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裡最發人深省的一句詩,原來是李白寫的,警醒世間女子

2021-02-23 唐詩宋詞元曲

作者:燕七,來源:古詩詞大賞(ID: gh_55afc179c9b5)

如果你是一個女人,你會和哪位詩人做朋友?


蘇軾、杜甫、還是李清照。


如果讓小編選,女詩人,我就選李清照,如果是男詩人,我會選李白。


作為一個男性詩人,李白寫下許多有關女子的詩作,一首《清平調》成為讚美楊貴妃的傑作,備受後世讚譽;一首《春思》,唯美深情,將女子對丈夫的思念與堅貞寫得入木三分;一首《長相思》,將男女相思寫得纏綿悱惻……


李白對女子情感、處境、生活的理解都非常細緻和透徹,堪稱「婦女之友」。


最讓小編感動的是,李白寫過一首古詩,他以陳阿嬌作比,說出了一個哲理,值得所有女性警醒,最後一句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

這首對女性非常有意義的詩,就是李白的《妾薄命》。


《妾薄命》

漢帝寵阿嬌,貯之黃金屋。

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

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卻疏。

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

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

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這首五言樂府詩,講述了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由得寵到失寵的過程,揭示了封建社會中婦女以色事人、色衰而愛弛的悲劇命運。


其中,最後一句「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發人深省,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一直警醒著許多女子。


在電視劇《甄嬛傳》中,即將入宮為妃嬪的甄嬛知曉了華妃出身好,並且容貌傾城,備受皇帝的寵愛。


甄嬛卻淡淡地吟了這句李白的詩作: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是啊,容顏是最靠不住的,如果一個人是因為美貌而愛上你,那麼,當美貌隨著時間消逝後,愛也不存在了。


李白舉出了陳阿嬌的例子。

陳阿嬌是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后。


阿嬌的母親是長公主劉嫖,當初,漢武帝能繼承帝位,長公主出力非常多,於是,劉徹娶長公主的女兒陳阿嬌為妃。

漢武帝即位後,立阿嬌為皇后。

阿嬌恃寵而驕,十分專橫,並且十餘年了,都沒有為漢武帝生下皇子。後來,衛子夫得寵,陳阿嬌數次置其於死地,漢武帝對陳阿嬌的言行十分憤怒。


無奈之下的陳阿嬌最後行巫蠱之術,漢武帝無奈廢掉了她。據說,陳阿嬌被廢後,退居長門宮。

李白在詩中,這樣描述陳阿嬌得寵時和失寵時的情形。

得寵時: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


她位高勢崇,就是吐一口睡沫,也會隨風化為珠玉。

失寵時: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


長門宮雖然只有一步之遙,皇帝卻不肯回車一顧。


得寵時,奉為女神,她的唾沫都像珠玉,失寵後,離她只有就算只有一步,卻固執地不肯去探望她。

對於此,李白最後得出了這個令萬千女子警醒的哲理: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這個道理,陳皇后的繼任者李夫人最懂其中深意。

衛子夫之後,漢武帝最寵愛的人,當屬李夫人。

李夫人容貌絕美,備受漢武帝的寵愛,後來,李夫人病重,漢武帝來看她,李夫人卻說:容顏憔悴,見了君王是為失禮。她蒙著被子不肯與漢武帝相見。

漢武帝非要見她,李夫人再三推辭,固執地拒絕了。


身邊的人都非常不解,說:夫人您應該見一見皇上,將兄弟託付給他呀。

李夫人卻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


我之所以不見他,正是想將兄弟深深地託付於他。我因為美貌,以卑賤的地位受到皇帝的寵幸。你們沒聽說過嗎?以色事他人,容顏衰老,愛意就越來越少。


皇帝之所以對我念念不忘,正是因為我的美貌。而今,我病了這麼久,形容憔悴,不比往昔美,他肯定會嫌棄我,又怎麼會照顧我的兄弟呢?

果然,李夫人去世後,漢武帝非常傷心,以皇后之禮將她下葬。還曾在宮中設壇為李夫人招魂。而李夫人的兄弟也都受到漢武帝的偏愛。

相比於陳阿嬌,李夫人清醒太多。而其結局也比陳阿嬌好過太多。

作為女子,誰都想擁有一個美麗的容顏,如果想依仗美貌獲得持久的愛,那就太天真了。

與其執著與美貌對愛、或人生的助力,不如好好修習自己,當你內心和能力足夠強大時,容顏將不值一提。

相關焦點

  • 《甄嬛傳》裡的一句詩,寫盡了女子的無奈心酸
    喜歡看《甄嬛傳》的朋友一定還記得這樣一個場景。皇帝登基第一次選秀,也是皇帝和甄嬛的初次見面。皇帝問甄嬛的嬛是哪個字,甄嬛回答說是「嬛嬛一嫋楚宮腰」,皇帝接了下半句,「那更春來,玉減香消」,又說紫禁城的風水養人,必定不會讓她玉減香消。
  • 甄嬛傳:皇上封餘氏為官女子後,為何念了一句詩就走了?到底何意
    在《甄嬛傳》第五集,甄嬛因之前的「福子事件」、夏冬春的「一丈紅」以及在碎玉軒裡挖出麝香等一系列事件之後,甄嬛深深明白後宮爭鬥的可怕,於是就找溫實初幫忙裝病避寵。新年將至,合宮夜宴,因甄嬛的身體不適所以就沒能參加。
  • 曾國藩鞭辟入裡的名言,寫的很唯美,卻發人深省,警醒世人!
    那麼鞭辟入裡的名言,那肯定也是把一些道理分析的很透徹,切中要害,讓人一聽就明白,覺得很有道理,卻發人深省,警醒世人。可以說這樣的名言,縱觀曾國藩一生中真的留下了許多許多,比如曾國藩說過:「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 「詩仙」李白最狂的一句詩,特立獨行,五千年來無人能及!
    李白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他的最後一句,也是這首詩裡最酷的一句了,甚至因為這一句,這首詩能夠位列狂詩榜前列。當初他悠閒的在家裡呆著,過著自己隱居的小日子。酒到濃時,情到深處,李白不由得放酒高歌,甚至拿出自己的寶劍揮舞助興,是啊,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永遠是最美好的。
  • 後世最狂妄的一首詩,藐視李白杜甫,卻寫得深入人心
    而在詩歌的世界裡亦是如此,當唐詩盛傳千年之後,有一個人寫下了這樣一首古詩。此詩簡直可以稱為,後世最狂妄的一首詩,藐視李白杜甫,卻寫得深入人心。這首古詩的作者,乃是清朝的著名才子趙翼,他一生富有文採,精通詩歌音律。他不僅對古文深有研究,而且還一直致力於推陳出新,為古代詩歌加入全新的元素。在千古文學史上,他可謂是一個難得的積極分子。
  • 王爾德很刺耳的語錄,寫盡了世間的美麗和醜陋,發人深省,很現實
    這個世間總是這奇妙,有些美麗的東西,就有一些醜陋的東西,好像世間萬物就是這麼奇妙,都有對立的一面。有正有反,有東南,就有西北,有春夏,就有秋冬,有冷就有熱,有水就有火,萬物都相生相剋,讓人感覺真的太奇妙了。世間的美麗是什麼呢?
  • 甄嬛傳:原來果郡王這麼聰明,用這一句話就測試出餘鶯兒是假的!
    《甄嬛傳》這部劇我相信大家都已經看過了,在眾多雷翻天的後宮劇中,《甄嬛傳》算得上是一部非常正統的劇了,這部劇滿足了人們對宮廷和女人心計的那種好奇心理,每看一遍《甄嬛傳》就會有不同的理解。這部劇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劇中的每個角色,細節都處理得非常到位。所以這部劇也深受網友的喜愛。
  • 李白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了世間所有的愁!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是李白在宣州(今宣城)同官為校書郎的族叔李雲同登謝朓樓時所作的一首經典送別詩。詩中並沒有直接寫離別,而是更多的抒發了李白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觀詩中雖然寫盡了煩憂苦悶,但卻並不陰鬱低沉。其表達出的如歌如訴,強烈的思想情感起伏,深入人心。
  • 《甄嬛傳》:甄嬛,教給女人們的那些事
    》等不錯的宮廷劇,但《甄嬛傳》播出的早,收視率又很高,堪稱宮鬥劇的鼻祖,我前幾天才有空了才找來看。現代女子,段段不能容忍自己的夫君有那麼多心上人,他們也不能容忍和另外幾十個幾百個女子共侍一夫。作為一個已經解放的新時代的女性,我越看越鬱悶。
  • 沈佺期普普通通的一句詩,李白杜甫各模仿半句,堪稱點石成金
    古人化用者,有弄巧成拙的,有點石成金的,李白和杜甫也擅長化用之法,他們曾各自襲用模仿沈佺期一句詩,一人化用半句,結果皆成經典名句。沈佺期曾有一首五言排律《釣竿篇》,此詩以清麗、新巧的言詞,描寫了一幅垂釣綠蔭之中的悠閒畫面,此詩雖然一反沈佺期應制詩風,但語句普普通通,一直以來,流傳也不廣,不過《全唐詩》也有收錄。
  • 《甄嬛傳》裡的詩詞
    《甄嬛傳》這部電視劇自開播以來,熱度一直很高,直到今日,還有很多平臺文章在寫《甄嬛傳》,可見得,這部電視劇多麼深入人心。我注意到,這部電視劇也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底蘊,其中還有不少好詩詞,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李白的月亮,照亮世間的離別思念
    李白以明月來表現宮女、思婦的心理,她們對月傷感念人,使詩作更生動活潑,也更見情趣,表現出一種特有的藝術魅力。李白寫到明月到時候,常常是把月亮當作友人、親人或者戀人,把自己的感情向月亮傾訴,用心與它交流,如孩童一般天真無邪、毫不掩飾地敞開自己的心扉,用最純潔、最真誠、最熱烈的情感擁抱明月。對月亮如此的坦蕩,映出李白不苟同於世俗的人格。
  • 因為一句詩,愛上一位詩人
    因為這首詩,了解了周邦彥,南宋原來還有這樣一位詩人。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因為這句詩,喜歡超脫的李商隱。一直以為李商隱的情詩寫得最好,直到讀這句詩,才真正佩服他,大千世界,俱是微塵,為何愛憎?那樣一個滿腹才華的女子,經歷國破家亡,再回首時,多麼沉重。在歷史的變局中,她承受了太多太多。
  • 《甄嬛傳》中餘鶯兒諂媚皇上,果郡王耍個小聰明就讓她顏面掃地
    在皇上封餘氏為官女子的時候 ,皇上走前嘴裡念著一句詩「玉樓金闕慵歸去 且插梅花醉洛陽」,然後那個餘氏目不識丁, 明顯不懂啊!然後我們博學多識的果郡王開口了 「這是李白的詩 皇上喜歡李白的詩」然後餘氏謝恩 。然而那句詩明明不是李白的, 是朱敦儒的詩啊 !
  • 溫庭筠的三首詩詞,運用的地方截然不同,連甄嬛傳也引而用之
    但是超脫之人總歸不被當時的境況所接受,若然只是在心系之人間相互傳遞那也就罷了,只是有一人卻偏偏要念出來,寫下來,告訴這是人,自己便就是這麼灑脫,這麼風流。此人便是唐朝詩人溫庭筠。溫庭筠出生於官宦世家,自小就十分聰穎 ,會做詩詞歌賦,經常舞文弄墨的嘲諷有權有勢的貴族,官宦,引得很多人都看他不爽。因此之後的官途坎坷,弄得自己一生潦倒。
  • 《甄嬛傳》餘氏因罵甄嬛被降為官女子,清朝官女子是做什麼的?
    《甄嬛傳》中,有一個橋段,一個從宮女變答應的女子竟然敢當面罵甄嬛。因此引火燒身,被降為了官女子。其實餘氏本就是宮女出身,因為那夜皇帝看到了甄嬛在梅園祈福,因一句詩,讓皇帝對前面的女子動了心。然後他居然不知道那是甄嬛,反而讓蘇培盛去宮女中找。餘氏當時還是梅園的宮女,被派去折梅了。所以得以目睹了甄嬛跟皇帝在黑夜中的互動。如果不是甄嬛逃脫,甄嬛那一夜怕是就要侍寢了。
  • 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詩罵,蘇軾僅用四個字,痛貶四位唐詩大咖!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化庫裡最富濃情色彩的一抹壯麗,那奔騰在家國天下的冰河鐵馬,那隱沒在山水筆墨的滿紙菸霞,千百年來都激勵著讀者不斷去追尋,不斷去探解一個中國文人的詩情與奧秘。要說唐朝最會罵架的詩人,想必要屬李白了,李白不僅能夠一醉吐盛唐,他的劍術也是十分了得。李白經常性地在詩中透露出這一點:比如《俠客行》中的「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贈從兄襄陽少府皓》中的「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結客少年行》中的「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不過太白的張狂不僅血腥而且犯法,小解是不為提倡的。
  • 《甄嬛傳》甄嬛許願時念的詩,成就了餘鶯兒,而再一次把自己雪藏
    話說甄嬛在倚梅園許完願,急匆匆的跑了回來,已經到了碎玉軒,但還是心神不定的,一直在回想倚梅園裡經過的事情,略有驚慌失措之舉。浣碧,流朱,崔槿汐看到甄嬛回來了,便問她為何如此,甄嬛解釋到,在梅園裡有兩隻貓向我撲來,把我嚇壞了。
  • 李白寫了首肉麻情詩,把女子思春描寫得淋漓盡致,最後兩句太露骨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對人生充滿了希望,他所寫的詩篇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詩篇多以抒情為主,但很少有人知道,李白還曾寫過一首情詩,肉麻無比,把女子思春的境況描寫得淋漓盡致。在情詩中最後兩句尤其肉麻。這首肉麻無比的情詩叫《春思》,整首詩都是「春草如絲,秦桑低綠枝」。若君懷歸日,便是妾斷腸。春暖花開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 《將進酒》:李白最狂放的一首詩,無人之境,經典名句,震撼古今
    李白,是中國的詩人,別後人稱為是詩仙,他這一生,寫了能夠由1000多首的詩句,而且還廣被流傳至今。我們從小學就開始學習他的詩句了,如果要說更早的時間,那就是幼兒的時期,父母會教我們一些比較簡單的詩句。大家還記得《妖貓傳》這部電影嗎,主角楊玉環:李白,大唐有你才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