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設計揚帆起航,家居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的設計驅動力。
設計與住的關係,設計與房子的關係,設計自身生長的問題,都發生了從量到質的改變。消費增長,層次多元,風格不定,在設計師的世界裡,自我與外界,思想與行動,創新與挑戰,時刻存在不斷進化。
設計該被定義嗎?
設計的本質是什麼?
設計的未來在哪裡?
華耐設計基金髮起、今日家具受邀參與《設計生長計劃》,讓當下與未來連結,助力設計成長,挖掘設計力量,不設限不畫框,啟發思想,暢聊未來。
▽本欄目由華耐設計基金髮起、媒體受邀採訪,不限圖文、視頻的形式對話設計師
本期嘉賓 : 蔡安潯
廣州德馨裝飾有限公司 設計師
「紅鼎人居空間TOP10」得主
獲獎作品:《極簡白·光與影的現代美學》
採訪間裡見真章!
6月16日,由中國建築裝飾協會主辦、中國建築裝飾協會住宅裝飾裝修和部品產業分會主辦,華耐家居、華耐設計基金全程戰略合作的第四屆紅鼎獎暨中國首屆家裝產業創新大賽頒獎典禮圓滿落幕。
華耐設計基金推薦設計師、 廣州德馨裝飾有限公司設計師蔡安潯全程參與了本屆盛典,今日家具有幸採訪到他,試圖一窺他對當前設計行業的思考,以及他與設計日常相處的背後故事。
以下為採訪實錄▽:
TA說/ 設計師就是理想人居空間的塑造者
今日家具:此次紅鼎獎,您的作品《極簡白·光與影的現代美學》榮獲了「紅鼎人居空間TOP10」的好成績,關於人居空間的設計您有哪些心得?
蔡安潯:我認為一個好的人居空間設計,就是將「人文文化、自然形態、人居環境」之間的關係處理好。通過設計師的魔術手將空間合理化利用發揮到極致,為業主提供更舒適的人居生活模式。
我們也提倡將私密與公開兩種居住空間劃分開來,最大程度地將人文文化、自然形態、人居環境與房屋相融合,因為設計師就是理想人居空間的塑造者。
今日家具:您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光影設計。路易斯·康曾說「光是人與神對話的語言」,您認為光影在這個作品中有什麼意義?您用了哪些設計手法做到了光與影的對話?
蔡安潯:陽光可以帶來空間的立體化、動態化效果,甚至可以帶給我們許多藝術上的視覺享受,陽光折射下來的光影效果則充滿了生命力。光通過建築體照進室內空間時,構成了光影的韻律與秩序,自然光使環境變得生動而富有立體感。
這本次參賽作品當中,在負一層花園與負二層泳池空間的連接處,自然光與影交輝相映在室內各個形體之間,光源以點-線-面勾勒出空間的立體感及層次感,串聯起了每一個角落,這與我剛剛提及的「人居空間概念」是相符合的設計理念。
今日家具:在設計一棟多層獨立別墅時,您會如何考量「區域劃分」的問題?如何讓不同空間內的質感、材質等有更好的承接?
蔡安潯:我對於空間的理解是將陽光、空氣,雨水等自然元素共生到室內空間之中,引景入室。透過開放式格局規劃,擴展空間尺度,將公共空間、半公共空間、私密空間、半私密空間完美劃分,打造出專屬於業主的私享空間。
對於室內設計而言,色彩起到了很好的區域劃分作用,不同空間採用不同紋理、色彩來表達不同空間的功能。比如我的參賽作品就以白和灰為主色調,運用了大面積的白色和灰色。亮面地磚營造出一種簡潔、乾淨、舒適自在的居住環境。
今日家具:您曾說「任何一套設計作品都會透露出它所支持的文化印記,文化是空間的靈魂。」如何理解文化在空間中的含義?如何將文化轉變成設計語言注入空間?
蔡安潯:設計文化可以說是在設計價值上的定位,這是一種概念,也就是我們設計一個項目的核心內容。設計師要具有思維性地將文化融於設計當中,提出「合理設計」,守住設計的作用和責任。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蘇州園林的一步一景,傳統中式中的四水歸堂,這些文化都可以以現代的設計手法展示出來。古有「五進歸家禮序」,我們也想讓居者歸家的每一步都是匠心細節鋪就的尊崇,穿梭於時光的縫隙,追求生活的儀式感,承千年歸家禮儀。作為設計師,用設計體現文化,將文化轉化為設計語言注入理想空間,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TA說/社會快速變革,設計師應該具有「拐點思維」
今日家具:從業15年以來,您一直專注於做樓盤樣板間設計,您認為在這十餘年的時間裡,客戶的「審美」發生了哪些變化?
蔡安潯:十幾年前的設計流行繁複大理石的線條、雕刻,在這一階段業主想要的設計,大部分是用來彰顯自己的財富和價值,與「設計」本身其實沒有太大關係。
隨著我們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大家有機會經常出國看世界,住好的星級酒店等等,審美和思想上自然也發生了變化,不再尋求那些過於繁瑣的設計,「少才是多」變為了大家共同的審美,化繁為簡,講究空間的合理應用、簡潔。
今日家具:設計在家居行業的位置舉足輕重,您如何看待設計行業近年來發生的變化?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響,您覺得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蔡安潯:近年來設計行業的審美和技術在不斷進步,智能化產品變得真正的「智能」,服務於傷殘人士的便捷空間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設計師擁有更深層次的設計同理心,深層次地感受客戶的需求,這些都是設計行業的變化,未來也會更加注重「人」本身。
而今年受疫情影響,我認為最大的變化在於人們在心理、心智上的變化,以及由這種心理上的變化必將導致社會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模式發生相應變化。
這次疫情對於我們設計行業而言,也是一種變革。客戶會更清楚知道自己適合哪一種設計,人的邏輯也出現了認知上的改變,意識到了家居健康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線上分享設計經驗成為了設計師們一種表達方式。
2020年是設計行業的拐點,我們設計師也應該擁有拐點思維,抓住拐點時機,適應和接受疫情後的模式變革。
今日家具:隨著行業的快速變革,越來越多的設計師會尋求跨界合作,將各種元素融合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您如何看待「跨界設計」?有沒有曾經或想要嘗試一些這樣的內容?
蔡安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嘗試跨界合作,我個人建議設計師還是需要重視自身的專業水平,在這個的基礎上再做一些跨界,出來的東西會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認可,因為這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情,只有紮根於自己的領域足夠深,擁有足夠的養料,才能開出更絢爛的花朵。
在很久以前我也曾嘗試設計某品牌的筆記本電腦,這屬於工業設計的領域,對我來說這也是一次跨界。具有好奇心,用於嘗試新事物,換一種思維方式,或許也是自我設計上的另一種突破。
紅鼎獎與華耐設計基金,為設計師助力賦能
今日家具:對於紅鼎獎這樣的行業類設計比賽,作為一個設計行業的資深從業者與參與者,您感覺如何?
蔡安潯:紅鼎獎我們廣大青年設計師搭建了一個更大的平臺,是一個讓設計師聚集學習和成長的比賽,它帶動了新銳設計力量,推動了設計發展趨勢,是我們行業內的「標杆」。
「尋找中國好家裝,發現家裝好設計」是紅鼎獎的宗旨,希望它可以發現更多好的家裝品牌,也可以讓我們設計師了解更多品牌背後的故事,讓設計師與品牌之前的關係更加熟悉、密切。
今日家具:華耐設計基金的slogan是「發現未來設計」,對此標語您是如何理解的?
蔡安潯:我認為設計師通常都會將設計創作作為一種新藝術精神的傳遞,因此發現新生代設計師,也就是發現未來設計以及未來設計的趨勢。未來或許就是一種「無風格設計」,設計符號及形式並不重要,設計需要從藝術的精神作決策,賦予結構靈魂,塑造未來人居空間。
華耐設計基金把「發現未來設計」作為標語,也表明了華耐更多的關注年輕人,關注未來的發展趨勢,充滿了生命力。
今日家具:華耐設計基金成立的初衷是為了幫助更多年輕的設計師成長,您作為一名設計師,對這項基金有哪些期望和期待?
蔡安潯:據我了解,華耐集團多年以來一直秉承「攀登精神」企業理念,擁有「成就美好家居生活」的企業使命,注重高品質產品。設計師也是美好生活的締造者,我們所追求目標是一致的,相信日後能與華耐有更多的機會交流與合作。
在設計師方面,華耐集團成立了華耐設計基金會,助力設計師成長計劃,是青年設計師的搖籃,基金會還會通過開創設計活動,為新銳設計師打開前沿視野提供支持。因此作為設計師,希望日後能夠通過更多的大咖設計課程和設計活動,與更多優秀設計師們一起共同探討設計,探索設計。
-end-
來源:今日家具
華耐家居綜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