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奶瓶用開水燙一下就行?父母別這麼敷衍,「坑」了寶寶還不知道

2020-12-18 齊姐育兒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你真的會洗奶瓶嗎?

這個問題,相信大多數父母都不屑一顧:咋的,我不會洗奶瓶難道你會?不就是一個奶瓶,有手的誰不會洗?

確實,大家都會洗奶瓶,但洗出來的奶瓶合不合格呢?

若是把那些寶爸/寶媽洗過的奶瓶拿去檢測,大概有一大半都會不合格。

因為大部分人洗奶瓶的方式十分粗暴簡單:

把奶瓶打開,加清水衝洗,最後再用開水燙一遍。

看起來這個步驟好像把奶瓶裡的奶漬都洗乾淨了,也用了開水消了毒,怎麼還不合格?

在正文開始之前,我們先來說開水消毒這件事情。

眾所周知,高溫消毒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在以前,倘若有了傳染B,大家都會把可能感染的衣物以及碗筷放在開水裡煮一煮。古時候醫學條件低下,大夫用來消毒也只有烈酒和火烤。

一般餐具上殘留的細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以及大腸桿菌。通常情況下這些細菌基本上都能在高溫下被殺死。但它們並不是主要的威脅,最重要的是一些細菌裡的毒素。這些毒素在高溫下卻並沒有那麼容易被分解,十分的頑強。除此之外,高溫也需要持續一段時間才能完全殺滅那些細菌。

很多父母只是往奶瓶裡倒上開水燙一燙就完事兒了,整個過程只有十幾秒。這能起到的作用簡直微乎其微,大部分細菌毒素、真菌孢子都無法被消滅。

所以,這種方法相當於只給了父母自己一個心裡安慰,並沒有多大的作用。

那麼,奶瓶應該如何清洗?

1、用清水泡一泡再衝洗

清洗的時候最好是用冷水,不要一上來就用開水,因為會讓奶漬汙垢附著在瓶身上,不容易清理。是以,當寶媽需要清理奶瓶時,最好先將奶瓶拆卸下來,然後放到清水中泡一泡,然後再一一衝洗。倘若瓶身上有油漬,可以使用寶寶專用清洗劑。

當然,奶瓶清洗應當及時,最好每次喝完就清洗。因為奶粉非常容易變質,奶瓶裡很容易滋生細菌。

2、每個角落都不要放過

逛過母嬰店的家長都知道,清洗奶瓶有一整套工具,例如奶瓶刷、奶嘴刷。因為奶瓶的構造比較特殊,其他工具很難各方面清理乾淨,所以每個部位應該使用各自搭配的工具清洗。瓶底凹陷的部位、奶嘴、螺旋部位、奶瓶蓋,這些地方都要格外注意。

3、瀝乾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清洗完之後,要將奶瓶放在陰涼的地方進行陰乾。這一步主要是確保奶瓶中不會殘留多餘的水分,滋生細菌。

4、消毒

在瀝乾奶瓶之後,就需要給它消毒了。比較常見的奶瓶消毒的辦法有:沸水消毒、蒸汽消毒和紫外線消毒。家裡有條件是,有專門的消毒櫃,就用這個消毒。如果沒有也可以把奶瓶放進水裡煮開消毒。奶瓶塑料材質的最好在水開之後再放進去,不然很容易變質。

如果上述這4個步驟你都做到了,那麼恭喜你,你洗的奶瓶合格了!記住,這4個步驟,一個都不能少!

相關焦點

  • 孩子奶瓶用開水燙一下就ok?這麼敷衍,「坑」了寶寶還不知道!
    說到清洗奶瓶這件事兒,很多家長都非常的自信,感覺清洗奶瓶是一件小事兒,難不倒他們。但要是問他們,是怎麼給孩子清洗奶瓶的,就會說用開水燙一下,消消毒就好了。其實這樣的吸奶瓶方法,不合格的。很多家長就無語了,都高溫消毒了,怎麼還不合格呢?
  • 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燙一下就能消毒變乾淨?家長別太天真
    奶瓶處理不恰當,很可能就成為細菌的「遊樂園」,時刻威脅寶寶的身體健康。 要說給寶寶洗奶瓶,相信家長們沒有說不會的,但你真的洗對了嗎?
  • 有種「敷衍」叫做開水燙奶瓶,切勿太天真,家長省事寶寶卻很受傷
    而寶寶的健康也是所有家長心之所向,所有家長在寶寶的飲食、穿著等方面上都會十分小心,就好比天冷了,家長會給寶寶裹上一層又一層的衣服,會注意寶寶手腳的衛生等等,而寶寶的飲食也是重中之重了,就像許多家長會去用開水燙洗奶瓶,也這是保證寶寶飲食衛生的一種方法,但是這樣真的有用嗎?
  • 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家長圖方便讓細菌超標,寶寶會很受傷
    為了讓奶瓶更乾淨,不少家長會在使用奶瓶前後,用開水燙一下,已達到消毒的目的,但實際情況真是如此嗎?奶瓶消毒這件事,不能敷衍!小夏的寶寶4個多月了,正是用奶瓶最頻繁的階段,由於小夏最近工作比較忙,保姆又請了假,寶寶就暫時交給了婆婆來照顧。
  • 給娃消毒奶瓶,你還覺得開水燙燙就行?寶寶不適可能就是這麼來的
    正說著話,她老公就把奶瓶和奶粉拿過去,要給孩衝奶粉,一個大男人,笨手笨腳地先用熱水把奶瓶涮了涮,接著就盛了奶粉要往裡邊放。我看見了連忙和他說:「剛才我們來回摸了奶瓶,你得好好消毒啊。」聽了我的話他明顯一愣,隨即還有點自豪地表示:「我剛才不就是消毒嗎?我用的可是剛燒開的水呢,沒有100度,也有98度了。」
  • 有一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家長自以為很衛生,但受罪的是孩子
    寶寶出生之後,家長都想要好好地照顧孩子,但有一些家長,不知道怎樣正確照顧孩子,就隨便糊弄和敷衍一下,最後受罪的是孩子。 這時婆婆說出答案,婆婆在平時用開水燙一下奶瓶,就給孩子用,等孩子下次使用,再燙一下,就放心的給孩子使用了。
  • 有一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家長自以為很衛生,但受罪的是孩子
    寶寶出生之後,家長都想要好好地照顧孩子,但有一些家長,不知道怎樣正確照顧孩子,就隨便糊弄和敷衍一下,最後受罪的是孩子。這時婆婆說出答案,婆婆在平時用開水燙一下奶瓶,就給孩子用,等孩子下次使用,再燙一下,就放心地給孩子使用了。醫生對婆婆說:「母乳中,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果只」敷衍「地用開水燙一下奶瓶,很容易洗不乾淨,給細菌提供了增長的機會。」
  • 奶瓶用開水燙一下就行了麼?寶寶腸胃不好,寶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奶瓶消毒,你真的做對了嗎?家有不足3個月大的寶寶,別再只是用開水燙了對於新生兒寶寶來說,奶瓶是不可或缺的,即使是母乳餵養的寶寶,也會使用奶瓶喝水的,更何況那些奶粉餵養或者混合餵養的寶寶,更是離不開奶瓶了,奶瓶就如寶寶的飯碗一般,每天都會用到。
  • 有種「偷懶」叫開水燙奶瓶,燙一下就能消毒乾淨?家長太天真
    婆婆這才知道原因,她一直在「偷懶」,她在餵完寶寶之後,只用開水燙一下奶瓶就放到一邊了,寶寶餓的時候,再用開水燙一下就餵給寶寶。 醫生解釋道:「母乳中營養豐富,這樣不充分的清潔就給了細菌生長的機會,家長帶孩子敷衍,受傷的是孩子」。婆婆聽完這些很後悔,後來,婆婆帶娃時,注意了很多,也沒有出現這個問題了。
  • 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家長天真行為,無形中給寶寶造成傷害
    "叫開水燙奶瓶,42天大新生兒發高燒,原因竟在奶瓶上?醫生的回答讓陳女士很是不解,寶寶每天都喝的母乳,怎麼可能會出現飲食中細菌超標的情況?於是陳女士便問了婆婆有沒有忽視些什麼,這時候婆婆才說出,每次餵完寶寶後,她都只是簡單的用開水衝一下然後就放在一邊,等下次要裝奶時隨意衝一下就繼續給寶寶用了。
  • 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家長太天真,這種行為寶寶很受傷
    俗話說病從口入,別看寶寶每天喝的都是母乳或者奶粉,也可能會出現健康問題,而根源很可能出在孩子的奶瓶上。出了月子沒多久,小鳳就把孩子交給了婆婆照顧,自己出門上班了。問了婆婆才知道,原來每次餵完孩子以後,婆婆只用開水衝一下奶瓶就放在一邊了,下次喝奶的時候又再燙一下就繼續用了。「母乳中營養豐富,這樣不充分的清潔就給了細菌生長的機會。家長帶娃敷衍,受傷的是孩子。」聽完醫生的解釋,婆婆也表示很後悔。後來帶娃時婆婆注意了很多,也再沒有出現這樣的問題了。
  • 有種「偷懶」叫開水燙奶瓶,方便了大人,「坑」了孩子
    後來婆婆覺得麻煩,於是餵完奶粉後,每次拿開水衝一衝奶瓶,不控幹,隨手給奶瓶扣上蓋就扔在一邊。下次再用奶瓶的時候再拿開水燙下,繼續給孩子衝奶粉,剛開始小鹿處理堆積的工作根本沒有注意到這件事。很多父母可能認為給奶瓶消毒是多此一舉,但是作為寶寶入口的東西,父母還是最好要小心一些,畢竟病從口入。而且雖然多數人都認為開水燙奶瓶就算是給奶瓶消了毒,但實際上根本不能達到好的消毒效果,開水消毒雖然方便了大人,但是卻會坑了孩子。
  • 用開水燙一下奶瓶=消毒?別傻了,寶寶的腸胃傷不起!
    寶寶吃完奶後,奶瓶你是如何清洗消毒的?大多數寶媽,都是用自來水直接衝洗,然後使勁上下晃動,或者拿奶瓶刷在裡面刷一下。如果是寶寶剛吃完奶就去洗,奶瓶還是比較好清洗的,就怕有時候一忙給忘了,2~3個小時候後才去洗,這時候你會發現特別難洗,因為殘留的奶液已經結塊了,附著在奶瓶內部很難洗乾淨。除了用溫水,和使勁刷以外,實在不行的情況下,有些寶媽會加進去一些洗潔精,你別說,加入洗潔精效果確實很好,能把奶瓶內部洗得乾乾淨淨。但用洗潔精洗奶瓶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會殘留洗潔精的味道,很難涮乾淨。
  • 有種「消毒」叫開水燙奶瓶,父母認為燙一下就能消毒,太天真了!
    不過,這種「消毒」,各位寶媽們,你們真的用對了嗎?經調查,不少寶媽們,為了節省時間,直接用開水燙奶瓶的方法進行"消毒",給孩子餵養。麗麗是名小白領,丈夫在做金融專業,兩人的工作都非常努力,盼望著能過上好日子,給剛出去的寶寶提供優質的生活。
  • 奶瓶還在用開水燙?別坑娃不自知!
    17年生大寶的時候,那會兒6月份,大寶混合餵養,每天奶瓶清水洗一洗刷一刷,開水燙一下完事,現在回想蠻慶幸大寶腸胃功能不錯,沒出啥問題。直到今年生了小寶,我才知道什麼叫折騰。本想著普通奶粉餵一餵就好,結果月子裡第28天突然發現小寶大便帶血絲,我一下慌了,馬上帶去醫院,醫生診斷為奶粉過敏,當下換了肽敏舒深度水解奶粉。換完奶粉,洗奶瓶的時候才叫糟心,泡完奶的奶瓶巨油,剛開始沒想那麼多,用刷子刷「乾淨」(看著蠻幹淨,其實一點都不乾淨),再用開水燙一下便倒扣在架子上。
  • 寶寶奶瓶開水燙一下不能消毒,這麼做才是正確的消毒方法
    專家表示應該不會中毒,但也給她提了建議,扔掉一起煮的奶瓶、牙膠,不是所有材料的都適合用蒸煮消毒,消毒前一定先看清楚產品說明書。現在很多媽媽都很注重寶寶奶瓶的清潔消毒,有推薦用奶瓶消毒液的,有推薦用沸水煮的,也有推薦用蒸汽消毒機的。除了消毒液,因為沒用過就不說了,今天天和大家說一下後面兩種的方法:煮沸法消毒和消毒機。
  • 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家長圖方便,致細菌超標,寶寶很受傷
    下次喝完奶,寶媽可以讓老公或者自己去洗下奶瓶」;在眾多「吃瓜群眾」的議論聲中,我看到了這樣一條高贊留言:「洗奶瓶這個事,我家之前也遇到過。寶寶每次喝完,我都立馬去洗,想著熱水衝衝就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聞了下奶嘴,真的「好臭」。原來,奶瓶一定要大卸八塊後來了洗,否則,寶寶就會遭罪」。
  • 有種「偷懶」叫開水燙奶瓶,方便了大人,卻「坑」了孩子
    由於孩子還小,他的抵抗力比較差,一旦孩子吃了不乾淨的東西更容易生病。但是在有些家庭中,由於父母比較忙,孩子通常會有老人來帶,由於老人的生活習慣,本身與年輕人就不同,在帶孩子期間也並沒有那麼多講究,孩子每天只要吃得飽飽的,聽話就可以了。
  • 奶瓶燙一下就OK?太天真!這種「敷衍」行為要不得
    奶瓶作為餵養寶寶必備的裝備之一,其實也是有著很多學問值得我們當家長的深究的。比如每個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應該用多大容量、什麼材質的奶瓶;奶嘴應該用哪種的會更加安全耐用;等等,都是我們這些當家長的應該了解的東西。
  • 有一種「大意」叫用開水燙奶瓶,媽媽是省事了,可受苦的是寶寶!
    寶媽眉頭緊鎖,回復醫生說:「準備夜奶會用奶瓶,不過我都燙過的啊,每一天給寶貝用之前,都用開水燙一次。」「這就對了,問題就在這了!」原來,不少新手寶媽都會犯這種錯誤,寶媽們會覺得,用開水燙奶瓶就算是消毒了,每天燙一次足夠了。可是,真正意義上的消毒,卻是用專業的消毒櫃,或是把奶瓶放到開水鍋裡,至少要蒸煮上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