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鬥酒詩百篇!
杜甫對於李白的飄逸與才氣,深有感觸,所以才能寫出如此貼切的詩句。李白好酒,其詩多在醉中所作,因此肆意汪洋,瀟灑不羈。雖然也有不少「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等諷刺抨擊時事的詩,但李白被後世所銘記,還是他的狂傲與豪放。
李白的狂放,是與生俱來的的自信,是睥睨詩壇的天縱之資,這不禁令我想起一句臺詞:非吾小天下,才高而已!後世有許許多多宗法李白的,模仿李白的,甚至認為自己可以匹敵李白的,但最終,也只有一個詩仙李白而已。
那麼,哪首詩才最能體現李白的狂放呢?「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雖然有氣勢,但卻是因奉詔入京的事情開心,算不得最狂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是因被排擠後的吟嘯,雖有氣節,但依舊不能算得最狂放,我認為,李白最狂放的還當數《江上吟》,他載酒泛舟江上,不禁詩興大發,寫下此詩,一氣呵成,氣勢磅礴。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美酒樽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這是一首七言歌行體,據說是李白自創的。木蘭、沙棠都是一種香木,枻就是船槳一類的工具,所以第一句的意思,便是形容船的名貴,富家公子,泛舟江上,也是風流瀟灑的。所以下一句則是娛樂方面,玉簫、金管則是指奏樂的歌妓。
名貴的船上放滿了美酒,載著彈奏樂器的歌妓,隨著江波漂流而去。美酒千斛,可以縱飲;佳人奏樂,可以抒懷,再有清風碧波,景色宜人,豈不快哉。短短的四句,李白便勾勒了一幅極為瀟灑的畫面。非是狂放不羈者,非是親身經歷者,是很難精煉且形象地描繪出這幅畫面的。
接下來兩句,是一聯極為飄逸自然的對仗句,描寫了自己的曠達。黃鶴樓傳說有仙人子安駕著黃鶴而過,又說費文禕乘黃鶴等仙,李白用此典,言仙人還需要等待黃鶴才能離去,但自己卻能隨心所欲,在水上遨遊,隨著白鷗。
這一聯的下半句是用《列子·黃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漚鳥」的典故。其他詩人,為了體現自己不屑塵俗,往往會把自己比作仙人,但這種比喻,仍然是有形的、著相的,因為仙人也有仙人的不自在。李白只說自己是一個普通的「海客」,然心中無欲無求,自然是不羨仙,這才是最自由的形態。
正是想到了這一點,李白對塵世間的功名富貴看得極為淡漠,當年屈原只是楚王手下一個小臣,被排擠貶謫,在當時看來,屈原是失敗的,而楚王為一國之君,至高無上,屈原縱使懷才不遇也是無奈的,令人惋惜的。
不過,這只是一時的看法,如果將他們放入歷史長河當中,屈原的辭賦,永垂不朽,名流千古,而楚王,只是許許多多的楚國國君中的一位,他曾經擁有的江山與權勢,早已在時光中虛無。
接下來的這句,我認為,是這首詩最狂放的、也是李白最狂放的一句詩:我興致來了,落筆可令五嶽振搖,待到詩成,則無人能敵,足以笑傲天下。這種睥睨一切的氣勢,非內心無比自信狂放者,是無法從容地寫出來的,這種極具感情的迸發,也非那種裝腔作勢故作豪邁的詞句能比擬的。
最後一句,李白從反面表達了自己的思想,一切盡在不言中。《唐宋詩舉要》用了四個字來評價,正是我讀此詩的感受:淋漓酣恣!
這首詩在後世流傳並不過,課本和一些選本都沒有錄這首詩,據一些學者分析,應該是「載妓」之類的行為在如今太傷風化,並且這種心態不利於積極進取。但此詩是李白中年時期的大成之作,既能夠體現他的思想,又能體現他的詩作風格,極具代表性。