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5月13日報導,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警告稱,到今年年底,全球30多個國家或將面臨饑荒,可能還會將另外1.3億人推向飢餓的邊緣。
▲蘇丹村民取走飛機空投的口糧, 圖源 華爾街日報
「過去,我們總遇到要麼是供給方的危機,要麼是需求方的危機。但這一次是兩面夾擊——同時出現了供給和需求危機,而且還是全球範圍內的危機。」WFP首席經濟學家阿里夫·海珊(Arif Husain)稱,這成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危機。
如美國等農業上自給自足的國家,這場全球糧食危機的影響會非常有限。超市貨架上的品類可能會減少,但並不會出現大的食品短缺。而其他糧食依賴進口的國家,不論窮富,它們在未來數月,甚至數年裡都要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保證本國民眾的食物夠吃。那為何會出現這樣全球範圍內、史無前例的糧食危機?
物流被疫情「封鎖」:全球取消85%的民用航班
從全球範圍來看,糧食儲備豐富,農作物收成也不錯。然而,「在有很多糧食的時候,你可能還是會遭遇糧食危機,而這正是我們當下身處的狀況。」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高級經濟學家Abdolreza Abbassian指出。
FAO數據顯示,南蘇丹首都的小麥價格自2月以來上漲了62%,另一種當地木薯澱粉上漲了41%。「新冠疫情暴發前我們就已面臨饑荒了,現在再加上新冠疫情,情況簡直令人發瘋。」南蘇丹的副內政部長Mabior Garang稱,「我甚至不願去想像情況將會變得多糟。」
自2月以來,印度金奈的土豆價格上漲了27%。緬甸仰光的鷹嘴豆價格上漲20%。
▲印度民眾排隊等待口糧, 圖源 華爾街日報
新冠疫情襲來,各國「封鎖」後,阻礙了交通、物流導致農作物的收割、加工均受阻,全球食品供應因此受到巨大影響。而邊境關閉導致的貿易和物流問題,也共同推高了食品價格。
價格的上漲直接導致民眾生活困難。在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爾,貨車司機阿西夫稱,疫情以前,他家一周吃兩次雞肉,一個月吃一次羊肉。現在,他們儘量少吃一點食物,靠最基本食物維生。疫情讓他一樣的人生活非常艱難,因為他的收入減少了60%,而當地食品價格卻上漲了至少25%。
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的一名勞工薩迪克·烏斯曼也表示:「要養活我一家人可不容易,現在我們一天只吃一頓飯。」
全球範圍內,物流受到疫情封鎖影響,水果、蔬菜和魚等容易腐壞的商品運輸要麼非常昂貴,要麼根本就沒法運輸。
從1月1日到4月10日,全球貨櫃貨運船的運力下降了30%。而那些抵達港口的貨品還因為隔離和封鎖而延誤,常常造成貨品損壞。全球85%的民用航班被取消,導致航空貨運的運力下降了35%。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新德裡出口大米的Shri Lal Mahal集團現在的出口量只有正常出口量的15~20%。「印度現在有充足的大米。」該公司主席Prem Garg指出,問題是「因為物流問題,我們沒法把大米運出去。」
食品價格飆升:泰國大米漲價14%,創7年來新高
與此同時,各國為了保證本國糧食儲備而設下出口限制甚至停止出口,推高了糧食價格。
▲泰國限制雞蛋出口, 圖源 華爾街日報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出口國,已於上月暫停出口至7月。羅馬尼亞、烏克蘭和卡薩克斯坦等主要小麥供應國也減少了出口。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越南在3月一度停止出口,緬甸、柬埔寨也進行了出口限制。土耳其限制了檸檬出口,泰國減少了雞蛋出口,塞爾維亞減少了葵花籽出口。
▲世界上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俄羅斯暫停小麥出口, 圖源 華爾街日報
儘管其中一些出口限制已經有所放鬆,但保護主義的威脅還是造成了一些商品價格的全球範圍上升。泰國大米價格4月上漲了14%,達到7年以來最高價位。黑海小麥也上漲了7%。
在這些不確定性之下,糧食進口國開始囤積關鍵的糧食物資,又進一步推高了價格。如埃及正罕見地在本國收穫季節進口小麥,計劃保證8個月的糧食儲備供應。
多國紛紛囤糧:致貧窮國家內外交困,超市無貨可買
然而,多國紛紛囤積糧食還造成一個問題:阿聯、日本等富裕的糧食進口國可以憑高價打敗那些本來就已經面臨糧食短缺的窮國。
阿聯90%的食物依靠進口。總部位於杜拜的Majid al-Futtaim集團CEO阿蘭(Alain Bejjani)指出,因為新冠疫情,當地105個家樂福門店都將庫存儲備從3個月供應提高到4個月。而零售商和政府都在商討如何加大庫存,將核心商品的庫存提高到12個月。
但在奈及利亞,這種囤積就不可能實現。這些國家,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受到糧食漲價的打擊最為嚴重。
科斯瓦尼(Haresh Keswani)在奈及利亞運營15家超市,因為缺貨缺人,已經關閉了其中5家。科斯瓦尼稱,奈及利亞的超市貨架經常都是空的,他現在的訂單只有26%能訂到貨,而疫情之前的訂單能滿足90%。「供貨商可能是因沒生產而沒有貨,或有貨但運不到。」蔬菜、水果運不到,肉也運不到,很多東西都運不到,科斯瓦尼稱。
未來不容樂觀:經濟學家稱農作物種植、收割仍受影響
經濟學家們還提醒道,疫情將在未來幾個月裡影響農作物的種植和收割,而這在部分地區已經發生了。
因為疫情封鎖,33歲印度農民斯維因的西紅柿和香蕉都爛在地裡了,後來大雨又把剩下的茄子都毀了。「現在我們都沒錢從市場上買吃的。」斯維因表示,「買吃的錢都沒有,我們哪裡還有錢來種下一季作物呢?」
而與此同時,沙漠蝗還在非洲和亞洲吞噬人們賴以為生的糧食……
令人憂心的是,糧食短缺在人類歷史上不乏造成動蕩的案例。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東和非洲一些地區就因為食品價格上升而出現動蕩。
隨著封鎖解除,邊境可以重開,貿易也可以重啟,物流問題可以隨之解決,這場糧食危機的部分風險可以由此緩解。然而,到底還要多少個月才能實現呢?還得看這場疫情的未來走勢。
來源:紅星新聞 編輯: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