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命運論」可謂深信不疑,身為一介草民就是天生的宿命,而那些王侯將相則是天生的貴種。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勞苦大眾一直都處於被剝削地位,而王公貴族則錦衣玉食。
但老百姓也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們將美好的願望寄托在,各種各樣的神明身上,希望他們顯靈之後可以讓自己交好運,並過上衣食無憂的富貴生活。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古人談生辰,年關將至,雖然摻雜了一些迷信色彩,但卻是古人的美好寓意和願景。
第一、初一的娘娘
「初一的娘娘」指的是正月初一時,降生的女孩子有當娘娘的命。在古代社會中只有皇帝的妃子才能稱呼為娘娘,她們住在豪華的宮殿中,每天都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在古人的心目中,能夠當娘娘的女人,是幾輩子都修不來的福分。當然,從神話角度來講娘娘又可以指代女神。比如,大家熟知的女媧娘娘、王母娘娘等。
她們都是天上的女神,不僅擁有強大的法力,而且地位也十分尊貴。如果窮人家的女兒出生於正月初一這一天,那麼她的命就會特別好,預示著一生都能大富大貴。
雖然古代社會重男輕女的思想特別嚴重,但是卻特別在意初一出生的女孩。因為封建社會時正月初一才是過大年的日子,到處都張燈結彩、喜氣洋洋。這個時候如果有女孩子出生,正好是雙喜臨門、大吉大利。
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長大之後能前程似錦。雖然在當時社會女兒被稱為外姓人,正所謂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但也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
就算將來女兒出嫁為別人家生兒育女,父母也會祝願她找一個如意郎君。所以在大年初一降生的女孩,就算將來沒有當上娘娘,她的運氣也一定不會差。
如果按照《易經》的說法,認為初一時處於月初,所以很難看到月亮,或者說正處於月虧之時,此時正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時候。而女性因為天生屬陰,當碰到朔日時命局一般都會比較好。
第二、十五的官
「十五的官」是古人對出生於正月十五的男孩子的美好祝願。如果在正月十五月圓之時生下一個男孩,那麼這個男孩將來長大一定能做官。
在封建社會中,男人讀書的終極目標,就是「學而優則仕」,所以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子有做官的命。
因為在當時社會中,特別講究一人得道全家飛黃騰達,如果自己的兒子能夠做大做強,那麼父母也肯定會跟著沾光。
同時還能光耀門楣,並且對子孫後代都是莫大的蔭護。在古人的思想中都認為,正月十五這一天出生的男孩,自帶祥瑞、迎著福氣降生。
因為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這一天是繼過年之後最熱鬧的節日。普天之下都會張燈結彩,這種氛圍就會讓人特別沉醉。
另外,正月十五是一個非常具有,文化氣息的傳統佳節,所以古人認為這一天出生的男孩,很有可能是文曲星下凡。
既然是文曲星落入凡塵,那麼一定會聰穎好學,將來一舉考中狀元。當然,這也只是父母的一廂情願而已。
因為文曲星只是一個傳說,而且孩子出生在哪一天,並不會給他的人生帶來任何改變。而是需要父母的耐心呵護以及諄諄教導,將來長大才能有出息。
男人在當時社會的地位最高,他們不僅是一家之主,而且也是朝堂上的官人。所以在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之下,如果家中生了一個大胖小子,並且正好出生於歡天喜地的元宵節,肯定會讓全家人樂得合不攏嘴。
父母會將天底下最美好的祝福,全部送給應時而生的男孩子。如果從星相學的角度來看,每個月的十五日都是月盈之時,天上都會掛著一輪明亮的滿月。作為月相最滿的日子,正值日月相互對望之時,所以這一天又被人稱為望日。
由於望日的陽氣較重,而按照《易經》的說法男性屬陽,所以在望日出生的男孩子,他們的性命局要比其他時候更好。
結 語
總而言之「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只是一句寄託了古人民和願望的俗語,如果能夠一語成讖則皆大歡喜,就算是白歡喜一場也不失為一種灑脫。女人是否可以嫁一個好郎君,或者男人將來是否能成就大業,還是和自己的努力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