到92釐米,兩名烏克蘭居民凍死街頭。  受南下的北極寒流影響,美國中西部和東部地區迎來大降溫,多地溫度降至冰點以下,部分地區可能會迎來降雪。
  • 全球氣候變暖加劇社會衝突 軍隊不可避免被捲入
    全球氣候變暖讓各國軍隊面臨越來越大挑戰。據美國媒體近日報導,全球氣候變暖將導致更多衝突的發生,軍隊將不可避免地被捲入。變暖加劇社會衝突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芬加近日向國會發出警告說,全球氣候變暖容易使世界各地現有問題更為尖銳,諸如貧窮、糧食漲價、社會關係緊張和環境惡化等,這些因素將威脅一些國家的穩定,導致更多衝突的發生。
  • 全球氣候變化簡化應對4個數(組圖)
    聯合國氣候報告指出,全球變暖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地球「發燒」很有可能是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海洋升溫的速度一直超過以往;全球變暖帶來的不利影響已經出現,例如物種滅絕和變化無常的惡劣天氣。為了避免全球變暖可能帶來的氣候災難,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出了4個數字的對策——  「2」代表避免氣溫上升兩攝氏度。
  • 中國氣象局局長: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場騙局?
    極端的意見甚至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場鬧劇和騙局。這些情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困惑。氣候變化科學問題爭論和質疑的焦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近百年來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全球氣候變化是否真實?二是這一變暖現象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地表平均氣溫呈波動式變化、總體升溫的特徵。全球地表年平均氣溫的變化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是地球大氣運動的客觀規律。
  • 雙語閱讀:氣候變化或讓南極洲變「綠洲」
    科學家警告說,人為的氣候變化可能會讓南極洲「變綠」,隨著冰川消退,南極洲大陸上將會被植被覆蓋。Experts believe clues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planet can be gleaned from the Pliocene period three million years ago, the last time carbon dioxide levels in the atmosphere were as high as they are
  • 古特雷斯呼籲全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採取行動避免災難性全球變暖
    【環球時報報導】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致辭時表示,世界各國領導人應在本國宣布「氣候緊急狀態」,以此刺激採取行動,避免災難性的全球變暖。據路透社12日報導,古特雷斯表示,《巴黎協定》已達成5周年,世界仍未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 第25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之後:怎樣對待海洋、氣候和生物多樣性?
    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以這種方式在為全球氣候和海洋政策提供信息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有時甚至能起到直接推動作用。這是我們的工作帶來的影響的一個典型案例:海洋觀測為解釋海洋對於緩解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做出了貢獻,而海洋觀測數據大部分是通過我們的全球海洋觀測系統收集的。例如,海洋熱含量數據表明,全球氣候變暖之所以在2015年前出現了短暫放緩,是因為海洋深層部分吸收了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