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馬
近日,坊間有一則消息是,中國郵政集團為扭轉集郵市場低迷現狀、恢復集郵愛好者集郵信心,集團公司從郵政內部改革。並且還煞有介事地貼了幾張會場的圖片,給人一種感覺就是信源的準確和可靠性。
並且列出了改革的重點有五點:其一是2020年郵票將減量30%,每次發行郵票要與國家郵政局一同公布發行數量。
其二是集團公司向各省公司提高內部成本結算,大幅度提高郵票成本高到70%,也就是基層郵局要郵票是花了郵票70%面值的錢的,成本加上基層郵政企業各類成本後,郵票的面值就是真正的人民幣價值了,就這樣,今後各級郵政公司就沒有能力去打折銷售了。
其三是不給郵政員工攤派任務,員工也不會打折銷售了。集團發現各省公司集郵產品打折銷售要紀律處分。
其四是不準提前銷售,不準不規範經營。
其五是各省開發郵票郵品要總公司審批統一銷售,不準踩紅線。
這五則消息如果全部實施,那麼郵市復甦可期,但是可能嗎?估計老集郵愛好者都會嗤之以鼻吧?
因為其間涉及到多方的利益,郵政那有這種膽略進行如此大刀闊斧地改革。郵政集團公司和各省公司的利益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不可能為了集郵愛好者的利益,而犧牲省公司的利益。
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估計還是集郵愛好者自己的杜撰罷了。或許想想明年會有哪些郵票將發行更靠譜一些。雖然2020年的新郵發行計劃還沒有公布,不過坊間已經有各路大神在揣測明年會發行什麼了。
紀念郵票估計還有不少在排隊吧。恩格斯誕辰200周年是不是也該發了。馬克思已經發過了,明年11月28日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怎麼也得和馬克思規格一樣吧?
紅樓夢第四組應該來了吧?月圓中秋是不是又該來一組了?一度時間說的是隔年發布一組的。中國剪紙(二)、中國古代科學家及著作(二)、清正廉潔(二)、水果(四)、絲綢之路文物(二)、中華孝道(三)都在排隊等著了吧?絲綢之路有了,是不是該茶馬古道了?鄱陽湖發了,是不是該洞庭湖了?
無論如何明年的發行計劃估計也快公布了?畢竟已經快到11月了。新郵預訂也該告一段落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布局明年的發布計劃了。
當然,郵市如果想好轉,就必然得回到發行量這個癥結上來。現在的集郵愛好者越來越少,新郵預訂戶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黯然而去,再不縮量,真的沒法熬下去了。趕緊把發行量控制到800萬以內,即使是熱門票也不能突破這個限量。甚至還可以繼續壓縮到600萬左右更好。
此外,市場一度也傳聞郵資會做出調整,適當上漲,既然快遞搶了不少生意,索性也把郵費調起來,把郵票面值也擴大點,增加點實寄量,補充點包裹使用量。會不會印點百元郵票呢? 小型張6元低了,弄個8-10塊,反正也是個圈錢唄,省事多了。
回顧改革開放以後的郵資資費調整,1990年7月31日,國內郵政資費進行了第八次調整,在信函平信外埠0.08元執行了40年後,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發改委、國家郵政局發出通知,對國內郵政資費進行了第八次調整:將信函平信的本埠從0.04元調整為0.1元、外埠平信從0.08元調整為0.20元;明信片的本埠從0.015元調整為0.04元、外埠從0.03元調整為0.08;掛號信由0.12元調整為0.30元。這是從1950年7月1日第五次郵資調整後,第一次對所有郵資進行調整。
1996年12月1日,進行了國內郵資的第九次調整:取消本埠、外埠之分,統一一個資費標準:信函調整為0.50元、明信片調整為0.40元、印刷品調整為0.30元、掛號信調整為1元。1999年3月1日,恢復本埠、外埠資費之分,信函的本埠為0.60元、外埠為0.80元;明信片的資費為0.60元;印刷品的本埠為0.30元、外埠為0.60元;掛號信的資費調整為2元。
2004年1月1日,國家郵政局對國內郵件掛號信資費進行了調整,將國內掛號信資費從2元調整為3元;到如今已經延續了15年了。2006年1月1日,將國內印刷品資費調整為:本埠為0.40元、外埠為0.70元。2006年11月15日,信函的本埠調為0.80元、外埠為1.20元;明信片的資費為0.80元。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