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氣質令皇帝和高官折服,仙氣詩作令後世敬仰,結局悲劇的李白

2020-12-22 百家號

仙人氣質令皇帝和高官折服,仙氣詩作令後世敬仰,結局悲劇的李白

李白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詩人,他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詩篇充滿著浪漫主義的精神,可是他的人生經歷卻並非他的詩作那樣充滿壯闊氣息。

李白詩作最大的特色就在於他的作品,不落於俗套,詩中總是洋溢著一種超然的氣質。當年他首次入朝,當時在朝中作著高官的賀知章和他交往起來,與他共同飲宴,他的這種天外來仙得氣質徵服了他,他發自內心的稱讚他就是天上下凡到人間的仙人。

當時唐朝極為重視風度的玄宗第一次召見他時,也被他的這種氣質所折服,竟然不知不覺地降下來自己的身分,走下臺階上前來迎接他。在唐朝神仙,術士是很流行的無論是皇上還是官員,大家都信奉的能夠長生不老,甚至能夠在天上和人間之間盡情的遨遊,這樣的神仙之術,李白也是一個凡人。他也沉迷在這樣的神仙修煉之術之中,所以他在家鄉的時候就不斷地接觸這些求仙的法術,後來自己又到處遊覽天下,名山上的道士和山林中的隱居的人交往也非常的密切。他之所以能夠進京受到皇帝的召見,就是靠他的道士朋友的推薦。後來他進京時被皇帝任命為翰林學士,這個職位主要的職責就是陪伴皇帝讀書,作詩。但並不參與具有決定權的政治性的事務,不過作為皇帝的身邊的臣子,這個職位也有著崇高的榮譽,所以他憑藉著自己的才氣和身上仙人般的氣質甚得皇上歡心,曾經多次和皇帝一起飲宴。

有一次西域有一個國家向朝廷上表說,請朝中之人能夠解釋這張表文,以後年年前來朝貢,如果沒有人能夠解開這個表文,就要派兵前來攻打,奪取大唐王室的天下,皇帝立刻派手下的大臣來解表。我是朝堂裡的所有的官員。都不知道這張表的內容裡寫的是什麼,於是便將李白推薦上來,他一進朝堂看過一遍之後,便果然輕鬆的就解讀了表文中的文字,皇帝非常高興,便命令手下人立刻寫詔書回復了西域的國家,來宣示大唐的國威。不過他在參加考試的時候,因為那裡沒有賄賂當時的考官,還落選了。但同樣是這種氣質,他也仍然繼續保持著這種山野閒人的傲氣,有一次皇帝在宮中舉行歌舞晚會,急等著他給樂人們填上新的詞曲,宮中的使者,好不容易在市場的酒店裡找到了這位詩人,可是作為詩人當時已經喝得大醉,使者將他帶回到宮中,他還是醉在其中,並不能把他叫醒,太監們沒有辦法之後,用冷水來澆他的臉,讓他睜開了眼睛,皇帝請他去填詞,按照當時的禮儀進入皇上的內閣,原來穿著的布鞋要脫掉,而他當時卻還沒有徹底醒過來,就對一旁的太監高力士順口的命令,讓高力士給他脫靴子,大太監被他的氣勢所鎮壓,也不由自主地跪在地上為他脫去靴子。他就在醉意當中,揮筆填詞一氣呵成,立刻就寫了數十張。皇帝非常高興。不過也有的史書上卻說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因為當時的主考官之一就是高力士,他是藉機洩恨。

不過無論是想當仙人還是喝酒,甚至是做詩,都不是他的真正的理想,和所有的當時的士大夫要實現自己治國的政治抱負,才是他的真正理想,皇帝當時確實也想讓他做官,讓這位詩人能夠發揮自己的正文治才能,但是,當時皇帝身邊的大太監卻非常討厭他這种放蕩的作風,尤其是當時李白喝醉的時候,還讓他脫靴子,這件事簡直成為了他記在心頭的一根刺,是對他的一種侮辱,所以他就對當時最能影響皇帝的貴妃進讒言。詩人曾經將她比作了趙飛燕,是降低了她的人格,貴妃就接連幾次阻撓皇帝為李白升官。

後來,李白在長安呆了三年,終於讓他回鄉,實際上就是他被流放了。當時已經過了中年的李白遭遇到這種打擊,當時的灰心喪氣可想而知,不過他在表面上,仍舊做著他的那些浪漫的事情,照樣酒醉夢中,寫詩,成仙,但是他的詩句當中也多了一份懷才不遇的憤怒。

才能得不到認可政治抱負無處可以施展,後來又因為一些錯誤的原因被判處流放,好不容易得到赦免他卻沒有享受幾天好的生活,就離世了,可以說他的結局非常的悲劇。

相關焦點

  • 李白筆下無處不在的仙氣:他可以把豔遇也寫出仙氣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被後人譽為「詩仙」。從李白的字號就能看出,李白身上是有道家風骨,仙人氣質的, 這不是李白自我標榜的,是得到很多大咖認證的。
  • 李白的一首田園詩,寥寥五字,仙氣十足!
    在詩詞屆裡,李白是仙氣最足的,筆者認為沒有之一。從「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到「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再有「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李白這四句詩仙氣都滿的溢出來了,浩浩蕩蕩的時間長河都沒有磨掉這些仙氣。杜甫曾言「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 李白縱意人生,好不瀟灑,縱使人生有千愁,也怡然自得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這一個歷史文人就是非常著名的詩仙李白。李白可以說是一個人盡皆知的詩人,上至百歲老人,下至牙牙學語的孩童。我們所熟知的唐詩之中,李白的詩是我們所接觸最早的。雖然說在現在李白,他一生所懷有的輝煌是非常耀眼的,但是在當時,李白一生卻並不是那麼地順遂。他同很多文人一般滿腹才華,但是卻懷才不遇。
  • 李白的詩歌后世詩人無法超越?
    毫無疑問,李白詩詞已登上中國文壇之最,不然會被人們盛讚為「詩仙」嗎?否則也不會有後世詩人無法超越之說了。象這些詩詞中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扶搖直上九萬裡 」  如此等等,李白始終站在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對不論是自然環境的描寫,或還是對人文感觀和情感的著墨,李白在藝術風格上採取的高度誇張的手法和浪漫主義的情調使詩詞創作簡直達到了優美無遐
  • 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謫仙人李白的重返仙籍之旅
    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蹉跎日久,決定去拜訪賀知章,賀知章讀了《蜀道難》等詩文之後,一時驚為天人,高呼不可戰勝,於是給李白取了「謫仙」這麼個外號。可能翻遍史冊,都也找不出一個比「謫仙」更貼切的外號了。因為李白不僅寫詩有仙氣,他一生中也在身體力行、孜孜不倦地尋求長生術,以期成仙飛升。
  • 最能表現詩仙李白「仙氣」的3首詩,讀來令人神往!
    眾所周知,詩仙就是大詩人李白,是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與詩聖杜甫並立為唐朝兩座不可超越的巔峰。李白之所以被稱為「詩仙」,在於其詩歌善於寫高、寫渺,頗具「仙氣」,藝術精湛,且不乏思想的深刻性。以下3首李白的詩歌,可謂充滿「仙氣」,最能代表「詩仙」的風格。1.
  • 李白和杜甫誰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前言唐詩是中國文學尤其是詩歌中的高峰,而李白和杜甫就是這座高峰頂上最閃耀的兩顆明星,各有「詩仙」「詩聖」之稱,並稱「李杜」。也有時稱李白和杜甫為「大李杜」,是因為晚唐李商隱和杜牧被稱為「小李杜」。李白和杜甫二人都對後世詩歌甚至是文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杜甫對李白很是敬仰,但這首送給他的唐詩用到的卻不是什麼好詞
    我們之前讀那些精彩的唐詩,就會發現李白和杜甫他們兩個人的交情是很深的。而且李白相對杜甫而言,仕途更加成功,詩詞的名氣也更大,而且還要年長上幾歲。所以杜甫對於李白是很有幾份敬仰之情的。兩個人也有不少的詩詞作品相互唱和。
  • 李白家喻戶曉的詩之一,小學所有人都背過,中年重讀卻發現是悲劇
    對我觸動挺深的,長大真的意味著對世界的不公和黑暗的容忍嗎,也許吧。而那些選擇哭泣的人,最終鑄成了不朽。李白的仕途不得意眾所周知,性格使然,也可以說是命中注定。但是他的一生是一心要報國的,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一篇就是在盛唐晚期,社會逐漸走下坡路的時候寫下的。
  • 李白灑脫不羈賦含「西式浪漫」,為何在西方粉絲卻比不上杜甫?
    李白的詩在情懷抒發和想像比喻上後世無人可比,絕對的浪漫主義。但他的詩作很難研習複製,畢竟他都是從心出發,形式從無固定套路。2.然而杜甫的詩作在人生磨礪裡不斷成長相較於李白的渾然天成灑脫不羈,杜甫的詩作就是踏踏實實從張白紙出發的。
  • 比較仙氣冷豔的名字,每一個都很驚豔!
    現代人的審美越來越多樣化了,有些人喜歡濃烈的感覺,有些人喜歡清麗的淡雅,但是在中國人心中,有一種美是無法代替的和過時的,那就是一種不染世俗的仙氣美,比如被中國人所喜愛的丹頂鶴,被譽為仙鶴;還有天山雪蓮和綠竹,都有一種清新脫俗的仙氣。當代的女生都稱自己為小仙女,誰不是小仙女呢?
  • 茫茫南與北,道直事難諧:李白失敗的第一次求官之行
    蘇頲是與張說齊名的赫赫有名天下兩大手筆之一,如果被他看上加以褒揚推薦,那麼李白就有希望名動天下,說不定還能像他的偶像司馬相如一樣被長安城中的皇帝聽說,下詔直接徵召吧! 這個故事結局是皆大歡喜的Loser逆襲成功,司馬相如的才華被劉徹看中,高官得做,駿馬得騎,風光乘駟馬大車衣錦還鄉。自此之後,駟馬橋的故事就成為蜀人憑才華上位的最佳案例。而從彰明赴成都的李白,必然會經過此地。當20歲風華正茂的他經過此橋時,心中一定想像著自己成為第二個司馬相如,給此橋再添佳話!
  • 李白最有仙氣的七絕唐詩,句句悠然自得,第三句一個字比較少見
    公元727年開始,李白在今天的湖北安陸居住了十年。在這結婚生子,學道修仙,也算是過了一段山中隱居的日子。為什麼李白能夠在這裡住那麼長時間呢?不光今天我們有疑問,當時就有人問他了。李白給出了什麼樣的答案呢?
  • 《甄嬛傳》裡最發人深省的一句詩,原來是李白寫的,警醒世間女子
    作者:燕七,來源:古詩詞大賞(ID: gh_55afc179c9b5)如果你是一個女人,你會和哪位詩人做朋友?
  • 長安十二時辰:少小離家老大回的他,是何執正的原型,是酒鬼高官
    其實,賀知章在歷史上還是著名的酒鬼詩人、高官書法家。長安十二時辰何執正讀了李白的作品,賀知章驚嘆道:「謫仙人!」李白被人稱為「謫仙人」,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兩人聊得很開心,賀知章邀請李白喝了一杯。但他身上沒有現金,而唐朝並沒有行動支付技術。於是他脫下腰間的金龜袋,拿去換錢喝。唐代按官品等級授予魚袋,用金銀製成的袋作為裝飾品。賀知章冒著失業的危險去喝酒。從那時起,34歲的文藝大叔李白和76歲的文藝老爺爺何志章成為了朋友。「金龜換酒」的事,被引為曠達寒庚,心以交朋友為典故。
  • 李白的命運,相比其它文人如何
    #整天遊山玩水,求仙問道,尋歡作樂,載妓醉酒,卻直接免試,一步登天,被皇帝叫去宮裡上班。一進宮,唐玄宗下豪車步行迎接,親自設宴招待,用鑲滿珠寶的御椅請李白入座,敬酒時不僅酒杯壓得低,還「御手調羹」,親手餵李白吃飯。這是什麼待遇?李隆基就是伺候他祖宗,也沒這樣殷勤隆重。賀知章說李白是謫仙人,可李白豈止才華天定,連時運氣運也是天選之子。
  • 誰能成李白第二?也許李賀有願望未了:要是能重來,我要當李白!
    唐代詩人李白人稱「詩仙」,千百年來,為什麼沒有一個人敢和李白一較高低,難道李白註定是詩壇不可超越的詩人嗎?在唐代能與李白比肩的是「詩聖」杜甫,他和李白並稱為「李杜」,可見這是唐朝文壇公認的兩位大咖。韓愈曾評價說,李杜的詩詞光芒萬丈長。
  • 杜甫和高適,跟著李白採仙草、找仙人,這是一段怎樣奇特的經歷?
    戴建業教授除了講陶淵明、元稹之外,還講了一個特別火的段子,那就是杜甫和高適,跟著李白採仙草、找仙人,從夏到秋,從秋到冬,一事無成,後來杜甫索性就不幹了的故事。這一段聽起來,還挺有意思!不過,也許有人會問:在真實的歷史上,這三個名震古今的大詩人,真的幹過一塊兒採仙草、找仙人的事嗎?如果有的話,這該是一段怎樣奇特的經歷?
  • 大話成語:金龜換酒和金谷酒數是什麼意思,原來都和李白有關
    本期節目我們來說2個成語,分別是金龜換酒和金谷酒數,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背後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金龜換酒這句成語出自李白的《對酒憶賀監詩序》。李白是唐朝著名的大詩人,人們稱李白為「詩仙」,稱杜甫為「詩聖」。李白自幼就才華橫溢,20多歲的時候,就名揚千裡。
  • 李白最為狂放的一首詩,流傳不廣,讀來便覺酣暢淋漓
    雖然也有不少「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等諷刺抨擊時事的詩,但李白被後世所銘記,還是他的狂傲與豪放。李白的狂放,是與生俱來的的自信,是睥睨詩壇的天縱之資,這不禁令我想起一句臺詞:非吾小天下,才高而已!後世有許許多多宗法李白的,模仿李白的,甚至認為自己可以匹敵李白的,但最終,也只有一個詩仙李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