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安慶師範大學的學生,可以向您介紹一下這項公益活動嗎?」11月21日至12月13日期間,每逢周末,安慶市大潤發購物中心和人民路步行街上都有這樣一群學生,他們身披印有「善行100」標誌的紅色鬥篷,戴著志願者工作證,手裡拿著宣傳三折頁,使用自己的個人邀請碼進行勸募。他們是來自安慶師範大學的學生,也是「善行100」公益項目的志願者。
街頭募捐 公益路上攜手同行
「善行100是由中國扶貧基金會發起的一項全國性公益活動,旨在通過捐款購買愛心包裹的形式關愛貧困地區小學生,改善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條件。200元的溫暖包裡,有羽絨服、圍巾、手套、帽子……」在活動開始之前,志願者們不斷地溫習相關知識,熟悉勸募操作,漢語言文學專業2020(3)班的孫晶便是其中一員。
作為一名經常參加志願活動的學生,孫晶認為相比普通的志願活動,「善行一百」對自己的挑戰更大。他說:「完全依靠自己的口才,得到陌生人的信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這次他選擇和其他三位同學組隊募捐,分工協作。
聽完他們介紹愛心包裹活動後,一直熱愛公益的田女士毫不猶豫地與朋友一共捐出60元,他還和志願者分享了一些自己的公益經驗。此外,參與捐款的還有年過半百的老人,一些小朋友也在父母的陪同下奉獻愛心。這讓在場的志願者們既感動又欣慰:公益路上,我們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懷揣熱忱 做孩子們的「蓋世英雄」
勸募過程也不會一帆風順,很多路人根本不願停下腳步來聽志願者們介紹活動,也有很多人投來懷疑的目光。「有時候真的很鬱悶,有的人不屑一顧,還以為你是傳銷的呢!」志願者吳心怡坦言。
「但是大家有著共同的目標,心中懷揣著對山區貧困孩子們的關愛。」吳心怡說,即使遇到困難,志願者們也從未選擇放棄,而是繼續積極地進行勸募,為每一個經過的路人細心介紹活動。
「為愛大作戰,做孩子們的蓋世英雄」是「善行100」項目的口號,也是網絡與新媒體專業2019(1)班王如霞在勸募過程中一直堅守的信念。「作為志願者的我們,都有一顆熱愛公益的心。」她相信,多一次勸募,就會有多一絲的希望,多一點主動,就會有多一分的收穫。「經過這次活動,我深刻體會到公益路上的酸甜苦辣,更加堅定了我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和對山區孩子的愛。」
一對一幫扶 捐送「溫暖包裹」
據悉,在「邀請捐」完成目標或直接捐贈200元及200元的倍數,可實現一對一、一對多結對貧困地區小學生。捐贈人可以了解到受益小學生的學校、年級和姓名信息,實時了解自己的幫扶情況。對於單筆捐贈金額為200元及200元的整數倍,將會收到由受益人親手填寫的回音卡。
「得知自己結對的6個山區孩子的具體信息後,我就想像溫暖包裹寄到他們手中的畫面,內心滿是激動和自豪,這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生物科學類專業2020(2)班的李亞傑,以籌集共1282元善款的成績成為這次「善行100」活動的第一名,將為六個學生送去溫暖包裹。
從開始總是遭到拒絕、不敢開口的「勸募小白」,到主動熱情地選擇對象上前介紹,李亞傑說自己在一次次失敗中總結經驗,提高膽量。「要勸募到一個包裹真的很不容易,今後我也會繼續用真心去幫助貧困山區的小朋友。」
八年堅守 師大學子公益在路上
安慶師範大學青年實踐服務中心已連續8年承辦「善行100」活動,勸募人數和款數逐年增長。據本次活動的負責人,物流管理專業2019(2)班錢婭麗介紹,今年進行了7天線下勸募活動,發起「邀請捐」的次數達1063次,共籌集善款73973元,在全國124所高校中排名第三十六,將為300餘名貧困山區的學生送去愛心包裹。
在此次「善行100」活動期間,青年實踐服務中心就如何有效勸捐開展了相關培訓,對志願者們進行答疑解惑,並將志願者們分為26個小組,每個小組安排一位負責人,統計具體的募捐金額。據負責人錢婭麗介紹,從掃樓和擺點宣傳,到招募志願者和場地申請,花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但「累並快樂著」是青年志願者們共同的心聲。
「善行100活動為更多山區的小朋友們送去溫暖,同時也提升了志願者自身的能力,公益永遠沒有終止,志願者的愛心永不消散。」錢婭麗表示,希望這些匯聚著無數愛心的禦寒物品,將化孩子們的寒冬為暖冬。
(文/學生記者 王若彤 鄧宇 圖/學生記者 王嫚嫚 胡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