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地鐵上的一幕引發了眾怒:
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指著自己坐在座位上的奶奶大吼道:「你是什麼東西,聽不懂人話嗎?我警告你,你給我起來!」
口吻極其蠻橫,態度極其惡劣,身邊有乘客看不下去了,就問他是哪個學校的,小男孩怒懟道:「臭學校!」
乘客們繼續說:「你讓大家都看不下去你知道嗎?」
小男孩繼續大吼:「幹你的事兒去,不要管我!」
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而他的奶奶則輕輕地說著:「沒有家教,你再這樣我以後再不來接你,以後再也不來管你了……」
很多人都說這個小男孩絕對是被父母溺愛出來的。
視頻裡沒有出現小男孩的父母是怎麼樣溺愛他的,我不好亂猜,但小男孩奶奶的那番話倒是在視頻裡確實出現了的。
奶奶指責男孩「沒有家教」,這說明至少奶奶對「家教」兩個字是有一定認知和要求的,而且從奶奶堅持不起身的做法來看,奶奶對男孩也不是唯命是從、無度溺愛的。
真正的答案,或許就藏在奶奶後面的話裡:「我以後再不來接你,以後再也不來管你了……」
這個奶奶,她以後真的會不去接他,不去管他嗎?
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奶奶的話其實是一句不可能實現的大話,說得不好聽一點其實是一句「廢話」。
在我們這個社會上,有很多家長都和這個奶奶一樣,在孩子不聽話或者在對孩子表示失望的時候,都喜歡說「我們不要你了」、「你不配做我們的孩子」這類話,有的甚至還會打開門假裝要把孩子推出家門……
但天下沒有任何一個家長會真的不管孩子,這類大話說一兩次,孩子或許會害怕,次數一多,在孩子看來你不過是「黔驢技窮」罷了。
家庭教育裡,不可能實現的大話說得越多,越容易使自己無計可施。
我兒子小時候寫字特別難看,那字寫得連他自己都不認識。
為了讓他把字寫好,我妻子就經常狠狠地說出一句「再不把字寫好就把你的頭打到肚子裡去」,但她每次說的時候,我兒子只是感覺到媽媽生氣了,對媽媽的話其實一點也不怕,他有時候甚至還會偷偷地笑起來;
而我有時候去檢查作業看到他的字沒寫好,我只是嚴肅地問他「你怎麼回事?」
相對來說,我這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反而對我兒子更有威懾力。這就是底牌的露與藏。
「再不把字寫好就把你的頭打到肚子裡去」,聽著似乎很狠,但其實稍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而我說的「你怎麼回事」,因為沒有亮出底牌,他無法確定我將會怎麼做,我或許會揪他耳朵,或許會撕他的作業本,或許會讓他重寫……
他在未知中對於這所有一切的擔憂和恐懼,遠遠勝過他「把頭打到肚子裡去」對於這句畫面感豐富到幾乎要令人發笑的恐嚇。
我們很多人都認為會發脾氣的小孩子都是被溺愛出來的,其實真正被溺愛的孩子在父母面前並不會有太多發脾氣的空間。
以這個對奶奶大發雷霆的小男孩為例,這類孩子真正的形成原因是家長的「教而不得其法」。
當這段視頻傳開來以後,你覺得小男孩的父母會認為小男孩是對的嗎?他們會完全不管嗎?
不會的,他們一定也會教育,但你相不相信,他們的教育方式很可能和小男孩的奶奶是一樣的:「出去,你給我出去,這麼不孝順,這麼給人丟臉的小孩不配出生在我家……」
然後雞飛狗跳一陣子,到了父母自己認為「夠了」的時候,又對孩子說:「快去洗臉,睡覺,下次再這樣堅決趕出家門!」
看到沒?自己打自己的臉了吧!
再長大一點,孩子真要是走出家門,反而是家長自己哭天搶地到處貼尋人啟事,誰嚇得了誰?
在家庭教育中,不管是「獎」還是「懲」,都不要說不可能實現的大話。
獎勵的時候說大話,容易使孩子不信任你;懲罰的時候說大話,容易使孩子覺得你不過爾爾。
對著幾個「不過爾爾」的家長,孩子敢隨意發脾氣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