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家長太天真,這種行為寶寶很受傷

2020-12-18 逗兒媽媽

俗話說病從口入,別看寶寶每天喝的都是母乳或者奶粉,也可能會出現健康問題,而根源很可能出在孩子的奶瓶上。

出了月子沒多久,小鳳就把孩子交給了婆婆照顧,自己出門上班了。即便如此,小鳳也會提前吸好奶,放在冰箱裡,保證孩子喝的都是母乳。小鳳計劃得很好,一開始孩子也確實沒什麼問題。

可半個月以後,孩子卻出現了腹瀉和發燒的情況,嚇得小鳳趕緊就把孩子帶到了醫院。畢竟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孩子發燒實在是太嚇人了。不過還好不是最壞的結果,醫生告訴小鳳,孩子是因為飲食中細菌超標而導致的腸胃炎症,然後引發的發燒。

孩子每天喝的都是母乳,怎麼會細菌超標呢?問了婆婆才知道,原來每次餵完孩子以後,婆婆只用開水衝一下奶瓶就放在一邊了,下次喝奶的時候又再燙一下就繼續用了。

「母乳中營養豐富,這樣不充分的清潔就給了細菌生長的機會。家長帶娃敷衍,受傷的是孩子。」聽完醫生的解釋,婆婆也表示很後悔。後來帶娃時婆婆注意了很多,也再沒有出現這樣的問題了。

很多人外出吃飯都會用開水燙一下餐具,開水可以消毒的觀念可說是深入人心。但現實可能要讓很多人失望了,我們平時的「燙一下」基本很難達到消毒的目的,尤其是給寶寶的餐具、玩具和衣服消毒時,「燙一下」還遠遠不夠。

說好的開水消毒,為啥沒用?不是沒用,是做得不夠

開水的溫度可以達到98°~100°,確實達到了一般消毒的溫度要求,可除了要高溫度,消毒還有時間要求。

一般來說,高溫消毒要求溫度達到沸點也就是100°時,時間至少要有3分鐘,而溫度最低也要有80°,時間則需要延長到了10分鐘。

而給寶寶奶瓶消毒時,水溫會隨著時間降低,通常時間也只有十幾秒,加上杯壁上還有殘留物,燙一下,泡一下是遠遠不夠的。

即便達到了高溫消毒的溫度和時間要求,很多家長給寶寶奶瓶的消毒還是不合格的。尤其是單獨帶娃精力有限,或者是平時比較粗心,不太注意這方面的家長,清潔奶瓶時經常踩雷。

清潔奶瓶不簡單,踩了這三個雷,效果大打折扣

1、留有衛生死角

瓶身體積大,而且是用於裝奶,很多家長都會重點清理瓶身。可殊不知,奶瓶與蓋子連接的螺旋部位和奶嘴處很容易有殘留的奶垢,加上清潔起來比較困難,很容易成為衛生死角。存在這樣的衛生死角,瓶身清理得再好可能也沒用。

2、沒有及時清洗

帶娃的時候手忙腳亂,尤其是家裡有多個寶寶時,因此,很多寶媽在餵完奶後可能都來不及及時清潔奶瓶,會先放在一旁,之後再去清洗。這就給了細菌滋生的機會,等寶媽再去清洗時,需要更徹底的消毒才能達到衛生標準,從而容易出現清潔不徹底的問題。

3、清洗後未晾乾

既然已經清洗好了,那麼奶瓶就是衛生的了,很多寶媽也就直接把奶瓶擰上蓋子放起來了。可瓶身和瓶內還是潮溼的,這樣的環境更容易滋生細菌,因此,在清潔完奶瓶後,寶媽最好時擦乾或者放在架子上晾乾後再扣蓋。

只有自己帶娃了才知道帶娃有多麻煩,而且每件事無大小,都可能會對寶寶造成傷害,即便清潔一個奶瓶也要用心。如果家長偷懶了,敷衍了,那麼寶寶可就要遭罪了。

話說,大家認為帶娃時,還有哪些細節容易被人忽視,卻會帶來嚴重後果嗎?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家長太天真,寶寶:我很受傷啊
    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家長太天真,寶寶:我很受傷啊在大家的印象中母乳是最健康最有營養的,所以有一部分上班族寶媽都會在上班之前將母乳吸好放入冰箱冷藏,當孩子需要進食時只需要家裡人將母乳放入奶瓶即可,這樣既保證了寶媽能夠輕鬆上班孩子又可以吃到母乳,看似是一件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 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燙一下就能消毒變乾淨?家長別太天真
    如果奶瓶清洗消毒很敷衍,就是坑娃於無形哦~ 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寶寶很受傷 寶媽蓉蓉的奶水很多,一直都是母乳餵養的,寶寶白白胖胖,身體健康,很少有生病的時候。從懷孕開始,一直都是婆婆在照顧她。
  • 有種「敷衍」叫做開水燙奶瓶,切勿太天真,家長省事寶寶卻很受傷
    而寶寶的健康也是所有家長心之所向,所有家長在寶寶的飲食、穿著等方面上都會十分小心,就好比天冷了,家長會給寶寶裹上一層又一層的衣服,會注意寶寶手腳的衛生等等,而寶寶的飲食也是重中之重了,就像許多家長會去用開水燙洗奶瓶,也這是保證寶寶飲食衛生的一種方法,但是這樣真的有用嗎?
  • 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家長天真行為,無形中給寶寶造成傷害
    "敷衍"叫開水燙奶瓶,42天大新生兒發高燒,原因竟在奶瓶上?"敷衍",很容易在無形中給寶寶造成傷害。家長要明白:開水並不是不能消毒,而是我們做法有誤通常來說,開水的溫度在98°~100°,這個溫度確實具備消毒的作用,當時高溫消毒也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時間。
  • 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家長以為「消毒」,實則讓寶寶很受傷
    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家長以為「消毒」,實則讓寶寶很受傷在診室裡醫生通過一番仔細的排查和各種化驗檢測出孩子是因為長期細菌超標患上了腸胃炎,所以才出現了高燒不退的問題。在詢問寶媽孩子關於孩子飲食情況的問題時,寶媽表示平時給孩子所吃的食物並沒有什麼問題,而且孩子還在繼續吃母乳。
  • 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家長天真在「消毒」,卻讓寶寶很受傷
    一個家庭中,寶寶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家長的心。任何的病痛都會讓原本平靜的家庭波浪連連。今天急診接到了一位10個月大的小患者,寶寶高燒不退,還伴有嚴重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寶寶在到達醫院後,醫生迅速為寶寶診斷,首先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經過一番排查,原來是寶寶由於飲食中細菌超標得了腸胃炎,從而導致的高燒不退。醫生讓寶媽回想寶寶每天的飲食。
  • 有種「偷懶」叫開水燙奶瓶,燙一下就能消毒乾淨?家長太天真
    婆婆這才知道原因,她一直在「偷懶」,她在餵完寶寶之後,只用開水燙一下奶瓶就放到一邊了,寶寶餓的時候,再用開水燙一下就餵給寶寶。 醫生解釋道:「母乳中營養豐富,這樣不充分的清潔就給了細菌生長的機會,家長帶孩子敷衍,受傷的是孩子」。婆婆聽完這些很後悔,後來,婆婆帶娃時,注意了很多,也沒有出現這個問題了。
  • 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家長圖方便讓細菌超標,寶寶會很受傷
    相信大部分有娃一族都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洗奶瓶。為了讓奶瓶更乾淨,不少家長會在使用奶瓶前後,用開水燙一下,已達到消毒的目的,但實際情況真是如此嗎?奶瓶消毒這件事,不能敷衍!小夏的寶寶4個多月了,正是用奶瓶最頻繁的階段,由於小夏最近工作比較忙,保姆又請了假,寶寶就暫時交給了婆婆來照顧。
  • 奶瓶燙一下就OK?太天真!這種「敷衍」行為要不得
    奶瓶作為餵養寶寶必備的裝備之一,其實也是有著很多學問值得我們當家長的深究的。比如每個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應該用多大容量、什麼材質的奶瓶;奶嘴應該用哪種的會更加安全耐用;等等,都是我們這些當家長的應該了解的東西。
  • 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家長圖方便,致細菌超標,寶寶很受傷
    奶瓶,幾乎是每個寶寶的日常用品。每次喝完奶後,都應該清洗乾淨,但若家長清潔方法不當,奶瓶可能就是[藏汙納垢]的好地方。常言道:「病從口入」,對於抵抗力弱的寶寶來說,倘若奶瓶每次都清潔不到位,很可能就會出現拉肚子、腹瀉、嘔吐等情況。
  • 有一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家長自以為很衛生,但受罪的是孩子
    寶寶出生之後,家長都想要好好地照顧孩子,但有一些家長,不知道怎樣正確照顧孩子,就隨便糊弄和敷衍一下,最後受罪的是孩子。這時婆婆說出答案,婆婆在平時用開水燙一下奶瓶,就給孩子用,等孩子下次使用,再燙一下,就放心地給孩子使用了。醫生對婆婆說:「母乳中,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果只」敷衍「地用開水燙一下奶瓶,很容易洗不乾淨,給細菌提供了增長的機會。」
  • 有一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家長自以為很衛生,但受罪的是孩子
    寶寶出生之後,家長都想要好好地照顧孩子,但有一些家長,不知道怎樣正確照顧孩子,就隨便糊弄和敷衍一下,最後受罪的是孩子。 這時婆婆說出答案,婆婆在平時用開水燙一下奶瓶,就給孩子用,等孩子下次使用,再燙一下,就放心的給孩子使用了。
  • 有種「偷懶」叫開水燙奶瓶,方便了大人,卻「坑」了孩子
    有種「偷懶」叫開水燙奶瓶,方便了大人,卻「坑」了孩子娟子就是一個職場媽媽,孩子剛出滿月,她就回到了工作崗位,因為家裡的條件並不是很好,只能讓婆婆來幫忙帶孩子,但是娟子考慮到孩子的健康,還是買了奶瓶消毒器,以便給孩子的餐具進行消毒,買回來之後娟子首先教婆婆怎怎樣使用。
  • 有種「心安」叫開水燙奶瓶,自以為很衛生,這種做法卻傷了娃
    寶寶的健康問題是每個家長都會擔心的問題,尤其年紀比較小的寶寶,身體的免疫力與抵抗力都會很差,所以在面對細菌的時候,總是會抵不過細菌的侵襲,家長在寶寶的日常清潔的時候要格外的注意。有種「天真」叫開水燙奶瓶,家長以為很乾淨,卻傷害了孩子麗麗剛生完寶寶就與婆婆一起居住,婆婆也想能夠在生活中照顧兒媳與孫子,對於麗麗來說,初為人母的她沒有經驗,在照顧寶寶的問題上都要聽婆婆的,畢竟婆婆是過來人。
  • 有種「偷懶」叫開水燙奶瓶,自以為很衛生,這種做法卻傷了娃
    在很多情況之下,我們進行消毒,往往就會採取開水燙一下的方法,所以現在就會出現了,給孩子的奶瓶進行清潔,用開水燙。但實際上許多爸爸媽媽都不知道開水燙,實際上也會對寶寶的身體健康產生一定的危害。有種「偷懶」叫開水燙奶瓶,方便了大人,卻害了孩子!
  • 有種「偷懶」叫開水燙奶瓶,方便了大人,「坑」了孩子
    下次再用奶瓶的時候再拿開水燙下,繼續給孩子衝奶粉,剛開始小鹿處理堆積的工作根本沒有注意到這件事。直到周末一家人吃飯的時候,小鹿給孩子刷奶瓶的時候,才聞到奶瓶中有異味,因為奶瓶從來沒有被仔細清洗過,而且又沒有控幹,所以奶瓶裡滋生了細菌。
  • 有一種「偷懶」叫開水燙奶瓶,家長以為很乾淨,卻「坑」了孩子
    孩子出生之後,寶媽們最為在意的就是"口糧"問題了,畢竟這關係到寶寶將來的身體健康。因此,從奶粉到奶瓶,很多寶媽都是千挑萬選,而且在餵養的過程中還有不少注意事項。有種"偷懶"叫開水燙奶瓶,方便了大人,"坑"了孩子。
  • 有一種「大意」叫用開水燙奶瓶,媽媽是省事了,可受苦的是寶寶!
    文|李知行醫生嬰兒離不開奶瓶,可許多新手媽媽,根本只把奶瓶當「水杯」,沒把奶瓶當寶寶吃飯的「飯碗」!水杯和飯碗有很大的區別,平時我們家裡的水杯,可以隔幾天刷洗一次。但是,飯碗卻要每頓都刷洗一次。因此,部分「大意」的新手媽媽,弄混了嬰兒奶瓶的作用,更有些新手媽媽根本不懂如何給奶瓶消毒,只是很隨意的用開水燙洗奶瓶,結果卻苦了孩子。
  • 孩子奶瓶用開水燙一下就ok?這麼敷衍,「坑」了寶寶還不知道!
    說到清洗奶瓶這件事兒,很多家長都非常的自信,感覺清洗奶瓶是一件小事兒,難不倒他們。但要是問他們,是怎麼給孩子清洗奶瓶的,就會說用開水燙一下,消消毒就好了。其實這樣的吸奶瓶方法,不合格的。很多家長就無語了,都高溫消毒了,怎麼還不合格呢?
  • 有種「消毒」叫開水燙奶瓶,父母認為燙一下就能消毒,太天真了!
    但也有不少的媽媽,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無法實現傳統的母乳餵養,便有一些媽媽,選擇了「偷懶」將母乳的乳汁擠到奶瓶裡,經過「消毒」,用奶瓶餵給孩子。不過,這種「消毒」,各位寶媽們,你們真的用對了嗎?經調查,不少寶媽們,為了節省時間,直接用開水燙奶瓶的方法進行"消毒",給孩子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