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仙傳——唐朝的十三位仙人

2020-12-20 江星羽士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昌盛的朝代。科技、文化、經濟等各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大唐是真正的天朝上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空前絕後。思想開放且包容。類似當今美國,各國各族的人才都為唐國貢獻才學,例如著名將領哥舒翰、李光弼均是少數民族。雖然唐朝也有衰敗時期,但總體而言唐朝是後世中國普遍嚮往的一個朝代。唐代出了許多著名的人物和傳說故事,比如玄奘西遊記,這些人物和故事引申出一些神仙故事。站在馬克思唯物主義教派的角度也許會認為這些故事多為虛構,但從道教觀點出發完全可以去主觀的相信許多神話是真實存在,這樣看實際上可以使世界看上去更多彩一些,可以使生活看上去更有意思一點。就像當今西方國家那樣,可能他們知道許多事情是虛構的,但他們仍然相信聖經和聖母都是真實的。

託塔天王 李靖

《封神演義》中哪吒的父親李靖是商朝陳塘關總兵,但也有說法認為託塔天王是將唐朝名將李靖附會而來。即便不是託塔天王的原型,唐朝李靖也是史上神級的戰將。在歸順唐軍後,李靖帶兵平定了隋末的多股割據勢力,為統一疆土立下大功,李淵授他為兵部尚書,並稱讚他比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更強。

李靖真正神話的戰績是在唐朝建立後滅亡了東突厥。貞觀四年正月,李靖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夜襲定襄。突厥頡利可汗一日數驚,以為李靖這樣的大將孤軍深入,必定是唐朝以傾國之兵進犯,倉皇北撤。唐太宗大讚「當年李陵以五千人進攻匈奴,戰敗投降了還能以此為功勞名留青史;李靖以三千騎兵攻克定襄大獲全勝,古今未有。」此戰後頡利可汗收集殘兵只剩幾萬人馬,遣使求和並請求舉國內附。但李靖認為如果頡利可汗逃往漠北,追之難及,於是與後續李勣合兵,挑選精騎一萬,攜帶二十天的糧草夜襲陰山。遇到突厥軍隊的一千多個帳篷,全部俘虜隨軍以免走漏情報。李靖軍直到頡利可汗大帳外七裡時才被發現,突厥四散而逃,李靖殺敵一萬餘人,俘虜十餘萬,獲得牲畜數十萬,最終擒獲頡利可汗。至此東突厥滅亡。太上皇李淵得知此戰後說:「當年漢高祖被匈奴圍於白登,終生沒能報仇,而今天我兒子滅了突厥報仇。」李世民說:」當年迫於形勢太上皇向突厥稱臣,我一直痛心疾首。今一戰而捷,拿獲單于,痛雪前恥。「唐太宗下旨大赦天下,全國放假五天,在凌煙閣設大宴,席間李淵親自彈琵琶,李世民起舞。

建立大功的後話卻總是耐人尋味。有大臣上書彈劾李靖的部下私分了突厥珍寶,沒有上繳國庫。李靖因此雖有大功,不但沒有獲得獎賞,還被責備了一番。不過一段時間後,功勞照賞並給加官。其實這只是李世民對李靖忠誠度的考驗,能力是次要的服從才是第一位。兔死狗烹,李世民是一代明君,能這麼做很不容易了,如果換到別的君王,李靖這樣的神人可能性命不保。之後李靖知足而退,以病辭官。他剛辭官不到兩月,吐谷渾興兵作亂,李靖主動要求掛帥遠徵,平定了吐谷渾。但又被誣告擁兵自重意圖謀反。從此李靖閉門不出,杜絕賓客,不再理事。

為了不讓李靖的軍事才能白白浪費,李世民派心腹侯君集向李靖學習兵法。不久侯君集上奏:李靖將反,因為每到精微之處,李靖就不教授。李世民問李靖原因,李靖說:「我教他的足夠安置四夷了,而侯君集仍然想學一些更高的東西,恐怕他有異心。」後來侯君集果然密謀造反事洩被殺。李靖在貞觀二十三年去世,陪葬昭陵,為了紀念他的戰功,仿照衛青霍去病陵墓陪葬唐太宗昭陵,築墳形如同突厥內鐵山、吐谷渾內積石山。到晚唐時候,李靖漸漸被神化了。

門神 尉遲敬德、秦叔寶 人曹官 魏徵

門神傳說的來歷《西遊記》小說中有過引用,只是可惜電視劇沒有拍進去——

長安城外涇河岸邊有一個漁翁每天到長安城西門街上找一個賣卦先生,依他指的方向百下百著滿載魚蝦。涇河龍王聽報後變作一個白衣秀士找到賣卜先生,看到招牌菜知道神課先生原來是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誠。龍王請卜天上陰晴,先生道:「明日辰時布雲,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龍王笑曰:「如果依你斷的我送課金五十兩,如果不是這樣要砸了你招牌趕出長安不許惑眾。」龍王回到水府想,有雨無雨惟自己司雨大龍神知之,肯定贏了那賣卦的。結果正歡笑時,玉帝敕旨,降雨時辰數目毫髮不差。龍王鰣軍師出了個餿主意,行雨差了時辰少些點數。次日降雨後龍王還變白衣秀士到袁守誠卦鋪把他的招牌筆硯都打碎了,然後罵。袁守誠不懼分毫仰面朝天冷笑說:「只怕你有死罪,你不是秀士乃是涇河龍王。你違了玉帝敕旨犯了天條,難免剮龍臺上挨一刀。」龍王心驚膽戰毛骨悚然求先生救命。袁守誠說:「我救不了你,但可以指條生路。你明日午時三刻要到人曹官魏徵處聽斬。魏徵是當今皇帝駕下的丞相,你找皇帝討人情,方保無事。」於是涇河龍王來找唐太宗求救。唐王第二天宣來魏徵下棋,到午時三刻魏徵忽然伏案而睡,太宗看他睡著故意不喊他,想拖過時辰就好。魏徵醒來後準備繼續下時,秦叔寶等拿著一個血淋淋的龍頭擲於帝前說是雲頭落下,魏徵叩頭說:「是臣一夢斬的。」唐王大驚問:「賢卿睡時,又不曾動身動手,又無刀劍,如何斬卻此龍?」魏徵奏道:「臣夜來奉上帝敕旨。陛下召臣對弈,身不能離,故夢中出神,到剮龍臺揮劍斬之,所以龍頭從空落下。」當晚龍王就來鬧鬼高叫「唐王還我命來」。過了幾日太宗招來尉遲恭、秦瓊說:「我這寢宮門外,入夜就拋磚弄瓦,鬼魅呼號。」秦叔寶說:「今晚我和敬德把守宮門,看有什麼鬼祟。」當晚二人各取披掛在宮門外把守,一夜不曾見一點邪祟。如此守了幾夜,太宗不忍二將辛苦,召巧手丹青,依前披掛照樣畫了貼在門上。過了二三日,前門無事,後宰門又乒桌球乓亂響,於是又宣魏徵把守後門……

西遊記在此段之後還有遊地府太宗還魂的精彩片段,建成元吉索命,還有許多草寇,枉死冤魂看到李世民來了都叫「還我命來」。崔判官讓李世民一定要做個水陸大會,超度無主冤魂。後來才有遣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

尉遲恭是鮮卑人,在李世民打敗王世充時曾橫刺單雄信救過秦王性命。玄武門之變時尉遲敬德射死李元吉,並帶甲持矛進宮直至李淵處討要親筆敕令。

魏徵是貞觀名臣。在玄武門之變以前是李建成的謀士,還勸說過建成殺秦王。玄武門之變後魏徵還當面對李世民說:「可惜太子沒聽我的,不然也不會有此禍。」

門神畫像

詩仙酒仙 李白

李白字太白,名字由來是其母夢見太白金星入懷而生。

天寶元年,李白來到長安在紫極宮遊玩時碰到翰林賀知章。此二人同為飲中八仙,自然是一見如故。邀至酒樓,發現沒帶錢,於是賀知章解下金龜換酒。李白出示新寫的《蜀道難》給賀知章看,賀知章說:「你不是此間凡人,是謫居世間的仙人。」李白唐詩不必多講,另有一件李謫仙醉草嚇蠻書廣泛記載於《警世通言》、《隋唐演義》。

有一日渤海國遣使呈上一封國書。拆開番書皆是鳥獸之跡,滿朝文武無一人識得一字。玄宗龍顏大怒,敕限三日若無回奏一概問罪。賀知章啟奏李白能辨識番書,楊國忠和高力士本來想進讒言阻撓,朝中諸位王爺大臣早聞李白博學同聲啟奏「李白奇才,乞陛下速召勿疑。」李白朝見,接來渤海國書,看了一遍啟奏說道:「此正是渤海國字,舊制番書上表悉遵依中國字體,再以副函寫本國之字。渤海國不具表文,非禮之極,而且書中言語怠慢。」然後將渤海國書譯出,高聲朗讀:「你佔了高麗與我國逼近。可將高麗一百七十六城讓與俺國,我有好物相送。若不肯,俺起兵來廝殺,且看哪家勝敗。」天子聽了番書,龍顏不悅。李白奏道:「番王慢辭瀆奏,不過試探天朝之動靜耳。來日召番使入朝,臣當面回答番書,亦用彼國之字。詔語恩威並著,懾服其心。務使可毒拱手降順。」玄宗大悅,擢為翰林學士,賜宴令李白開懷暢飲。次日召李白上殿見其面帶酒容,天子教御廚造三分醒酒酸魚羹,天子見羹氣太熱,御手調羹。聖旨宣番使入朝,見李白紗帽紫袍,飄飄然有神仙凌雲之態,朗讀番書一字無差,番使大駭。李白道:「小邦上書,詞語悖慢,殊為無理,本當加兵誅討,聖上洪度如天,姑且不較,有詔批答,汝宜靜聽。」番使戰戰兢兢跪於階下。玄宗設好文幾鋪下文房四寶讓李白草詔。李白說要楊國忠捧硯磨墨,高力士脫靴結襪。天子準奏,楊高二人不敢違旨,與他脫靴磨墨,侍立等候。李白手不停揮,須臾草成詔書一道,別紙副封,一併呈於龍案。玄宗覽畢大喜,取副封一看,咄咄稱奇,字跡與番書無異,一字不識。傳與眾官看,無不駭然。李白呼番使聽詔,曰:「頡利背盟旋即被縛。高麗據命,天討再加,傳世九百,一朝殘滅。況爾海外小邦,高麗附庸,比之中國,不過一郡。若螳臂自雄,天兵一下,千裡流血,君如頡利之俘,國為高麗之續。爾所上書不遵天朝書法,蓋印爾幫所居之地,遐荒僻陋未睹中國文字,故答爾詔言另賜副封用爾國字體。」番使俯首跪聽,不敢仰視,聽畢受詔辭朝。賀知章送出都門,番使私問「學士何官,可使太師捧硯太尉脫靴?」賀知章道:「太師太尉不過人間之極貴,那李學士乃是天上神仙下降,贊助天朝,更有何人可及。」番使嘆詫而別,回至本國見了國王,備述前言,可毒看了詔書及副封大驚與國人商議「天朝有神仙幫助,如何敵得。」遂寫降表,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正是:幹戈不動遠人服,一紙賢於十萬師。

之後玄宗按照李白的意願,不拘以職業,聽其到處遊覽,飲酒賦詩。一日唐玄宗與楊貴妃賞牡丹花,命李龜年召李學士入宮作詞。李白在酒樓大醉,李龜年命人將李白抬入宮,李白醉極不能朝拜,天子親往省視,見他口流涎沫,親以龍袖拭之。李白醒來做清平調三首,即「雲想衣裳花想容」等詩句。歌畢,貴妃稱謝,持玻璃七寶杯,親酌西涼葡萄酒敬李學士。高力士卻因為李白之前的羞辱,向楊妃奏說「可憐飛燕倚新妝」用趙飛燕比娘娘是故意譏諷。貴妃於是懷恨,在天子面前說李白不是,李白知是被小人中傷,上疏乞休。玄宗寫敕書一道雲「敕賜李白為閒散逍遙學士,所到之處,逢坊吃酒,遇庫支錢。文武官員軍民人等,有失敬者,以違詔論。」賜金放還。李白行至并州見著一輛囚車,原來是隴西節度使哥舒翰手下的偏將郭子儀,因手下失火把兵糧燒了,犯了軍紀,法當處斬。李白見他非平庸之輩,親見哥舒翰節度使為他說情,奉上聖上手敕,許郭子儀帶罪立功。郭子儀感激李白活命之恩,發誓圖報。李白遍歷全國郡縣,各地官員以為朝廷差李學士出外私行觀風考政,無不化貪為廉,化殘為善。後安祿山反叛,明皇車駕幸蜀,誅國忠縊貴妃,永王璘強逼李白下廬山拘留於幕府。未及肅宗即位,拜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克復兩京,有人告永王璘謀叛。肅宗遣子儀討之,永王兵敗,李白被擒。子儀見是李學士喝退軍士,親解其縛,納頭便拜為李白辨冤。李白乃得放歸,回程作詩《早發白帝城》。行至當塗縣採石江邊,對月飲酒大醉,欲捉取水中之月,墮入水中。忽然江中風浪大作,有鯨魚數丈,仙童二人,手持旌節,口稱:「上帝逢迎星主還位。」只見李白坐於鯨背升天而去。

天下兵馬元帥 郭子儀

大唐有許多名將,除了李靖郭子儀之外赫赫有名的還有李勣薛仁貴等等。薛仁貴傳為白虎星君下凡,曾經滅掉高句麗,並治理安東,使得高句麗人民安居樂業。朝鮮民族服裝是白色就是為了紀念白袍薛禮,現在朝鮮還有薛禮廟。其後還有三箭定天山的神奇戰功,不過薛仁貴曾經坑殺降族十三萬,過於殺戮。而郭子儀曾經單騎退回紇,比較和諧。在此只提在李白的神仙傳說中互救一命的郭子儀。

安史之亂後郭子儀升任朔方節度使,並獲得了反擊叛軍的第一個大勝仗。但由於潼關失陷,皇帝出逃。接著馬嵬兵變,楊國忠被殺,楊貴妃被勒死,長安失陷。郭子儀的部隊成了國家最後希望,唐肅宗封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副元帥(正元帥是太子,掛名而已)。安祿山內訌被殺,郭子儀收復長安洛陽兩京,回朝時肅宗親自出迎說:「國家再造都是你的功勞。」安史之亂延續了7年,直到代宗即位方告平定。

由於安史之亂唐廷全力東討,西部吐蕃趁機東犯,並佔領長安。代宗急詔郭子儀禦敵。郭子儀接到詔書時只有騎兵20人。收集了部分潰散士兵和各路勤王部隊後虛張聲勢,又讓長安的內應高喊:「郭令公親率大軍來攻長安了」。吐蕃兵大驚,連夜撤出長安。唐代宗回到長安後對郭子儀說:「朕沒有及早用卿,所以才到這種地步。」並賜給他鐵券,在凌煙閣畫像。

郭子儀的戰功到此並未結束。他手下原本有一員大將叫僕固懷恩,在安史之亂中立有大功,但被太監誣告,被逼叛唐。他聲稱代宗和郭子儀都死了,唆使幾個部族十萬人進犯,一直打到長安以北。郭子儀僅1萬多人,被重重包圍在涇陽。當時西部最強的回紇(維吾爾族祖先)曾經由郭子儀率領一起平定安史叛軍,郭子儀在回紇人中有很高的威信。於是郭子儀派人見回紇統帥說:「郭令公問你,回紇本來和唐朝友好,為什麼要聽壞人的話來進攻我們?」回紇不信郭子儀在涇陽,說要當面見到才信。郭子儀得知後決定親自前往回紇軍營,手下將領提議帶500精騎前往,郭子儀說這樣反而有害。郭子儀的兒子攔住馬說:「你是大唐元帥,這樣去無異送死。」郭子儀說:「以現在的形勢,如果打起來,不但我們父子要死在涇陽,連國家也難保。如果我談判成功是國家之福,如果我不幸遇難也還有你們在。」於是騎馬來到回紇營前,摘下頭盔,卸掉鐵甲,把槍扔在地上。走近回紇人都看清了互相說著:「真的是郭令公啊!」於是紛紛下馬向郭子儀下拜行禮。郭子儀說:「回紇曾經幫助大唐平定安史之亂立過大功,大唐待你們也不薄。你們為什麼要放棄以前功業,結下新的冤讎呢?我今天單身前來,已經準備被你們殺掉,我的部下一定會同你們死戰到底。」回紇統帥說:「我們被僕固懷恩所騙,才來到這裡。現在既然已經知道您帶領兵馬在此,我們怎麼會同您刀兵相見呢?」郭子儀又說:「吐蕃本是我朝舅甥之國,朝廷沒有辜負他們。如果乘其不備倒戈一擊,如拾地芥那樣容易。他們搶掠的財物多得無法運載,馬牛豬羊等牲畜長達數百裡,漫山遍野。你們驅逐敵人,與我朝和好,收穫這些戰利品凱旋,難道不好嗎?」於是執酒為誓。吐蕃聽到消息,當天夜裡就逃走了。

孫子云: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郭子儀能夠避免戰鬥,以單人之力退卻敵兵,甚至是挽救國家,可算得奇功一件。他也得到了 人們的尊重,吐蕃、回紇稱他為神人,皇帝都不直接呼他的名字,甚至有些安史叛將也很尊重他。代宗死後,郭子儀為四朝元老,被德宗尊為「尚父」。郭子儀晚年退休,聲色自娛, 家中珍貨山積。 七子八婿俱為顯官, 打金枝典故就發生在郭子儀子輩。 享年85歲,德宗皇帝為之廢朝五日,賜祭賜葬賜諡,福壽雙全,生榮死哀。唐史評價他: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自古功臣之富貴壽考,無出於其右者。

八仙之 張果 道士 葉法善、羅公遠

八仙的神話傳說世人皆知,其中的多位並非神話杜撰,張果老就真實存在於正史之中。

唐玄宗信道,將當世神仙方士張果以禮招至京城,拜為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元先生。張果每次外出都乘一白驢,其行如飛,歸來便把此驢摺疊如紙。玄宗問方士葉法善:「朕常詢張果生平,但笑而不答,何也?」法善道:「他的生平,神仙輩也無法推測,都只知道他在堯時做過侍中。他的出處只有我知道,別人都不知道。但我怕災禍,不敢說。「玄宗道:「尊師神仙中人,怕什麼災禍呢?請不要託詞隱秘。」法善沉吟說:「陛下一定要臣說,臣會即刻死去。陛下如果可憐臣,可立召張先生,我才能復生。」玄宗連聲許諾,法善密奏說道:「他是混沌初分時的白蝙蝠精。」說完口吐鮮血,昏絕於地。玄宗速傳口敕召張果,張果以手中杖連擊法善三下,法善蹶然而醒。

一年元宵節,玄宗與法善觀燈。玄宗笑道:「此間燈事,可謂極盛,他方安能有此?」法善舉眼四下一看說:「西涼府城中,今夜燈事不亞於京師。」玄宗說:「先生有方法可以看到,朕不得而見啊。」法善說:「陛下想看,臣可以帶著陛下御風而往。」俄頃法善就帶著玄宗來到西涼。玄宗問:「這不會是幻術吧?」法善請留小玉如意在一酒肆暫抵酒價,約幾日來取贖。頃刻騰雲而回。張果又說:「廣陵燈事亦極盛。聖駕至廣陵不需騰空御風,也不須遊行城市。上可不至天,下可不著地。」解下腰間絲絛向空一擲,化成一座彩橋。行不數百步,張果法善二人說道:「陛下請止步,已至廣陵地。」廣陵看燈的士女們忽觀空中有五色彩雲,擁著一簇衣冠華麗之人,疑是星官仙人出現,都向空中瞻仰叩拜。玄宗等人立於橋上仰看天河月明如晝,低頭下視廣陵城市燈火,奏了一曲《霓裳羽衣》,仍引玄宗於橋上回宮。張果老把袖一拂,橋又變成絲帶一絛,仍舊繫於腰間。次日遣使者至西涼府酒店取贖小玉如意,果然取回。過了段時間接到廣陵地方官上奏:「本地於正月十五夜,天際忽現五色祥雲萬朵。又聞仙樂嘹亮。」

之後鄂州方士羅公遠聽聞張、葉二仙在京師,得太守薦引至御前。羅公遠看上去像一個十六七歲的孩子,張葉二仙笑道:「孩提之童,有何知識?」各取棋子幾枚握於手中問:「試猜我二人手中棋子各幾枚?」公遠道:「都無一枚。」只見羅公遠伸出雙手都是棋子,笑道:「棋子已入吾手中矣。」張葉二仙師大為驚異,起身致敬。三人彼此敬服。過了幾日,張果、葉法善上疏還山,玄宗天子所賜之物一無所受,飄然而去。到中秋月明之時,玄宗與公遠說起元宵曾與張、葉二位仙師騰空遠遊。公遠說:「臣今請陛下親見月宮之景。」取桂樹枝化作一乘彩輿,將如意化作一隻大白鹿。駕車而行往觀月殿。玄宗又驚又喜。後來羅公遠也離去,留下書信:安莫忘危,外有一藥物,名曰蜀當歸。並說要遠卻宮中女子。「安」即指安祿山之亂,「蜀當歸」即指逃出長安,「宮中女子」指楊貴妃。現今九宮山上還有唐仙羅公遠真人墓塔。

棋聖 王積薪

王積薪原是世家巨族,自幼就是圍棋高手。少年時曾與一班貴介子弟在一處園亭宴會。正酣飲間,忽有一人至園門下馬,對眾說:「諸君雅集,本不當來吵擾,止緣渴吻,欲得杯酒潤之。」王積薪取大杯,斟酒送上,一連喝了好幾杯。那些少年儘是貴公子,平日不看人在眼裡,見此人突如其來心懷不平。其中一少年舉杯道:「我等各自道家世,最貴顯者,飲三杯。」那人笑道:「吾請先飲三杯而後言。」那人連進三杯,起身出席道:「我高祖天子,曾祖天子,祖天子,父天子,本身天子。」說罷大步出門上馬疾馳而走。原來是玄宗改換衣裝,出城閒玩。

後來王積薪進入翰林院成為棋待詔。在安祿山作亂時,隨眾奔走西行,蜀道的旅店多被貴官佔住,王積薪只得於民家借宿。一日走入一荒村,村中只有一戶人家,積薪求宿,內裡走出一個老婆婆說道:「此間只老身與媳婦兒住著,本不該留外客,但舍此處別無宿處,客官權就在屋簷下宿一宵罷。」姑媳二人各處一室,各自關門睡覺。

夜晚王積薪還沒睡著,聽到婆婆叫媳婦說道:「我和你對弈一局如何?」積薪很驚異:「鄉村婦女也會下棋?而且蠟燭都滅了,二人東西睡兩間房,如何下棋?「在門扉細聽。媳婦說:「我於東五南九置子矣。」婆婆道:「我於東五南十二置子矣。」每置一子,必良久思索,夜至四更,共下三十六子,積薪一一密記。然後婆婆笑道:「媳婦你輸了,我贏了你九子。」天亮後積薪整衣入見叩問棋理,看那婆婆鬢髮斑斑、風採奕奕,那媳婦光彩動人、風姿瀟灑。婆婆說:「你可以按照你的想法擺一盤棋我看看。或可給點建議。」王積薪將他平生所掌握的最高妙的棋局擺了出來,未及四五十子,婆婆對媳婦說道:「可以教這位客人人間常勢。」於是媳婦指導王積薪攻守殺奪、救應防拒的方法,說的都很簡略,但都是王積薪平時思慮所不及。積薪請求講授一些更為深奧的棋理,婆婆笑道:「只此已無敵於人間矣。大駕已前行,客官可速往。」王積薪稱謝而別,走了十來步,回頭看時,茅舍柴扉都不見了,方知是遇了仙人。王積薪自此弈藝絕倫。之後王積薪也會把姑媳對弈的三十六招布置出來,但用盡心力也想不出贏九子的方法。此局王積薪命名為「鄧艾開蜀勢」,流傳至今,被稱為「古今第一奇局」。

純陽子 八仙之 呂洞賓

這篇日誌所列舉的人物全都是歷史真人,絕非憑空杜撰,呂洞賓也是。在八仙神話中,呂洞賓與漢鍾離互為師生,鍾離權的師傅是東華帝君,東華帝君下凡轉世為呂洞賓後拜鍾離權為師。鍾離權對他有十試的考驗,之後授他道法。呂洞賓有了道術和天遁劍法,斬妖除害為民造福。 八仙過海一事即是呂洞賓提議。

八仙中呂洞賓的故事最多,有一些真有可能,有一些顯然是附會。關於黃鶴樓的來歷就有附會在呂洞賓身上:相傳唐時呂純陽嘗客茲地,僑寓酒家,日飲數壺,累至數百不償值。復索飲,主人供給無倦色。純陽喜之。適啖西瓜,遂以瓜皮畫一鶴於壁上,始色瓜皮青,久之變黃,遂為黃鶴。純陽又教酒家童子唱道詞,自鼓板為節。已而唱時,鶴輒從壁間飛下,婆娑翔舞,觀玩飲酒者日數千人。凡閱數月,酒家得錢數百萬,驟富,以錢酬純陽,純陽不受。遂構此樓志感,故名黃鶴樓。

這個故事基本不可能是真實的。因為就算畫壁上的鶴會飛下跳舞,就算崔顥說的仙人已乘黃鶴去也是真的,這仙人也不可能是呂洞賓。因為呂洞賓出生時崔顥已經死了42年。不過呂洞賓到過黃鶴樓,甚至在黃鶴樓修仙是很有可能的。

黃鶴樓呂仙洞

南嶽隱士、神仙宰相 李泌

李泌是中唐時期的四朝元老,是一位很有傳奇色彩的宰相。不過畢竟不是盛唐時期,他沒有初唐時的魏徵、狄仁傑、張九齡等人有名。李泌生而穎異,身有仙骨。曾有道士見了斷言:「十五歲就會白日升天為仙。」但父母不願意兒子離開,常聞空中有仙樂來相迎,其身飄飄欲舉,家人共相抱持,搗蒜向空中潑灑,香樂遂散。《三字經》中說到:泌七歲,能賦碁。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在安史之亂、肅宗靈武即位之時,李泌獻策先攻範陽,搗其巢穴。但肅宗急欲先恢復長安,遂不用李泌之計,致使安家父子亂後,又繼以史家父子之亂。在收復西京長安後,肅宗表奏太上皇唐玄宗,請他復位自己退居東宮,以盡子職。李泌道:「此表還可追轉否?上皇不肯東歸矣!「肅宗驚問何故。李泌道:」陛下正位改元兩年了,忽然看到此表,心疑不安。可再做群臣賀表。」果然收到上皇口諭:「留在劍南道,不回長安。」數日後又報上皇先得到肅宗請退東宮之表,彷徨不能食,後來看到群臣賀表大喜,準備返京。因為玄宗知道,即便是兒子真心讓位,那些功臣也不會願意,權力交接的結果很可能會引起另一場動亂。肅宗非常高興對李泌說:「此皆卿之力也!」安史之亂中李泌也立有很大功勞,有種說法認為郭子儀的成功全靠李泌幕後的策劃。但李泌只願做道士,向肅宗請作閒人,說:「臣有五不可留:臣遇陛下太早,陛下寵臣太深,任臣太重,臣功太大,跡太奇。有此五者,斷不可留。」之後隱居衡山,後來代宗和德宗即位都招李泌重回朝廷。

在德宗時李晟和馬燧因平定叛亂有大功,讓皇帝感到了威脅,卸掉了他們的兵權。李泌陪同李晟和馬燧入宮面聖,對德宗說:「希望陛下不要加害功臣!而今,李晟和馬燧無論財產還是地位都已臻於極至,只要陛下坦誠相待,讓他們感到身家性命均無可憂,國家有難就掛帥出徵,天下太平就入朝參奉,君臣之間便能和睦安寧。所以臣希望陛下不要因二位大臣功高業偉就有所猜忌,而二大臣也不要因為自己地位太高而心懷疑慮,則天下自然太平無事!」聽完這一席話,德宗皇帝誠懇地表示接受。李晟和馬燧也當場泣下,起身拜謝。避免了一場歷來常見的皇帝殺功臣或功臣叛亂的血光之災。

李泌曾經擔任過杭州刺史,在西湖旁有一處李泌引水景觀。

衡山詩作

八仙之 韓湘子

韓湘子是韓愈的侄孫。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湘子喜歡研究學道的書,而韓愈是孔教之人,認為韓湘子是異端,大罵韓湘子,要他應試成名,榮耀宗祖。韓湘子不願功名,去嵩山修道十幾年,回到京師後正好天子派韓愈去社稷壇祈雨,韓愈自然求不到,韓湘子發雨三尺一寸七分,並反過來勸韓愈隨之修道。但韓愈是天生硬性的人,韓湘子顯了許多靈應給他看,他卻毫不動心,仍舊做他的事業不把湘子看在眼裡。

在韓愈八旬大壽,韓湘子命人取一空缸,彈指三下,念念有詞,得到滿滿一缸美酒。並笑道:「貧道此酒不比尋常,乃仙府玉液也。飲得一杯壽延一紀,頑疾可除。」在座一位劉大人有氣喘之症,一杯下肚,立刻安適。之後又招來許多白鶴,著他們向王母園借花。一會兒鶴聲嘹亮,送來各地特產四季不同之花。韓愈寫過一首詩名為《徐州贈族侄》,中有兩句:「自雲有奇術,探妙知天工」,應該就是指此事。

後來韓愈諫迎佛骨,觸怒了唐憲宗,被謫潮州。獨自一人走到藍田關,雪海冰天,無村無店,饑寒交迫,疲乏不堪。侄孫韓湘子施展神通前來相救,韓愈非常高興,寫下律詩一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有名句「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此詩到現在仍是中小學課文。

韓愈剛到潮州,聽說惡溪有鱷魚為害,於是寫下一篇非常奇怪的《祭鱷魚文》,勸戒鱷魚不準危害百姓,要求鱷魚搬遷至大海。此文下給鱷魚後不久,鱷魚果然遷走,潮州境內永遠消除了鱷魚之患。這篇文章收錄在《古文觀止》中,不可能是虛假杜撰。這篇《祭鱷魚文》是《古文觀止》中最神奇的一篇了。此後惡溪就改名叫做「韓江」。後人也認為韓愈不可能有能力讓鱷魚遷走,是韓湘子作法相助。

韓湘子輔佐韓愈的許多事情總共有九件,傳為韓湘子九度文公。從此韓愈向道成仙。現今潮州韓江邊仍有韓文公祠以紀念韓愈。

相關焦點

  • 仙人氣質令皇帝和高官折服,仙氣詩作令後世敬仰,結局悲劇的李白
    仙人氣質令皇帝和高官折服,仙氣詩作令後世敬仰,結局悲劇的李白李白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詩人,他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詩篇充滿著浪漫主義的精神,可是他的人生經歷卻並非他的詩作那樣充滿壯闊氣息。當年他首次入朝,當時在朝中作著高官的賀知章和他交往起來,與他共同飲宴,他的這種天外來仙得氣質徵服了他,他發自內心的稱讚他就是天上下凡到人間的仙人。當時唐朝極為重視風度的玄宗第一次召見他時,也被他的這種氣質所折服,竟然不知不覺地降下來自己的身分,走下臺階上前來迎接他。
  • 條條大路通大唐!恩威並施控制8國,唐朝的外交有多厲害?
    唐朝的地域極盛時期達到1600萬平方公裡,當時大唐的外交有多厲害?看看整個唐朝時期對周邊8國的控制力!收編東突厥到隋朝初年,分為東突厥、西突厥,其中東突厥特別強大。回紇一百多年,一共傳了十二位可汗,這十二位可汗裡面,有十位娶的是唐朝公主,等於回紇的可汗都有漢族的血統。和親吐蕃56個民族裡面文明程度最高的分別是漢族和藏族。漢文的書籍浩如煙海,而藏文書也差不多,藏文古籍古老神秘。
  • 「八仙過海」的8位神仙,成仙前都是幹什麼?成仙后品及如何呢?
    古代八仙是指哪八位?這八位成仙前的身世是怎樣的?而成仙后他們的品級又有多高呢?不如一起來聊聊。對於中國的神話體系,很難找到一本系統介紹的書,我們所了解的神仙,基本上都是從「兩遊記一演義」裡來的。這「兩遊記」自然是《東遊記》和《西遊記》,而「演義」自然就是《封神演義》了。
  • 仙人指路《新蜀山》神仙MM的九字箴言
    為了讓廣大蜀山玩家在封測之初就能儘快融入遊戲,神仙MM特意為大家準備了新手修真的九字箴言,告訴各蜀山小仙前期修行的注意事項,大家可要聽好哦: 識——不少新手玩家初來乍到,即收到蜀山最高學府——「神仙學院」的入學通知,又得前輩高人長孫道長「天縱奇才」的美譽,其興奮程度可想而知,飄飄然是在所難免。不過在激動之餘,神仙MM還是要提醒各路小仙:修行講究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
  • 李白、杜甫僅相差11歲,為何說「李杜和鳴」才能勾勒出完整大唐?
    唐朝可以說是一個由"詩"組成的朝代,盛唐景象充滿了詩情畫意,盛唐的一舉一動都充滿了詩意,在這樣一個充滿詩歌的時代,有一個光芒萬丈的樞紐核心,那就是"李杜"。李白與杜甫,一個被稱為"詩仙"一個被稱為"詩聖",在中華文化中享有極高的評價,古時人以天為尊,李白被人稱為"天上派來的神仙"是"天上謫仙人"。
  • [學術觀點]李剛:試論道教的虛擬歷史——以《列仙傳》、《神仙傳》為例
    從《列仙傳》中仙人的身份看,有男性,也有女性,社會各階層、各行業的都有。從《列仙傳》中仙人的地理分布看,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巴蜀陝甘,江浙湖廣,四面八方,非常廣泛。另外,少數民族地區也有神仙信仰傳播,有少數民族成仙者,《列仙傳》特別提到西蜀羌人葛由,巴戎人赤斧。可以說《列仙傳》反映了漢代社會已形成這樣的觀念:人不分男女貴賤,地不分南北西東,只要刻苦修行,功德圓滿,人人皆有成為神仙的可能性。由此亦可見漢代道教神仙信仰已經遍布全國,神仙文化蔚然成風。
  • 傳說中黎山老母的大弟子,大唐女元帥樊梨花,為唐朝立下汗馬功勞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這樣的傳奇人物,她就是大唐的女元帥樊梨花。關於樊梨花的故事大家都不會陌生,許多影視劇作品都有她的身影,她是大唐的徵西元帥,也是薛丁山的妻子,更有傳說她是黎山老母的弟子。樊梨花的父親是突厥的寒江關關主,原來是隋朝的將領,但是後來歸附了突厥。樊梨花不僅有智謀,而且武功高強,其戰鬥力和指揮能力都很高超。
  • 淺說《列仙傳》與《神仙傳》
    漢晉時代,有兩部最重要的仙話的結集,一部是題為劉向撰的《列仙傳》,另一部是著《抱樸子》的葛洪撰的《神仙傳》,其中都有不少材料,可以作為神話研究考察的對象
  • 大唐最大在龍朔:唐朝疆域版圖在唐高宗李治龍朔年間達到了最盛
    虎父無犬子,唐高宗李治雖然不如父親李世民能戰善戰,但卻也稱得上一代明君,在位期間平定漠北,控制西域,徵服朝鮮半島,使得唐朝疆域版圖達到了最盛。,新羅當時無力抵擋百濟的入侵,於是派遣使者向大唐皇帝李治求助並懇求李治下詔讓百濟歸還所佔城池。
  • 記載中八仙分別都屬於什麼層次的仙人?
    在神話故事中的八仙地位忽高忽低,參加過王母娘娘的蟠桃會,成為座上賓,但是反過來看在神話傳說中確實極少提到,沒有什麼太過驚人的舉動,有的神話故事中描寫成了法力低的小神仙,有的神話故事中是世外高人,我們都知道,在道教中有著神仙的分類,那麼八仙屬於什麼級別的神仙呢?地位是高還是低呢?我們挨個來看。
  • 唐朝時期的留學生,韓國道教的第一人
    唐朝是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從618年李淵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至907年朱溫逼唐哀帝禪讓,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在這三百年中,有唐太宗開創的「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襲的「永徽之治」、唐玄宗統治下的「開元盛世」。
  • 唐朝奇遇故事:樵夫偶遇神仙習得「幻術」,卻因此而殞命
    現代人不再期盼遇到神仙,而是盼著能夠遇到外星人,這其實和古代人期望遇到神仙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希望能夠遇到擁有超能力的群體來給自己帶來便利。 話說唐朝的唐僖宗在位時,山西境內有個叫候元的樵夫,樵夫生活在山村之中,而山村的特點就是山地十分多,但是耕地又十分少。
  • 大唐歷代皇帝簡介,強盛的大唐帝國,後期皇帝個個是慫包
    唐朝從公元618年高祖李淵建立大唐起,到公元907年後梁太祖朱溫廢唐哀宗李柷終結,大唐共傳289年曆21帝,此篇來簡單介紹下曾經強盛的大唐帝國的歷代皇帝。1:唐高祖李淵(566-635年)大唐開國皇帝,公元618年-626年在位。
  • 李白鬥酒詩百篇,鬥酒十千,穿越唐朝你喝得起詩仙的酒嗎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別人是只羨鴛鴦不羨仙,李太白是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所以唐朝大詩人普遍接受的酒價是:鬥酒十千。唐朝的時候1鬥=10升,又有「大鬥」和「小鬥」之分。
  • 大唐帝國二百八十九年,二十一位皇帝順序總覽
    現將大唐帝國二十二位帝王給列位看官一一介紹大唐疆域圖1、唐高祖 大唐帝國的奠基人李淵(566-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隴西成紀人,唐朝開國皇帝生於開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隨父親李淵進軍長安於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徵戰天下,為大唐統一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秦王、天策上將。
  • 唐朝奇遇故事:樵夫砍柴遇到神仙,詮釋了幻術再高,也怕菜刀
    其實在唐朝的時候也有很多有意思的神話故事,比如本文今天要講的故事,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即便法術再高,其實也懼怕菜刀。現代人不再期盼遇到神仙,而是盼著能夠遇到外星人,這其實和古代人期望遇到神仙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希望能夠遇到擁有超能力的群體來給自己帶來便利。話說唐朝的唐僖宗在位時,山西境內有個叫候元的樵夫,樵夫生活在山村之中,而山村的特點就是山地十分多,但是耕地又十分少。
  • 威武霸氣的唐朝
    唐朝到底有多麼霸氣,從以下四點便可以一探究竟。第一點便是對皇帝的稱謂。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的皇帝,但是稱謂各不相同。李世民在位的時候萬國來朝,異族人對李世民尊稱叫做「天可汗」。可見唐朝在周邊各國中是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詩鬼李賀寫下「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無人能對,宋朝才現下半句
    引言李淵開創大唐後,國家存世289年。由於早期幾位君王的勵精圖治,為盛唐打下了基礎。盛唐氣象的背後是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特別要說的是,唐朝是盛產古詩的時代,直到現在為止,小孩子都能說出幾句唐詩。縱觀唐朝歷史,不僅僅只出現過李白、杜甫等人盡皆知的詩人,也出現過一些名氣不大,實力很強的詩人,詩鬼李賀就是一位。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如果單單從才華這方面論,他完全可以和「李杜」齊名。他寫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竟然沒有詩人可以接出對仗工整的下半句,宋朝才下半句才出來。
  • 中國在唐朝時就是派對鼻祖,西安W酒店帶你夢回唐朝極樂之宴
    然而這些派對文化都完全晚於我國早在三國時期曹魏正始年間,我們就有竹林七賢這幾位先鋒兒,在一片虛無縹緲如神仙境界的竹林中辦派對。現在派對上的噱頭,他們早就玩過了。先從這曲電音+古琴開始走起陳凱歌用一部《妖貓傳》,展現了大唐盛世時期的極樂之宴,這也是我國派對的鼎盛時期。
  • 民間故事:福祿壽三位神仙的傳說
    導語:自古以來,福氣、功名、長壽是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的美好事物,所以民間想像出天上有如此三位神仙。最早出現的是壽星,因為秦始皇想長生不老,於是很隆重建造壽星祠,祭拜南極老人星。隨著社會的發展,福星、祿星也逐漸出現。今天筆者就跟大家聊聊他們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