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教育不是標準化競爭,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2020-12-14 楓小凌的空間

比爾·蓋茨小時候很靦腆,常常話都說不利索,時不時就受到同學的欺負和嘲笑。

一般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多半會鼓勵孩子大膽社交,多說多練習,慢慢就好了。

可蓋茨的母親畢竟不是一般人:「你知道你說話為什麼會結巴嗎?那是因為你腦子轉得太快了,說話的速度跟不上啊。」

瞧瞧這話說的多有水平,不僅讓蓋茨放下心結,還發現了自己思考能力的獨特優勢,從此以後更專注於自己的思想世界,這才有了他後來的種種創新和出其不意。

好的父母和老師擅於發現孩子的獨特之處,給予他們舞臺去發揮和創造。但更多的大人,卻把孩子當作了流水線上的產品,沒有辦法接受他們的「特殊」。

阿米爾·汗導演的印度高分影片《地球上的星星》,就揭露了這個殘酷的教育現狀。

影片的主人公伊夏三年級讀了2年,仍然不會認字也不會寫字,父母覺得他不聽話、不認真,而老師覺得他智商有問題,讓家長送他去特殊學校。

可伊夏又是特別的。他的世界像個五彩斑斕的萬花筒,每個陌生的場景都能讓他產生興趣,他可以在腦中上演奇思妙想的小劇場,也可以用畫筆構建出絢爛多彩的異想王國。

在拼寫和算術上,伊夏是個不折不扣的後進生。

可在想像力和美術的世界裡,伊夏卻是個光芒閃耀的天才兒童。

1.孩子的「獨特」,需要大人們的細心觀察

對伊夏來說,英語學習是一場災難。他總是把p和q、b和d搞混,一個稍微複雜點的單詞能寫3種不同的拼法。老師讓他念課文,他卻痛苦地表示字母在跳舞。

在生活方面,伊夏也遠遠落後。同齡小孩早就能獨立完成的扣扣子、綁鞋帶,他都需要媽媽的協助。

所有人都覺得這孩子是個闖禍精。這些東西有什麼難的呢?肯定是他不用心。

沒有人想過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更沒有人帶他去求助專業人士。

老師們嫌棄他,家長諱疾忌醫,大人們想當然地給伊夏下了負面的價值判斷——這就是一個缺乏管教的小男孩。

美術代課老師尼康敏銳地發現了孩子的問題,他仔細比對了伊夏的作業筆跡後,痛心疾首地質問他的父母:「你們沒有發現他犯錯的固定模式嗎?」

爸爸傲慢地回應說:「他就是不用心,還能有什麼原因。」

可事實上,伊夏患有讀寫障礙。這種病又被稱作失讀症、失寫症,是一種基於神經學引起的學習障礙。這些患者沒有明顯的生理缺陷,智力也同一般人一樣,但他們的讀寫能力遠遠不如常人。

按照發展心理學的理論,伊夏的大腦發育恰恰缺少了拆分、重組等語言加工的能力,所以他難以正確地識別單詞拼寫,對文字的解碼能力有限。

如果伊夏的父母像尼康老師一樣細心和耐心,很容易就會觀察到孩子認知過程的規律和與常人的不同。只可惜,他們思維僵化、剛愎自用,把認知偏差錯當成了真理。

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獨立個體,他們的先天遺傳條件和後天發展步調都是有差異的。

有的孩子從小就表現得非常聰慧,才藝突出,有極高的運算能力。而有的孩子可能溫溫吞吞,直到大學甚至工作以後才展現出自己過人的一面。

這些差異本身也無所謂好壞對錯,更加不能決定孩子未來的成就。

一個有極高寫作天賦的孩子,可能上學時數學不及格,但這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優秀的小說家;而一個嚴謹的數學家,很可能故事講得結結巴巴,枯燥無味。

好的教育最需要的就是順勢而為,細心觀察孩子的獨特之處,然後因材施教。

即便像伊夏一樣的讀寫障礙,也能在尼康老師的悉心教導下慢慢好轉。

只要有一雙慧眼,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可塑之才。

2.孩子獨特的想像力和思想,不應該被秩序和競爭而禁錮

伊夏很喜歡畫畫。因為想像力豐富,他的畫作恣意瀟灑,用色大膽,觀者皆能感受到孩子內心波濤洶湧的情緒和無邊無際的靈感。

可惜,這一切在他爸爸眼裡,都是無用的。即便畫畫再有才華,他也沒辦法去外面和別人競爭。爸爸狠心地把伊夏送去寄宿學校接受管教,就是因為孩子要一直和別人比賽,要成功地開創未來。

恐怕許多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等你上大學了我就不管你了,但你現在必須好好學習。」

孩子們就像一個個設計精巧的零件,只要順利打磨出廠就能成為合格優質的人才。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每個人都想得高分,將來好當醫生、工程師、公司高管。至於孩子獨特的才華和思想,沒有人在意。

尼康老師同情這些小孩。

他的第一節美術課,就穿著小丑服帶著孩子邊唱邊跳。他笑著問孩子 「太陽會不會洗澡,行星會不會吵架?」

這些古靈精怪的問題,地理老師大概要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可是正確答案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如果孩子總是被「糾正」,他們便不再敢嘰嘰喳喳地說出自己新奇的想法。為了迎合標準,他們更不敢說出自己獨特的心聲。

漸漸地,孩子將被困在標準裡。他們不再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不願意表達自己的真實內心,只知道循規蹈矩地學習和生活。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不會隨機應變,不敢發出不同的聲音,也難以創造創新。

影片的最後,尼康老師組織全校師生進行了一場繪畫比賽。在這場藝術的盛宴中,所有人都沉浸在色彩的世界裡,再理性刻板的老師,也從畫畫中獲得了創造和表達自己的樂趣。

這些墨守成規的大人,從前也是一個個活潑機靈的孩子。

只可惜,我們這些大人啊,在日復一日的標準化習題和學業競爭中,早已失去了自己獨有的天真和想像。當我們成了家長和老師,也自然而然地延續著上一輩的教育,不願意保護孩子天馬行空的思想和表達自我的需求。

這是教育的輪迴,也是教育的悲哀。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怎麼能用同一把尺子來量所有的孩子呢?

如果盲目地按標準化流程揠苗助長,不顧孩子的自身狀況,終有一天孩子會被拉斷的啊。而他們珍貴的想像力和獨特的想法、才華,也會慢慢地被消磨殆盡。

3.保護孩子的獨一無二,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關愛

伊夏被送去寄宿學校之後,媽媽在家裡發現了他留下的翻頁書。她從頭翻到尾,看到畫裡的伊夏和父母哥哥漸行漸遠,哭得不能自已。

孩子在用畫筆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多麼想做一個好孩子,多麼渴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接納。儘管他和自己秩序井然的家似乎格格不入,但他仍然從心底眷戀著家人。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中,童年期最主要的發展任務是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能力是通過勤奮積累來的。

但對伊夏來說,同齡小孩能輕鬆上手的事,他都不會做,他的自信心都被摧毀了。為了藏起自己的自卑,他只能和全世界作對。與其承認自己不會,不如乾脆說自己不想做。

童年期同時也是社會自我的發展階段,外部的評價極大地影響了孩子的內部評價。

對伊夏來說,家長和老師的反饋都是負面的,對他一直是否定的,所以他沒辦法看到自己的獨特之處,也無法認同自己。

影片中,尼康老師曾給伊夏的爸爸講了一個故事,說索羅門群島的人在要砍樹之前,會一起圍在那棵樹旁邊大聲咒罵。過了幾天它就自己枯死了,是孤獨死掉的。

我們大人也渴望他人的尊重和接納,更何況心智還不成熟的孩子呢?

想像一下,假如有一個媽媽,辛辛苦苦下班回家做飯,孩子卻說「鹽放多了太鹹了」,這個媽媽是不是會暴跳如雷,因為她需要孩子的認可和體諒。

如果這個媽媽因此指責孩子不懂事,然後一個晚上不理孩子,這個孩子會不會很委屈。如果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孩子會不斷懷疑媽媽對自己的愛,進而不再相信自己,越來越壓抑自己。

伊夏也是這樣,在被父母拋下的恐懼和寄宿學校的嚴苛氛圍中,瀕臨崩潰。

為了鼓勵伊夏,尼康老師在課堂上講了許多名人的故事。達文西、愛迪生、畢卡索、迪士尼,他們都曾受到讀寫障礙的困擾。他們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又用自己的方式勇敢地創造了世界。

伊夏跟著老師一點點地學習拼寫和算術,重新拿起畫筆編織出腦中的藍圖。當他的畫作被校長欽點為繪畫比賽第一名時,他整個人都籠罩在不可思議當中。在全校師生面前,他的才華和能力終於被認可,自信和活潑的笑容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臉上。

在孩子發展自我意識的重要階段,大人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給孩子足夠的愛與安全感。當他們害怕時,身邊有人陪伴;當他們沮喪時,身後有人鼓勵和支持;當他們快樂時,有人一起分享。

只有孩子感覺到被需要和認可,他們才能激起無窮的勇氣和信心,卻面對一切困難和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

每個孩子都是落在地球上的獨特的星星,他們不應該被標準化的模具來鍛造。

他們需要被細心地看見、溫柔地接納,他們需要屬於自己的舞臺去釋放想像力、表達獨特的思想,他們也需要父母和老師做他們堅強的後盾,這樣才能發展出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真正認同自己的獨一無二。

相關焦點

  • 地球上的星星:在愛的教育下,每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星星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一部教育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我相信在看過這部影片之後對於教育的意義會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地球上的星星》這部影片是由印度天王級巨星阿米爾·漢導演並出演的一部電影,講述了8歲的小男孩伊夏和他「另類」老師的故事。伊夏是老師眼中不合格的學生,他數學很差、英文也不佳甚至連簡單的單字都拼寫不好,但他又是一個很特別的小孩,因為萬物在他眼中獨有色彩。
  • 《地球上的星星》: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總有一天會走出路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兒童劇情型電影,影片由阿爾米·汗執導並參演,達席爾·薩法瑞,塔奈·切赫達,維品·沙爾馬等主演。影片於2007年12月21日上映。《地球上的星星》是印度著名男星阿米爾-漢自導自演的首部作品,推出後很快獲得熱烈響應,獲得印度本土電影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電影故事三項大獎,在出品大量電影的印度,官方選擇此片出徵奧斯卡,足見其的受歡迎程度。
  • 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
    要相信每個人都有別人無法超越的那一面,可悲的不是有其他方面表現的比別人差,而是有些人一輩子都發現不了自己最閃光的那一面。喜歡最後一幕ishaan奔向nikumbh,臉上泛著喜悅與自信的光芒。每一個鏡頭都寓意很深,他的才華有目共睹。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想很多人都會有強烈的代入感想到自己的童年吧?小時候,在家長的壓力下,不得已放棄那些看似幼稚卻是我們心中真正渴望表達的東西。
  • 《地球上的星星》沒有孩子經得起挑剔,他們都是最美的星星!
    看在上帝的份上,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天賦和夢想。 ——題記引言在每個人的童年中,大概都有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夥伴,他成績很差,不寫作業,倒數第一,是家常便飯,調皮搗蛋,偷懶打盹,是司空見慣。於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差生,笨,低能兒,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每個孩子都是躲藏在地球上的小星星
    今天給大家安利一部,關於自閉症兒童的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小男孩小伊和同齡孩子一樣,他淘氣好動,對於各種事物充滿了好奇。在回家的路上,他把成績單拿來餵狗,卻很高興地撿起路邊的垃圾,裝進自己的小袋子裡,在媽媽眼裡他除了有點淘氣外沒有任何問題。
  • 《地球上的星星》: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父母要學會因材施教
    也許你的孩子在考試上並不是很出色,但是請相信他身上一定有屬於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但這需要你用心去發現、挖掘。01前兩天,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一部印度的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值得慶幸的是,伊夏在這裡遇到了他的美術老師尼克,他是一位真正懂得教育的老師,他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和夢想,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通過伊夏在學習中犯錯的方式發現了伊夏在學習上的困惑,是讀寫障礙影響了他的學習。更為可貴的是尼克老師對伊夏實施特殊的教育方式,最終使伊夏從學習的困惑中走了出來。
  • 《地球上的星星》影評
    看著滿天的星星,在蒼茫的夜空中散發著光芒。每顆星星都有自己本身所特有的光芒。 由阿米爾.汗精心製作並領銜主演的《地球上的星星》 是一部關於教育題材的電影。正如那每顆閃亮的星星一樣,每個孩子都會綻放自己獨特的光彩。
  • 每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適合父母和孩子一起看
    每個孩子,都是地球的上的星星,這部電影,適合父母和孩子一起看。小編最近熬夜,在看電影,有些電影,熬夜也要看完,不然會後悔。比如,《地球上的星星》,一開始,是家裡的一個小可愛要看,我就給他放了這部電影,剛剛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第一感覺就覺得這名字很好聽,地球有了星星才會更加美麗,也特別留意這部電影。大半夜,心血來潮,拿著電腦放電影,看著看著,許久沒有流淚的我,有好幾次都淚崩了。
  • 在《地球上的星星》上沒有愚蠢的孩子,他們都是閃亮的星星
    這些電影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印度式的喜劇特色,也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沉思,讓我們從這些電影中取材感受到不同的東西,也讓我們對生活、教育等方面有一個新的認識。又名《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也是阿米爾汗的經典著作之一。在最受歡迎的十大印度電影中,至少有八部是阿米爾汗的作品,這也奠定了他在印度電影史上的「國寶」地位,之所以「。
  • 《地球上的星星》: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別用「唯成績論」去看他
    以前中國網絡上充斥著對於中國教育唯成績論的批判,但是那個時候中國人的思想都不是太開放,很多人都覺得學習就是人生的全部,只有學習好你才能有一個好的前途,如果學習不好,那一切都白費了,所以在當時的時代為成績論也是一定社會經濟條件下的產物。
  • 《地球上的星星》影評: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的珍貴寶藏
    導語:《地球上的星星》影評: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的珍貴寶藏Hello,大家好,我是小依影評在我的印象裡每個教室裡都會存在調皮搗蛋的孩子,而這些孩子常常被老師們稱為「問題學生」,當老師對待這些「問題學生」時往往會採取兩個極端。要麼放任不理,要麼嚴厲批評。
  • 散落在地球上的星星,總會發出獨特耀眼的光芒
    《地球上的星星》主人公:伊夏【芥末片場】是芥末堆推出的電影賞析欄目,以影評形式為讀者甄選具有教育意義的優質電影,挖掘電影中的教育內涵,揭示教育的生活性、社會性和哲理性。芥末堆 爾瑞 10月8日手記如果家長和學校那麼崇尚競爭,那為何不去培養賽馬呢?——阿米爾·汗2007年,這部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自導自演的《地球上的星星》上映。
  • 《地球上的星星》:你眼中的世界跟我眼中的世界不一樣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由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執導並自己參演的關於教育題材的電影《地球上的星星》。 故事的主人公伊桑是個患有閱讀障礙的8歲男孩,在父母,老師的眼中,他是個調皮搗蛋,沒有規矩,成績不好的壞孩子。但在伊桑自己的眼中,他看到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他喜歡用自製的漁網去撈魚,喜歡跟小狗玩,喜歡一個人走在路上,模仿路邊的大叔喝水。
  • 每顆星星都是美麗的——暑期教育電影推薦之《地球上的星星》
    看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以上兩段為網絡影評)看過很多教育類的電影,大多是高大全式的教師形象,愛心、奉獻、責任,或者偏遠、落後、貧窮,能夠引發思考的作品並不多。《地球上的星星》不管是為人師者,還是為人父母者,都能從中得到啟發。
  • 《地球上的星星》:孩子不是不美,而是缺少美的眼睛
    《地球上的星星》影片的主人公伊夏父母眼中的笨孩子,學習上不夠努力,生活上鬼點子多;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學渣」,上課時常神遊太虛,聽不懂老師的講課。一位美術老師尼克,發現了伊夏的美,讓伊夏的人生重新充滿了陽光和希望。
  • 用阿德勒心理學解讀《地球上的星星》,帶你看清教育的本質
    《地球上的星星》是阿米爾.汗導演並參演的一部教育題材電影。眾所周知,阿米爾.汗在印度被公認為良心導演、演員。他導演和參演的電影都能擊中人們內心深處最關注的事情,《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也不例外。這部電影也獲得了最佳影片獎。可見大家對這部電影的認可。
  • 《地球上的星星》:電影有著極強的代入感
    《地球上的星星》它是印度的一部以兒童和教育為主題的電影呢,由爾汗執導和參演,電影開始就向我們演出了這樣的一個小孩呢,他可以付出自己的想法,他那些超遠人類的腦細胞讓他在只有自己才能懂得的情緒之中呢,他可以在等公交車的時間用自己的喝水杯子在下水道裡抓一隻小青蛙,他也能在看看奧數題目的時候在腦袋裡湧出奇怪的符號
  • 馬雲: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不是流水線的工業品
    三言財經 8月30日消息,今日馬雲走進雲谷學校,和學生家長一起探討教育。他表示,孩子不是流水線的工業品,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學校不要變成標準型的養雞場、養豬場,它應該是一個野生動物園。每個孩子考核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不能用爬樹的能力來考核一隻老虎的能力,但是我們現在很多家長就是在逼老虎爬樹,什麼都得好。
  • 讀寫障礙是不是孩子的終身障礙?――《地球上的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是2007年上映,至今已有13年,依然讓我記憶猶新!今天看來也是讓人震撼的、有心的、走心的好電影!「星星」――我們用來形容「自閉症」或有「缺陷」的孩子,而孩子的問題是可以用一個行為或不好的表現界定的嗎?答案是否定的。
  • 每個孩子,都是撒落地球的一顆星星(一)
    如果你的孩子學習不好,或者輔導作業總是讓你備受折磨,甚至經常被老師批評投訴,不要忙著下結論說孩子笨,也不要忙著放棄,一起來看這部《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07年上映,是印度國寶級天才演員阿米爾·汗迄今為止導演過的唯一一部作品。阿米爾·汗這個名字中國影迷都不陌生,《未知死亡》、《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都是他主演的。濃眉大眼,典型的印度人,是不是很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