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時報:美共和黨高層赴華交流遭質疑

2020-12-16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 美媒稱,在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抨擊北京後,高層共和黨人安排「共產黨安排的中國之行」。

據美國《華盛頓時報》報導,就在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正式抨擊中國數周之後,共和黨著名活動家索爾·阿努濟斯懇請現任和前任官員與他一同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國政府安排的行程,此舉在共和黨內引發了巨大風暴。

前密西根州共和黨主席阿努濟斯對《華盛頓時報》記者說:「我沒有獲得好處,我只想去玩。」

他的一些同僚並沒有看到樂趣,反而擔心就在上個月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全體通過一項批評中國的決議後不久,此行會傳遞混亂的信息。該決議批評中國在全球的挑釁和反美行為。

網羅共和黨要人參加這一行程是阿努濟斯向中方提出的主意。

阿努濟斯說:「一年多以前,我應邀參加(中國)大使舉行的一個招待會,並與他的一些工作人員討論說服共和黨領導人訪問(中國)。他們喜歡這個想法,並問我能否幫助組織,我同意了。」

報導稱,在出現一些關於美國是否正在進入類似冷戰時代疑問的全球背景下,這一行程引發了爭論。

令一些共和黨人惱火的還有,中國政府將這次行程稱為一次「民間」行動。

來自俄勒岡州的共和黨全國委員會成員所羅門·嶽(音)說:「我理解阿努濟斯為中國政府『組織前任和現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成員到中國開展民間交流的願望』。」

嶽說:「但是,中國的『民間』交流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我們寧願看到中國更加尊重國際法,在國際空域和海域減少挑釁行為。」

報導說,長期以來,美國人一直糾結於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帶來的謎題,既對其嚴格控制的政府感到不滿,又難以抵擋其13億消費者帶來的商業誘惑。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4年8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國會眾議員舒斯特率領的議員代表團,並同他們進行對話交流。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相關焦點

  • 《金融時報》:民調顯示,絕大多數共和黨選民都是偏執狂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12月8日,《金融時報》發表了一篇評論性文章,對川普的支持者猛烈「開火」。文章將川普的支持者比作美國六十多年前的麥卡錫主義者,稱美國絕大多數的共和黨選民都是偏執狂。為了更好地「突出」這群「偏執狂」對美國社會可能造成的影響,《金融時報》將他們比作上世紀50年代麥卡錫主義者,後者一度在美國掀起極端反共政治浪潮,一些麥卡錫主義者甚至相信「大量美軍高層通共」。文章稱,上世紀的麥卡錫主義者認為,當時的美國存在一個替蘇聯幹活的「精英陰謀集團」;今天的川普的支持者也一樣,他們相信民主黨有一個團夥在為索羅斯和委內瑞拉幹活。
  • 美將對臺「交流」列國防預算 若通過恐遭強烈反彈
    美將對臺「交流」列國防預算 若通過恐遭強烈反彈 2016-12-02昨天島內媒體紛紛報導,美國國會正在協商「2017年國防授權法」,參眾兩院共同主導的臺美「資深軍事將領與官員」交流的章節首度入法,若該法順利通過,臺灣或將在歷史上首度迎來美國防長的訪問。儘管離美國國會表決出結果還有好幾天,臺灣「外交部」12月1日已經迫不及待地向華盛頓「表示感謝」,稱樂見在法案最終版本中「保留相關友臺文字」。  美國國會審議的年度國防授權法,就是國防預算案。
  • 共和黨「大佬」祝賀拜登,稱再質疑大選結果太尷尬
    此前,麥康奈爾未表態是不願在年末與川普發生衝突,否則將會影響共和黨人爭取喬治亞州的2個參議院席位。麥康奈爾與川普出現分歧,承認拜登獲勝。《華盛頓郵報》報導截圖《紐約時報》指出,麥康奈爾作為國會中「最有權勢」的共和黨人,他此舉是想讓共和黨人停止散播對選舉的懷疑言論,避免出現混亂的黨內紛爭局面。
  • 《華盛頓時報》稱針對對華關係歐巴馬政府有兩派
    美國保守派媒體《華盛頓時報》刊登專欄文章據此聲稱,歐巴馬政府內部對華分歧的兩派「競賽」終於分出勝負:前兩年主導對華關係的所謂「磕頭派」逐漸失勢,由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領銜的對華「失望派」,將左右未來兩年中美關係。「最近,美國對華關係戰略調整趨勢已很明朗,無非是從外部進行牽制,軍事上採取圍堵政策,經濟上尋找機會遏制中國發展。
  • 美國《紐約時報》:美發布限制中共黨員及家屬赴美旅行新規
    【美國《紐約時報》:#美發布限制中共黨員及家屬赴美旅行新規#】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報導,川普政府當地時間周三發布新規,限制中國共產黨黨員及其直系親屬赴美旅行,此舉無疑將進一步加劇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
  • 美國《華盛頓時報》:中美軍機又「相遇」(附圖)
    ……是一個令人不安的信號」  《華盛頓時報》近日報導:「6月24日,兩架中國空軍殲7戰鬥機升空,在臺灣北部靠近中國(大陸)海岸的國際領空,近距離攔截一架螺旋槳推動的美軍EP—3偵察機,雙方平行飛行維持了幾分鐘,最接近時兩架飛機相距僅50米。」
  • 中國科學家10年前放棄美籍回國,如今赴美參會頻遭拒籤
    【環球時報記者倪浩白雲怡】在美學習工作長達22年,2007年放棄美國國籍回國,10年後赴美進行學術活動卻屢遭拒籤,這是中國生命科學界著名學者、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兩年間的遭遇。在最近一次被拒籤後,此事引起美媒關注。
  • 臺「退輔會」規劃派員「駐美」?「退將」分析或讓蔡英文赴美演講
    臺當局「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將派員「駐美」深化交流,臺灣陸軍退役「少將」蕭天流表示,「退輔會」跟美國三大退伍軍人協會多有交流,派員「駐美」意義不大,此舉可能是打算安排蔡英文赴組織年會演講。美軍退協的年會都有華盛頓高層參與,蔡若去演講,因為是非官方組織,只要場地不在華盛頓,就不擔心踩踏大陸的紅線,又可自然而然在美國與華盛頓高層同臺,蔡英文想藉此獲取政治紅利。
  • 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成果清單
    中美科技人員交流計劃:科技部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擬於2016年6月至8月繼續在華舉辦2016年度中美科技人員交流計劃,接收美方優秀博士研究生約40名,在中方導師指導下開展研究,為兩國青年科研人員未來研發合作搭建平臺。19. 中美青年科技論壇:科技部與美國國務院擬於2016年下半年共同在華舉辦第十屆中美青年科技論壇,在美舉辦第十一屆中美青年科技論壇。
  • 臺當局熱盼美方提升軍事交流層級 被諷緣木求魚
    記者 崔明軒 郭媛丹 吳志偉 李俊峰  雖然島內媒體紛紛報導,美方將進一步提升臺美軍事交流的層級,但美國媒體對2017年國防預算即使有報導,焦點也多集中在各項預算的增減上,幾乎沒有美媒提到法案中關於臺美交流層級變化的內容。  美國海軍軍事研究所網站11月30日發表文章稱,本周一些美國退役將軍在某智庫進行了一場關於中國軍力的討論。
  • 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成果清單(全文)
    中美科技人員交流計劃:科技部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擬於2016年6月至8月繼續在華舉辦2016年度中美科技人員交流計劃,接收美方優秀博士研究生約40名,在中方導師指導下開展研究,為兩國青年科研人員未來研發合作搭建平臺。  19. 中美青年科技論壇:科技部與美國國務院擬於2016年下半年共同在華舉辦第十屆中美青年科技論壇,在美舉辦第十一屆中美青年科技論壇。
  • 吳昭燮訪美前遭蔡英文「打臉」說服力折損
    而且更尷尬的是,吳昭燮遭蔡英文「打臉」的論點,是有關他對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的談話內容作出不夠「客氣」的評價,而偏偏就是這位民進黨駐美代表,將於本月二十九日前往美國,為蔡英文反美「打前站」,免不了將會與這些仍對美國對華政策,尤其是對臺海政策發揮重要影響作用的專家碰面。因此,吳昭燮的「不友好」言論,或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線美國對蔡英文來訪的態度。
  • 力挺「荒謬訴訟」 美共和黨為大選結果「最後一搏」
    [環球時報記者 聖源 辛斌 李司坤 張寒]距選舉投票日已過去一個多月,引來全球持續圍觀的美國大選仍沒有結束「混亂」局面的跡象。
  • 蔡英文訪美會晤麥凱恩等美參議員 促美臺加強軍事交流
    正在美國訪問的臺灣民進黨主席、2016年大選參選人蔡英文於美國東部時間6月1日下午抵達華盛頓。蔡英文在華盛頓將停留三天,並會晤多位美國官員,但民進黨方面堅持不提前透露拜會對象,不過相關會晤情況陸續披露。 蔡英文周二(2日)會見美國參議員約翰·麥凱恩、傑克·裡德、丹·沙利文,希望繼續加強臺美的軍事交流,強化臺灣自我防衛能力。
  • 美國共和黨甩鍋中國劇本曝光,華春瑩發推反擊,美網友:可恥!
    共和黨高層還通過這份文件指導候選人:在回答任何有關病毒的問題時,堅持不懈地傳達出反對中國的意思;當被問及美國當前疫情是否是川普的錯時,候選人也被建議把話題轉移到中國上去。例如,在被問及甩鍋中國涉嫌煽動種族主義時,候選人被要求這樣回答:「沒有人在指責華裔美國人。
  • 《環球時報》專訪日本新任駐華大使垂秀夫:日本的未來取決於對華...
    但今年兩國高層的互動往來、RCEP的籤署等,都顯示中日有更大的相處和共同發展空間。時近年底,恰逢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履新,《環球時報》記者於17日對他進行書面專訪,請他回看這一年兩國間的交流互動,並展望未來的中日關係。本報也是垂秀夫履新後第一家採訪他的中國媒體。
  • 川普「臺灣電話」遭質疑 隨心所欲菜鳥行為?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美國當選總統川普正面臨當選以來最大規模的批評聲浪,當地時間2日他與臺灣領導人蔡英文通電話引來國內外的抨擊、質疑和嘲諷。川普在推特上強調電話是蔡英文打給他的,且主要談話內容是祝賀,但他這一舉動打破了美臺1979年「斷交」以來37年的外交慣例,釋放出嚴重的錯誤信號。
  • 赴美產子遭嚴查波折不斷 美廢止出生公民權難度大
    中新網4月23日電 記者:南若然 中國產婦赴美生子熱潮帶旺了美國月子中心生意,然而今年3月以來,美國聯邦對南加月子中心展開史上最大規模調查,並提出多項控罪,一場產業鏈大洗牌恐將就此揭開。  此次事件中,華人孕產婦雖未遭指控,但作為重要證人,部分人在等待出庭期間竟然「棄保潛逃」,令檢方始料未及,觸發誠信危機。
  •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前會長蘭普頓:美對華政策像泥石流
    來源:環球時報香港《南華早報》7月29日文章,原題:川普終結富布賴特項目只會傷害香港並侵蝕美國的文化影響力富布賴特項目是(美國)教育和文化交流的旗艦項目。川普最近的行政令與美國的長期信念背道而馳,不但要結束在華的該項目,還減少(兩國)在地球科學等領域的有關教育聯繫。
  • 不滿民主黨獲選人就職 賓州參議院內共和黨「另立中央」
    為達成目的,共和黨人不僅大鬧州參議院,還極為罕見地投票解除了副州長約翰·費特曼(John Fetterman)議長職務,還臨時「另立中央」選出共和黨議長。事件很快引起巨大爭議,上了推特熱搜。《華盛頓郵報》評論稱,這是一場「醜陋的權力遊戲」。費特曼回應說,美國目前「正處於一個危險時刻」,州長湯姆·沃爾夫(Tom Wolf)也指責共和黨稱,他們正「破壞民主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