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氣質令皇帝和高官折服,仙氣詩作令後世敬仰,結局悲劇的李白
李白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詩人,他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詩篇充滿著浪漫主義的精神,可是他的人生經歷卻並非他的詩作那樣充滿壯闊氣息。
李白詩作最大的特色就在於他的作品,不落於俗套,詩中總是洋溢著一種超然的氣質。當年他首次入朝,當時在朝中作著高官的賀知章和他交往起來,與他共同飲宴,他的這種天外來仙得氣質徵服了他,他發自內心的稱讚他就是天上下凡到人間的仙人。
當時唐朝極為重視風度的玄宗第一次召見他時,也被他的這種氣質所折服,竟然不知不覺地降下來自己的身分,走下臺階上前來迎接他。在唐朝神仙,術士是很流行的無論是皇上還是官員,大家都信奉的能夠長生不老,甚至能夠在天上和人間之間盡情的遨遊,這樣的神仙之術,李白也是一個凡人。他也沉迷在這樣的神仙修煉之術之中,所以他在家鄉的時候就不斷地接觸這些求仙的法術,後來自己又到處遊覽天下,名山上的道士和山林中的隱居的人交往也非常的密切。他之所以能夠進京受到皇帝的召見,就是靠他的道士朋友的推薦。後來他進京時被皇帝任命為翰林學士,這個職位主要的職責就是陪伴皇帝讀書,作詩。但並不參與具有決定權的政治性的事務,不過作為皇帝的身邊的臣子,這個職位也有著崇高的榮譽,所以他憑藉著自己的才氣和身上仙人般的氣質甚得皇上歡心,曾經多次和皇帝一起飲宴。
有一次西域有一個國家向朝廷上表說,請朝中之人能夠解釋這張表文,以後年年前來朝貢,如果沒有人能夠解開這個表文,就要派兵前來攻打,奪取大唐王室的天下,皇帝立刻派手下的大臣來解表。我是朝堂裡的所有的官員。都不知道這張表的內容裡寫的是什麼,於是便將李白推薦上來,他一進朝堂看過一遍之後,便果然輕鬆的就解讀了表文中的文字,皇帝非常高興,便命令手下人立刻寫詔書回復了西域的國家,來宣示大唐的國威。不過他在參加考試的時候,因為那裡沒有賄賂當時的考官,還落選了。但同樣是這種氣質,他也仍然繼續保持著這種山野閒人的傲氣,有一次皇帝在宮中舉行歌舞晚會,急等著他給樂人們填上新的詞曲,宮中的使者,好不容易在市場的酒店裡找到了這位詩人,可是作為詩人當時已經喝得大醉,使者將他帶回到宮中,他還是醉在其中,並不能把他叫醒,太監們沒有辦法之後,用冷水來澆他的臉,讓他睜開了眼睛,皇帝請他去填詞,按照當時的禮儀進入皇上的內閣,原來穿著的布鞋要脫掉,而他當時卻還沒有徹底醒過來,就對一旁的太監高力士順口的命令,讓高力士給他脫靴子,大太監被他的氣勢所鎮壓,也不由自主地跪在地上為他脫去靴子。他就在醉意當中,揮筆填詞一氣呵成,立刻就寫了數十張。皇帝非常高興。不過也有的史書上卻說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因為當時的主考官之一就是高力士,他是藉機洩恨。
不過無論是想當仙人還是喝酒,甚至是做詩,都不是他的真正的理想,和所有的當時的士大夫要實現自己治國的政治抱負,才是他的真正理想,皇帝當時確實也想讓他做官,讓這位詩人能夠發揮自己的正文治才能,但是,當時皇帝身邊的大太監卻非常討厭他這种放蕩的作風,尤其是當時李白喝醉的時候,還讓他脫靴子,這件事簡直成為了他記在心頭的一根刺,是對他的一種侮辱,所以他就對當時最能影響皇帝的貴妃進讒言。詩人曾經將她比作了趙飛燕,是降低了她的人格,貴妃就接連幾次阻撓皇帝為李白升官。
後來,李白在長安呆了三年,終於讓他回鄉,實際上就是他被流放了。當時已經過了中年的李白遭遇到這種打擊,當時的灰心喪氣可想而知,不過他在表面上,仍舊做著他的那些浪漫的事情,照樣酒醉夢中,寫詩,成仙,但是他的詩句當中也多了一份懷才不遇的憤怒。
才能得不到認可政治抱負無處可以施展,後來又因為一些錯誤的原因被判處流放,好不容易得到赦免他卻沒有享受幾天好的生活,就離世了,可以說他的結局非常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